回覆列表
  • 1 # 歷史挺好玩

    歷史大勢並不是換一個人就能逆轉的,況且溥儀繼位時是一個三歲小孩,功績如康熙,三歲又能作何改變。

    穿越的溥儀可能在康熙朝就把大清帶入深淵,也就沒有末代皇帝啥事兒了

    康熙剛繼位身邊什麼環境?那可是有鰲拜這樣的權臣把持朝政的。溥儀繼位什麼環境,親爸爸是攝政王,舉大清之力護他一人周全。

    溥儀出現在康熙朝,基本是個災難,三番都解決不了。

    康熙成為“末代皇帝”

    基本上重走溥儀之路,大清早已無回天之力,滅亡都只是時間問題。

    可能會在對外政策上硬氣一點,但更大的可能是成為第二個“崇禎”,拼勁全力卻依舊發現無能為力,什麼也改變不了。

    有時候人很難對抗勢,即便把盛年的康熙放在溥儀朝,也是天命難違。大清氣運已盡,神仙都沒辦法。

  • 2 # 玄坤文史

    康熙皇帝如果和宣統皇帝兩人對調,清朝的結局幾乎不會發生任何改變,宣統皇帝在1908年繼承皇位,這個時候他才兩歲多一點,這個年紀都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所以朝政主要是載灃來攝政,清朝之後的走向和溥儀的關係不大。

    宣統皇帝和攝政王載灃

    這種情況下,換成康熙皇帝繼承皇位,康熙皇帝登基時才八歲,就算比較早熟,也只能算是剛懂點事,朝政主要還是由孝莊太皇太后,四位輔政大臣在打理,所以即便康熙皇帝和溥儀對調,他在晚清時期繼承了皇位,多半也是沒法直接親政的,還是要由載灃來攝政,那麼對時局是產生不了多大變化的。

    另外即便康熙皇帝是在親政的年齡,也就是14歲時和溥儀對調,完全掌管了清朝的軍政大權,恐怕對局勢的改變也不大,首先就是推動君主立憲,但是推動君主立憲的前提條件是整頓吏治,以及平衡各方的利益述求,而這一點要讓滿清貴胄滿意,還要起到粉碎革命黨顛覆政權的目的是非常困難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資政院裡面,滿清貴族,皇室宗親佔有幾個席位,按照1911年的情況,兩百個席位,皇帝親自指派的就達到了90席,雖然沒有過半,但是剩下的110席是民選議員,能當選的主要還是地方士紳,這些人當然還是站在封建王朝一邊的。

    資政院

    這種條件革命黨能答應嗎?所以該造反還是要繼續造反,康熙皇帝就算掌握了軍政大權,搞這種過度議會,怎麼才能滿足貴族利益,又能讓革命黨找不到攻擊理由,還能確保皇帝能控制大權,這就是他要面對的首要難題,如果要效仿日本的實君立憲,那麼康熙皇帝就必須要徹底剷除革命黨。

    這個過程中,掌控兵權就十分關鍵了,那麼康熙皇帝首要對付的人就是袁世凱。康熙皇帝和載灃的不同之處在於,對待袁世凱這樣一個手握重兵的大臣,不會選擇直接激化雙方的矛盾,更何況還是處於清末這種政治極端動盪,且內憂外患的時代。

    但問題在於不對袁世凱加以限制,就很難從他手中奪回北洋新軍的兵權,北洋本來是清朝改革的關鍵一環,但是在小站練兵時,袁世凱把官軍練成了私人武裝,這也就導致北洋新軍本來是清政府最有戰鬥力的武裝力量,卻也成為了一個難以控制的致命威脅。

    北洋新軍

    在這樣的背景下,康熙皇帝既要嘗試從袁世凱手中和平接管兵權,還要時刻提防南方的革命黨,同時還要推動清末的君主立憲,這可比康熙皇帝執政早期,擒鰲拜,平三藩,難度要高很多,並且此時還有西方列強這個第三方勢力的干預。

    憑藉年輕,政治經驗並不豐富的康熙皇帝,要完美解決這些問題,實現整體和平過渡,重新鞏固清朝統治,達到給清政府續命的效果,機率幾乎為零。畢竟當慈禧太后駕崩時,清朝沒有具備同等威望的領導者時,也就註定了清朝的滅亡。

    而如果康熙皇帝是和同治皇帝,或者是光緒皇帝對調,還是有很大機率可以實現親政的目標,康熙皇帝相對是一位較為開明的帝王,置身於特殊的時期,清朝晚期的維新運動,變革活動將有很大機率能夠實現,前提就是得多給康熙皇帝一些時間。

  • 3 # 春江花月夜688

    康熙大帝是歷史上有作為的明君,少年時代就足智多謀,成熟穩重。最典型的是鰲拜權傾朝野,結黨亂政,陷害忠良,有稱帝之心。康熙僅用幾個熱血少年,就解出這一心頭大患,禍國殃民的權臣,受到應有的懲罰。如果康熙是末代皇帝,或許竊國大盜袁世凱依然在天津練兵,不會一步步走進清王朝政治核心層。更不會有北洋時代,西學歸來的嚴復最有可能委以重任,出現至上而下的改革。康熙獨具慧眼,知人善任,身邊有一大批堅決擁護和支援自己的文武百官。歷史的車輪滾滾相前,西方民主科學的思想傳入古老的中國,有世界眼光的康熙大帝順應民意,改革政府,以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組閣,多黨合作成為名符其實的參議院和眾議院。效仿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康熙大帝順理成章成為中國改制後,第一位有實權的君王,清王朝華麗轉身走進一個嶄新的時代,銳意進取,永於開拓的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書寫美好的未來。

  • 4 # 面具說

    溥儀是1906年生的。

    康熙親政是14歲。

    假設兩人對調一下,14歲的康熙穿越到了民國初年。

    時間是1920年。

    這一年是英國軍官莊士敦到北京城給溥儀當老師的第一年。

    按照歷史的程序,四年後,馮玉祥就要把他趕出紫禁城了。

    所以他只有四年時間,要麼建立自己的小勢力,要麼,提前離開紫禁城。

    根據康熙的個性,他是不會離開紫禁城的。

    那麼他能依靠的人只有一個。

    莊士敦。

    莊士敦會帶著他的密旨離開紫禁城,在北京或天津,發電報給大英帝國,要求派小股軍事力量,以保護這位皇帝。

    同時,康熙會把身邊的太監和包衣奴才組織起來,進行軍事訓練。

    不是為了對付華人。

    而是為了制衡英國士兵。

    按照他的個性,他會把英國士兵一個個都弄到紫禁城裡去。

    然後把那些太監也配上槍。

    接下來好戲就登場了。

    當然,曹錕來不了,他被馮玉祥軟禁了。

    其實無所謂,誰來都行。

    在國際會議上,康熙會宣佈,中國從今以後會成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

    他就是第一位君主立憲制的君王。

    根據他與英國的秘密協議,西方列強會支援這一意見。

    同時,為了安全,也為了利益,列強會組成聯合軍隊,2000-3000人左右,戍衛在康熙身邊。

    而他做為君主,會成為國家的象徵。

    新任的內閣成員必須經他認可,方可上任。

    由新內閣組成的聯合政府,會把國內的小軍閥一掃而空。

    而根據康熙的政治頭腦,他會在餘生拉一派打一派,直到內閣成為他豢養的一隻家犬。

    英國女王?

    他不介意和她拜個把子。

  • 5 # 歷史吐槽機

    這問題好玩,我大膽猜測一下,就當博人一笑,有疏漏的地方多包涵哈。首先我覺得遜位這件事沒法逆轉,因為沒有任何條件能夠逆轉。我一直喜歡借用古人懷道有術的觀點看王朝興衰,在1912年,清朝的“道”已經不存在了,也就是說清朝的統治框架已經瓦解。作為王朝定海神針的軍隊已經完全割據化,從早期以滿族為主體的八旗軍到以漢人為主的綠旗軍,部隊還能掌握在皇權手裡,到了清末的新軍,已經被以袁世凱為首的權臣徹底把持。繼承了明朝的法律《大清律》從開國就基本沒有太大的作用,各地判案往往依例處置,而非依律處置,清末時候完全就是地方各自處置。在這種情況下,手腕在高明的皇帝也需要漫長的時間來解決,而彼時最缺乏的就是時間。境外虎狼環顧,境內烽火遍地,教科書上說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我覺得說的客氣了,這是個又封建又殖民地的國家。

    而更要命的是年齡,宣統皇帝三歲登記,六歲遜位,英明神武如玄燁也是十四歲才親政的。所以我的結論是,清朝的滅亡不可避免。但是後面的故事應該會完全不同,因為那個人不是溥儀,是玄燁。

    我們來看看玄燁的性格,按照《清史稿》、《全球通史》為主,綜合一些雜史,再翻翻玄燁自己作的《庭訓格言》。我得出的結論是,這是個果斷寬厚,聰明堅毅,愛好廣泛且很有親和力的人。他具備一切成功者的品質,但前提是得讓他接觸人。

    所以馮玉祥幫了大忙,他的北京政變把困居紫禁城的皇帝給趕出去了,之後末代皇帝輾轉到了天津,與一些清朝遺老、張作霖、段祺瑞、吳佩孚等人往來密切。我想歷史會從這裡轉彎,溥儀在這裡選擇和日本人合作,918事變後潛回旅順,繼而回到瀋陽,然後成了滿洲國的康德皇帝,當然,我是客氣的說法,如果不客氣的話,也就是做了兒皇帝。但玄燁不會這麼做,他在本來的時空裡,和國土近500萬平方公里的噶爾丹硬剛,和打下半個中國的吳三桂硬剛,在對外問題上他一般是會選擇強硬。所以應該會在盧溝橋事變後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拉起一支抗日武裝。

    只要能夠堅持到抗戰結束,他將是最好的第三選擇。依照他的性格和對西方的瞭解,他很可能借用抗戰獲得的巨大聲望調解南北,最後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有些其中一些曲折就不細說啦,畢竟不是寫小說,而且也怕惹惱河蟹大神。只說一點,別覺得玄燁不會妥協,對外他很少妥協,但對內卻有點窩囊。康熙四十九年時候,戶部官員串聯,侵吞庫銀近70萬兩,犯案官員多達100人以上。要是換成除了宋朝以外的王朝,基本就是都砍了,不株連三族就算寬大了,就是在宋朝也得是抄家的。可是老年的玄燁卻說:“朕反覆思之,終夜不寐,若將伊等審問,獲罪之人甚多矣”,於是把首犯免職,責令其他從犯限期賠錢了事。說實話,史書翻到這一段,我有點替他難過,那麼剛的一個人,最後被大面積的貪汙整的沒轍,只好和稀泥。所謂康乾盛世,怕只能冷暖自知了吧。

  • 6 # 鋒楓2016

    一切都是環境因素所致的!溥儀到康熙時代,在孝莊太皇太后支援下,索額圖,明珠,陳廷敬等名臣的輔助下未必就不會做出如康熙帝一般的宏大偉業;康熙穿越到清末民國初年也未必能力挽狂瀾。

    清朝末年的局勢遠比清初局勢要複雜!李鴻章也稱之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清朝國力衰微,列強蜂擁而至竊取中國一切資源財富。透過一系列戰爭逼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歷次戰爭賠款本息高達數十億兩白銀。光償還庚子賠款,清政府就要賠償到1943年。

    而國內情況也比較糟糕!自乾隆末年,就不斷地爆發農民起義。大規模地就有川陝白蓮教起義,天理教起義,太平天國運動,捻軍之亂等。太平天國短短數年便割據江南數省,與清庭隔江相峙。雖然最後都被鎮壓下去,但卻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國力。由於八旗綠營衰弱,力不能戰。清政府不得不依靠漢人的團練鄉勇來平定鎮壓農民起義。這也促使漢人士紳政治勢力崛起。他們組成地方政治團體,要求清朝中央實行君主立憲,以期獲得更多權利達到與滿清貴族共治天下的目標。以孫文為首的革命黨宣傳“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暴力推翻滿清王朝,情形愈演愈烈。手握重兵的袁世凱則藉機危協朝庭。

    可惜的溥儀只是糊里糊塗地坐了三年皇帝便被趕下了皇帝寶座。大清宣佈滅亡。而後溥儀只保留了皇帝的尊號,而無皇帝的權力。面對民國軍閥的所做所為,溥儀除了憤慨抗議,哭訴一點用都沒有。

    康熙帝與溥儀雖然都是幼年即位,但康熙帝面怪的情況要比溥儀要好得多。大清立國不久,剛剛消滅南明殘餘勢力,結束了長達二十餘年平定全國統一戰爭。百姓生活逐漸安定,對前明逐漸淡忘,百業恢復興旺大清國勢崢崢日上,朝野上下同心同德,八旗軍隊也是兵鋒正銳,所向披靡。朝內四大輔臣雖然手握大權,但對大清也算忠心耿耿。雖然鰲拜有擅權之嫌,但也沒有謀反的政據,而這一切都在孝莊皇太后的掌握之中。在孝莊皇太后的支援下,康熙帝幾乎是玩一樣的拿下權臣鰲拜,順利撐握皇權。其後的平三藩,收臺灣,親征準噶爾,都是在大清佔絕對優勢地情況下完成的。

    溥儀也有雄心壯志,他窮必生之力想要中興大清恢復滿人的天下,成為聖祖康熙一樣的偉大帝王。但時代不同了,封建帝制成為過去。大清早已滅亡,溥儀成為一個普通人,無權無勢的他妄想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偽滿洲帝國的執政及康德皇帝,卻不幸成為被日本人操縱的傀儡皇帝,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罪人。

    如果康熙帝生於清末,估計也不會好到哪去!

  • 7 # 光景影視君

    其實結果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改變,因為那個時候的清朝的確是沒有什麼再能挽回的餘地了,就算換了治國能力超強的康熙,恐怕對這種狀態也無可奈何了。

  • 8 # 步雲登高識過往

    我們不妨分幾種情況來分析,再說會有怎樣的結局。

    少年對少年

    溥儀生在1906年,1909年3歲時即位,1911年爆發武昌起義,清廷一片慌亂,於是以溥儀的名義下了《罪己詔》,1912年,6歲的溥儀退位。

    所以,假若康熙3歲即位,神仙輔政也救不了他。

    清朝終。

    不妨思考一下,如果溥儀去了康熙時代呢?

    我們首先分析一下溥儀的性格。

    1912年,隆裕太后給溥儀請了師傅,那麼從6歲起,他接受的就是封建君主的那一套思想。學習的內容除了漢語、滿語就是古詩古文,沒有學習算術、地理、歷史。

    1912年退位之後,他仍然生活在宮中。

    1917年7月1日,張勳復辟,溥儀上位之後就做了一件事,按封建傳統的那一套,任命了一堆內政大臣、軍事大臣。2天后,段祺瑞出兵討伐,13日,溥儀宣佈退位。

    據說,復辟期間曾有一架飛機在紫禁城上空投下炸彈,炸到延禧宮,如果此事為真,那麼溥儀或許會認為這是對他二次登基的震怒。

    1919年,莊士敦成了溥儀的老師,溥儀在第13歲,開始接觸數學、物理、歷史等內容。

    1922年,16歲的溥儀結婚,婚後的他吟詩作畫、彈琴逗鳥、逛街玩樂。

    直到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帶兵趕出去紫禁城。

    自此,他才開始想方設法回老家、搞復辟。甚至於後來與日報勾結成立偽滿洲國,成為傀儡皇帝,出讓一些民族利益等等,都是後話。

    說這些是為啥呢?

    只是為了說明:人家溥儀不是雄才大略的主、而是安於現狀、坐吃山空、沒有大志的普通人。

    所以如果溥儀去了康熙時代,面對鰲拜就已經OVER了。

    扯遠了,現在迴歸正題。

    青年對青年。

    假設1909年繼位的,是青年康熙。已經除鰲拜、削三藩之後的康熙。

    康熙瞭解了1894年甲午海戰的失利、1900年八國聯軍的入侵,按理說,他知道自己面對的什麼樣子的環境,什麼樣的敵人。

    要鞏固政權,必須要有軍隊吧,八旗早就腐朽退化得不像樣子了,那麼康熙手裡的,應該只能用漢軍,也就是北洋軍,那就是要面對袁世凱。

    以康熙政治手腕和眼界,他必然知道袁世凱的厲害,也必然會培植袁世凱忠誠,如若不然則換人。

    接下來,就是常規操作,整頓吏治、降低賦稅等等。

    然而,共和主義思想當時已經成了一種潮流,康熙雖然厲害,但是他的思想是封建君主思想,也必然想要維護封建思想,所帶來的的結果就是,他雖然不會在1912年主動退位,也會在其後的某年,被新思想武裝的人們所抗爭而失敗,畢竟,彼時的華人民,已經被封建思想壓迫了幾千年了。

    老年對老年。

    這個其實很好解答,晚年繼位,說明大器晚成,怎奈何宮鬥不止,國家內憂外患,也許他的失敗,要比青年時代還要早。

    最後補充一句,我們都把慈禧忘記了,那麼如果康熙穿越了,但面對一個被掏空的國家,已經也是積重難返,仰天長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漫沒基礎可以學嗎?去哪裡學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