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光號飛俠

    回想當年買房的經歷,也是一把辛酸淚。2014年畢業,直接來的合肥;剛來合肥主要是工作,先把工作穩定下來,才能考慮其他事情,所以一直沒關注房價的事情;但平時和同事一起聊天時,總是感覺合肥房價在快速上漲,所以在2014年的年底開始看房子,突然發現合肥房價普遍在7000-8000元/平,按照我當時一個月的工資水平,不吃不喝連一平都買不起,所以,繼續看房,希望有合適的,先後跑了30多個盤,包括北城、新站區、瑤海區、廬陽區、包河區等地方,發現合肥房價越往南價格越高,就在總結房價規律的過程中,合肥房價在2015年初又上漲了一波,所以,當時比較著急,決定在春節後買房。春節後又對看中的房源進行了新一輪篩選,從區位、交通、學區和自己承受壓力的角度綜合考慮,確定了廬陽區的中鐵國際城。在營銷中心看戶型、談價格、鎖定房號的過程中,猶如買白菜,很快基本給人的思考時間很少。我和家人上午去的,看好戶型、鎖定房號,但沒有隨身帶足夠的資金,打算下午來交定金,但當我下午再來交定金時,被告知房源已經出售了,(售樓部按照“誰先交定金,誰鎖定房源的”的規則執行的)沒辦法只能重新選房號,選擇了高層36層(總層數42層,原來選的20層),匆忙中交了定金。抓緊回家籌錢付首付款。首付30%,約25萬元,家裡給了15萬元;自己剛工作半年,也沒談物件,所以平時也節省點,攢了2萬元;其他都是我姐支援的,(這裡還是比較感謝我姐的)。約定交定金7天內交完首付款,在整合各種資金後,在第六天到售樓部交齊首付款。緊接著就是按揭批下來,逐月還款了。我在買完房子後,緊接著在4月末5月初,合肥的房價開始打漲價,基本是一個月一個價,我買的那個小區後期房源都漲到8000-9000元/平,現在想想還是比較慶幸的,要是晚點買,就真買不起了。

  • 2 # 樓市有良方

    房子涉及到的金額實在是太大了,但房子對我們每一個人每個家庭有特別的重要。

    所以即便是房價高,即便是房子貴,很多時候我們又不得不買房。

    有房才有家,是中國的傳統,有房子才能夠解決居住,才能夠擁有自己的避風港灣。

    ||你們當初買房是為了什麼?

    你們還記得嗎?在第1次買房的時候,你們到底是為了什麼?

    是害怕房價繼續上漲,未來付出更大的購房成本,還是想要獲得增值收益?

    其實我第1次買房的時候,主要是為了解決一些剛性的需求,和大家可能不一樣。

    1,解決居住需求。

    我第1次買房的時候,是因為剛從學校畢業出來,有了新的工作面臨著自己生活。

    這個時候我需要買房子來解決自己在大城市打拼的居住需求,因為我不喜歡住宿舍。

    2,解決婚姻問題。

    而等到我工作穩定,收入也有所增加的時候,我開始考慮買第2套房子。

    因為這個時候也交往了女朋友,女方家庭要求我這邊再買一套房子,給她女兒一個安全感。

    買了房之後我才意識到,有了房子我的戶口可以遷過來,而且還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就讀重點的學校。

    所以雖然揹負了一筆房貸,有了生活壓力,但是還是蠻高興的,因為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在大城市裡面接受更好的教育。

    ||你們買房的時候都經歷了什麼?

    買完房過後我們總是喜歡來探討各自的經歷,好像都在感慨一樣,買房並不容易。

    的確如此,我相信絕大部分朋友買房都不是特別容易的,畢竟大家都是普普通通的人群,都不是富二代。

    說實話,我在買房的時候經歷的事情還是蠻多的,而且印象都非常的深刻。

    1,湊首付款。

    到目前為止依然非常清晰的記得,在第1次購房的時候,我首付款差5萬塊錢,當時真的是焦頭爛額。

    本來想叫親朋好友借錢,可是又開不了這個口,害怕別人拒絕自己沒面子。

    可沒想到和父母商量了一下,他們把自己的存款積蓄拿出來,讓我先買房,真的特別的感動。

    2,猶猶豫豫的買房。

    在第1次買房的時候,我個人也是非常猶豫的,當時對房地產市場不夠了解,一點都不懂。

    花了大概一個月的時間,看了很多的一手新房,也看了很多的二手房,然後更茫然了,不知道如何取捨。

    最終選擇了購買二手房,因為想要快速的解決居住需求,但是繳納定金過後卻又後悔了。

    但是繳納了定金又不能退,至能厚著臉皮把房子買下來,直到今天才發現,其實買二手房也沒有什麼挺好的。

    ……

    透過這件事情我是想告訴大家,其實買房是一個人生經歷,很多時候也許我們有所疑惑,但買房一定對我們有幫助,有好處。

    我相信絕大部分朋友在第1次買房的時候都和我一樣,不知道如何取捨,猶猶豫豫的。

    甚至也都面臨著湊首付款,東拼西湊,去湊錢和父母商量等等。

    但是好在這些年房價一直在上漲,我們家庭財富也提升了,這是一件非常喜悅的事情。

  • 3 # 大勛

    說起當年買房,也是波折多,在外打工,房價飛漲,自己買不起,家裡不給買,只好自己存錢。

    直到結婚有了小孩,房子變得不得不買。這裡就有了題主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買房?

    1.責任

    有小孩的都知道,養兒方知父母恩,自己也會慢慢懂得何為責任,所以買房也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2.成長需求

    小孩從1-12個月還不要求居住空間,一旦會走會跑了,就需要一個寬敞的環境,同時需要老人過來幫帶,也需要多一個房間。不能再住在小單間裡面。

    3.讀書問題

    對於我們這種進城務工人員,不可能有學區之說,如果沒房就要有一系列的資料要準備,好點的學校還要去排隊,可能還沒有名額。因為之前的耽擱沒買,這個時候房價已經漲了大幾千。買房成了一股潮流。我經歷最深刻的就是買房的時候搖號:

    一波一波搖號過去,房號選擇越來越少,最後我們搖到了88號,那叫一個激動,在銷售的簇擁下一路小跑到選房區,因為那個氛圍太緊張一不小心還選錯了房號,100平選成了145平,後面又改,改了後發現原來的房號已經沒有了。最後無奈選擇了低樓層。這也是買房後印象最深的經歷。感慨房產的飢餓營銷做的真是到位。

  • 4 # 北京房產打假一哥

    2006年來北京唸的大學,民辦的

    沒上一年,就出來工作了,剛好遇到房地產的低潮期,零首付燕郊,10%首付通州

  • 5 # 一針見血103003189

    為了居住。買後房價上漲帶來了增值保值的快感。沒買房房價上漲了,噢悔,撕心裂肺的痛,很想站在大街上大罵一通。

  • 6 # 做我的貓520

    本人買房是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結婚,當然也想有個自己的家。買這個房真是讓人折磨瘋。

    17年初本地房價上漲,加上本人年齡也不小了,現今社會沒房更不能提結婚。就咬牙買房。大大小小樓盤看了幾十個,天天是隻要有空就到處看樓盤,結果買了一家廣告力度比較大,口碑比較不錯的。付了首付。從此麻煩不斷了,本來3月份付首付,五月正式籤合同辦貸款呢,結果開發商一拖在拖,只是一個交了首付的購房協議。一直拖到該交房的時候18年8月底。這時候又因為房子沒完工,說是要推遲交房,更扯的是,說我買的這房子不是商品房性質,是公租房性質,銀行不給辦貸款,所以一直拖著沒簽合同。當時整個人直接炸了,房價一年一平漲了近2000元。現在出這個事情。然後就開始給開發商鬧,又是起訴,又是維權,結果去維權後,說我們這是投資行為,不管。後來老來鬧,房管的就打電話給開發商讓其退錢。然後就協商,說是18年12月底交房,可以入住,可以等房子性質改過來在辦貸款。到12月底又沒完工,還是交不了房,又拖到19年4月底交房。真是鬧的心力交瘁。這都是無良開發商給老百姓帶來的困擾。房管上面法律漏洞也太多,讓這些開發商有機可趁。

  • 7 # 人類三好學生

    記得2016年,那時西安房價才四五千,和目前周邊縣城房價一個樣。對於那時買房來說,最感謝地要屬丈母孃,沒有她也不會有如今的我。要是那時沒買,或許我也會像很多人一樣,面對著一萬多的房價,整天拿著手裡十來萬二十萬找遍整個西安都找不到心滿意足的,想買便宜的,又都是小產權,不安全還得一把付,想買可以按揭的,一問價格,最低都一萬二,高的兩萬多,讓很多剛需族望而止步!所以很慶幸那時的我要結婚,現在覺得丈母孃給你要房不是沒道理的,畢竟房是你自己住的,房產證也是你的名字,老婆也是自己的,房價漲了我很自豪,該去找沒房的朋友炫耀一下。就算房價跌了,最起碼我在西安還有套房,不虧,哈哈,感謝丈母孃

  • 8 # 40秒科技

    當年買房就是臨近畢業,家裡有點積蓄 ,老爺子考慮到以後結婚需要,催促我去看房,誤打誤撞就買了。不過本人學的是建築,畢業後在設計研究院、施工單位工作過,身邊的朋友、同學大都也在行業內工作,有時候聚會聊天會溝通、交流下各自在房地產行業當中發生的一些趣事,

    1、贈送面積不等於白送

    很多人買房在聽到開發商說有贈送面積就會特別興奮,認為佔了大便宜,其實這種想法不對

    業內把贈送面積分為幾種

    ①:飄窗、未封閉的陽臺一半的面積,這些本身屬於購房者,無需增設。

    ②開發商私自更改涉設計、更改規劃,私自加建,然後提出贈送面積。這些屬於違規行為,後期再辦理房產證上會出現問題的,法律很難承認。

    ④:在L形露臺私自增加一道玻璃或者封閉一堵牆,多出一間房來,這種情況會在樣板間出現,但實地交房時卻不存在這堵牆,這部分面積說是贈送,但是在拆遷、抵押、出售、繼承時都會出現法律障礙,而且這部分面積也不會計入產權證。

    這部分贈送面積雖然表面上替購房者節約了錢,省去房產稅、物業費等,實際上這部分還是有消費者買了單。開發商在房屋建設出售之前就已經計算好每平米的成本、銷售、推廣、利潤等等,然後在賣房時考慮用什麼方式更能吸引消費者而已。

    比如很常見的頂層送閣樓,但實際上開發商在出售之前就已經以一定比例加價,表面上閣樓免費,但實際早已包含在出售價格當中,購房者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2、實用率不等於使用率

    實用率是指套內面積加上贈送面積與建築面積的比值,實用率是指套內面積與建築面積的比值。

    很多人分不清這些概念,以為實用率就是使用率,再加上開發商為了達到銷售目的故意閉口不提,只告訴你吹噓樓盤房子的實用率達到多少,先把購房者忽悠進來,再跟你講市場行情很好,房子賣得很快,再不趕緊下手就沒了。很多人就這樣不知不覺進入圈套,啞巴吃黃連。這種情況在生活當中並不少見,希望大家買房時多多留心觀察。

    3、零公攤不代表沒有公攤

    這個就很好理解了,開發商透過大量面積贈送,填補公攤面積,從而達到降低公攤面積比例,達到虛假宣傳。

    提醒一點,贈送面積不計入房產證,不受法律保護,有一定隱患。

    4、SOHO 並不等於單身公寓

    雖說這兩者的共同點都是面積小,總價會相對低一點。但是本質上有區別:

    單身公寓屬於住宅,居住性質的房屋,擁有70年產權;而SOHO屬於商住兩用房,只有40年到50年產權,水、電、的價格比普通住宅高出不少,並且不提供天然氣。

    另外,SOHO這種商住兩用房是沒有學區的,很多買SOHO在小孩上學時才發現這個問題而後悔莫及。

    5、得房率並不是越高越好

    過高的得房率會影響我們居住的舒適度,原因很簡單:

    ①:過分的追求得房率會壓縮公共面積,比如樓棟大堂、電梯井、過道,這些面積的壓縮會導致樓盤品質的下降,畢竟誰都不願意在門廳狹小、電梯擁擠、公共樓梯又窄又陡。

    ②:過分的追求得房率會導致房屋戶型佈局不合理。誰都願意住進南通通透、動靜分割槽、乾溼分離的房子裡面。一味的追求得房率會導致戶型佈局不合理。

    期望大家都能買到稱心如意的房子,擁有一個舒舒服服的溫馨小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特幣到底浪費了多少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