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韓林兒為“大宋皇帝”,年號龍鳳,自稱明王。朱元璋稱帝后,史官將其主韓林兒蔑稱“偽宋”“小明王”。
10
回覆列表
  • 1 # 煊赫大梁城

    “屠夫皇帝”朱元璋

    西楚拖垮了秦國,劉邦攻破咸陽,弒主項羽奪得天下。

    韓宋拖垮了元朝,朱元璋攻破大都,弒主韓林兒奪得天下。

    同樣出身,同樣經歷,同樣的兩個皇帝一個開啟大漢雄風,一個留下千古罵名。

    如果非要在劉邦和朱元璋中間抉擇一個皇帝,我會選擇劉邦。

    說朱元璋是古代“第一屠夫”,主要指他在和平年代對功臣的大肆殺戮。縱觀歷代王朝,屠殺功臣最多、最殘酷的莫過於大明一朝。朱元璋為讓子孫後代坐穩大明江山,不惜血腥屠殺隨同自己浴血打天下的那幫“鐵哥們”。漢朝的劉邦殺功臣,是一個一個地殺,朱元璋則是一批一批地殺。朱元璋自明洪武元年坐上皇位,到洪武三十一年去世,在位三十年間,明朝的開國元勳、文臣武將幾乎被他屠殺殆盡。

      朱元璋殺功臣,主要是藉助惟庸、藍玉兩起所謂的“謀反”大案,進行大肆株連。惟庸於洪武六年為相,因精明強幹,又是老丞相李善長親戚,深得朱元璋寵信。朱元璋甚至把早於惟庸兩年入相的汪廣洋貶為廣東參政,讓惟庸獨居相位。這惟庸大權在握後,便有些得意忘形,經常當皇帝的家。時間一長,自然引起朱元璋的猜忌。

      洪武十三年,御史中丞塗節等上奏惟庸結黨謀反,朱元璋隨即詔令嚴加審訊,並以最快的速度將招出之謀反人員,包括告密人塗節,一併處死。惟庸被處死後,案子未結,專案組繼續蒐集罪證。十年後,才認定大明開國元勳、時年77歲的李善長是這起謀反案的主犯。李善長遭處死,案才告結。期間,凡是朱元璋欲剪除的文武大臣,一個個被牽涉到案之中,成為“黨”骨幹。

     《明會典》稱,“太祖四十妃嬪,惟二妃葬陵之東西,餘俱從葬。”又有史書稱是四十六嬪妃。雖然不知道哪個記錄的正確,但是至少有都是40個以上了,而《國榷》中記載,有昭敬充妃胡氏、成穆貴妃孫氏、淑妃李氏、安妃鄭氏、莊清安榮惠妃崔氏、安妃達氏、碽妃、寧妃郭氏、惠妃郭氏、順妃胡氏、郜氏、韓氏、餘氏、楊氏、周氏、貴妃趙氏、賢妃李氏、惠妃劉氏、麗妃萬氏,等等。一個月下來一天一個都還嫌多。

    自己的開國功臣僅一位善終,重新採用殉葬制度,後宮不留一人。

    這種人會對一個日落西山的韓林兒好嗎?何況韓林兒還是他昔日的頂頭上司。

  • 2 # 至簡歷史

    當時朱元璋殺韓林兒,正是處於這種情況下。如果朱元璋真的把韓林兒接來了,那麼如何安置韓林兒就將成為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

    讓他當皇帝,朱元璋肯定不會甘心;而如果不讓韓林兒當皇帝,在名義上朱元璋又不好向天下人交代。

    那麼,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韓林兒在半路上“意外”死去。這樣一來,朱元璋既可以向天下人交代,自己又可以名正言順地坐上皇帝寶座。

    歷史上,不僅朱元璋幹過這種事兒,項羽也曾幹過類似的事情。

    所以,我覺得看待歷史人物,應該客觀公正,不能厚此薄彼。我們不能因為喜歡項羽,就認為項羽殺楚懷王熊心是理所當然的;也不能因為不喜歡朱元璋,就認為朱元璋殺韓林兒就是歷史的罪人。

  • 3 # 書扉札記

    中華數千年的文明史,其實就是一部殺戮史。其殺戮的源泉就在於宮廷裡面,父子間,兄弟間,朋友間。千百年來,相互殺戮,悲劇不斷,社會也因此進步。從這個角度上說,一切都是歷史發生的必然。你可以殺人。你也可以被人人得而誅之。就是所謂的殺人者恆殺之。我想縱觀歷史,這樣就可以回答你這個問題了吧?

  • 4 # 豐20000

    首先,你的題目就有爭議!歷史都是爭議,一直在爭議,沒有絕對!這樣說不知道你們認不認同!就朱元璋弒殺小明王一事來講,我個人是不認同的,當然這也讓人比較認同的結果!韓林兒是誰?相信讀過史記,看過電視劇的朋友們都有點熟悉,沒錯……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韓山童之子……小明王韓林兒!部份起義軍的精神領袖!當然,這也拜他爸爸的兄弟劉福通所賜,為什麼說部份?因為其他地方起義軍不鳥他呀!像陳友諒,張士誠,明國珍等等……別說不鳥他,甚至還想滅了他~這不,士誠兄就是一個想滅他的人,眼看就要玩完了……是誰?是誰救了他們?是朱元璋呀,我的乖乖……當時是什麼情況?陳友諒在攻打洪都城呀,我的媽呦,朱元璋冒那麼大險去救一個傀儡?好吧,就算朱元璋是曹操,你們還真當韓林兒是漢獻帝啊?令誰的諸侯?命令誰去?辛辛苦苦救回來再派人把他殺死?神呀,救救我吧……………………………

  • 5 # 談古論金

    歷史記載1366年,韓林兒應朱元璋的邀請南下,當時去迎接韓林兒的是朱元璋手下的威名赫赫的重要水軍勇將廖永忠,廖永忠接到韓林兒後坐船南下,船行至瓜步(今南京市六合區東南)就翻了,韓林兒就此淹死,但是前去負責迎接韓林兒的廖永忠卻活著,後來還以功封德慶侯,所以人們確實有理由相信韓林兒之死是他殺,幕後黑手就是朱元璋。

    (韓林兒劇照)

    (廖永忠畫像)

    屠寄《蒙兀兒史記》直接這麼記敘:

    朱元璋弒其主韓林兒,偽宋亡。

    似乎已經蓋棺論定。

    可是回顧之前的一件事,似乎又不是這麼簡單。

    小明王死之前兩年,當時被元朝招安的張士誠,派遣他的部將呂珍以元朝政府軍的名義圍攻小明王的駐地安豐(今安徽省壽縣安豐)。小明王向朱元璋求援,朱元璋接到求援信之後,準備出兵援救,卻遭到麾下重要謀士劉伯溫的堅決反對。劉伯溫反對朱元璋出兵去救小明王的理由很簡單:朱元璋自顧不暇。

    怎麼個自顧不暇呢?因為,朱元璋的西面盤據著陳友諒,如果朱元璋要帶大軍去救援安豐,自己的根據地必然兵力空虛,西邊的陳友諒很可能會乘虛而入,偷襲應天(南京),到那個時候,北上安豐的朱元璋根本來不及回援,而斷了後路的朱元璋就有可能陷入張士誠和陳友諒的兩面夾擊,一旦這種情況發生,朱元璋就可能陷入危如累卵的險境,甚至極大可能就此萬劫不復!

    可是,一向對劉伯溫言聽計從的朱元璋,這次卻不顧劉伯溫的反對,執意要去援救小明王。朱元璋的理由也很簡單:如果張士誠攻破了安豐,他的勢力會更加強大,以後不好對付。

    顯而易見的是,這個理由太缺少說服力,朱元璋自己的後方面如果面臨陳友諒的襲擊,整個“吳國”(以應天府為核心的戰略根據地)的生死存亡,乃至朱元璋個人和全家全軍的生死存亡與安豐一個小城的存亡之間相比,孰重孰輕,還用考慮嗎?

    可是朱元璋還是親率大軍前往安豐,等他到達的時候,張士誠部下已經攻陷了安豐城。朱元璋趕走了張士誠武裝,救出小明王,並且保護小明王返回自己的根據地內的滁州。

    就在朱元璋率主力營救小明王的時候,陳友諒果真如劉伯溫所料,率兵進攻朱元璋,不過,他沒有攻打應天(今江蘇南京),而是進攻洪都(今江西南昌)。陳友諒沒有想到的是,他遇上了硬茬子,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領將士苦苦堅守了八十五天,陳友諒愣是沒有攻下洪都。

    救出了小明王之後,朱元璋率領大軍回師馳援洪都,陳友諒得知訊息之後立刻撤出圍困洪都的部隊,迎戰朱元璋,雙方在鄱陽湖展開了決戰,最終陳友諒戰死,朱元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朱元璋雖然打敗了陳友諒,但當中邀天之幸的成分很大。朱元璋後來自己也承認:

    先是,太祖救安豐,劉基諫不聽。至是謂基曰:“我不當有安豐之行。使友諒乘虛直搗應天,大事去矣。乃頓兵南昌,不亡何待。友諒亡,天下不難定也。”——《明史·太祖本紀》

    我不應該去安豐(救小明王),如果陳友諒乘虛攻打的不是南昌而是南京,那我可就徹底GAME OVER了。

    (朱元璋西有陳友諒,東有張士誠,北方還有元朝以及武力值頗高的擴廓帖木兒——王保保)

    救回(或者掌握)韓林兒有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作用?2年前可以不顧根本安危拼死去救的小明王在2年後明目張膽地謀殺掉?

    種種疑問和悖論的背後,朱元璋的本心和意圖到底是怎樣的?歷史的真相是怎樣的?或許永遠存在在時間和歷史的迷霧之中。

    (摩尼教經書寫本殘片)

    無解有時也是一種解,只要這個無解能夠啟迪我們從多側面思考!

    筆者有一個猜想,是從韓林兒的“(小)明王”身份著眼,小明王既是“皇帝”,也是“教主”,救韓林兒和疑似殺韓林兒,或許都是暗含的教義和凝聚人心士氣的作用,這個待我們慢慢考察吧。

  • 6 # 我真的需要愛

    我和兄弟們辛辛苦苦打江山怎麼可能白白給你呢 真給你了 你長大了 天天看著我 你晚上睡得著嗎 我可是一個有改朝換代能力的人 如何看待 發問者本身就不懂什麼叫權利鬥爭 那叫你死我活

  • 7 # 葦說歷史

    在元朝末年的時候,有很多起義軍起來推翻元朝的暴政,其中有一位是小明王韓林兒。韓林兒的父親韓山童是白蓮教中的高層,在反抗元朝的戰役中犧牲,韓林兒後來被眾起義軍立為小明王。張無忌在小說中是明教的教主,與韓林兒的生平很相似。

    韓林兒是元末大宋紅巾軍領袖,其父韓山童曾以白蓮教組織群眾起義。

    明王韓山童被斬殺後,他的兒子韓林兒和自己的母親便開始了逃亡生活,隨後被劉福通等人迎回,繼承了自己父親的位置,自稱是小明王。 韓林兒的父親之前的計謀為韓林兒成為小明王后組織起義提供了很多方便,此時的天下的確如韓林兒的父親派人散步的謠言一樣大亂,這使得人民對韓林兒更加信任,由此天下響應起義軍的民眾越來越多。

    至正十五年春,劉福通等迎韓林兒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為帝,稱小明王。國號大宋,年號龍鳳,以亳州為都城。

    朱元璋出自郭子興麾下,自屬紅巾一系,名義上確算韓林兒部下。不過天下大亂之際,群雄並起,“眾各數萬,並置將帥,殺吏,侵略郡縣”,稱王稱帝者有徐壽輝、張士誠、趙均用等,不乏其人,這種名分上的歸屬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劉福通立韓林兒為帝,國號宋,建元龍鳳。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六月,田豐、王士誠尋找機會刺殺了察罕帖木兒,進入益都。元朝將兵權交給王保保,王保保率軍將益都重重包圍,陳猱頭等向劉福通告急。劉福通便從安豐引兵支援,在火星埠與元軍遭遇,被元軍大敗,逃回安豐。元軍急攻益都,挖地道進入益都,殺死田豐、王士誠,而將陳猱頭套上械鎖,押送京城,韓林兒勢力大窘。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張士誠手下將領呂珍包圍安豐,韓林兒向朱元璋告急。朱元璋說:“如果安豐被攻破,張士誠的勢力就會更強大。”於是親自率軍前往支援,但這時呂珍已經進城,殺了劉福通。朱元璋趕走呂珍,擁韓林兒返回,讓他住在滁州。第二年,朱元璋自稱吳王。又過了兩年,韓林兒死去。

    有人說是朱元璋命廖永忠迎韓林兒迴應天時,韓林兒因船翻沉入江中而死,是朱元璋殺了韓林兒。那麼,朱元璋真是殺害韓林兒的真兇嗎?

    劉福通既亡,韓林兒則只是一個普通人,只會慢慢被人淡忘。既無政治上的影響力,更談不上軍事上的號召力,戰亂之後,教眾各奔東西,或各自有所歸屬,也已喪失了宗教上的凝聚力。何況這個“張無忌”既沒有絕頂武功,身邊更無高手環繞。

    所以在這個時候除去他,既無必要,也毫無意義。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陳友諒敗亡,朱元璋進吳王位,又兩年,張士誠、方國珍、明玉珍相繼敗服,朱元璋即帝位,這一切都順勢而行,如同水到渠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否用鋁做子彈的彈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