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大世界

    針對這個假設來說。不能簡單的說一定沒有成功的可能性,歷史上有很多王朝的建立,開始時的力量都很弱小,但都是最終以小博大成功開國,何況蜀國具有西川之地的力量呢?要知道劉邦被封為漢王的時候,勢力和蜀國差不多大的,但是最終成功翻身,擊敗項羽統一天下,建立大漢王朝,所以說歷史並不是必然的,包括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常常因為一些偶然的事件改變了原本的可能性。

    那麼就這個問題來講,可能性有多大呢?如果僅對照當時的時局來分析的話,可能性就太小了,簡單的分析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實力,魏國無疑是大大佔優的,魏國的實力大概相當於吳蜀兩國的總和,甚至還要略勝一些,那麼真打起來,魏國就一定穩贏不輸嗎?也不是這樣的,歷史上也有很多的時候是小國戰勝大國的,比如金國消滅遼國和北宋,後金滅亡明朝,被消滅者的力量都比侵略者的力量強大得多,但仍然改變不了被滅亡的命運,所以讓人不得不相信事在人為這句話。

    但是再看三國的時局,其之所以沒有出現蜀國消滅魏國的情況,其實歷史條件已經給了我們答案,要清楚的理解這一問題,還要回頭看看諸葛亮和劉備的隆中對,在諸葛亮給劉備的這個戰略規劃中,劉備的確是有機會一統天下建立又一個漢朝的,但是又有幾個條件必須做到,就是必須首先佔有荊州和西川,然後在東和孫權的情況下,待天下有變時荊州和西川兩軍齊出攻打曹魏,是有可能一統天下的,佔有荊州和西川這一條件劉備方面前期是完成了的,並且還佔有了漢中之地,這是劉備方面勢力最興盛的時候,可是毀掉了關羽手裡邊,關羽大意失荊州不單完全打亂了隆中對時的戰略規劃,也幾乎使得劉備方面一統天下不可能了,因為已經沒有那麼大的實力去做消滅曹魏的事情了。而劉邦之所以能建立漢朝,是因為項羽搞亂了天下,項羽馬不停蹄的東征西討,給了劉邦出漢中平定三秦之地的機會,這時的劉邦就擁有了西川漢中和三秦之地,這麼廣大的地盤,但是項羽的地盤卻很少,因為各地的諸侯都已經自立了,所以劉邦只用了四年就消滅了項羽,進而一統天下,建立了大漢王朝,但是諸葛亮面臨的局面卻不是這樣的,曹魏方面當時的政治和社會都很穩定,而在實力上又超過了蜀國很多,這種情況下和曹魏硬拼,沒有反過來被消滅就已經很不錯了,從這個角度上講,即使曹魏方面沒有司馬懿,只要能有一個一般水平的大將,諸葛亮也是很難取勝的。

    但是我們又不能無視歷史上一些軍事家的能力,比如韓信,他北伐東進之初只帶了3萬兵,但是卻連克韓國代國魏國趙國燕國齊國,實力越打越大,再比如唐朝的李靖,到哪裡都是攻無不取戰無不勝,諸葛亮雖然也很聰明,但是軍事才能還比不上這兩個人,而且諸葛亮不肯冒險,而司馬懿的軍事才能也不下於諸葛亮,所以諸葛亮雖然六出祁山,但最終還是未成大功,這其中是不能否認司馬懿的作用的,但曹魏實力上的強大應該是更主要的原因。

  • 2 # 大臉法語TalentFrance

    諸葛亮北伐敗給司馬懿,如果沒有司馬懿,肯定成功嗎?

    關於諸葛亮能否北伐成功,和有沒有司馬懿有重要關係。但是,客觀的說,一個事物發展的最終結果不只是一個因素決定,而是多種原因構成。就此問題來講,嚴謹一點分析,如果沒有司馬懿這個人物存在,諸葛亮成功的機率較大。就是有司馬懿,成功的希望並不是沒有,因為不能把歷史上個人的影響過分看重。例如:當時魏延就曾經提出,給他5000精兵,兵出斜谷直搗長安的建議,這是一個成功率很高的建議。但是,諸葛亮沒有同意,錯過了一次最佳時機。

    話說回來,三國為了追求好看,為了迎合讀者口味,不斷營造一種諸葛亮數次北伐都是差一點就贏了,最後由於個別對手實在太強,加之我們內部又出了昏君佞臣,雖然諸葛亮很努力,將士很用命,遺憾的是最後依然未能實現先帝之願。那麼問題來了,北伐失敗於司馬懿,那麼沒有司馬懿,北伐一定成功嗎?可能會,但是很難,因為當時蜀國的國力是比較弱,人才也難以為繼。而魏國國力很強,除了司馬懿之外還會有其他的人才不斷湧現。比如,郝昭,曹魏名將。深通兵法,官拜鎮西將軍。曾率軍守陳倉拒諸葛亮,蜀軍多次攻城無功而還,使諸葛亮一時難以取勝。戰爭不僅僅是一個統帥或者一個將軍所能左右的,綜合實力才是硬傷。即使諸葛亮能夠出祁山,進軍長安,但是長安之後還有函谷、泗水、虎牢等險關,只要曹魏有大將,固守。諸葛亮進軍之後,糧草等問題很可能難以為繼,北伐還極有可能失利。司馬懿之所以能夠勝過諸葛亮,他的妙招就是不出來和諸葛亮打,而是一直消耗諸葛亮,真正有把握了才會出擊一次。就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實力雄厚,諸葛亮耗不起,拖延時間,就能勝利。

  • 3 # 歷史挺好玩

    諸葛亮六次北伐全部失敗。歸根結底是後方的問題。與正面交鋒的人也有關係。不過,關係沒那麼大。

    第一,劉禪一直防著諸葛亮,沒有給實權。

    第二,出戰是為了轉移後方的問題和矛盾。其實蜀漢後方問題太多,內政外交都不太好。打仗,只是轉嫁危機。

  • 4 # 獨孤29262905

    有沒有司馬懿,諸葛亮北伐成功的可能性都不大。

    首先,諸葛亮確實用兵不是長處,倒不是他沒熟讀兵書,也不是他不夠聰明。主要是性格問題。諸葛亮是一個真真正正的讀書人,士人。他搞行政沒問題,搞軍事缺乏膽略。性格謹慎這是個優點,在劉備那。但是,劉備死了,只剩諸葛亮那就是大大的缺點。曹魏實力雄厚,非蜀漢可以比。那就得以小博大,那就得冒風險。諸葛亮不採納風險更高但是成功了收益更大的子午谷奇謀,那就註定他得和曹魏拼國力了,這個有沒有司馬懿,諸葛亮也拼不贏。

    其次,諸葛亮這個人有些迂腐,不懂變通,缺乏陳平那種無所不用其及的手段,他不是想不到,而是覺得不光明,所以,曹魏自己又不亂,他也沒用卑鄙手段促使曹魏亂,人家正強盛的時候,你拿著弱小去打,說白了不光是侵略,而且還是不自量力。這個和司馬懿沒關係!

    第三,諸葛亮識人用人方面存在很大問題,凸顯讀書人的短板,就是對德的要求高於才能的要求。所以,蜀漢人才匱乏也是一個問題。能幹的基本都是劉備那個時候留下來的或者那些人的後代。諸葛亮主政蜀漢十一年,說白了,就提拔了那麼幾個人,最得意的就是姜維,結果蜀漢還亡在姜維手裡。這個也和司馬懿無關。

    而反觀司馬懿,很講求變通。有時候很穩,有時候又很冒險。而且司馬懿還很不要臉,什麼齷齪的事他都能幹。又提拔了郭淮鄧艾等一大批名將。

    所以,有沒有司馬懿諸葛亮都不可能成功。諸葛亮是個不完美的聖人,說他是偽君子吧!也不是,說他是聖人吧!他還有一些道德瑕疵,比如熊熊馬謖那個事,你能說他沒有死心,對魏延的態度,你能說他一切都是為了朝廷。但是,總體來說,他是個聖人。如果讓諸葛亮管理太平盛世,他一定是以為德高望重的宰相。天下也會人人富足。但是,生逢亂世,只能說他得其主而未得其時。蜀漢,只能是千百年來人們夢幻的理想王朝,註定不能成為大一統帝國。

    而司馬懿,那是一代梟雄,順時而變,根本沒有原則。沒有司馬懿,諸葛亮也無法統一天下。劉備已經太理想化了,所以他起家最晚,地盤最小。而諸葛亮對政治就只能說是一種幻想了。軍事只是政治的延續,所以,諸葛亮無法統一天下。

    而沒有諸葛亮,司馬懿能不能謀朝篡位呢?我覺得還是有希望的。畢竟司馬家兩代三個人一個比一個不要臉的梟雄。挖空曹魏只是時間問題。

    諸葛亮是個聖人,司馬懿是個梟雄。君子與小人之戰。當時情況,司馬懿必勝。二千年來看,君子還是德勝。畢竟在中國人集體不要臉前,諸葛亮還是倍受推崇,司馬懿還是白臉奸逆。只是,時代變了。中國人越來越缺乏道德,越來越重視功利後。君子就永遠不能翻身了。

  • 5 # 清史宴

    即使沒有司馬懿,諸葛亮北伐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戰爭說到底拼的就是後方補給是否及時和充足,不是說你諸葛亮能掐會算就能馬到功成的。蜀漢的綜合實力與曹魏比起來要差一大截的,諸葛亮的北伐說到底是勉力為之,至於最終是否能夠成功,諸葛亮自己是心知肚明的,說白了北伐,諸葛亮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諸葛亮在北伐的之中,沒有一次對曹魏造成致命的打擊,所以東吳就沒有動靜,如果諸葛亮的北伐一旦對曹魏造成了致命的威脅,東吳立馬就會進攻蜀漢,因為東吳是不可能允許蜀漢一方做大的,因為唇亡齒寒,曹魏亡了,東吳的末日也就快了。想想關羽北伐之時,風頭正勝的時候,東吳立馬偷襲並佔領了荊州,使得關羽腹背受敵,最終兵敗身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股骨頭壞死,做完髖關節置換手術就能一勞永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