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楚天雲平
-
2 # 地理沙龍
謝謝邀請,一個國家內的各個區域由於區位條件的不同,社會經濟的發展程度也不盡相同,有一些區位條件較為優越的區域,會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從而起到帶動周邊區域發展的作用,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引擎”。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顯然就是經濟發展的兩大引擎,這兩個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對外開放成都最高,科技和創新實力最強,社會最具活力的區域。
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位置圖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指長江下游入海口三角洲附近的區域,主要涉及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等省市,總面積約為35.8萬平方千米,總共包括41個城市,其中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26個城市。在長江三角洲各城市中,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和寧波等五座城市GDP總量在一萬億元以上。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指珠江下游入海口三角洲附近的區域,主要位於廣東省境內,總面積約為5.5萬平方千米,總共包括9個城市,加上香港和澳門,城市數量可達11個。在珠江三角洲各城市中,廣州、深圳和佛山等三座城市GDP總量在一萬億元以上。
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夜間燈光圖
透過以上對比,我們發現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規模比珠江三角洲地區要大,城市和人口數量也更多,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總量也大於珠江三角洲地區,那麼對於周邊地區的帶動作用很顯然也是長江三角洲地區更大一些。不過,之所以形成當前的格局,還有自然因素的影響,首先是長江和珠江的差異,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也是通航里程最長的河流,長江還有許多的支流,如贛江、漢江、湘江等都可進行內河航運,自古以來龐大的長江航道都是長江三角洲地區與內陸地區交流的重要通道,此外透過京杭大運河還可與北方地區聯絡,而珠江水系的範圍和通航里程都要小得多。
我國主要內河航道示意圖
其次是地形影響,長江三角洲地區地處我國的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往北可連線華北平原,周邊地區地勢都十分平坦,陸地交通建設相對容易,從而加強了區域之間的經濟聯絡。反觀珠江三角洲地區,雖然珠三角地區屬於平原地形,但是周邊地區屬於兩廣丘陵,從更大的地形區角度來說屬於東南丘陵,北部東西走向的南嶺,阻隔了珠江三角洲地區與我國內陸地區的陸路交通,從而使得珠江三角洲的輻射帶動作用就大大減弱了。
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中國地形圖中的位置
-
3 # 潮過廣陵半江愁
粵港澳,城市功能不清,結構趨同,相互競爭,各自為戰,搶奪本就有限的自然、人力資源,重複浪廢建設嚴重,發展極不平衡,廣深壟斷,吸血嚴重,佛山、東莞增速已倒數,並且成功的形成了環珠三角貧困帶。
長三角也好不到哪裡,江浙滬排斥皖,江蘇、浙江互相排斥,上海自許城裡人,一個也瞧不上,省內,南京不帶江蘇反而帶安徽,稱號徽京,蘇錫常排斥南京,蘇南蘇北互相排斥,杭州吸血浙江,人稱杭母,杭州寧波互爭。
個人觀點:
1.作好區域間的統籌規劃,協調發展。
2.加強區域間經濟文化上的交流與協作。
最近看到一篇新聞,說上海正與江蘇、浙江,(未來還會與安徽)建立人才交流機制,並舉辦長三角人才招聘會,這挺好的。
3.加強交通建設,這樣彼此才能聯絡起來。
現在長三角一直在努力這麼做,搞好城際高鐵,這樣才能促進生產要素的流動。
4.完善城市等級分工。
比如上海作為長三角中心城市以及全國經濟中心,主要負責經濟、貿易、金融、航運、對外交往; 像杭州擁有許多獨角獸和阿里這樣的企業,可以加強創新以及金融,而蘇錫常,可以利用本地良好的工業基礎,作大作強高階製造業; 而例如揚州這樣在各方面都不是太突出的,可以利用好深厚的歷史文化,發展旅遊業……
-
4 # 嚁月
珠三角為何不能像長三角一樣帶動周邊省份一起發展呢?這問題問得有點幼稚可笑!珠三角別說帶動周邊的的省份,連本省的粵東西北都帶動不起(確確地說珠三角經濟合作並未能向內輻射,其原因就是珠三角外向型企業多)。那麼為何是如此的呢?其原因不外有三:一、地理位置決定其發展的方向。眾所周知,廣東與周邊省份都地處丘陵地帶,山多地少阻礙了經濟的聯絡。那麼珠三角卻是一塊很好的地方,地處珠江的出海口(是廣東及華南地區一處風水寶地。那麼看看歷史與地理,就不難發現廣州為何千年不衰了)。二、由於港澳臺經濟發展較早,早期廣東的經濟是圍繞港澳臺而展開的,經濟發展的前三十年是引入外資做對外貿易的。那麼對內陸的依賴性不強,省與省整合資源的合作也不多。再加上週邊地區及省份相對珠三角較為落後,互補性的合作並不多(合作更多意義在於扶貧與幫困,想想連本省非珠地區都決定不好,幫省外發展經濟簡直可笑了。也由此可見,廣東離經濟強省任重而道遠)。那麼深莞承接與香港經濟的聯絡,而廣佛卻吸收了全省的優質資源。因此,強者恆強,弱者恆弱。非珠地區成了廣深經濟圈吸虹的物件,也成就了廣深兩座一線。
三、政策導向與資本的傾向性打造珠三角經濟高地(例如一個廣州,它幾乎壟斷了華南地區的教育醫療資源以及政治文化軍事。而長三角這麼霸道的城市還沒有!哪怕是上海,這一方面也無法跟廣州比)。由於廣深及廣深周邊的佛莞已發展起來,加上隨著港珠澳大橋的貫通,未來將加快珠江西岸的建設,那麼珠海、中山等城市成了廣東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個大珠三角城市群的藍圖便呈現在人們眼前。因此,廣東今後的發展重中之重仍在珠三角,打造一處集人才、科技、資本、交通、教育、文化、醫療等的世界級的灣區。那麼它的經濟是集中了再集中而非擴散的(從星空圖可觀出大概)。這樣別說周邊省份,環珠三角的非珠地區也得不到輻射。再說,人是往高處走的動物,非珠地區混得好的人及企業也往珠三角奔。那麼珠三角的壟斷性就更強了,也更耀眼。確確地說,長三角只有一個龍頭(以上海為龍頭,但周邊其他城市並不弱,如蘇杭、南京、寧波、南通、無錫等。涉及到三省一市的經濟合作,那麼長三角的區域合作性更強),而珠三角是一個整體的,它包括了金融中心香港,科技中心深圳,貿易中心廣州,及世界工廠東莞,製造業基地佛山等(該地區的產值包括港澳比廣東省的總產值還高,單廣深佛莞+港澳便幾乎是整個江蘇的經濟)。
-
5 # 東楚龍野虎
珠三角莫說帶動周邊省共同發展,恐怕連廣東省內一部分地區也帶動不了,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暫且用長三角作對照係數說明一些問題。
一個地區的發展,想帶動周邊區域共同發展,不是無條件的,而是有條件的。
首先,區域型經濟協作區要有一個占主導地位的頭,這個頭有獨特性,有強大實力,同時具備歷史的文化的權威性。從這個角度來說,長三角上海是當之無愧的頭,長三角沒有其他城市同上海平分秋色。而珠三角出現至少三個頭:香港,深圳,廣州,這三個頭平分秋色,具有趨同性,各不相讓,因而處於競爭性。人們知道一頭辦事果斷,方向明晰。三個頭的鳥方向混亂,很難步調一致。
其次,在區域型經濟協作區要有互補互惠特色,不能互相扯皮。長三角各省市經濟形態各具特色,上海是世界級金融城市,浙江網際網路經濟與民營經濟獨具特色,江蘇外資與國營企業是為強項,上海金融能量不僅能籠罩支配長三角,而且甚至輻射力達到長江中游的武漢。而珠三角香港雖然是老牌世界金融城市,但可惜它是特別行政區,與廣深契合有天然政治的經濟的法律的行政的鴻溝,因此香港金融能量儘管可輻射到東南亞各國,但對珠三角周邊各省輻射力甚微,甚至對深圳廣州在金融上也很少支配力。
第三,區域型經濟協作區內各省市經濟總量要基本相當,才能互相玩得轉,不然各省經濟總量人均GDP與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太大,天淵之別,別說超一流省不想帶超落後省玩,就是超先進省想帶超落後省玩,也玩不起來,因為沒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創新思維,共同的發展目標,還怎麼玩?思維不同步調不一致,七個和尚八洋腔,總不是一個調。長三角江蘇浙江上海觀念眼光經濟總量人均純收入相差不多,即使安徽省稍落後一些,但別忘了江浙皖大部分地區原是江南省,是一家人。而珠三角周邊省就差遠,廣東經濟總量全國第一,一騎絕塵而去,還怎麼帶動周邊各省?
最後,長三角是多省合作型,珠三角實質是一省獨立型,珠三角在廣東省內,吸吮周邊營養,連廣東省內各地區也不能帶動,全國最富的在廣東,全國最窮的也在廣東,試想連廣東自己也帶不動省內落後地區,更遑論帶動周邊省份?而長三角各省內經濟基本平衡,即使被人誤解為落後的蘇北各市,都是全國百強市,放在其他省內都屬一二三名水平,蘇北很多地級市可比一些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更高。所以不僅是帶動問題,而是後進地區是否有實力有能量合作共贏跟上也是個大問題。
-
6 # ky王177556277
所謂珠三角實際上是粵港區。不說香港了,廣東省會帶外省玩嗎?如果將廣西加進來,形成兩廣一港,或將福建加進來,形成福廣一港,則可以形成輻射效應。
-
7 # 影子伴你
珠三角不像長三角那樣帶動周邊省份一起發展,這是客觀事實,有這種說法不足為奇。形成這種情況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一,區域地理因素
珠三角只是廣東一省內的區域,其發展規劃、經濟政策等都主要是針對區域內城市進行的,並沒有周邊省份啥事,與周邊省份的經濟聯絡自然不是很大,即使有聯絡,那也是區域內城市與區域外城市之間一些微不足道的經濟往來。讓一個省內的經濟區域去帶動周邊省份的發展,期望有點高了。而長三角,本身就包含一市兩省(上海、江蘇及浙江),區域內三省(市)與周邊省份的經濟聯絡是省際間的聯絡,無論是廣度和深度都要大得多,因而帶動周邊省份的發展效果較為明顯。
二,戰略地位因素
在珠三角"擴容"升格為國家戰略的粵港粵大灣區之前,其僅是廣東省內經濟發達的一個區域,其職能也多限於服務廣東域內。而長三角,一誕生便被國家定位為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除了作為中國第一大經濟區,其龐大的經濟規模及一系列活動本身就會帶來"外溢"效應,發展會輻射到周邊省份;另外,其承載的是國家使命,不僅自身要發展,還要承擔起帶動周邊省份發展的重任,形成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大格局。
三,經濟結構因素
國家的改革開放開啟國門是從珠江口開始的,大量外資進入使珠三角的經濟結構中,外向型經濟的比重十分大,對外依存度高,自然地影響了對內經濟聯絡。不要說帶動周邊省份發展,就連廣東省內的粵東西北地區的發展,也未見多少拉動。
四,發展水平因素
發展是有個過程的,也許,珠三角的職能、市場、經濟水平等還沒有發展到有多大輻射能力的程度,不過,隨著珠三角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國家"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實施,粵港澳一體化發展的推進過程中必然會帶動周邊省份的發展。
-
8 # 蓅影2017
長三角有直轄市上海和江蘇、浙江、安徽,長三角屬於平原地區,沒有多少丘陵,更沒有高山,因此陸地交通更方便。長江比珠江大幾倍,通航能力也比中國其它內河強很多,珠江是不可與其相提並論的,長三角之間水運交通很發達。
長三角經濟結構和內陸比較接近,相互之間有很強的互補性,是可以互補互利來發展,而且合肥、南京、杭州三省會離上海都很近,也可以說離長江出海口很近,所以長三角可以帶動周圍兄弟省一起發展。
珠三角有11個城市,包括香港、深圳、惠州、東莞、廣州、佛山、肇慶、中山、江門、珠海、澳門。珠三角最先發展是香港和澳門,改革開放後整個珠三角都是因香港帶動發展,特別是深圳,剛剛開始發展時候,很多產業是接香港淘汰轉型出來的產業,而且很多對外貿易也是透過香港進行,特別中國加入WTO之前。所以珠三角發展前期是靠香港帶動,跟內地沒多大的關係。跟內地沒有互利共贏情況下,自然不會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珠江通航能力比長江差很多,珠江通航里程僅有7%可以過千噸,在南寧柳州基本看不到大船,西江段也很難通3000噸,就肇慶也過不了,北江、東江就更差了,如果南寧到廣州水運用幾百噸的船那基本沒有意義。
靠近廣東的有廣西、湖南、江西、福建、海南,非廣東省會距離珠江口最近就是海口和南寧了,海口跟廣東隔海相望,跟珠三角沒多大關係,南寧到香港的距離跟南昌到上海距離差不了多少。沿著西江往上,廣東跟廣西交界處都是海拔好幾百米的山,廣東跟湖南交界處是海拔千米的大山。福建處於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和臺灣隔海相望,也是沿海省份,自己也發展得不錯,和珠三角沒啥關係。海南是一個海島,和廣州直線距離五六百公里,所以跟珠三角沒多少關係。
目前情況就廣西想沾珠三角的光,但是這肯定是妄想,現在廣東的雲浮都沾不上珠三角的光,廣西就不要妄想,因為廣東自己的粵西粵北都帶動不了,還有就是廣東根本就不想帶動廣西,沒有經濟的互補性就沒有動力或想法,只有廣西的一廂情願,目前廣東跟廣西連結高鐵、高速的建設,廣東表現都是相當不積極。湖南和江西是長江經濟帶,海南、福建不依靠廣東都可以發展得好。
總結就是這樣,泛長三角地區之間,大家相互提攜都有好處,而且又方便,所以可以共同發展;泛珠三角地區就不同了,別的地方對珠三角沒有好處,而且又不方便,所以不會帶附近地區發展。
-
9 # 敬事房撐簿
堅持以不帶動為上上策,否則珠江何來青菜肉類供應,堅持保護珠三水源不受汙染以永保不敗之地,我地自掃門前雪不理外江佬之事,堅持保護廣州話以敬重祖先文化
-
10 # Ly560916
珠三角的貿易帶動全世界發展,尤其服裝貿易。每天地鐵上巴士上大車小車裡的黑袋子,都是批發的服裝。現在大街上的女性穿著,是有國際範兒的了。
-
11 # 無槳漁舟
標題錯誤,珠三角企業有眾多企業投資到全國各地。廣東省內後進地區應當反思的是為什麼珠三角企業捨近求遠。
城市自我定位,自己能幹什麼,想如何發展要看自己的能力,眼高手低只能適得其反。
比如珠三角內的惠州與東莞,原來東莞基礎比惠州不如,但東莞定位非常清晰合適,先是接收深圳拋棄的三來一補發展,直到今日接收深圳的高科技產業到全國的高科產業。東莞的成功就是定位準確,就吃你深圳不要的,政府甘心當後勤工作,把經商環境搞好。
同樣,與深圳接連的惠州,定位失準,太想高大上,結果今天要接收東莞放棄產業。
-
12 # 光著頭的小蜜蜂
肯定可以帶動和促進周圍省份一起發展的,這得從以下幾個發麵來看:
1.科研和資金方面: 以深圳和香港的科研實力,和國際海運和空運的地位,還有珠江西岸的廣州、珠海的物流運輸能力等。
2.珠三角與周邊省份的交通基礎設施,越來越便利和順暢。越來越多的高速公路,高鐵,航班,內河運輸航線都陸續通往珠三角。
3.珠三角周邊省份的自然資源都比較豐富。包括自然資源,人文,旅遊等資源。這些資源集合珠三角的科研和資金和港口,就可以優勢互補,共創共贏的局面。
回覆列表
是這種情況,主要所屬的地理位置決定的。長江三角洲包括了滬蘇浙皖四個省市,是中國的黃金地帶,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而珠江三角洲僅僅是廣東一省之域,掛靠港澳,及其影響力遠遠不如長三角,國家建立大灣區是相對獨立經濟開發區,對周邊的省區影響有限,港澳由於自身的原因作用也有限,可以預料大灣區廣東部分會越來越富,如果想有更大的發展和影響力應該把海南廣西湖南江西拉過來,組成一個超級大灣區。長三角與珠三角齊頭並進,中國的未來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