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堆中的胖子

    大多是透過剋扣軍餉來的,這對明朝將領來說也是沒辦法的事。

    明朝到了中後期,衛所制已經崩塌了,各地衛所的軍戶就是種地的奴隸,受盡上級軍官的剝削,軍戶逃亡現象非常嚴重。也就是說,假如你是一名明朝軍官,到一地任職,按說當地有一千軍戶,可以提供一千名軍人,可軍戶逃亡太多,實際只有兩百了,那你咋辦?

    更難的是,等你好不容易召集了幾百名軍戶士兵,你會發現這些人都沒什麼戰鬥力,並且還枯瘦如柴。原因在於這些軍戶一直在種地,根本就沒有時間訓練,並且種地產出的絕大部分都要上繳,連飽飯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這時候,恐怕做為軍事主官的你會喪氣的撓撓頭,實在不好處理。

    先別撓頭,麻煩還沒完呢。北邊的鄰居蒙古人又南下搶劫了,上級要求你出兵,不然就撤你的職。這時候怎麼辦?難道你就對著那幾百個沒有經過軍事訓練還吃不飽飯的人去與蒙古騎兵互砍?那絕對會被砍成碎片的。

    於是那些不想被撤職也不想被砍成碎片的明朝將領就搞出了家丁制。本來是一千人的軍餉,將領們將這些軍餉集中到一百人身上,對這一百人好吃好喝供著,還給最優良的戰馬,最精銳的裝備。這樣如果蒙古人又來搶劫,那你帶著這一百精銳家丁就可以出戰,並且因為這一百人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所以還能將來搶劫的蒙古馬隊砍成碎片,至少也能保證自己不會被砍成碎片。

    也就是說,你如果有家丁,那即能完成上級交給的出兵任務,還能斬首獲功,請問你幹不幹?那肯定幹啊。

    最典型的就是李成梁搞的遼東鐵騎了,這就是以整個遼東供養出來的家丁,別看總數只有幾千人,那也是在李成梁手上將蒙古、女真打的嗷嗷叫啊。

    然後家丁制畢竟是一種畸形的軍事制度,當碰到後起之秀的八旗,這套就玩不轉了。

  • 2 # 於左

    明朝的武將都有自己的家丁,一般是從家鄉的子弟中間挑選勇猛者,或者從士兵當中挑選武藝出眾而且忠誠的勇武者,也會在實戰的降卒當中挑選騎射精良的猛士,給以優待,為我所用。

    本質上,家丁屬於親軍、衛士,正常情況下數量不多。比如天啟年間,趙率教曾經在遼東做過副總兵,打算帶著三十八名家丁收復前屯衛城。

    而一些久經戰陣的高階將領會給自己組織一支強大的家丁隊伍,比如明末著名的“東李西麻”。西麻指的是延綏總兵官麻貴,他的一大特點就是家丁數量多。東李就是李成梁,家丁更厲害,成員都是遼東的漢、蒙、女真的壯士。其他的,比如馬林、杜松、劉綎等人,都有自己一支強悍的家丁隊伍。

    想讓這些家丁賣命,必然給他們很好的待遇,《萬曆野獲編》中說得很明白,“(家丁)其廩餼衣械,過額兵十倍,每當大敵,用以陷陣,其善戰者多以首功自奮,間至登壇。”

    這裡包含了幾層意思:第一,家丁的戰鬥力很強大,大戰時他們是攻城、陷陣的先鋒,被動、潰敗的時候,他們又是護衛主人的最後一道屏障,如果需要,他們會用肉身替主人遮擋刀箭。

    第二,他們在各方面的待遇,比如餉銀、兵器盔甲、鞍馬等等,都要大大優於普通的官軍。

    第三,家丁之中的出色人物,將來可能成為正式的軍將。

    在這方面,李成梁家族的作法最為典型。《倖存錄》記載:“凡所育健兒,恣其所好,凡衣服、飲食、子女、第宅及呼盧狹邪之類,俱曲以從之。有求必予,但令殺虜、建功而已。”

    一句話,家丁、家將們吃喝嫖賭的一切花銷,全由李成梁供給,而李成梁要求的回報也非常簡單,就是上陣勇猛殺敵,立功得勝。

    那麼問題來了,家丁家將屬於武將的私人武裝,蓄養家丁的這一筆開銷從哪裡來呢?

    我們來看看李成梁家族的情況。

    李成梁父子利用自己在遼東的權勢,大肆斂財,主要透過以下手段:“軍貲、馬價、鹽課、市賞,歲乾沒不貲,全遼商民之利盡籠入己。”

    其中軍資的部分,透過剋扣和冒領軍餉,得到一大筆收入。另外就是透過互市貿易、鹽稅撈銀子,還有皇帝的賞金等等,加上開懇土地等活動,李成梁家族獲取了大量的財富。

    李成梁是個聰明人,知道自己的功勳和權勢從何而來,因此出手闊綽,捨得在家丁、家將的身上花錢,這些亡命徒自然願意為李家賣命,李成梁父子“專仗此樹勳。”

    但這方面的開支實在太大,財力雄厚的李家也有些受不了,於是又有一種辦法,李家人先拿錢給家丁、家將們去花,打仗時這些人斬獲了首級,立了功,領到了朝廷的犒賞之後再還錢。一顆首級可以得到白銀五十兩,當時白銀的購買很強大,這是一筆鉅款。而且那個時期,整個遼東的戰事兇險,東酋西虜,戰事不斷,只要足夠勇武,有許多立功領賞的機會。

    按照明代的軍制,武將的軍職實行世襲制,可以父傳子,特殊的情況下可以兄傳弟。這種時候,家丁也成為可以傳承的一部分,父親的家丁、家將會傳給兒子。所以李成梁的家丁隊伍傳給了兒子李如松、李如梅,幫助他們取得軍功。

    當然,家丁的存在也有極大的弊端,就是在軍隊中製造了親疏、優劣的差別,是急功的短視行為,對於軍隊整體的戰鬥力有很大的破壞作用,所以戚繼光就曾經明確指出:“家丁盛而軍心離”。

  • 3 # 品茗讀史

    導語:明代將領蓄養家丁的錢財,都來自於明軍將領剋扣下來計程車兵糧餉。

    明朝軍制,一開始是寓兵於農,實行軍戶屯田制度。每名士兵都分50畝地,還有耕牛農具,收穫的莊稼大部分歸士兵自用,剩餘的作為軍官的俸祿。

    在這種軍屯制度下,明朝政府只對屯田進行巡視督察,不用給軍隊發餉。朱元璋曾自豪地說:“吾養兵百萬,不費民間一粒粟”。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軍隊的屯田大多被軍官奪佔,土兵們食不果腹,無法生存。再加上土木堡之變後,邊關戰事頻繁,明朝朝廷看到軍屯制度已有名無實,被破壞得名存實亡了,於是,只好從囯家財政中撥發軍餉。

    到了明朝後期,將領們剋扣士兵糧餉已經非常普遍。

    明軍將領剋扣軍餉,中飽私囊,過著驕奢淫逸的糜爛生活。並且用貪汙剋扣來的金錢向兵部官員、監軍太監們行賄,來謀求升官或是開脫罪責。

    將領們的貪汙腐敗行為,必然會導致他們與廣大士兵之間的矛盾激化。在發生戰事之時,肯定不可能作到上下一心,共同對敵。

    於是,針對這種情況,明軍將領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地位,就採取了自養家丁的辦法。

    明軍將領把自己剋扣士兵糧餉得到的錢財,拿出來一部分,豢養一批與自己關係密切、身強力壯的精銳士兵,給予他們較好的生活待遇,配備糧良的馬匹器械等裝備。

    這些精銳士兵就成為了將領的家丁。將領即使被革除職務,離任回家了,這些家丁也依舊跟隨將領,由將領帶回家鄉繼續供養。

    這些家丁,長期受到將領的恩養。到了關鍵時刻,家丁就成了將領立功的王牌或逃命的盾牌。

    明末清初的風雲人物吳三桂,就是因為少年時代在一次戰鬥中,其父吳襄被滿洲八旗精兵重重包圍,明軍各部不敢救援。父子連心,吳三桂親率幾十名精悍家丁,殺入敵陣,於萬軍陣中,如入無人之境,救出了父親吳襄。

    從此,吳三桂在遼東聲名鵲起,成為敵我雙方都大為讚歎的將領。其實吳三桂主要依靠的就是自己家豢養的精銳家丁。

    明末著名的將領左良玉,在朱仙鎮被李自成打敗後,逃跑途中,又被李自成團團包圍住了。

    左良玉最終得以突出重圍,脫險而去,也是得力於他恩養多年的心腹家丁。這些家丁奮力死戰,才給左良玉殺出了一條血路。

    結語:明軍將領自養家丁的錢都是透過剋扣軍餉得來的。

    軍統特務頭子戴笠就曾指出過:“明軍一萬名額計程車兵,實際上只有六千。虛報的四千士兵之軍餉,被將領作為交際、自用、豢養家丁的費用。這種作法,沿襲時間已經很久了。將領們以家丁為倚仗,把那六千士兵視為無用的廢物。因為廢物太多,而能用的家丁太少,所以,明軍每逢大戰,總是不能抵禦住敵人的攻擊。”

  • 4 # 璽言春秋

    明代將領畜養家丁的情況出現於何時史料中並無明確記載,只能根據《萬曆野獲編·補遺》中“正統年間大同等處將領率家丁自耕於邊”的記載大致確定是在正統年間。

    正統至正德時期,將領畜養家丁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雖然大明建立後曾明令禁止將領畜養家丁,但是在朝廷看到家丁擁有“護將倡勇”的好處後,就不再禁止將領畜養家丁。

    兩軍相接全恃將勇,將勇則兵亦作氣隨之。然將亦非恃一人之勇也。必有左右心膂之驍悍者,協心併力,始氣壯而敢進。將既進則兵亦鼓勇爭先,此將帥所以貴有家丁親兵也。——《二十二史札記》

    這一時期,將領畜養的家丁多在三十人左右,所需錢財的來源主要透過“自耕於邊”、“裁汰老弱”等方式,並不依賴朝廷供給。

    盡汰諸營老弱,聽其農賈,取其 傭直給健卒。——《明史》

    嘉靖時期,由於南倭北虜的問題同時爆發,少部分錢財充裕且畜養有較多家丁的將領發現了家丁在防倭御虜的戰鬥中所爆發出的強悍戰力,並且在嘉靖中期的馬永因畜養家丁“獨雄於諸鎮”而升任遼東總兵後,明代的將領開始不斷增加畜養家丁的數量,至萬曆時期,僅遼東總兵李成梁一人畜養的家丁就達到了三千人。

    1、各級將領們在兼併了大量軍屯田地後,又役使衛所士卒為其耕種,生產糧食販賣獲利;

    2、各級將領們以剋扣的軍餉為本錢,組織衛所士卒販賣軍需品及其它商品,從中大發橫財;

    3、各級將領們勾結商人壟斷當地的商品市場,從中牟取暴利。

    靠著兼併軍屯田地、剋扣軍餉、壟斷市場積累的錢財,嘉靖中期以後的明代將領大多都能畜養三五百家丁,但是由於每名家丁每年的糧餉需耗銀四十五兩,相當於一個正七品知縣的年俸,並且將領的交際和個人揮霍都需要大量錢財,所以將領們不得不開闢新的錢財來源。

    萬曆二年出任遼東總兵的李成梁透過先借錢給家丁然後家丁以戰功或戰利品抵債的“准折之法”來畜養家丁。

    在晚明時期衛所制逐漸瓦解、邊備廢弛、邊患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將領畜養的家丁在平哱拜之役、萬曆援朝之役、播州之役中均有著良好的表現,對於提振晚明的軍事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由於家丁只隸屬於將領,導致了他們不可能承擔起挽救大明王朝滅亡的命運。

    參考文獻

    《萬曆野獲編》

    《明史》

    《明神宗實錄》

    《明臣奏議》

    《皇明經世文編》

    《國榷》

    《二十二史札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回的新車,防凍液保質期多久?防凍液多久換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