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漢唐宋明

    只能說出這個問題的題主歷史太過無知小白。

    明朝最著名的盛世,永樂盛世都不知道?這是上了教科書的盛世。七下西洋,永樂大典,歷史書課本都記載的東西裝無知?古代兩大盛世唐開元,明永樂,都是萬國來朝。永樂時期,永樂通寶,成了東南亞的硬通貨。

    治世明朝更多了,洪武之治,仁宣之治。弘治中興,隆慶新政,萬曆中興。

    論盛世之多明朝絕對名列前茅。

    所以整個明朝時期,科學技術著作非常多。

    醫學上的,《普濟方》《針灸大成》《外科正宗》《本草綱目》《瘟疫論》

    農業上,《植樹》《救荒本草》《農說》《農政全書》

    科學上《天工開物》《物理小識》《算學新書》《幾何原本》

    軍事火器上,《紀效新書》《武備志》《火器圖解》《畢樊康燧發槍》

    地理上《徐霞客遊記》《坤輿萬國圖》

    文學作品上,《金瓶梅》四大名著三本出自明朝,另外紅樓夢也是明末清初,故事背景是明朝。

    明朝正是有那麼多安穩的盛世,才會誕生如此多的科學技術文學等著作。最簡單例子,如果明朝沒有盛世,徐霞客安能遊遍整個大明?

  • 2 # 使用者50086758695

    康乾盛世”以被2017新版教科書移除!

    所謂“康乾盛世”在2016年被人教版歷史教科書全盤否定,2017新版教科書中已經沒有此內容了。大文豪魯迅就認為所謂“康乾盛世”根本就是偽造的,史料被大規模篡改了。

    所謂的盛世:

    1、對外:康熙丟了外東北,雍正送出貝爾加湖10萬平方公里土地,乾隆丟半個準格爾汗國;

    2、對內:“康熙康熙,吃糠拉稀” 連吃飯的問題都沒解決;

    3、政治:隋有《開皇律》、三省六部制,明有內閣制,清則是清承明制。政治上並無建樹;

    4、經濟:百姓的吃飯問題都沒解決,就沒必要談經濟了吧;

    5、軍事:上萬正規軍打幾百流寇,丟了外東北,跟緬甸打3戰3敗,跟越南打還是沒贏,1840年以後的就不去提了;

    6、文化:大興文字獄,肆意屠戮文士;修編《四庫全書》之名,銷燬、篡改了至少15萬策書籍,中華文明面臨滅亡之命運;

    7、人口:明末人口已經破億,明朝引進了玉米紅薯土豆解決了糧食問題,而且同時期世界人口也在大量增長,也不成立。

    所以康乾盛世真的是盛世嗎?

  • 3 # 星夜史話

    明朝也是有繁盛時期的。

    洪武之治: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為大明,年號洪武。朱元璋建國之初,面臨著一個歷經戰亂、滿目瘡痍的爛攤子。他一方面整頓吏治,維持政府架構的正常運轉;一方面休養生息,透過減稅等措施減輕民眾負擔。在朱元璋的治理下,明朝經濟社會得到蓬勃發展。到1393年,明朝人口已達1605萬戶6054萬人,墾地面積達850萬頃,遠超清朝的“康乾盛世”。

    永樂盛世:永樂是明朝第三個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號。朱棣即位後,在經濟上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在軍事上北征蒙古、南征安南,積極開疆拓土;在外交上派鄭和下西洋,派陳誠出使西域,開創萬國來朝局面;在文化上編纂《永樂大典》……雄才大略的朱棣,終於開創了足以比肩“洪武之治”的“永樂盛世”。清朝人編纂的《明史》贊為“遠邁漢唐”。

    仁宣之治:“仁宣之治”是兩個皇帝共同完成的,他們分別是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父子倆統治的時間並不長,加起來也只有短短11年。他們的統治風格也不大一樣。明仁宗偏於保守,停止了“鄭和下西洋”;明宣宗偏於積極,重啟了“鄭和下西洋”。但無論如何,他們統治期間,經濟繁榮、政治清明、法紀嚴明,被認為明朝國力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

    成化新風:1464年,明憲宗朱見深即位。朱見深受“土木堡之變”“奪門之變”等事件的影響,經歷兩次廢立皇太子,身心受到較大刺激。他即位之初,平反了明英宗朱祁鎮製造的于謙案等冤案,任用李賢、商輅等賢良的大臣,朝廷風氣為之一新。朱見深又以德報怨,恢復了明代宗朱祁鈺的皇帝稱號(朱祁鈺曾經廢除他的皇太子身份),贏得了朝野稱頌。這一段時期,被稱為“成化新風”。

    弘治中興:1487年,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年號弘治。當時災難不斷:黃河發大水、陝西鬧地震。明孝宗採取驅逐奸臣、任用賢良、改革弊政、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等一系列的措施,迅速扭轉了不利局面。明孝宗又是一名少有的勤勉之君,他不但早朝必至,還重開了午朝和經筵侍講,並創造性地開闢了文華殿議政。“弘治中興”給本來已走向衰敗的明朝打了一劑強心針,讓這個百年王朝再度復興起來。

    嘉靖中興: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明世宗即位後,全力整治明武宗朱厚照丟下的爛攤子。在政治上,打擊文官勢力,嚴防外戚宦官。在經濟上,推行新的賦稅制度,減輕民眾負擔。在軍事上,任用戚繼光等將領打擊倭寇,又在屯門海戰中打敗了葡萄牙艦隊,保護了國家安全。嘉靖時期,經濟社會全面復興,嘉靖皇帝也被稱為“中材之主”。

    隆慶新政:1566年,明穆宗朱載垕即位,年號隆慶。明穆宗在位只有短短6年,低調淡泊的他實行“垂拱而治”,在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的輔佐下,革弊施新,發展經濟,開源節流,取得了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成就。特別是實行隆慶開關,開啟國門鼓勵中國商人走出去發展海外貿易,讓全世界的白銀流水一樣流進來。由此,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商品經濟最發達的經濟中心之一。

    萬曆中興:“萬曆中興”是一個奇蹟——是一個皇帝連續30年不上朝所創下的奇蹟。這個皇帝就是明神宗朱翊鈞。明神宗即位之初,不到10歲。他在內閣首輔張居正等人的輔佐下,實施了一系列改革,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大好局面,《明史》稱“中外乂安,海內殷阜”。不過,明朝到了萬曆時期,也已暮氣沉沉。“萬曆中興”不過是這個古老帝國的迴光返照。短短几十年後,明朝這艘大船就觸礁覆滅了。

    人們常把明朝與清朝合併在一起稱呼,但清朝的盛世只有2個,而明朝多至8個。對於明朝的盛世,清朝統治者也十分羨慕。多年以後,康熙皇帝在南下金陵(明朝故都,今南京市)時,追憶明朝盛世,不由給出“治隆唐宋”的評價。

  • 4 # 白衣入劍南

    明朝其實是有的,只不過並不被人常知,就是明成祖朱棣的永樂盛世和接下來的仁宣之治!

    永樂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期所出現的盛世,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後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採取了許多措施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天下大治,國家富強,疆域遼闊。明成祖年號為“永樂”,後世的史學家稱這一時期為永樂盛世。以至稱讚該時期“遠邁漢唐”,

    政治上明成祖完善了文官制度。明太祖由於廢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領導六部,事無鉅細。明成祖時,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內閣制度的雛形,皇帝國事繁忙時,內閣作便依照皇帝的指示來替皇帝處理國政。這種制度影響了明清兩朝,乃至西方。明成祖還在1421年,正式將明朝的首都遷到了北京。在地方設定管轄架構,比如東北、西北、西南設立行省或管理司。設哈密衛、貴州建制等。

    經濟上大力發展農業,興修水利,疏通大運河,減輕稅負。

    軍事上明成祖多次親征漠北,南征安南,還組建了禁衛京師的三大營,為明軍對外征戰的主力。

    明成祖對外不但宣揚國威,還大力開拓海外交流,派鄭和下西洋,經營南海,還派陳誠出使西域,開創了萬國來朝的局面。

    此外,明成祖命人編纂了《永樂大典》。這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典籍。它包容了先秦以來所有經典的書,可以說就是本百科全書。這樣的典籍客觀上也備份了那些古籍,使得很多書不至於失傳。同時還完善了科舉制度。

    明成祖開創的永樂盛世和後來的明仁宗、明宣宗開創的仁宣之治合稱永宣盛世,為中國歷史五大盛世之一。

    據《明史·地理志第十六》記載:“計明初封略,東起北韓,西據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

    仁宣之治又稱仁宣盛世、 仁宣致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後,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採取的寬鬆治國和息兵養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國家出現盛世的局面,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後人將永樂盛世和宣德時的太平合稱為"永宣盛世"。

    明初社會經濟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的恢復發展,到仁宗、宣宗兩朝,出現了社會經濟的繁榮。永樂帝駕崩後,他的兒子朱高熾、孫子朱瞻基先後即位,是為明仁宗、明宣宗,這個時期被認為是明朝國力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

    明仁宗時“停罷採買,平反冤濫,貢賦各隨物資產,陂池與民同利”。下令息兵養民,並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皇家採辦珠寶等行為。這些做法,使社會矛盾緩和,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生產力得到發展,開啟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代。明宣宗即位後迅速平定了漢王朱高煦的叛亂,並延續明仁宗的治國理念,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繼續重用“三楊”,息兵養民,賑荒懲貪,使明朝天下安定,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仁宣兩朝,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溥、楊榮執掌朝政,多有建樹。

    他們在位期間政治清明,法紀嚴明,經濟發展,倉廩充實,百姓安居,社會穩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國泰民安的昇平景觀。後世稱之為“仁宣之治”,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貞觀之治。

    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去世,年僅三十八歲。仁宣之治就此完結。

    “三楊”、“蹇夏”能夠淋漓盡致地施展才幹,對“仁宣之治”功莫大焉,有許多值得人們深入思考的地方。

    君臣私誼篤深,肝膽相照,又因治國的思想主張投合,有共同的政治願景,故在仁宣朝“三楊”得以位高權重,在宦海中款渡如魚,意氣風發地施展才幹。仁宗朱高熾做皇帝的時間很短,僅十個月,而做太子的時間卻很長,歷二十年,即位時已四十七歲。在漫長的東宮生涯中,“三楊”都曾是朱高熾的舊臣,楊榮在太宗時“侍皇太子講讀”,又“與諸皇孫講學”,而當“車駕親征瓦剌”時,“皇太孫侍行,榮輔導之”。楊士奇與東宮關係則更為密切,朱高熾為太子時,士奇“以本官兼左春坊左中允,尋升左春坊左諭德兼侍講”。楊溥在永樂初,“太宗擇東宮官”時,被“授司經局洗馬”。朱高熾一直以為“能孝者必忠,忠孝之人可任輔導”。可見,在仁宗心目中,“三楊”是符合儒家綱常、可尊為師之人。朱高熾信奉儒家思想,與“三楊”的價值取向相同。“三楊”長期任事東宮輔導太子,志同道合,教學相長,與太子感情日熾,彼此心心相印。而為爭取和穩固朱高熾的太子地位,“三楊”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得失、譭譽、榮辱、窮達乃至性命,觸逆龍鱗,所表現出的忠誠義勇,更使朱高熾永誌不忘。楊士奇為保護朱高熾,一再進言止謗,曾兩次受牽連入獄,楊溥則為此在錦衣衛獄中,一系十年,幾乎送了命。楊榮利用經常隨駕之機,多次冒險緩解皇儲之爭,特別是永樂二十二年(1424)七月,朱棣在“師次榆木川”時病死,為不給朱高煦以乘機起事之機,臨危不亂,秘不發喪,使朱高熾得以順利即位。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三楊”與仁宣二帝間構建了一種特殊的感情,無人可比附,這是“三楊”在仁宣朝受到信任和重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 5 # 田邊過客

    明代社會比清朝發達多了,清朝所謂的“康乾盛世”不過是歷史的倒退,沒看到新的教科書已經把“康乾盛世”給刪除了嗎?實在是它不能服眾!而明朝,因為清朝毀史滅跡,導致明朝得不到人們的客觀對待,被滿清矇蔽了幾百年。但是,時至今日,資訊化社會已經出現了相當多的史料,諸如日本的、越南的、北韓的,都佐證了明朝的發達;西方學者岡察雷斯•門多薩萬曆年間(1585年)在羅馬出版的《大中華帝國史》也充分證明了明朝的盛世華景。這還是側面描述,正面的,直接的都被滿清毀去了!

    現在我們來看看,明朝有沒有盛世,清朝的盛世為什麼不能服眾。

    首先:什麼是盛世。嚴格意義上的盛世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國家的成就,包括經濟繁榮,科技發達,思想活躍,文化昌盛,軍事強大,民心歸附,這是通常意義上的盛世;第二部分為很多人所忽視,恰恰卻是最重要的指標,那就是在全人類歷史上或者國際發展上的成就。然後:看看明代與清朝的盛世對比。本著公平客觀原則,就以兩個朝代的巔峰時期對比。因為明朝盛世有8個,清朝盛世有2個,我們就以巔峰對巔峰,客觀對比一下明朝一位帝王的“永樂盛世”與清朝3代帝王的“康乾盛世”。

    一、從疆域上來看,永樂盛世的疆域1000萬平方公里左右,康乾盛世1300萬平方公里左右,兩者的疆域對比以往的朝代都是相當大的,也說明了他們軍事的強大。

    二、從人口上來看,明朝人口大約2億,清朝大約4億,兩朝的人口對比以往的朝代也都是最多的。但是,按照當朝的土地利用率和對農作物的利用情況分析,明朝可以說已經物盡其用;清朝卻是不達標的。因為,高產量的土豆、玉米、紅薯在經受住戰亂和小冰河氣候的考驗後,已經被世人所熟知和種植,4億人口並不是清朝的人口極限。

    三、從科技文化上來看,永樂盛世有《永樂大典》、有排水量堪比現代航母的寶船,有中國第一臺天文望遠鏡,有永樂大鐘,有巍峨的北京城,有傲視世界的神機營,有世界第一的冶鐵工藝和手工作坊。康乾盛世呢,沒有什麼突出的成就,只有野蠻的科技管制和殘毒的“文字獄”,從第一架機關槍的創造者戴梓被康熙流放了幾十年就可見一斑,還有促進西方、日本科技極大進步的《天工開物》被禁用銷燬,這種阻礙社會向前發展的統治是不能稱為“盛世”的。

    四、從經濟發展來看,永樂年間,鄭和七下西洋,貿易遍及世界各地,民間勸課農商,經濟活動相當繁榮,從他一面掃蕩外敵,一面還可以進行多項勞民傷財的活動,卻遊刃有餘,不僅沒有影響明朝社會的穩定,反而促進財富的積累來看,永樂年間的經濟是世界第一的。反觀清朝所謂的康乾盛世,經濟談不上發展,財政幾經崩潰,要不是新農作物土豆、玉米、紅薯的支撐,以及加倍壓榨底層,所謂的盛世只會止步於“三藩之亂”。

    五、從思想活躍、民心歸附來看。永樂一朝民心歸附,社會矛盾不深,民間娛樂活動多種多樣,無論底層還是上層都有相當標準的精神追求,明朝是世界上所有大多數國家眼中的“天朝上國”。而所謂的“康乾盛世”,內部分裂戰爭,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絡繹不絕,民心思變一直綿延到清末。如果說盛世,那也就是滿清貴族的盛世而已。

    最後,就是動態橫向對比,看看兩朝在全人類歷史上或者國際發展上的成就。永樂年間,無論軟實力和硬實力,明朝在當時的世界上絕對是世界第一,毫無疑問的世界領導者,影響力遍佈全世界,威服海內外,外國皆以明朝為天朝上國,是自發認可的。所謂的“康乾盛世”時期,清朝在世界的排名在第5名開外,在西方使者馬爾嘎尼們眼中,乾隆只不過是殖民地裡面一位個子比較高的“酋長”而已,清朝,落後而腐朽!

    總而言之,一個絕大多數底層都是麻木、呆滯的奴隸社會,是夠不上盛世的。康乾盛世,除了疆域和人口可以拿出來吹之外,其他,一無是處!

  • 6 # 道可道客異江南

    康乾盛世,是中國的經濟貿易最好的,人口世界第一,經濟世界第一,各行各業都是第一,然而盛極而衰敗從此開始百年的捱打。

  • 7 # Kskj832

    明史清修,對前朝大加抵毀。別的不說,永樂大典和七下西洋沒有盛世王朝的支撐是不可能實現的。清以偏遠少數民族政權入主中原,自卑感強烈,在修前朝史時極力貶低。永樂之後至少還有一個仁宣之治。即便明史中兩大昏君嘉靖萬曆也都不是史書上記載的那麼不堪,否則何來一條鞭法為後世楷模?

  • 8 # 槓精的精神世界

    論勤勉 清朝的皇帝毫無疑問歷史第一 明朝皇帝也無可爭議的歷史最差 論武功 清朝領土是明朝的兩倍有餘 論文治 清朝是繼唐朝後第二次民族大融合 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基本形態 一個時代終究是有好有壞 明朝如此 清朝也是如此 不必急著去否定 稍微Sunny點

  • 9 # 大漠狼煙

    明太祖的洪武之治,明成祖的永樂盛世,明仁宗和明宣宗的仁宣之治。這幾個都是明朝的太平盛世,當時明朝國力強盛,萬國來朝。

  • 10 # 舊事舊人歷史說

    初談明朝三大治世:清朝康乾盛世的前奏。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有許多治世,盛世的佳話直至現在還著稱於世,為今人所懷念。著名的有漢朝的“文景之治”“漢武盛世”唐代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等等。幾乎每一個存在時間較長的大一統王朝都會有一段時間是處於“治世”到“盛世”的統治期。明朝作為綿延將近300年的大一統王朝自然也不會例外。它也有屬於自己的“治世”和“盛世”。題主和大多數人之所以不知道,或者沒有聽說過此類說法,只能說明,在歷史領域這方面瞭解不是很深。下面,我就在我的知識範圍內,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明朝“治世”和“盛世”的知識。

    從“洪武之治”到“永樂盛世”。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賤,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真正土生土長由農民階級出身透過農民起義鬥爭而當上皇帝的人。在他當皇帝的30多年裡,體恤民間疾苦,恢復發展生產,懲治貪官汙吏。使得剛剛建立的明朝,走上了一條向盛世發展的道路。由於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努力,自南宋末年以來受到遊牧民族打擊的農耕經濟逐步恢復並向前發展。絕大多數的流民擁有了自己的土地,“安居樂業”一詞,可以基本的描述這一時期,農民生活的概況。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以後不久,他的第4個兒子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了“靖難之役”成為了明朝歷史上的第二任第三位皇帝。為了改變自己謀朝篡位的形象,明成祖繼位之後,標榜文治,尊崇儒學,並實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使得明太祖洪武時期的社會經濟進一步向前發展。“盛世”的標準無外乎三條:一是國力強盛,二是經濟繁榮,三是文化昌明。

    永樂皇帝在位期間十分重視農民問題和土地問題。在延續洪武時期的國家政策的前提下,實行了一系列針對農民問題和土地問題的新政。將農耕經濟的發展推向了一個高峰。對外他一方面他積極對威脅大明北方已久的蒙古展開全面性的大規模反擊,並對南方造成騷亂的安南國進行鎮壓。另一方面,他派遣鄭和率船隊七下西洋,並多次進行“戰略性”大閱兵,國勢強盛,為明朝之最。永樂時期的文化成就在中國文化史上也是值得一提的,永樂時期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圖書編撰工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卷帙浩繁的古代最大類圖書《永樂大典》,另外還有諸如《四書大全》《五經大全》《性理大全》等。

    盛世的延續:“仁宣之治”。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明成祖永樂皇帝病逝太子朱高熾即明仁宗繼位,次年五月病逝,太子朱瞻基繼位,即明宣宗。這兩位皇帝統治時長一共是十二年(公元1424—公元1435年)在這一段時間裡,明朝的統治根基基本上已經完全鞏固,廢除了洪武,永樂時期“重典治國”的國策,停止了對外征伐和下西洋等耗費民力的大規模活動,明朝同志,完全走上了正常的軌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持續發展,社會保持穩定。據清朝人所編修的《明史》這一時期:

    吏得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正因如此,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被後世史家高度評價《明史紀事本末》中有這樣一句話:

    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庶幾三代之風焉。

    雖然說的有些誇張,但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這一時期的盛世興平氣象。

    盛世輝煌:後繼無人,只有遺民空回想 。

    朱高熾,朱瞻基之後,明朝的統治者的政治素質,基本上是每況愈下,一代不如一代。到最後,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的武功不見了蹤影,他們二人的文治也不知被歷史的風沙掩埋在了何方!盛世的天堂,挽救不了明朝的最終滅亡!

  • 11 # 使用者8151415593687

    為什麼明朝沒有盛世之說,要說清這個問題得從根本上說起。明朝以前的皇權無論哪個朝代從制度上講絕對是皇帝一主專制,但是自朱元璋建立明朝起稍微有點制度約束皇權的味道,皇帝專制也好制度約束皇權也好都是有利有弊,要是皇權專制時代遇上雄才大略之主哪絕對是於國於民的大幸。反之遇上制度約束皇權的時代對於雄才大略之主不見得是多麼好的事,反倒是庸主或是有仁慈的帝王是件好事。這就是為什麼漢朝唐朝清朝有什麼這樣那樣的盛世而明朝就沒有了,一方面明朝以前遇上幾個雄才大略的皇帝確實能創造一個盛世,比喻說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康熙等等,但是遇上庸主這個王朝立馬江河日下,比喻宋朝皇帝及清朝道光帝人等。另一方面明朝自朱元璋之後絕不缺少雄主,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實行皇權專制無任何人敢說三道四,但是之後就不是這樣的,比如朱棣難道不是雄才大略之主嗎?不用說遭後世批判就在當時就有不少的人質責他。再看看後來的皇帝大臣敢耿直建言弄得皇帝焦頭亂額,遇上這事能說嘉靖帝萬曆皇帝是庸主嗎?再說明朝洪武不是盛世嗎?還有後來的仁宣之治,萬曆中興不值得肯定嗎?當然制度約束皇權也有利的一面,皇帝的個人才幹難以發揮而罷朝而朝政還能正常運轉,不僅如此而且還比較好的。這麼分析明朝應該是得位最正,最得民心,最讓人釋懷的王朝。很多人講明朝盡出奇葩皇帝,但是要這麼說明朝難道不是盡出奇葩大臣嗎?明朝以前有誰敢在皇帝面前以死建言,有誰敢在皇帝面前不負任何責任的提建議,攻擊為皇帝盡責辦事的重臣,整個封建王朝只有明朝有這回事,皇帝面對這些問題不罷政你讓皇帝咋辦,好不容易出個崇禎皇帝願意做事你看大臣把他給折騰成啥樣,要是崇禎也罷政說不定明朝還能維持更長的時間。這麼一分析所謂盛世是建立在個人絕對的權威上,沒有絕對的個人權威就沒有什麼盛世,即便有也不被後世所認可,這就是為什麼明朝沒有盛世的原因。

  • 12 # 酴醾醽醁

    因為明史沒有像清史一樣有大批的人熟知,清史因為離得近,而且有大批電視小說等改編或以其為背景,像即便很早前就有的還珠格格,所以清史人們普遍認識較多,另外由於各種因素,人們對明的印象似乎一般(近幾年有所改觀),小時候我讀的歷史讀物對於明基本都是什麼狠辣的朱皇帝啊,惡毒的宦官啊,妥妥的反派形象,以至於人們對明史都提不起興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體育明星你最喜歡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