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YZYJ

    我家孩子現在兩歲兩月 只會說爸爸媽媽(不會叫錯的只有這兩個)知道喝奶 吃西瓜 喝水 杯子 開燈 不行 走 飛機 鳥 魚 這些詞的意思 有重複刻板動作 轉東西 喜歡人多的地方 人多就會很開心 但是不懂怎麼互動 會去主動抱小朋友 但是人家不喜歡 會把他推開 他不明白 喜歡玩捉迷藏 躲貓貓 躲起來他會來找 玩玩具比較靈活 會模仿 對視有 雙腿能完全離地挑起 他跟其他孩子看著不太一樣 他在外面表現得更活潑些 之前一歲半叫名字沒反應 對視少 沒有互動 不會說話 不理解簡單的話 有刻板動作 會模仿 有分享意識等等 那會去醫院看醫生約檢查做評估來來回回花了幾個月的時間 快過年了才拿到結果 (暫時不考慮自閉症 考慮一個發育遲緩 )立刻想著去做訓練 找了一家特訓機構上了一個星期人家過年了 時間短 沒效果 然後疫情出現一直在家三個月 我天天盼著開課 天天儘量多教 他天天都有進步 但是非常慢 等疫情過了我還是會送培訓 費用很貴 剛好有個政策下來 我們可以申請報銷一部分費用 疫情快點過去吧![流淚][流淚]

  • 2 # 愛生活的小北北

    就目前的醫療手段和技術而言,自閉症暫時還無法完全治癒,且會伴隨一生,需要終生康復訓練。像題中說的現象,應該就是誤診,既然是誤診也就不存在自然痊癒了,因為本來就沒有病啊。

    孩子2、3歲左右感覺和其他孩子不一樣,不愛和他人(包括父母)互動,喜歡自己玩。說話也比較晚,對符號類東西特別感興趣(如數字、字母、交通標誌)。

    像這種情況下,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發育發展的比較晚,家長會比較焦慮和擔心。而醫院的診斷,可能會更多的趨向於保守的估計,也只是從孩子的行為和症狀上去判斷。大部分情況還是聽家長的解說和觀察(孩子不愛說話,也不太可能自己去表達),因此可能會被判斷,需要“康復訓練”。

    對於比較小的孩子的診斷,可能還要多從日常生活的反應來判斷,不能僅僅只是幾個片面的行為,家長的焦慮常常會讓自己的看法有失偏頗。

  • 3 # 風雪夜歸人-在路上

    剛好讀到過一篇美國MIND研究所一項長達14年的自閉症專案研究發現:約1/3的早期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兒童,其6歲時的自閉症狀比3歲時的要減輕,有些甚至消失。其中女孩症狀減輕程度要好於男孩。

    但這份研究報告顯示出來比較有意思的或者說比較出乎意料的兩點是:

    1. 症狀減輕的情況與智商高低有關,而與最初診斷時自閉嚴重程度無關。也就是說隨著智商的提高,自閉症程度也相應減輕或消失。高智商的自閉症兒童更有可能隨年紀增加而康復,而自閉症程度輕的反而有可能加重。

    2. 自閉症減輕或康復,不是因為“痊癒”,而是因為孩子們學會了隱藏和掩飾自己的症狀,為適應環境而學會了表現得和大家都“相同”。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高智商的自閉症兒童更有可能自閉症好轉,因為他們的學習和適應能力更強。

  • 4 # 靜溢山房

    一、相關定義:

    1、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中最常見、最具有代表性的疾病。該病起病於嬰幼兒時期,以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侷限的興趣、刻板與重複行為方式為主要臨床表現,多數患兒還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發育遲滯。

    2、阿斯伯格症的症狀類似自閉症,但是症狀比較輕微。事實上,阿斯伯格症和自閉症在診斷上同屬於“泛自閉症障礙症候群”

    二、樓主自述的問題點:

    1、“孩子2、3歲左右感覺和其他孩子不一樣,不愛和他人(包括父母)互動,喜歡自己玩。說話也比較晚,對符號類東西特別感興趣(如數字、字母、交通標誌)。做智力測試不配合的情況下被多個醫生建議去特殊培訓機構“康復訓練”。從以上描述中,缺乏細節描述。如在集體活動中的狀態,與小朋友的互動關係,在智力測試中以什麼樣的態度不配合,特殊機構的康復訓練是指什麼,因此無法判斷出是否是自閉症。

    2、“如今四歲半,互動交流都變得和同齡孩子基本無差異,英語水平甚至遠遠超越高班小朋友,只是中文表達不甚流利。”從以上描述上,基本無差異主要指孩子的溝通和理解能力嗎?中文表達不甚流利是如何的不流利?

    三、個人觀點:

    從樓主的描述中缺失的細節,會擔心這個孩子的狀態。建議到專業的機構進行更權威的更有效的檢查,確認孩子的情況。因為,如果孩子四歲半了,在部分時間不能流利地表達出自己的意圖,或搞不清楚你、我的區別,需要特別留意。

    建議正正確理解“特殊機構”的含義,其實在深圳有很多的類似機構,裡面會有認知能力學習、感統訓練、注意力提升等培訓內容。不要因為一個名字,而耽誤孩子的發展。

    以上僅是個人的建議,僅供參考。

  • 5 # 心語工作室

    看到這個問題未免會讓人覺得有點揪心這麼小的孩子被誤判為自閉症該怎麼辦呢?其實很多大人並不清楚自己的孩子到底怎麼了,就會選擇去醫院,我們的醫生會根據他們的職業指標去判斷一些孩子的行為,可能當下那個孩子正在專心自己的頭腦探索,或者是在想什麼東西,或者是處在懵懵的狀態裡,並沒有配合大人做我們希望他做的事情,那這種情況可能就會被醫生誤判成什麼病症,或者是說我們大人就會覺得怎麼這個孩子說什麼都聽不見,怎樣怎樣的?

    如果我們可以在做任何事情下各種判斷之前,多去看看孩子在做什麼,在他可以說話的時候問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等到孩子給了我們答覆,可能我們就會緩解自己的焦慮,但往往我們會站在大人的角度去想著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了,越想越焦慮,然後就做了各種錯誤的事情,影響到孩子的當下階段的成長,我家的孩子就像是那種慢熱型的,他做很多的事情都是會比別人慢熱一些,比方說去上早教課,我們都是半堂課處在報紙的階段,剩下的半堂課才開始慢慢想融入,可是課程就已經結束了,或者是在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反饋說孩子注意力差,很多小朋友都已經聽到第1次命令就開始做了,可是我家孩子會聽好幾次才去做,老師特地找到我去告訴我這個問題,然後我在孩子放學的時候就問他為什麼需要老師說好幾遍他才會去做呢?孩子給到我的回覆是他當下在想別的事情,聽到老師說了,但是不想打斷自己的思考,然後就在思考完之後又做了老師讓做的事情,他並不是耳朵聾,也並不是注意力不集中,而是選擇了他要做的首要的事情,把老師讓做的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我們的孩子都是會非常智慧的去滿足自己的需求,當大人希望他們做的事情並不是符合他們的選擇和需要的時候,他們就會去匹配自己身體和當下成長所需要的一些行為動作,那我們不瞭解的時候就開始擔心孩子是不是這樣那樣的生病了,就是進入到一個誤區,我們需要先放下自己的焦慮,平衡自己的情緒,然後去觀察孩子,當你發現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是在做他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匹配他的成長節奏的時候,我們也許就會放寬心,放下我們的擔心和焦慮,這著實需要我們的超級多的耐心以及願意跟隨孩子,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一個孩子,孩子終歸需要的是安全感和歸屬感,需要的是被理解被愛,被呵護,我們成年人在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中遭受了太多人的評判以及社會輿論以及各種環境的影響,不自覺的去給孩子貼上很多的標籤,只有靠近孩子才是對他最好的養育這裡所說的靠近是站在他的角度與他平視,尊重他,理解他,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愛的呵護下這份愛是帶著理解和尊重的不斷的茁壯成長

  • 6 # 愛臨老師

    對於自閉症這樣的診斷,有一部分曾經診斷的孩子,現在的狀況非常理想,那麼當初的自閉症診斷是否成立,當然任何醫生診斷疾病都可能會犯錯誤,我羅列一下在自閉症診斷方面,會容易出現那些問題。

    第一:把屬於自閉症的患兒誤判為正常兒童;

    第二:把不屬於自閉症的孩子診斷為自閉症。

    但是綜合評估,醫生犯第一類錯誤的比例十分高,尤其是在孩子兩歲前,雖然因為這樣的錯誤,起初似乎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但如果最後這個孩子是自閉症,後果就是耽誤了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治療的機會。基本上醫生犯第二類錯誤的情況很少,這類錯誤的壞處,就在於會讓家長處在不應有的恐慌之中,醫生即使有一定的經驗和把握,有時也不願意把話說得那麼肯定。因此如何權衡這兩種情況,也是需要非常謹慎的,最理想的做法就是對可疑自閉症兒童,就是要繼續觀察、多點陪伴、積極互動、定期隨診。因為自閉症存在著不同程度,有些輕型自閉症在低年齡時很難確定,一些孩子在低年齡時也許有些蛛絲馬跡,但是隨著年齡增大,或者是因為干預治療,或者是自我發育的結果出現了好轉,孩子與同齡正常兒童顯得沒有差別了,這是大家都期待發生的最好的結果。但是依然建議對這些孩子繼續跟蹤到青少年時期,注意輕度自閉症及引發的有關問題的可能。

  • 7 # 中年人的漫遊記

    我的孩子情況就是這樣的,不是誤判,大腦本身就不斷的發育,在檢查當下符合所有自閉症。

    後期在人的影響下和環境的改變下,進步那是正常的。

    本身中度自閉症在長大後症狀不明顯,基本能融入社會集體。

    只有重度的需要人長期照看。

    我在孩子檢查出後做過調研,我把之前那些沒有去幹預的自閉症患者調查了一邊,後期孩子長大後基本都在公立學校學習。

  • 8 # 創業週週

    我家的小孩就曾經有一段時間有這種類似的情況,主要表現在什麼地方呢?因為整整三週歲還不會說話,然後平時在玩玩具的時候或者什麼的,我們大人叫他呢!他也不抬頭也不應答,聽嘛有時候好像聽得見的。但是呢,看看他眼光嘛,也不跟我們對視。有段時間搞得很著急的,到醫院去查查嘛,也沒查出什麼實際的情況。說他像自閉症又不像是自閉症。為此我們自己也買了一些自閉症的書籍去研究。在整整三週歲的時候,終於開口會說了媽媽二個字,然後後續就逐漸的好像穩定起來了。但是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好像和同其他的小孩子比慢了一個節拍,其他小孩子說話什麼都很靈敏的很流暢,他說話什麼的不是很靈敏,語言不是太流暢。而且剛開始的時候在三年級以下的年齡容易哭,容易發脾氣。老師的指令什麼他也不聽的,搞得老師很頭疼,說要叫我們去看心理醫生。說這個小孩子將來會不會有反社會傾向等等。哭起來狂躁的要命,搞得老師都無法適從。說他從來沒有碰到過這種類似的小孩。但現在到了四年級,現在今年五年級了,這兩年中,經過我們的努力,加上更懂事了點,和我們不斷的教育,或者說從書上學的一些方法什麼的,那些壞脾氣什麼樣的,改了很多。跟正常的小孩差不多了。但唯一的就是其他小朋友很喜歡玩遊戲什麼的,他好像興趣不是很大。主要喜歡看一些科學的科教片或者什麼一些實驗類的東西,對動畫片什麼不大感興趣。人情世故不是很懂。開始懂得理性的分析一下自己什麼的,說話流暢性嘛,比普通的小孩還是有一點點差距吧。但是成績什麼的還是不差的,在班上也是屬於可以的。整體來說反正這個小朋友跟人家有點不同。但是呢,隨著年齡增長的過程當中,感覺好像又不是完全不同,所以說自閉症肯定不是自閉症,因為現在感覺挺正常的,跟其他的小朋友基本差不多,不知道有沒有這種類似情況的小孩。

  • 9 # 學習困難改善

    目前國內的診斷肯定會有誤診的,你的猜想是完全有可能的。

    受醫療制度限制,國內的自閉症多動症診斷都以問卷填寫和家長描述為主,醫生診斷時間段,如果孩子不配合,那就增加誤診的可能。

    國外對自閉症多動症的診斷,是需要醫生、特教老師、心理醫生、精神科醫生共同觀察其行為表現和詳細溝通,評估而得出診斷結果,觀察時間不是十幾分鍾,而是一個小時甚至更多,而且還是多次聯合觀察。才會得出診斷結果。

    所以您說的誤診完全有可能發生的。我的學生中就有被誤診的。

  • 10 # ToddY

    最理想的做法就是對可疑自閉症兒童,要繼續觀察、多點陪伴、積極互動、定期隨診。因為自閉症存在著不同程度,有些輕型自閉症在低年齡時很難確定,一些孩子在低年齡時也許有些蛛絲馬跡,但是隨著年齡增大,或者是因為干預治療,或者是自我發育的結果出現了好轉,孩子與同齡正常兒童顯得沒有差別了,這是大家都期待發生的最好的結果。但是依然建議對這些孩子繼續跟蹤到青少年時期,注意輕度自閉症及引發的有關問題的可能。

  • 11 # 旭日東昇No1

    這個年齡段不要輕易下這個判斷

    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可以調節的

    心理技術手段干預,加上親情陪伴,緩解速度比較快

  • 12 # 萌寶恬甜

    應該有,幼兒那段時間是變化最大,對事物開始敏感期,肢體語言在那段時間用的最多的,也是最好的方式。有的活潑,有時憨,也有的時候比較木訥,更種形態都會有,很容易造成你說的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機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