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三好心理

    如果有條件的話,我首先會選擇去做心理輔導。因為心理諮詢師畢竟掌握著專業的心理疏導方法,他們的幫助應該會比較有針對性,效果相對要好很多。

    如果沒有條件的話,我會自己先進行調節。比如如果情緒抑鬱,我會多運動,或者找朋友傾訴,或者寫日記,或者到公園走走。如果焦慮,我會透過聽靜心音樂,或者靜坐的方式,讓自己放鬆下來。

    有些時候,自己看些心理學方面的書,也會起到改變自己認知的作用。

    以上這些方法,僅僅針對一般的心理問題。自己的心理感到痛苦,而不影響社會生活功能。

    如果你的問題特別嚴重,失眠,出現了幻覺或者幻聽,那情況就嚴重的多,請趕快到相關的精神醫院,尋求醫生的治療。

  • 2 # 西風無情雕碧樹

    當你感到自己心理有問題時你會怎麼辦?現實生活中,當人們的思想和精神,在遭遇到突如其來的挫折,和重大的生活變故時,常常由於一下子難以接受,而很容易出現各種大小不一的心理問題。

    痛苦,焦慮,煩躁;沮喪,絕望,自我否定;各種不良的情緒終日縈繞心頭,像沉重的霧霾一樣,久久不能驅散。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不同生活境遇,每個人又有每個人不同的排解方式。當我感到自己的心理出現問題時,我也會茫然失措,痛苦絕望,寢食不安。

    想逃避,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想擺脫,千絲萬縷,苦苦糾纏!

    但更多的時候,我會靜靜地坐下來,或者選擇一個空曠僻靜的地方,讓一個人獨處。

    任時間和空氣凝固,聽憑各種思緒在心中瀰漫,噬虐!

    久久之後,從痛苦的沉思中醒過來。

    看一看眼前的天空和大地,在心裡對自己說一句,痛苦就痛苦吧,這個世界上誰都代替不了我,這也許就是命中該有的劫!人生總會遇到各種深淺不一的坎,也總會隨時面臨各種各樣的麻煩。但終須明白,每個人最終必須獨自面對這個世界,任何人的命運都無法互換。

    痛苦過後,總要讓自己的思緒沉寂片刻,試著尋找應對的辦法和事情的癥結。

    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著各自獨立的精神空間。

    遭遇痛苦的時候,有些事可以向親人傾訴,有些事可以找朋友排解。

    但有些事任憑痛苦折磨,最後爛到肚子裡,也無法向任何人張開口。

    比方說我想當神仙,但就是做不到,還能怎麼辦?跟別人說出來商量一下?別人只能恥笑你,不是白痴就是瘋癲!

    所以說,自己心裡的疙瘩,最終還需自己從心裡去解開心結!人生再大的痛苦,其實無非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和事物真相與內心期望之間的衝突。

    明白了自己的癥結,一時無法排解,只能任時間的消逝,一點一滴地慢慢去沖淡!

    只要自己心中抱定一種信念,大海上行船,就總會遇到風雨!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翻了算你狠,不翻再揚帆!

    人的一生,曲折是常態,再大再難的事,只要想開了,也無非兩種結果。要麼好到極點,要麼壞到極點!看你能壞到什麼程度,能奈我何!

    心中作如是想,你的心終究會沉寂下來,慢慢變得淡然。

    把一切榮辱得失看淡。

    生命的過程,在茫茫宇宙中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

    無論你沉浸與否,也無論你願不願意,一切終將過去。生命中,除非消亡,否則沒有邁不過去的坎!

  • 3 # 慕三子

    心理問題是由人的內在精神因素準確的說是大腦神經控制系統引發的一系列問題。表現為:焦慮、恐懼、強迫、抑鬱等症狀。

    心理問題是廣泛性存在的,可以說涵蓋70%以上的個體,個體心理的抵抗力差異,導致有些個體體現明顯有些體現微弱。並不是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會上升至致病的範疇,有些心理問題會隨著時間、自我導引消失,當然有些個體症狀嚴重產生了生理不適,這種情況就要藉助外力甚至就醫。

    一、

    心理問題是如何產生的?

    心理問題的形成有多種因素。原生家庭、應急事件、社會個人心理、生活生存壓力等,其中原生家庭帶來的心理問題佔30%,應急事件與社會個人心理佔到70%。原生家庭帶來了負性心理問題,一部分會隨著後天性格再塑有所改變,一部分不能修正的將會終身負累,譬如:懦弱、自卑、偏執、傲慢。社會個人心理及應急事件是造成心理問題的另一大因素,社會的高速發展、不斷的轉型,讓人產生不適感,新事物新現象層出不窮,當不理解不接受被時代無情碾壓時,個體心理不能接受。令人始料不及的應急事件,在不能合理解決的情況下,心裡無法釋懷,久聚不梳糾於心底導致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表現出來:焦慮、憤怒、狂躁、低迷、亦或有破壞性。

    二、

    感到自己有心理問題怎麼辦?

    我們從兩個方面分析一下:

    ①常規的解決辦法

    ②自治自愈

    1、我們開篇說過,心理問題每個個體或多或少都會有。首先自測一下自己心理問題的標準,心理問題困擾的時間,對工作、生活、交際有無影響,有沒有明顯的生理不適,假如有以上症狀了,怎麼辦?確診就醫。假如只是心理精神的問題,自我不能有效心理干預,建議做一下心理諮詢,藉助外力可能對解決心理問題好一些。

    2、假若只是個偶發性的心理問題,建議還是自治自愈。治療精神心理疾病最好的醫生是自己,不管是什麼因素造成的心理問題,請放下執念,這種令人心力憔悴的執念不值得抱守,想想生活中還有很多更有意義的事情。有些無力改變的事情無須去改變,無須用所謂準則的枷鎖束縛自己。生活、人生就是這樣你關注了灰暗,就會忽略光明,壓制了自己就會忘記了騰飛。想通、看透、悟懂了,心理問題也就沒了。

    結論: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心理問題在未來還會逐年上升,心理問題的關注度也會越來越高。自我心理調整順應自我、社會尤為重要,“隨遇而安” “知足常樂” “難得糊塗”這些看似消極的處世行為,運用得當利於自身,對己對社會的穩定、和諧、安適也有一定的促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春天的詩歌怎麼寫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