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天空絢麗多彩

    彭城之戰,韓信作為劉邦拜的大將軍,肯定跟在劉邦身邊。

    劉邦統領五十六萬大軍攻打彭城,以劉邦當時的統兵能力,肯定需要韓信幫忙,但當時劉邦對韓信的能力還不相信,不可能憑蕭何的推薦,就把軍權交給韓信,他也擔心,如果自己碰到的是個翻版的趙括,那劉邦辛辛苦苦攢的家底就敗光了。

    軍權也是最讓人不放心的,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時,對韓信還不是很瞭解,他不可能沒有疑慮,把軍權交給了韓信,韓信臨陣倒戈怎麼控制,所以當時的韓信還處於考察階段,雖然名義上是大將軍,但發號施令的權利在劉邦手裡。

    劉邦也就是透過這段時間,對韓信的軍事能力和忠誠度有了深刻的瞭解,完成了從懷疑到認可得轉變。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歷史上是不是確有其事有待考證,但反應出韓信為劉邦還定關中是出了最大的力,一路上,劉邦作為統帥,聽從韓信的計謀做到了戰無不勝。順利攻下彭城後,劉邦已經有點得意忘形了,認為天下大局以定,自己馬上就能成為諸侯之王,掃平項羽了。

    佔領彭城後,劉邦手裡有五十六萬大軍,這讓他覺得項羽軍事能力在強,也不過幾萬人馬,是不敢回來和他的大軍爭奪彭城的,即使回來了,也不過是以軟擊石,難逃失敗的命運。劉邦的手下大將和眾諸侯和劉邦也都是一個想法,大軍裡出現了嚴重的驕傲輕敵現象,驕傲輕敵導致軍紀渙散,劉邦大軍已經出現混亂跡象

    而這時候軍營裡還有一個人是清醒的,這個人就是大將軍韓信。韓信看出漢軍將領驕傲輕敵,俗話說驕兵必敗。也看出項羽一定會打回來,而且算準項羽會採用迂迴突擊的戰術,找薄弱點發動進攻,因為韓信長時間跟隨項羽,對項羽的戰略戰術是很瞭解的,韓信想到自己現在急需要做的,是把這些告訴真正的大軍統帥,漢王劉邦。

    韓信來見劉邦,把他的想法向劉邦做了彙報,劉邦心不在焉的聽著,認為韓信不過是杞人憂天,韓信也看出劉邦不耐煩的樣子,但還是耐著性子把自己的具體計劃告訴劉邦,勸劉邦整頓軍隊,準備迎戰項羽的楚軍。劉邦只是點頭答應了,並沒有往心裡去。

    接下來的彭城之戰,劉邦嚐到了最痛苦的慘敗,五十六萬大軍被項羽三萬人馬打得狼狽不堪,連一點像樣的抵抗都沒有,劉邦自己也是勉強逃了性命,等穩定下來後,劉邦做了深刻的反省,劉邦是個善於總結,勇於認錯的人,悔不該不聽韓信所言,韓信的所做所為,讓劉邦認識了韓信超強的軍事能力,也知道韓信是可以信任的,劉邦明白,要和楚軍對抗,只有把軍權交給韓信,才能打敗項羽。

    總結:彭城之戰,大將軍韓信就在劉邦身邊,但韓信當時是沒有軍事指揮權的,

  • 2 # 泡麵侃史

    關於彭城之戰韓信在幹什麼,有兩種可能:第一、韓信什麼都沒有做;第二、韓信在廢丘和章邯作戰。

    雖為將、未有權

    我們知道,在蕭何月下追韓信以後,蕭何力薦韓信為三軍的大將,才令韓信算是正式進入到了高祖劉邦的視野,但是即便如此,《史記·淮陰侯列傳》中這樣記載:“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大意就是說劉邦第一次見到韓信,感覺韓信一般般,就僅僅給了韓信一個管理糧食的都尉。大家知道,第一印象是非常的重要的,即使在蕭何的堅持下,劉邦給了韓信一個大將的名號,但是這僅僅是劉邦給蕭何面子罷了。

    雖然韓信指出了走出關中的關鍵就是滅三秦,按照劉邦的個性,估計不會對韓信委以重任,應該會讓韓信做一個隨軍的參謀之類的。

    根據《史記·淮陰侯列傳》對於彭城之戰韓信的描述:“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大意就是說,漢軍在彭城之戰以後潰散,此時韓信才把這些潰散的兵收攏起來,和劉邦在滎陽攻破楚軍,楚軍潰散。基本沒有對韓信在彭城之戰中的具體表現進行描述,而僅僅是彭城之戰進行了稍微詳盡的描述。早知道司馬遷對於韓信還是比較喜歡的,如果有此功績,不會真輕描淡寫。

    三秦未滅、將不能歸

    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韓信當時正在和章邯在陳倉對戰,無暇顧及彭城之戰,這個可能性是根據時間線來確定了,陳倉之戰結局是在漢二年六月(公元前205年),而彭城之戰,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結束的。

    《史記》中記載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可能就是在韓信擊敗了章邯後,和劉邦回合一起擊潰秦軍的。除此之外《史記》中也有這樣一段記載:“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

    大意就是說劉邦用韓信的計謀,襲擊了章邯,此時劉邦還在漢中,章邯雖然被襲擊,但還未被擊敗,此時的劉邦需要一個可以鎮壓住章邯的大將,初為大將的韓信,當然是不二人選,於是彭城之戰自然就沒有韓信的身影了。

    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韓信加入到滎陽戰場後,戰場的局勢基本就是向劉邦一邊倒可以看到,彭城之戰韓信很有可能就是在陳倉和章邯作戰。

    五十六萬大軍、始終不敵霸王英姿

    項羽雖然失敗了,但是“至今思項羽、不可過江東”的句子在每次讀到有關項羽的文章的時候,經常在心中迴盪,項羽無疑是那個時代頂級的天才,有人說那怎麼敗給了劉邦,實際上嚴格意義來說不是敗給了劉邦,而是敗給了韓信。

    彭城之戰是楚漢爭霸劉邦首次栽了一個大跟頭,當時劉邦聯軍是五十六萬人,而項羽能能夠使用的人只有三萬人,從這一次戰役的結局,我們可以看到劉邦和項羽之間軍事天賦的差距。即使劉邦擁有了五十六萬大軍,也無法和項羽三萬大軍抗衡。

    彭城之戰的結局更是印證了項羽的軍事天賦,也從側面印證了韓信的軍事天賦非劉邦所能及,韓信對劉邦說的多多益善,並不是吹噓,而是韓信確實有這樣的才能。

    所以總體來說,韓信在彭城之戰的時候,可能並在彭城,即使在彭城,可能話語權也很小,這也算是劉邦彭城之戰失利的主要原因吧,喜歡歷史的朋友應該明顯可以感覺到,彭城之戰以後,韓信才能逐漸的在歷史的舞臺上逐漸的彰顯出來,殺龍且,敗項羽。

    也許韓信才能能發揮出來出來蕭何的力薦還有就是彭城之戰劉邦失利吧。

  • 3 # 遊歷往事

    秦朝末年時,戰爭硝煙四起,群雄紛紛崛起企圖爭得一分天下,而項羽則是其中之一,他的傳奇人生令司馬遷都讚許有加,當年他雄姿英發,年僅23歲便稱霸一方,而垓下之戰前他都從來是百戰百勝,在他指揮的多場戰鬥中時常以少勝多,擊潰敵軍。由此便能想象項羽的優秀!

    在當年征討秦朝過程中,項羽曾經領楚兵5萬,在鉅鹿之地和秦軍的40萬主力軍隊展開了決戰,而秦軍的將領也是兩位極其有能力的有名之將——章邯和王離。

    兩軍的軍力實在是相當懸殊,在很多人看來,哪怕是猛將在這場戰爭中都難以取勝,但是項羽卻是個例外,因為這場仗他贏了!

    項羽率領被逼絕處的楚軍將士們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堅決和秦軍一戰到底,要知道身處逆境的猛獸的潛力是無敵的。最終,項羽以少勝多,以劣勢反敗為勝,不但剿滅了王離的20萬大軍,還將章邯的剩餘大軍盡數俘虜,大獲全勝。

    此次一戰令項羽威名傳遍天下,更令人聞之驚駭的是項羽處理20萬俘虜的方式,他竟然把那20萬俘虜盡數活埋,自此以後秦軍聞之色變,遇到項羽的軍隊也只好四處逃竄,更不敢投降。經此鉅鹿一戰,項羽如戰神一般,所向披靡,百戰不殆。

    尤其是在後來楚漢之爭時,項羽在彭城之戰將自身的軍事才能發揮到淋漓盡致,以楚兵3萬人,拼死對戰劉邦的諸侯56萬聯軍,原以為漢軍此次必勝,沒想到項羽竟然再一次創下了神話,將劉邦56萬大軍打得潰不成軍,而劉邦本人更是拋妻棄子,被楚軍追殺得狼狽不堪。

    不過彭城之戰中卻並沒有漢軍被稱為戰神的韓信的身影,若是他在,劉邦也可能不至於九死一生?那當時韓信到底在哪兒呢?

    其實當時韓信是率軍去攻打廢丘的秦降軍了,而那廢丘的守將則是項羽曾經的手下敗將章邯,韓信以水為武器,淹沒整個廢丘城,終將廢丘收為漢地。

    若是當時韓信參與了彭城之戰,以他的軍事才能,漢軍又怎麼會敗得那麼慘,再加上漢軍遠高於楚軍20倍的兵力,韓信完全有可能戰勝項羽。

  • 4 # 沈淪

    韓信身為大將軍,當然在彭城啊。證據是:彭城之戰後韓信復收兵,說明他敗退後收攏潰軍(同樣的例子,三國志裡孫堅也是復收兵擊敗華雄)。至於廢丘,史記明確提到樊噲領兵。

  • 5 # 史海一粒粟

    看了幾個答案,都說的不是很準確,漢二年三四月,漢王劉邦打著為義帝報仇,討伐項羽的旗號,彙集各諸侯國兵馬,共計五十六萬人,浩浩蕩蕩,殺奔彭城。又恐項羽乘虛襲秦,特使韓信留駐河南,扼要防守。項羽此時正率部進攻齊地(今山東),彭城是項羽的大本營,隨軍官兵的家屬都在彭城居住,防守彭城的只有老弱幾千人,當然擋不住劉邦大軍,望風而逃,劉邦進城後,看到王宮中,美人具在,珍寶雜陳,於是故態復萌,住在宮中不願離開,每天白日縱酒,晚上有美女陪伴,部下也歡呼暢飲,快活異常。項羽聽到彭城陷落,氣得暴跳如雷,留下諸將攻齊,自率精銳騎兵三萬人,星夜兼程,倍道回援。等到突破阻截,殺到城下時,劉邦還在高臥沒醒呢。劉邦緊急升帳,調齊人馬,開城迎戰,兩軍對瑞勇者勝,楚兵英勇異常,項羽親自衝鋒,手持一竿火尖槍,左右衝突,無人能擋。劉邦一敗再敗,折損了近一半人馬。劉邦收拾殘兵後,緊急向韓信求援,等到韓信來時,將兵權交給韓信,自己領著孩子到後方去了。

  • 6 # 漁耕樵讀

    彭城之戰,項羽以三萬大軍大敗劉邦的六十萬諸侯聯軍,這讓人們產生一個疑問,百戰百勝的韓信在哪裡,為什麼一開始就沒有韓信的身影,直到劉邦大軍崩潰,才出現了韓信收攏潰軍的記錄。據《史記 淮陰侯列傳》記載

    四月,至彭城,漢軍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有人認為韓信是參加了的,其實這時間很不好確定。因為彭城之戰開始的很早,但是敗的很快,因為僅僅半天時間劉邦就潰敗了。在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已經出兵函谷關。到公元前205年四月就敗了,而且敗的很徹底,簡直就是全軍覆沒。韓信也是在四月才到彭城,就開始收攏殘軍,幫助劉邦退守滎陽才穩住了局勢。

    後來經過京索之戰劉邦在滎陽站穩腳跟,韓信給劉邦制定了一個更為宏大的計劃:

    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

    就是以劉邦為誘餌,利用滎陽堅固的城牆,吸引項羽主力,韓信徹底放開手腳,逐一消滅各個諸侯,對項羽形成包圍的態勢。這才有了後來的垓下之圍。

    在彭城之戰參戰的名單中也沒有韓信的身影,劉邦兵分三路,周勃率領北路,薛歐,王陵為南路,劉邦親自率領中路軍。如果韓信在軍中,以韓信的地位至少應該是一路的統帥。但是三路大軍中並沒有韓信。其實這個時候,韓信應該是在繼續圍攻廢丘。廢丘直到公元前205年六月才被攻破,可能劉邦在兵敗彭城之後,對困守廢丘的章邯實在是失去了耐心,所以用水淹了廢丘成,章邯自殺身亡。

    總之彭城之戰打的莫名其妙,劉邦幾乎傾巢出動,他也帶上了所有能征善戰的武將,還有他最好的謀士的張良,而蕭何依舊是坐鎮後方。唯一奇怪的是,沒有看到統帥韓信的影子。直到漢軍一敗塗地,才出現了韓信收攏潰兵,然後又領導了京索之戰。唯一可以解釋就是要麼韓信是被劉邦留在廢丘繼續攻打廢丘,要麼就是沒有給韓信領導權,直到劉邦無法挽回局面的時候,韓信才重新接掌了兵權。

  • 7 # 菜九段的酒

    菜九段八卦楚漢:查一查彭城之戰期間韓信在哪裡?

     傳說韓信拜大將,他就應該享受劉邦定三秦與東征勝利的榮耀,同時也必須為劉邦的彭城慘敗負責。但直到劉邦慘敗,也沒有任何韓信作戰跡象。這讓人們產生一個疑問,百戰百勝的韓信在哪裡?不需要為劉邦慘敗負責的韓信在破楚滎陽時才出現。值得懷疑。

    《史記 淮陰侯列傳》記載四月,至彭城,漢軍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這個韓信不知是從哪裡冒出來的,此前躲到哪裡去了。定三秦也沒有看到立功記錄,曹參、灌嬰、靳歙的記錄可多了,因為定三秦也是戰事激烈,並非易事,上述人不僅有立功,也有嘉獎,韓信沒有,很奇怪。東征時上述人等的記錄也不少,灌嬰還在這個過程中封侯了。破楚滎陽的漢軍將領確鑿無疑的就是灌嬰、靳歙,這兩人此時不受韓信轄制,尤其後者從來沒有受韓信統轄。所以他們的立功應該與韓信關聯不大。韓信在破楚滎陽東的記錄中又可疑了。菜九專著《拷古筆記——淮陰侯韓信歷史定位再考》處理過這個問題。結論是,韓信不是大將,也沒有隨劉邦東征,而是作為軍需官在關內協助蕭何從事龐大的後勤保障工作,表現出色。因出謀平定北方受劉邦採納,而開始進入作戰序列。所以東征階段,不需要為慘敗負責的韓信,也就不能分功了。

    猜測韓信從軍需官轉到作戰的機遇是為平定趙國獻策。當時趙先對漢侵略,同時侵魏佔領魏之腹地。魏豹回國救亡圖存,但驅逐不了入侵趙代武裝,可能向劉邦求救,韓信出謀借道魏國抄趙國後方老巢,順便以反叛的名義吞併魏國。因韓信此前沒有作戰經驗,劉邦讓最得力的曹參輔助。平魏之後,曹參考核認為韓信完全可以勝任,就離開韓信回到劉邦身邊。結果韓信輕鬆完成抄趙後路。沒有背水一戰,因為趙之主心骨陳餘必須在邯鄲、朝歌一線與劉邦對峙,並潰敗。

  • 8 # 遊學行者

    楚漢彭城之戰時韓信在圍攻漢中的廢丘,因此沒有參與彭城之戰。

    《資治通鑑》記載:劉邦由出兵至在彭城被項羽大敗,此時關中的廢丘依然沒有被攻下。廢丘的守將是章邯,被圍一年,最後漢軍以水灌城而攻下廢丘。

    當時圍攻廢丘的漢軍大將就是韓信,所以劉邦東征時,他不在軍中,至劉邦敗後,而廢丘又被打下後,他才東出幫劉邦收復散卒。

    漢王兵敗彭城之時,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齊王田榮和趙王歇也反叛並與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為由回到封國後,就封鎖了河關,切斷漢軍退路,叛漢與楚約和。

    擴充套件資料:

    在劉邦率領大軍進擊彭城後,項羽陷入了從未有過的危機當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項羽當時因伐齊而遠離彭城。

    等到劉邦進攻彭城時,他便處在了腹背受敵的位置。且兩方兵力相差懸殊,項羽手中的兵力遠遠不如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

    他必須採取速戰速決的戰略,才有勝的可能。此外,項羽的軍隊遠離彭城,奔波勞累之下,跟以逸待勞的龐大漢軍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面對如此不利的戰爭形勢以及人數上的劣勢,項羽採取了出人意料的大膽作戰計劃。他留下諸將繼續攻齊,自己僅率領三萬精騎回去解救彭城之危。

    在項羽軍隊的突襲下,漢軍大敗,劉邦最後只帶了十餘名騎兵突圍逃走。

  • 9 # 談談錢

    《資治通鑑》記載:劉邦由出兵至在彭城被項羽大敗,此時關中的廢丘依然沒有被攻下。廢丘的守將是章邯,被圍一年,最後漢軍以水灌城而攻下廢丘。

    當時圍攻廢丘的漢軍大將就是韓信,所以劉邦東征時,他不在軍中,至劉邦敗後,而廢丘又被打下後,他才東出幫劉邦收復散卒。

    楚漢彭城之戰時韓信在圍攻漢中的廢丘,因此沒有參與彭城之戰。

  • 10 # 蘑菇雅說

    這是個有趣而且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們知道在秦朝末年,天下群雄並起,最終劉邦從中脫穎而出,建立了大漢王朝。但是在他的一統過程中,卻有過一次重大的失敗——彭城之戰。

    彭城之戰

    漢二年三月,關中定,漢王便攜張良率大軍自臨晉渡河出關,召集天下諸侯共擊之,趙王趙歇、代王陳餘,以及梁地武裝彭越部乃先後加入了以漢為首的反楚同盟,當時趁項羽還在齊地平亂,劉邦集合了足足近六十萬諸侯盟軍朝項羽大本營彭城攻去!看樣子劉邦這是一場怎麼打都不會輸的戰爭,但是戰爭最後的結果卻讓人十分意外,項羽憑藉著三萬騎兵擊潰了劉邦的大軍。回看這場戰爭,我們不難發現,劉邦手下的大將軍韓信是沒有參與的,那麼為什麼在劉邦傾盡所有兵力的戰爭中卻沒有韓信呢?

    勸誡

    原來在劉邦即將進攻彭城的時候,韓信就派人寄了封信給漢王勸他不要急於進攻彭城,言曰:“大王雖得諸侯軍六十萬,然未與項王會戰,臣觀項王勢力,仍在強盛之際,大王切不可急於求成。不如遣兵助齊而將項王先拖在齊地,然後遣一辯士策反九江王英布,而剪楚之羽翼,絕楚之糧線,待楚軍孤立無糧,日漸疲敝,延至明年,大王乃鼓兵而東,乘其敝而與之敵,臣知其必勝矣!”

    獨行

    但劉邦看完信後不以為然,認為這場戰鬥無論怎麼打都不可能輸掉,於是不管大將軍韓信的勸誡,繼續圍攻彭城,而韓信也沒有在此戰中出兵支援,而韓信此舉也為劉邦儲存了一定實力有助於後面的再次恢復。

    所以在劉邦打彭城之戰的時候,韓信正處於關中訓練新兵,並準備攻打廢丘,並沒有參與到這場戰爭之中。

  • 11 # 芒果論史

    彭城之戰劉邦的五十六萬諸侯聯軍被項羽的三萬精兵擊潰,而被後人稱之為“兵仙”的韓信卻並未在此戰中展露身影。

    在漢中為劉邦出了“漢中對”之後,韓信又一次在史料中現身的時候,劉邦已經經歷了彭城之敗,而韓信出場的任務是幫助劉邦收攏潰散的軍隊。或許這會使人覺得疑惑,在漢中的時候韓信不是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了嗎?打仗連大將軍都不出場的嗎?

    這就得從韓信拜將的經歷說起,其實,劉邦在經歷彭城之敗前一直不信任韓信的軍事能力,拜他為大將軍不過是給了一個“虛名”而已。接下來具體談一下韓信拜將的過程!

    說句不好聽的話,韓信的這個“大將軍”頭銜是死乞白賴要來的。

    韓信從楚軍陣營逃亡漢軍陣營之後,還是處在最底層,為了擺脫這卑微的身份,讓自己能夠有機會出人頭地,韓信非常主動的去貼近了劉邦身邊的親信,比如夏侯嬰、蕭何。

    夏侯嬰是劉邦的馬車伕,也就是領導的司機,他的官職雖然不高,但卻很受劉邦的信任。韓信和夏侯嬰第一次見面的場景非常尷尬,當時韓信犯了事兒,正好夏侯嬰從那裡經過,韓信大喊一聲,“漢王不是想要奪天下嗎?奪天下怎麼能殺勇士呢?”

    這一聲吶喊驚住了夏侯嬰,韓信因此得到了與夏侯嬰交談並被引薦的機會。面對自己親愛的司機的請求,劉邦爽快的給了韓信一個“治粟都尉”的身份,但是韓信不滿意,他想做的可不是一個小官。

    思來想去,韓信終於想通哪裡出了問題,夏侯嬰雖然被劉邦信賴,但畢竟是個馬車伕,說話分量始終不足。那麼誰既被劉邦信賴,說話分量還足呢?當然是蕭何蕭丞相了,於是韓信又找上了蕭何,希望蕭何能引薦他。蕭何和韓信聊了之後覺得,誒,這小子確實是人才,於是他就向劉邦舉薦了韓信。但是這一次,劉邦沒有給韓信任何的晉升,為什麼呢?因為劉邦很討厭這種靠裙帶關係上位的人,你韓信算什麼玩意兒啊?我聽說你嗎?找關係就算了,找了一次還來第二次,把我劉邦的封國當你家後花園啦?

    但是韓信想不通,韓信覺得蕭何是個相當有分量的人,如果蕭何都說不動劉邦,那隻能證明劉邦是廁所中的鵝卵石——又臭又硬,根本無法識別他這塊羹玉,於是乎,韓信連夜從漢軍陣營逃跑了。

    劉邦不知道韓信有多牛,但蕭何是清楚的,韓信這種人,要麼為己所用,要麼就讓他見不到明天的太陽。蕭何聽說韓信跑了,哪裡顧得上報告劉邦,自己急匆匆的就去追韓信了,這就是所謂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可這件事傳到劉邦耳中卻變味了,他只知道蕭何這臭小子一聲不吭的逃跑了,本來從關中被封到巴蜀就覺得挺窩囊的,現在倒好,這個丞相也丟下自己跑了,真的是忍一時越想越氣。

    劉邦還沒生完氣,蕭何就回來了,劉邦這才知道蕭何不是逃跑了,是去追韓信了。這就使得劉邦對韓信起了興趣,什麼樣的無名小卒才能讓自己的丞相一聲不吭的跑出去追他呢?劉邦決定封韓信為將軍,可蕭何說,“不行,要封他為大將軍,這個人國士無雙。”於是劉邦答應了,但他真的信韓信嗎?不見得,他只不過是為了穩住蕭何罷了,“國士無雙”這種空口白話誰不會說,這韓信一點戰績沒有也能吹上了天?所以說,劉邦封的大將軍是虛名,他壓根就不信韓信有這麼牛。

    即便後來韓信給出了“漢中對”,劉邦也只是用其計謀,而不讓其帶兵,畢竟數獨兵書的趙括還留下了一個成語叫“紙上談兵”!也就是說,從韓信拜將到劉邦彭城之敗這段時間,韓信的大將軍只是虛名,他根本沒有得到真正的兵權,也就自然沒有在彭城之戰中展露身影了!

  • 12 # 水一白聊歷史

    彭城之戰的時候,劉邦五十六萬的五諸侯聯軍竟然被項羽的三萬軍隊擊潰,那麼身為大將軍的韓信,到底在幹嘛?怎麼沒有力挽狂瀾呢?

    《史記》中關於韓信去哪裡了,還真的沒有介紹,只能根據一些細節來推測了。

    可能一:兵圍廢丘

    劉邦出關之前,第一個面對的便是雍王章邯,章邯一敗再敗之後便退居到了雍國的都城廢丘,之後就一直是圍城戰,直到第二年的六月,才“引水灌廢丘,廢丘降,章邯自殺。”

    雖然《史記》中有說曹參“以將軍引兵圍章邯於廢丘”,但隨後又“以中尉從漢王出臨晉關”,可見曹參並不是最後破廢丘的主將。按照時間推算,這個主將有一定可能是韓信。

    可能二:平定韓地

    在《高祖本紀》中,有“韓王昌不聽,使韓信擊破之”,“更立韓太尉太為韓王”的字樣。我們知道,在秦末漢初,比較活躍的韓信有兩個,一個是淮陰侯韓信,另一個是韓王信,此處的韓信正常來說應指韓王信,但也不排除是淮陰侯韓信的可能。

    韓地最終平定時間未定,只言“正月,虜雍王弟章平,大赦罪人”,因此有一種可能是韓信正率兵平地此地。

    可能三:隨軍出征

    按照最合理的推測是,韓信一直在隨軍出征,但是並沒有絕對的軍事指揮權。

    彭城之戰失敗的主要原因很明顯,是劉邦治軍的問題。“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可見,此時的劉邦以為勝利在望,根本就沒把項羽當回事,搶完了珍寶和美人,就是天天喝酒飲宴。在這種情況下,面對項羽的突然襲擊,自然沒有什麼戰爭力。

    而韓信作為大將軍,在此時還遠沒有獲得足夠的信任。這個也很容易理解,韓信之前的履歷表上寫的是:1、項羽手下執戟郎;2、劉邦手下連敖;3、劉邦手下搜粟都尉。一個只做過看門的和後勤的,直接升為大將軍,任誰是老闆也不會完全信任的。

    韓信真正得到重用還是在張良的“下邑之謀”以後,在彭城之戰失敗後,劉邦一路逃到下邑、狼狽不堪之際,張良給劉邦獻的這個計策,張良提出劉邦應該充分利用英布、彭越和韓信這三個人,尤其是韓信可以“屬大事,當一面”。

    在此之後,韓信才擁有了軍事指揮權,開始了他一路開掛的伐魏、定代、滅趙、降燕、攻齊的戰爭之旅。

    水一白的觀點

    上述幾種可能,水一白認為最大的可能就是第三種可能——隨軍出征。

    1、圍廢丘整整十個月,韓信都打不下來,似乎有些太廢物了,這與韓信後來的戰績太不相符了。

    2、根據《韓信盧綰列傳》中的說法,此韓信是韓王信的可能性還是最大的,之所以《高祖本紀》中的寫法,很可能還是筆誤造成的。

    3、彭城之戰輸了以後,韓信第一時間“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可見,雖然韓信這個大將軍還沒有指揮權,但是工作卻沒有忘,收拾殘兵,截斷楚軍路線,表現也是非常出色的。

    所以,韓信雖然也跟著劉邦一起吃了這場敗仗了,但是卻並不能把責任推到他的身上,非“戰之罪”。

  • 13 # 小楊話談歷史

    韓信被漢王劉邦留在了後方負責訓練新軍及平滅秦王殘兵。

    漢元年十月,關中雖尚未平定,但大勢已定,漢王劉邦遂親率大軍兵出函谷關,駐兵於陝縣(在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安撫關東百姓。就在此時,韓司徒張良、常山王張耳,以及河南王申陽先後來投,漢王勢力大增。

    有了張子房居中運籌帷幄,漢王自覺沒有韓信也沒關係,於是在十一月份返回關中,收回了韓信的兵權,重新調兵部將:他親自率漢軍主力及歸降諸侯軍,東伐西楚,蕭何與韓信一文一武則繼續留守關中,蕭何負責整治郡縣恢復生產及徵發秦民建立新軍,韓信負責訓練新軍及平滅秦王殘兵。

    其實,漢王自始至終還是更信任更欣賞張良的。雖然韓信在“漢中對策”及“還定三秦”中表現的確出色,但在漢王眼中:張良身份高貴,智計出眾,生性淡泊,神仙一般的人物,堪稱帝王之師;韓信嘛,很會打仗,但身份低微、孤傲自負、忠奸不明,最多不過眾犬之中最兇猛的一隻而已。既然有了張良在旁畫策,漢王也就不再需要什麼大將軍了,終歸還是兵權在自己手裡更保險。

    漢王用人的原則便是:絕不可將兵權長期放在一隻功狗身上,否則狗若成虎,必成大患!

    韓信被留在了後方,心中自然鬱悶,但悶則悶矣,他卻一點兒沒有懈氣。

    因為他明白,漢王與張良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有再多兵也不是,他們遲早會回來找自己的。

    ——漢王你等著吧,我會讓你明白:你要奪取天下,就不能沒有我。我現在要做的,就是盡力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在關中多訓練一些新軍來,讓大漢贏也贏得起,輸也輸得起。再說,將一群農民訓練成紀律嚴明、戰鬥力強大的戰士,對一個兵家而言,不同樣是得展所學麼?

    韓信終於成熟了,面對挫折,他已經能夠成熟應對,再不輕易動搖。

    一個人成功,就得志在要成功,不能絲毫躊躇。成功不會落在一個性情脆弱的人身上,永遠不會。

    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漢二年三月,關中初定,漢王便攜張良率大軍自臨晉渡河出關,降魏王豹,虜殷王卬,得奇謀之士陳平,宣佈項羽弒義帝為大逆無道,召集天下諸侯共擊之,趙王趙歇、代王陳餘,以及梁地武裝彭越部乃先後加入了以漢為首的反楚同盟,趁項羽還在齊地平亂,而集合了足足近六十萬諸侯盟軍朝項羽大本營彭城攻去!

    這時候,韓信派人寄了封信給漢王勸他不要急於進攻彭城,言曰:“大王雖得諸侯軍六十萬,然未與項王會戰,臣觀項王勢力,仍在強盛之際,大王切不可急於求成。不如遣兵助齊而將項王先拖在齊地,然後遣一辯士策反九江王英布,而剪楚之羽翼,絕楚之糧線,待楚軍孤立無糧,日漸疲敝,延至明年,大王乃鼓兵而東,乘其敝而與之敵,臣知其必勝矣!”

    漢王不以為然:當初你小子只有區區數萬兵,就能席捲三秦,現如今老子有了足足六十大軍,大半個天下的兵都在這兒了,如此還打不過項羽,可能嗎?

    於是漢王回了一封書給韓信,無非就是說殺雞焉用牛刀,寡人身邊有張良陳平兩大謀士,還有曹參周勃兩大猛將,且天下豪傑雲集麾下,對付項王綽綽有餘,大將軍您還是好好呆在關中訓練新軍吧,不要再陰天打傘瞎操心了!

    韓信收到信後一聲長嘆:張良陳平聰明是聰明,但他們精通的是陰謀術與縱橫家的學問,論軍事部署,他們不行的;曹參周勃等人,又全都是一將之才,只能跟鍾離眛季布之流過過招。漢王本人,則最多隻有指揮十萬人軍隊作戰的能力,而此次要協調與調動足足六十萬諸侯盟軍的作戰佈防,這已遠遠超出了他的指揮能力,一旦要打硬仗,必定會吃大虧的!

    不過,讓他吃點苦頭也好。否則他咋會看清楚我韓信的重要性呢?

    漢王啊漢王,沒有我你永遠幹不過項羽的,快點兒覺悟吧!

    事情的發展,果然不出韓信所料,彭城一戰,漢王打得爛透了,近六十萬大軍,被項羽三萬騎兵打的落花流水,潰不成軍,連漢王自己都差點成了楚軍的階下之囚。

    彭城之戰是項王軍事生涯的巔峰,亦是漢王此生最慘痛的一敗,此戰來勢之猛,消散之速,用東南亞大海嘯來比擬亦黯然失色,它簡直就像一顆重量級的核彈爆炸,霎那間天昏地暗,霎那間又煙消雲散,只見大地白茫茫一片,除了屍骨成堆,什麼也不見。

    慘哪!一夜之間,六十萬大軍損傷近半,屍體堆的幾乎給睢水建起一座血肉大壩。最終,漢王光桿司令般逃到了下邑(今安徽碭山縣,西距彭城約兩百里),收集殘兵敗將,開始對自己所犯的錯誤進行反思。

    一個王者的榮光,不在於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後總能再度升起,日月流轉,永不停息。

    一個王者的偉大,也不在於永不失敗,而在於能在失敗中反思失敗,屢敗屢起,永不認輸!

    跟他一起反思的,還有漢軍頭號謀士張良。經此役後,張良認識到自己絕非一個玩兒軍事的料,論天下將才,到底還是人家項羽和韓信最厲害啊!

    漢王亦是同樣的想法,先前他因疑忌韓信及輕視項羽,而遭此大敗。他後悔不送,因此決定不惜一切代價重振旗鼓再戰,於是便與張良計議說:“子房啊,乾脆,函谷關以東,老子不要了,送人,誰能幫我幹掉項羽就送給誰!你看這天下,誰值得我送?”

    一旁的周勃曹參等人羞愧的低下了頭。

    張良心中暗自好笑,關東之地如今本也不是你的,能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拿出來作獎品,漢王果然狡黠,不過口中卻回答道:“九江王英布,楚梟將也,與項王有隙;彭越與齊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大王若割地與此三人,共謀破楚,楚必敗矣!”言語之間,稍有責怪劉邦未有屬韓信以大事、導致彭城慘敗之意。

    可漢王臉上的愧色只是一閃而過,繼而笑道:“子房所言甚是,寡人必當聯結信布諸雄,同破項王,共享天下!”

    張良的下邑畫策,是楚漢戰爭的一個轉折點,亦徹底轉變了漢王對韓信的態度。

    漢王終於再沒把韓信當成一隻狗了,他總算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把最精銳的部隊交給他指揮,把最重要的任務交給他來完成,跟他同盟,與他合作,放手信任他,讓他獨當一面,才能真正打敗強大到令人戰慄的西楚戰神項羽。張良的下邑畫策中雖有三人,但最關鍵人物還在韓信。如果韓信不幫漢王打幾場勝仗將局勢穩住,縱使張良陳平這些謀士們有再多的縱橫之術反間之計,也無法將英布彭越這些關鍵人物拉到漢陣營這邊兒來。因為亂世裡最終講究的還是實力,所謂辯士一言可抵百萬雄兵,實際靠的是“一言”背後強大的軍事實力,而非空言也!

    於是,漢王緊急使人去關中請韓信來救火。眼下漢軍大敗,楚軍追擊正急,問天下誰可阻擋項羽的兵鋒,唯有韓大將軍!

    韓信想也沒想,就帶著剛訓練好的關中新兵出發了。臨走之前,他命令圍困廢丘的部隊堵住雍河下游,放水淹城,順手滅掉了這位堅守不降的拗脾氣雍王章邯,以消除後顧之憂而輕裝前進。

    既然漢王與張良已經想通,韓信自然也就就不計前嫌了,歸根到底,他們坐的是同一條船,船長有難,韓信不能見死不救。

  • 14 # 長島男爵

    《史記》漢元年五月到次年八月,整整15個月時間,韓信的行蹤幾乎是一片空白。

    後世的《漢書》《資治通鑑》都只是照抄《史記》而已,故而沒有任何資料表明韓信在幹嘛。

    沒有任何資料表明韓信這15個月在幹嘛!

    沒有任何資料表明韓信這15個月在幹嘛!

    沒有任何資料表明韓信這15個月在幹嘛!

    沒有任何資料表明韓信這15個月在幹嘛!

    沒有任何資料表明韓信這15個月在幹嘛!

    因為很重要,所以重複五次。

    而這15個月內,漢王和其他漢軍大將的行蹤都是清清楚楚的,所以還定三秦、東擊彭城、京索之戰、水灌廢丘,都是他們的功勞,跟韓信沒有任何關係。

    那些信誓旦旦繪聲繪色煞有其事的敘述韓信如何擊丁三秦,水灌廢丘,都是後人附會的文學創作而已。

    任何描述那15個月內韓信作戰的文字影象都是創作,不是史實。

    任何描述那15個月內韓信作戰的文字影象都是創作,不是史實。

    任何描述那15個月內韓信作戰的文字影象都是創作,不是史實。

    任何描述那15個月內韓信作戰的文字影象都是創作,不是史實。

    任何描述那15個月內韓信作戰的文字影象都是創作,不是史實。

    再次強調。

    在這15個月內,只有漢二年五月,稍微提了一下「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但韓信在哪裡收兵,仍然不清不楚,到底是從彭城到滎陽,還是關中到滎陽,不清不楚。

    我猜測它當時應該在關中和前線之間的運輸線上,作為後勤官運輸糧草和兵員。

  • 15 # 微觀歷史

    彭城之戰的時候,大將軍韓信也在漢軍中,但是並未掌握大權。

    秦朝滅亡後,項羽開始分封諸侯,劉邦被封為漢王,封地為巴蜀和漢中。公元前206年4月,劉邦從關中到達漢中。不久蕭何將韓信推薦給劉邦,併力諫劉邦重用韓信,隨後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公元前206年8月韓信率領漢軍殺回關中。

    在韓信殺回關中之前,韓信首先派少量的人去修理從漢中到達關中的棧道:褒斜道。章邯得到這個訊息後,就率重兵在褒斜道的關中部分等著韓信。結果韓信率領漢軍主力直接翻越了秦嶺,漢軍過了秦嶺之後,陳倉的守將立即向章邯報告,這時章邯才明白過來,褒斜道的漢軍只是疑兵。然後立刻調兵回救陳倉,但是倉促調兵,必然是猝不及防。結果兩軍在陳倉打了一仗,章邯戰敗。隨後章邯退守好畤,在好畤再次戰敗。最後章邯率軍退到了廢丘,然後章邯就憑藉著廢丘的高大城牆開始堅守,並且向項羽求救。

    章邯在退守廢丘之後,漢軍就將廢丘城團團圍住。與此同時,韓信還派出兩支軍隊去攻打塞國和翟國。不久就傳來了訊息,塞國和翟國被漢軍所滅。整個三秦之地就只剩下困守廢丘的章邯了。章邯雖然困守廢丘,但是憑藉著高大的城牆,漢軍一時還真的奈何不了他。

    戰前天下局勢

    劉邦在漢中反叛時,齊地的田榮和梁地的彭越也因為不滿項羽的分封紛紛反叛。於此同時項羽封鄭昌為韓王,在南韓舊地阻擋劉邦。然後派遣蕭公角率兵去攻打彭越。但是對於項羽自己來說,他一直在猶豫自己是先攻打劉邦還是先攻打田榮。就在這時張良寫了一封信告訴項羽說劉邦只想按照“懷王之約”得到關中,沒有東進的意圖。並且將田榮寫給劉邦的信一併寄給了項羽。項羽看了信之後,放鬆了對西部的戒備,然後自己親自率兵北上攻打田榮。

    公元前206年,劉邦派薛歐、王吸去接自己的家人到關中,同時利用王陵在南陽聚集的幾千軍隊,試探著向楚國進攻。項羽聽到這個訊息後,就派軍隊在陽夏攔住了薛歐,最終雙方在陽夏對峙起來。十月的時候,劉邦率領漢軍出關,進至陝縣,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相繼投降。這樣一來劉邦所控制的區域就已經接近彭越活動的鉅野澤地區了。這使得黃河南北兩岸的幾支反楚力量連成了一片,而且與西部的劉邦也快要合為一體了。西楚國已經失去了大半的江山,命運岌岌可危。

    項羽

    五國聯盟

    公元前205年,劉邦親率漢軍渡過黃河,魏王豹投降劉邦。接著漢軍又攻佔了河內,虜獲了殷王司馬昂。

    然後劉邦派人去聯絡代王陳餘,希望可以聯兵伐楚。陳餘收到劉邦的信後,提了個要求,那就是要殺了原來的常山王張耳。劉邦知道陳餘的要求後覺得很為難。後來劉邦採納了手下的建議,把一個很像張耳的人殺了,把他的人頭送給了陳餘。陳餘看後,認為張耳已死。這才和趙王歇一起加入了劉邦的陣營。

    這時淮河以北除了彭城附近和燕王臧荼所控制的燕及遼東地區之外,其他地方已經盡被反楚力量所佔據。在這種形勢下,劉邦認為剿滅項羽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率領殷王司馬昂、河南王申陽、韓王信、魏王豹聯兵伐楚。

    彭城之戰

    1:戰前準備

    劉邦出兵走到河南新城的時候,遇見了一個人,史書記載叫三老董公。三老董公在新城攔住劉邦,嚎啕大哭。這一哭把劉邦哭愣了。就問他怎麼了?三老董公說他不是為別人哭,而是為義帝被項羽所殺感到心中非常痛苦,因此才哭的。劉邦聽了這個話之後,立刻反應過來了,因為他想到義帝之死可以拿來做文章。於是劉邦也跟著大哭起來。哭完之後,劉邦下令全軍為義帝發喪,然後為義帝哭祭三日。最後給天下所有的諸侯發了一個檄文,痛斥項羽殺義帝的大逆不道,希望與諸侯們共擊項羽,為義帝報仇。

    檄文傳到各國後,立即得到不滿項羽分封的諸侯的響應。而另一些諸侯則抱觀望態度,不願為項羽出力,因此,此時的項羽處於十分孤立的境地。

    2:戰爭經過

    劉邦率軍攻打西楚國的時候,此時的項羽正深陷齊地。因此劉邦率領56萬聯軍東出函谷關的時候,一路上是勢如破竹。春天開始漢軍兵出函谷關,4月份的時候就打到了彭城,並且迅速地佔領了彭城。

    彭城,也就是現在的徐州,地處江蘇省的西北部,而此時的項羽正在齊地(今山東)。因此如果項羽要回兵的話,一般情況下會從北向南打,或者是從東往西打。因此劉邦在彭城的北邊和東邊都佈下了重兵,等待著項羽的到來。

    項羽在齊地聽到彭城陷落後,親率三萬騎兵殺回彭城。但是項羽既沒有從北向南打,也沒有從東向西打。而是率兵繞到了徐州西邊和河南接壤的蕭縣。蕭縣因為處在漢軍的身後,因此劉邦沒有重點設防。攻下蕭縣後,項羽就從蕭縣開始對彭城劉邦的軍隊發起了攻擊,從早上開始打,到中午的時候,劉邦的聯軍就已經“崩潰”了。聯軍很多人為了逃命,紛紛爭著跳入水中逃命,光是跳到河裡淹死的,史書記載就有十幾萬。而此時的劉邦則趕緊率軍撤退,項羽則率軍在後面緊追不捨。一直逃到滎陽、廣武這個地方,劉邦才算是組織起一道有效的防線來抵抗項羽。

    彭城之戰中,聯軍中死亡的人數高達十幾萬,再加上淹死的十幾萬人,估計這一戰聯軍一共死了有三十萬人左右。對於聯軍來說,可謂是損失慘重。

    彭城之戰中,劉邦為什麼會戰敗

    在彭城之戰中,劉邦戰敗的原因,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這麼幾點:

    1:楚軍士氣高昂

    西楚國計程車兵一向是兇猛善戰的,現在聽說漢軍佔領了自己的家園,楚兵可以說得上是群情激憤。而反觀劉邦這邊,在漢軍佔了彭城之後,整天飲酒作樂,沒有一點居安思危的想法。這樣一對比,項羽選的是精兵,劉邦拿的是怠惰之卒,此時兩軍交戰,劉邦肯定是打敗了。

    2:項羽指揮得當

    出其不意,是項羽能打敗漢軍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劉邦一直認為楚軍一定會從北或東邊過來。但是讓他想不到的是,項羽就偏偏從東邊漢軍的身後過來了。出其不意的攻擊頓時打了劉邦一個措手不及。因此項羽的指揮得當也是劉邦戰敗的一個原因。

    3:張良、陳平都沒有遇見

    張良和陳平是劉邦手下的兩個頂級謀士,此時二人也都在劉邦的陣營中。但是這兩人誰都沒有預料到項羽會率軍從漢軍的身後過來,因此兩人都沒有給劉邦提個醒。

    4:劉邦盲目樂觀

    劉邦的盲目樂觀也是劉邦戰敗的一個原因。因為此前劉邦從來沒有指揮過這麼多的軍隊,而且在戰前軍隊計程車氣很高昂,又打著一面正義的大旗。再加上彭城的守軍又不多。因此劉邦打得太順了,而順利的結果就是盲目的樂觀,他忘了他的對手項羽是一員戰神了。冥冥之中,彭城之戰似乎也印證了韓信的話,那就是劉邦最多帶兵十萬,否則就會失敗。

    5:聯軍組織鬆散

    劉邦的五國聯軍組織鬆散也是劉邦戰敗的一個原因。雖然聯軍的人數比較多:56萬人。但是它也有弊端,那就是這是五個諸侯國聯合起來的聯軍,而且是各懷鬼胎。比如趙國,當時趙國答應出兵的要求就是代王陳餘要求劉邦殺了常山王張耳。劉邦設計騙過了陳餘,這樣趙代兩國才出兵的。而且聯軍在組織和作戰協調上也存在障礙,這使得在發生意外情況時,聯軍無法做到有效的協同作戰。這樣看來,劉邦戰敗似乎也不冤啊。

    6:騎兵奔襲步兵

    彭城之戰中劉邦戰敗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項羽所率的三萬精兵是騎兵,而劉邦的聯軍大多是步兵。三萬精銳騎兵,再加上突襲而來。聯軍最終戰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劉邦

    大將軍韓信當時在幹什麼?

    在整個彭城之戰中,大多數都是在講劉邦和項羽。那麼韓信在哪裡呢?雖然史書關於韓信的記載比較少,但是仍可以從隻言片語中獲知韓信的動向。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從《史記》的記載可以看得出來劉邦在彭城戰敗後,韓信收攏殘兵與劉邦在滎陽會和,並且在京、索之間擊敗了楚軍,這才使得楚軍不能繼續西進。

    從《史記》的記載可以看得出來,彭城之戰中,韓信也參加了,但是韓信一定沒有掌握大權。因為在前期作戰的時候,史書上完全沒有關於韓信的記載,就連周勃、樊噲、夏侯嬰都有介紹,但是惟獨就沒有韓信,只是劉邦戰敗後,介紹了一下韓信。這說明彭城之戰的時候,韓信的作用還沒有重要到要在史書上記載他,簡單地說就是沒有掌握大權,屬於重在參與的角色。只是在後來戰敗了,劉邦估計想起了韓信,給韓信下令來收拾殘局也是有可能的。

    韓信

    綜上所述:彭城之戰,劉邦被打得狼狽不堪的時候,大將軍韓信就在漢軍中,但是並沒有掌握大權,因此史書中關於韓信的記載並不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跑馬拉松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