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秦國統一天下也和歷代國君努力密不可分,秦始皇嬴政的功勞能排第幾
22
回覆列表
  • 1 # 歪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威逼利誘之下,迫使齊王建臣服,隨後齊國滅亡,中國自此結束封建制度,正式進入大一統官吏社會。

    秦始皇能夠用10年時間統一天下,用西漢賈誼的說法,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所謂的六世指的是秦始皇之前的的6位秦國先王,分別是秦孝公(當時都沒有稱王)、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

    這六人中,秦武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加起來也才不到8年時間,尤其孝文王,在位三天,部分割槽域秦昭王的死訊還沒有傳到的時候,秦莊襄王已經繼位了。而莊襄王也不過三年時候,本人並沒有多少決斷能力,而是由相國呂不韋絕決。秦武王在位四年,其影響被宣太后和秦昭王消除,總體上,他們對秦國實際的影響不多,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能夠改變秦國被動挨打,到主動打人,然後進而一統天下只有四位,分別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王、秦始皇。

    在秦孝公之前,山東其他國家除燕國之外,已經先後完成變法,齊楚魏等國更是實力強勁,家底雄厚。延續幾百年的歧視偏見始終把秦國視為夷狄,為了改變這種窘境,秦孝公不得不延請賢能,實施變法。

    變法的結果很圓滿,秦國建立20等軍功爵制度,對封建、世襲的貴族制度說不,秦國被打造成耕戰國家,依託關中平原的肥沃土地,為此後秦國強盛奠定基礎。

    接下來,惠文王時代,利用張儀連橫的策略使得秦國始終保持優勢,又派遣司馬錯平巴蜀,巴蜀作為秦國的大後方,增加了秦國的戰略縱深,巴蜀的稅賦、人員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前線,經過商鞅變法,風俗煥然一新,這時候秦國的國力已經追平齊楚魏。

    在趙武靈王的干預之下,秦昭王的繼位改變了歷史走向,這位超長待機的君王在位期間掃除義渠,打殘韓趙魏,局勢上繼續推行連橫政策,使得山東六國都孤軍奮戰,尤其能夠和秦國一戰的趙國、楚國,都是在秦昭王期間給予致命性打擊。

    到了秦始皇繼位時候,前期呂不韋執掌大權,國勢平穩,在剪滅嫪毐、呂不韋之後親政的秦始皇開始利用鯨吞天下,這就是賈誼說的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這一切都不是手到擒來,對於當時年輕的秦始皇來說,並不輕鬆。如果不是用人得當,統籌合理,別說統一天下,能不能守住家業都是問題。

    所以如果論對秦國的貢獻,第一肯定秦始皇,畢竟第一個皇帝,第一個大一統中央王朝的締造者,在他在位期間,秦國的國土達到最大。秦孝公第二,其次秦昭王,再次秦惠文王。

  • 2 # 傑哥000

    秦國的讓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有三位帝王為他鋪平了道路。

    第一位秦孝公,商鞅變法。

    第二位秦孝文王。

    第三位秦昭襄王

  • 3 # 老帥看戲

    秦國統一天下期間,哪些將軍的功勞最大呢?秦國在消滅其他勢力的時候,出現了很多的優秀的將軍,這些將軍幫助秦國擊敗敵人、消滅敵人,最終幫助秦國完成了大業,那麼在這些武將中,那些人的功勞最大呢?

    首先第一位就是司馬錯,對於秦國而言,能變強是因為變法,而能完成大業是因為打下了蜀地,佔領這片地方,秦國修建了都江堰,這樣秦國就同時擁有兩大糧倉,在跟其他勢力作戰的時候,就會有充足的糧食,而且還能獲足夠計程車兵。

    秦國佔領蜀地,要完全感謝司馬錯,當時有位名士建議先進攻南韓,但是司馬錯認為,如果這麼打的話,所有勢力會聯合起來,攻打秦國,而蜀地跟其他人沒有聯絡,打蜀地的話,沒有人會去幫忙。秦王聽了他的建議,讓他出兵佔領了蜀地,秦國實力大漲,而且蜀地的幾次叛亂,也都是司馬錯平定的。之後,司馬錯又帶兵進攻其他諸侯,也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但是跟佔據蜀地相比,這些功勞就不算什麼了。

    第二位,就是白起。他最大的功績就是幫助秦國擊垮了其他的勢力,讓其他諸侯再也沒有反抗的能力。先是斬殺韓魏30萬人,接著攻打楚國,佔領了楚國一半的土地,最後跟趙國進行戰鬥,殺了幾十萬趙人,趙國的男人幾乎死絕了。

    白起就是做了一件事情:殺人,他殺了有1百多萬人,所有的諸侯都被打怕了,而且再也沒有實力去阻止秦國了,不過,白起最後被秦王殺了,另外還有一點,秦王高估了自己的勢力,在打完大戰以後,他選擇進攻趙都,被眾人一起擊潰,雖然這次敗了,但是在白起已經幫著秦國打垮了其他人,他們也沒有威脅到秦國的實力了,不過這次戰敗之後,秦國花了很多年才恢復過來,一直等到始皇帝,才完成大業。

    最後一位就是王翦,前面兩個人,一個讓秦國變強,一個打垮了其他人,到了他這裡,他需要完成最後的任務,將所有勢力滅掉。在始皇帝穩定秦國以後,開始走出最後一步,王翦先消滅了趙國,在滅趙的時候秦國遇到了李牧,他的水平非常的高,王翦面對他,都不能很快的取勝,於是秦國離間趙王,讓趙王殺了李牧,王翦輕鬆消滅趙國。

    接著他又攻下燕都,當進攻楚地的時候,王翦認為需要動用秦國全部的力量,而李信則認為只需要一點人就可以了,秦王先讓李信攻打楚地,結果大敗,最後又請出王翦,給他全部的力量去攻打楚地,消滅楚地以後,王翦選擇不再領兵,無論秦王怎麼勸說,他都不去打仗了,因為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立功了,正因為這樣,王翦活到了最後。

    秦國統一天下期間,哪些將軍的功勞最大呢?這三位,可是說是秦國最重要的將領,從變強,到打垮敵人,再到消滅敵人,每個都完成了自己的責任。

  • 4 # 佳音教育王老師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李白這首以動盪開合的氣勢、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將秦王一統天下的霸氣展現的淋漓盡致。一般而言,我們總是將秦國統一天下看成是秦始皇嬴政的功勞,而往往忽視了歷代秦君的“奮六世餘烈”。

    那麼,從秦獻公開始,在秦國統一天下的程序中,歷代秦王的功績如何?誰又是最不可或缺的呢?

    1、秦獻公

    秦獻公(前424年-前362年),秦獻公早年流亡魏國,回國繼位後在秦國國內進行改革,其中包括廢止人殉、遷都、擴大商業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制,並且數次發動收復老秦故土河西失地(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的戰爭,與強大的魏國展開了多次激烈交鋒。秦獻公為了阻止秦國繼續沉淪,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為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奠定基礎,是大秦再度崛起的奠基人!

    2、秦孝公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秦孝公是秦國曆史上最重要的國君之一。他最讓人稱道的是任用商鞅進行變法,選擇對商鞅毫無保留的信任。從此,秦國開始了長達20年的變法之路,一舉由弱小的西垂蠻夷變為東方諸國口中的虎狼之國。賈誼如是寫道: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秦國開始了席捲天下的步伐。

    3、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成為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在位期間,秦國國力處於不斷的上升時期。他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大大擴充套件了秦國版圖,為後來秦國統一天下打下堅實基礎。秦惠文王不拘一格任用賢能,公孫衍、張儀、司馬錯等魏華人都成為秦國曆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惠文王的用人之能,讓逐漸崛起的秦國,變得更加強大。至此,已經成為東方六國的心腹之患。

    4、秦武王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位僅短短三年,就因舉鼎絕臏而死,實在令人唏噓。秦武王雖重武好戰,卻也算得上是一位有能力的君王。在位的短短三年間,他平蜀亂,設丞相,拔宜陽,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築堤修橋。如若沒有早亡,應當也能成就一代霸業。

    5、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秦昭王嬴稷是秦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十九歲即位,在位長達57年,文有範睢,武用白起,皆是當世人傑。秦昭襄王在位的這半個多世紀裡,是秦國與東方六國最重要的決勝時代。而昭襄王在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建立了卓越的成績,尤其是軍事上,甚至不遜色於後來的始皇帝。戰趙國於長平,一舉殲滅趙國四十多萬人,震懾諸侯。而公元前256年滅亡西周國,表明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決心,東方六國的末日真正開始了。

    6、秦莊襄王(注:秦孝文王在位僅三天,不表)

    秦莊襄王(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47年),莊襄王便是嬴子楚,呂不韋奇貨可居的那位。莊襄王在位也僅僅三年,期間功績並不是十分突出,相反,在位期間,秦軍被信陵君率領的五國聯軍擊敗,聯軍直至函谷關前,秦國閉關不出。這可算是秦國變法以來少有的敗仗。不過,他的兒子,叫做嬴政!

    7、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十三歲繼承秦王位,用了二十年橫掃六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建立起歷史上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稱為始皇帝。

    秦始皇不僅結束了華夏大地上數百年的戰亂,而且廢除分封,行郡縣,書同文,車同軌,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的時代,對中國以及世界歷史都產生了及其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的政治基本格局。

    秦始皇被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 5 # 騎著馬的步兵

    第一當屬秦孝公 鐵腕變法 奠定秦國法治根基 又能在晚年清醒善後 第二就是秦始皇 可能會有人反對 但是 秦始皇登基後 其實是秦國王權危機最大的時候 主少國疑 ,後宮干政 和 權臣攝政 都是古代世襲制帝國內亂顛覆的巨大誘因 很多國家都是因為這三點之一而國家陡然間由盛而衰 更重要的 始皇帝登基時 過於年少 沒有軍旅生涯 對軍隊可以說毫無影響力 在親政時又先後遭遇 王兄成蛟之亂 嫪毐宮廷兵變 呂不韋攝政內亂 始皇帝都出色的平定了內亂 之後又重用民間人才 不問出身 只論才能 提拔大量青年才俊 使秦國再次重新整理 一舉平定六國 之後南征北伐 擴充套件國土 奠定中國國土面積 終生沒有冤殺過一個大臣 沒有冤殺過一個平民 只因為始皇帝求創新太過 而導致使用民力過度 導致怨聲載道 還有 直到駕崩也未明立太子 導致身後功臣階層迅速分裂引發劇烈內鬥

  • 6 # 經典傳奇歷史傳說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李白這首以動盪開合的氣勢、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將秦王一統天下的霸氣展現的淋漓盡致。一般而言,我們總是將秦國統一天下看成是秦始皇嬴政的功勞,而往往忽視了歷代秦君的“奮六世餘烈”。

    那麼,從秦獻公開始,在秦國統一天下的程序中,歷代秦王的功績如何?誰又是最不可或缺的呢?

    1、秦獻公

    秦獻公(前424年-前362年),秦獻公早年流亡魏國,回國繼位後在秦國國內進行改革,其中包括廢止人殉、遷都、擴大商業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制,並且數次發動收復老秦故土河西失地(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的戰爭,與強大的魏國展開了多次激烈交鋒。秦獻公為了阻止秦國繼續沉淪,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為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奠定基礎,是大秦再度崛起的奠基人!

    2、秦孝公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秦孝公是秦國曆史上最重要的國君之一。他最讓人稱道的是任用商鞅進行變法,選擇對商鞅毫無保留的信任。從此,秦國開始了長達20年的變法之路,一舉由弱小的西垂蠻夷變為東方諸國口中的虎狼之國。賈誼如是寫道: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秦國開始了席捲天下的步伐。

    3、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成為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在位期間,秦國國力處於不斷的上升時期。他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大大擴充套件了秦國版圖,為後來秦國統一天下打下堅實基礎。秦惠文王不拘一格任用賢能,公孫衍、張儀、司馬錯等魏華人都成為秦國曆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惠文王的用人之能,讓逐漸崛起的秦國,變得更加強大。至此,已經成為東方六國的心腹之患。

    4、秦武王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位僅短短三年,就因舉鼎絕臏而死,實在令人唏噓。秦武王雖重武好戰,卻也算得上是一位有能力的君王。在位的短短三年間,他平蜀亂,設丞相,拔宜陽,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築堤修橋。如若沒有早亡,應當也能成就一代霸業。

    5、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秦昭王嬴稷是秦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十九歲即位,在位長達57年,文有範睢,武用白起,皆是當世人傑。秦昭襄王在位的這半個多世紀裡,是秦國與東方六國最重要的決勝時代。而昭襄王在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建立了卓越的成績,尤其是軍事上,甚至不遜色於後來的始皇帝。戰趙國於長平,一舉殲滅趙國四十多萬人,震懾諸侯。而公元前256年滅亡西周國,表明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決心,東方六國的末日真正開始了。

    6、秦莊襄王(注:秦孝文王在位僅三天,不表)

    秦莊襄王(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47年),莊襄王便是嬴子楚,呂不韋奇貨可居的那位。莊襄王在位也僅僅三年,期間功績並不是十分突出,相反,在位期間,秦軍被信陵君率領的五國聯軍擊敗,聯軍直至函谷關前,秦國閉關不出。這可算是秦國變法以來少有的敗仗。不過,他的兒子,叫做嬴政!

    7、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十三歲繼承秦王位,用了二十年橫掃六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建立起歷史上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稱為始皇帝。

    秦始皇不僅結束了華夏大地上數百年的戰亂,而且廢除分封,行郡縣,書同文,車同軌,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的時代,對中國以及世界歷史都產生了及其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的政治基本格局。

    秦始皇被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各位看官,你們覺得在秦國統一之路上,哪一位最不可或缺呢?

  • 7 # 方金飛Jerome801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李白這首以動盪開合的氣勢、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將秦王一統天下的霸氣展現的淋漓盡致。一般而言,我們總是將秦國統一天下看成是秦始皇嬴政的功勞,而往往忽視了歷代秦君的“奮六世餘烈”。

    那麼,從秦獻公開始,在秦國統一天下的程序中,歷代秦王的功績如何?誰又是最不可或缺的呢?

    1、秦獻公

    秦獻公(前424年-前362年),秦獻公早年流亡魏國,回國繼位後在秦國國內進行改革,其中包括廢止人殉、遷都、擴大商業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制,並且數次發動收復老秦故土河西失地(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的戰爭,與強大的魏國展開了多次激烈交鋒。秦獻公為了阻止秦國繼續沉淪,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為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奠定基礎,是大秦再度崛起的奠基人!

    2、秦孝公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秦孝公是秦國曆史上最重要的國君之一。他最讓人稱道的是任用商鞅進行變法,選擇對商鞅毫無保留的信任。從此,秦國開始了長達20年的變法之路,一舉由弱小的西垂蠻夷變為東方諸國口中的虎狼之國。賈誼如是寫道: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秦國開始了席捲天下的步伐。

    3、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成為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在位期間,秦國國力處於不斷的上升時期。他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大大擴充套件了秦國版圖,為後來秦國統一天下打下堅實基礎。秦惠文王不拘一格任用賢能,公孫衍、張儀、司馬錯等魏華人都成為秦國曆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惠文王的用人之能,讓逐漸崛起的秦國,變得更加強大。至此,已經成為東方六國的心腹之患。

    4、秦武王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位僅短短三年,就因舉鼎絕臏而死,實在令人唏噓。秦武王雖重武好戰,卻也算得上是一位有能力的君王。在位的短短三年間,他平蜀亂,設丞相,拔宜陽,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築堤修橋。如若沒有早亡,應當也能成就一代霸業。

    5、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秦昭王嬴稷是秦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十九歲即位,在位長達57年,文有範睢,武用白起,皆是當世人傑。秦昭襄王在位的這半個多世紀裡,是秦國與東方六國最重要的決勝時代。而昭襄王在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建立了卓越的成績,尤其是軍事上,甚至不遜色於後來的始皇帝。戰趙國於長平,一舉殲滅趙國四十多萬人,震懾諸侯。而公元前256年滅亡西周國,表明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決心,東方六國的末日真正開始了。

    6、秦莊襄王(注:秦孝文王在位僅三天,不表)

    秦莊襄王(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47年),莊襄王便是嬴子楚,呂不韋奇貨可居的那位。莊襄王在位也僅僅三年,期間功績並不是十分突出,相反,在位期間,秦軍被信陵君率領的五國聯軍擊敗,聯軍直至函谷關前,秦國閉關不出。這可算是秦國變法以來少有的敗仗。不過,他的兒子,叫做嬴政!

    7、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十三歲繼承秦王位,用了二十年橫掃六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建立起歷史上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稱為始皇帝。

    秦始皇不僅結束了華夏大地上數百年的戰亂,而且廢除分封,行郡縣,書同文,車同軌,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的時代,對中國以及世界歷史都產生了及其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的政治基本格局。

    秦始皇被被明代思想家李贄

  • 8 # 江山史話

    秦孝公嬴渠梁居功至首!

    首先,吹一波,秦孝公強大的簡歷。

    公元前362年,繼承皇位。

    公元前359年,變法強秦。

    公元前354年,收復河西。

    1.基本國情

    秦國地廣人稀,物產匱乏,人力不逮。挑擔接班時,秦國已經失去霸主地位,擺在面前的雖不算是爛攤子,但也絕非一副好牌。

    看你怎麼玩兒了?

    2.人格魅力

    A.格局高遠,他深知周運氣短,禮崩樂壞,諸侯爭霸,各顧各家。

    B.慧眼識人,人才是第一生產力,不遺餘力招賢納士,釋出各種“人才計劃”,來秦士子,報銷車費、食宿,一旦錄用更有五險一金。士子把秦國城門都擠破了,其中就有商鞅。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這點兒秦公比魏老大強太多。

    C.只要心夠決。商鞅變法強秦,方案是不錯,鼓勵農耕,鼓勵商賈,嚴明法紀。再好的廚子也不能滿足所有口味,頑固派給了極大阻力,大多是朝廷肱骨,皇親國戚,甚至是骨肉至親,秦孝公諡號孝公,他能不聽老媽的,不聽長輩的?但是為了施行新法,幹就完了!開除一批大臣,割掉弟弟鼻子,氣病老孃鳳體。但新法效果,超出預期的好!老百姓腰包鼓了,國家也富了,戰力提升了!

    D.玩的是智慧,用的是手段。魏王無名閥趙讓秦孝公嗅到了機會,命令商鞅收復河西600裡,並允諾賞封地賜商君名諱。要想馬兒跑,首先得餵飽!

    3.國家願景

    王霸天下,一統中原是終極願景。群雄並起之時,我得默默積蓄力量,步步為營,先期規劃一個四塞之國,佔據天險,將來我打你們容易,你們打我難!

    4.未來坦途

    總有百年之時,那時駟兒登基,商君功高蓋主,弗能駕馭;甘龍一黨抵制新法,法或不能行,我得給兒子把道路剷平,嗯,我走之後,你們跟我一起走。

  • 9 # 史於嫣然

    說起秦國統一天下,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秦始皇嬴政,畢竟他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也是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讚譽為“千古一帝”的君主。但其實秦國能夠一統天下,是和歷代君主的努力密不可分的,後世將這些有為統一天下做出貢獻的君主稱為“奮六世之餘烈”,即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六代國君。那麼秦國能夠統一天下,哪位秦王的功勞最大,秦始皇又能排到第幾呢?

    秦孝公嬴渠梁頒佈《求賢令》引來商鞅的投奔

    秦孝公,嬴姓趙氏,《史記索隱》的記載名是渠梁,他是秦獻公的兒子,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國君。

    秦孝公嬴渠梁

    秦獻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秦獻公去世後,年僅二十一歲的秦孝公即位。當時秦國經歷了字秦歷共公之後幾代君位動盪,國力大魏削弱。秦獻公當時繼位後,割地,與魏國講和,安定邊境,遷都櫟陽休養生息,且數次東征想要收復河西失地,但願望還沒實現就去世了。

    秦孝公頒佈《求賢令》

    秦孝公繼位是與齊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韓昭侯、趙成侯並立。他繼位後以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為己任,廣施恩德,救濟孤寡,招募戰士,明確論功行賞的法令,並在國內頒佈了著名的求賢令,命華人大臣獻出富國強兵的策略。

    衛華人商鞅在公叔痤死後,聽到秦孝公的求賢令,便攜帶李悝的《法經》投奔秦國,透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見到秦孝公。

    秦孝公在秦國國內實施《商鞅變法》

    商鞅見到秦孝公後,經過帝道、王道之術和霸道之術說秦孝公,並未得到重用,最後以富國強兵之策,深得秦孝公之心。

    商鞅

    後來在商鞅的勸說下,秦孝公決定在秦國國內進行變法,但遭到守舊派反對,爭論結束後,秦孝公於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頒佈《墾草令》,作為全面變法的序幕。在《墾草令》實施成功後,在前356年實行了第一次變法,內容包括了命令軍法、獎勵軍功、建立二十等軍功爵制等,這便是我們熟悉的《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

    後來,經歷了商鞅兩次變法後,秦國國力變強,具備了收復河西地區的能力,秦孝公於前350年與魏惠王會盟修好,緩和了兩國緊張的關係。但在秦孝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41年),魏國遭受齊國重創,主將廝殺,太子被俘,秦孝公聽從商鞅的建議,聯合齊、趙兩國攻打魏國,後在公子卬赴會見商鞅時,被商鞅埋伏的甲士俘虜,商鞅趁機攻擊魏軍,致使魏軍大敗,魏惠王被迫割讓河西部分土地求和。

    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再次攻魏,在岸門擊敗魏軍,並將其主將魏錯俘虜,同年,秦國聯合大荔戎包圍了魏國的頜陽。

    商鞅被誣陷,屍身被車裂

    同年,秦孝公病危,他想要傳位給商鞅,商鞅拒不接受(《戰國策》記載)。秦孝公去世後,其子秦惠文王繼位,商鞅因被公子虔誣陷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屍身被帶回咸陽後,車裂示眾。

    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創帝制

    秦始皇十三歲市即位,二十二歲舉行了國君加冕儀式後,開始“親理朝政”,後來除掉了呂不韋、嫪毒等人。秦始皇掌權後,重用了李斯、尉繚等人,積極推行統一戰略。

    秦始皇嬴政

    秦國從公元前230年起,至滅齊時止,耗時十年陸續兼併了六國,於公元前219年開始“秦攻百越之戰”平定了南方百越,完成了統一大業,結束王侯專政的王國時代,進入君主的帝國時代。

    秦始皇滅六國後,以王號不足以顯其業,開始稱為皇帝,繼續執行秦孝公變法以來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強君主專制,削弱舊貴族勢力,提拔由軍功而上升起來的貴族。

    秦始皇在三十九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建立了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了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自稱始皇帝

    請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便採用了其中的“皇帝”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國君,所以自稱“始皇帝”。

    如果沒有秦孝公實行商鞅的改革,秦國不可能這麼快的富強起來,秦惠文王、秦武王和秦昭襄王這三代國君開疆擴土,哪來的強大軍事力量支撐。

    綜上所述,我認為秦國最終能滅掉六國,統一天下,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秦孝公時期的改革,所以秦孝公的功勞最大,而秦始皇僅能排在第二位。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見解,請勿噴!

  • 10 # 許願的泥菩

    秦國能夠統一天下,功勞最大的,有不少,因為秦國是從一個“趕馬車”的,一路篳路藍縷,開發秦地,到最後大軍橫掃六國,最終嬴政稱始皇,這中間經歷了600多年的時間,只要有一個統治者沒有守住,那最後可能就不是秦統一全國了。

    說道功勞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商鞅變法,可是,別忘了在這之前,秦國實力也不弱了,所以才能招到人才,所以,要說功勞,肯定是秦國前期的開創者--秦莊公,因為他們兄弟幾個打敗了西戎,秦國才有了立足之地,要是沒有這個,後期的一切都是扯淡。一個國家沒有封地,怎麼發展?

    然後一直到了秦襄公時期,這個時候,秦朝才算有點底氣,秦襄公也做了一件大事,就是率兵營救周朝,並且護送周平王,這件事讓秦國徹底的位列諸侯之列,封地擴大,秦國才建立起來,可能有人覺得這個真沒多大作用,可是有一點,當時處於的是春秋時期,雖說禮樂崩壞,可是如果你的地位低下的話,你的話語權就低,不能跟別的諸侯對話,也招不到什麼人才,這個時候秦國才算是徹底立了起來,隨後幾位帝王相繼擴張領土,但秦穆公之後碰到了瓶頸期。

    或許有人覺得,這個是秦朝的國軍昏庸,但是,個人覺得不是這樣的,這個時候的秦國國軍基本還保持著向上的趨勢,只是,逢戰必敗,各國壓力蜂擁而至,但是秦國都扛過去了。這個時候體現最明顯的兩點:秦國需要人才,秦國軍隊需要改變。因為沒有人才,秦國國君老被騙,因為軍隊打仗沒有章法,一擁而上,所以最後總捱揍。

    然後百年的時間沒有白等,等來了秦孝公,等來了招賢令,然後招到了商鞅,然後開始變法,關於制度的改革就不說了,主要說一下有關軍事的改革獎勵軍功,實行軍功爵制,編制什伍組織;第二個是改變了秦國軍隊過去作戰一擁而上的局面;這兩個大大提高了秦國的軍事實力,並且在此期間佔據了富饒的土地。

    接下來的就不用說了,秦國國力強盛,後期又有兩個積極進取的國君,人才也逐步增加,各種外交政策和軍事策略齊出,不斷的削弱各個諸侯的國力,最終在嬴政的手裡橫掃六國,統一了全國。

    所以,如果說非要分出誰的功勞大,真沒辦法區分,就如牛頓所說“我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因為前期的積累給了他們實施自己想法的條件。

  • 11 # 我為發明狂

    肯定是秦始皇啊!

    畢竟如果秦始皇不行,秦國統一六國根本不可能。

    有一個成語為證。

    功敗垂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夜華為什麼說讓素素懷孕是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