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艾悅之洲
-
2 # 我愛祖國的碧水藍天
這個問題如同清朝晚期激烈鬥爭的儒家保守派和開眼看世界的洋務派之間的爭鬥內容。是學習西方引進自然科學體系還是繼續科舉中華陰陽五行,這場激烈鬥爭以全盤西化實現君主立憲,建立民主制度的清朝新政改革,在革命黨和儒家士大夫雙重打擊下而破產,清廷倒在了改革的中途。保守勢力獲得全勝,而且把所有保守勢力造成的中國近代史上的所有惡果的這盆屎,統統扣給了努力向西方看齊的清廷,本該象日本明治維新那樣很好解決的問題,在中國卻過不去儒家讀書人這一關。可笑的是直到今天還在討論這個問題,不感覺這一百多年來我們活的有點渾渾噩噩?
創建於2017.11.6編輯
-
3 # 妞兒媽媽
什麼是西式教育?什麼又是中式教育?不懂哦?
在中國生存還是本土化教育對孩子來講最有利,畢竟生活環境就是這樣,吸取西方育兒的精華和利己之處,有選擇有原則的去活學活用,而不要好壞都全盤接收。
有錢人,直接送娃出國去西方國家直接生根發芽,在那兒要長久留下,那就要好好接納人家的教育模式,不然不中不洋反倒可笑。
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我還是覺得我們大中華的教育就很好啊!老祖宗留下那麼多大智慧和文化,還不夠你娃學的?非要去學人家?學了又能在本地本國走得開麼?
-
4 # 靜海婷
謝邀。孩子畢竟是中國人,雖然現在的中式教育有很多的弊端,但也不是完全不可採取,畢竟我國的禮儀之道或是國學等等還是有很多可取的地方。身為中國人,還是應該首先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但是我國的應試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很多缺陷,西式教育,尤其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都是值得我們家長去學習的,特別是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以及在尊重孩子方面等,做的都很好。所以也不能絕對說對孩子採取中式過西式的教育,還是要互相學習,因地制宜。
-
5 # 達達說
個人來說,更願意選擇西方式的教育。並非是崇洋媚外,而是西式教育個人看來更加註重孩子本身,從性格養成到獨立自尊的完整人格都是人生前進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原動力。而我們中國目前的教育,填鴨式教育確實存在的。不論是學校還是各種補習班都是流水線般。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的中國式教育狀態其實是從未改變的。相對的西方教育注重孩子的可塑性,更加註重挖掘孩子的潛力。
-
6 # 明貞
傳統教育和西方教育都有所偏執,應執行新時代的東方特色教育,注意他們的衛生習慣和生存能力的教育,體育文化和藝術情操並重的教育,特別注意一下獨立和生活能力的培育。
-
7 # 育兒大叔學物理
其實個人認為這兩種教育方式的終極目標都是一樣的,都是培養一個完整的人,只是教育方式上有所不同。
作為一名育兒大叔,我採用的是兩種方式的結合。
我家大寶今年六歲,中班開始,我們帶他接觸國學,大班開始每兩天背誦一首古詩,現在已經初步養成了閱讀的習慣。作為一名物理老師,我在平時也有意識的帶他做一些小實驗,做一些小手工。
此外,我們更注重他的一些習慣的養成。
以下是我們的一些嘗試。
一是注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早上起床,要求自己準時起來;起來後自己換衣服,換過的睡衣自己放到洗衣機內,刷牙洗面,然後吃早餐,不能拖拖拉拉,如果出現拖拖拉拉的現象,告訴他,上學會遲到,遲到會被老師批評。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是換鞋,洗手,自己放好書包,並且要把書包裡用過的衣服放到洗衣機內,然後要把明天帶回學校的衣服放到書包。晚上睡前要求自己主動去刷牙。
二是注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小班和中班我們開始帶他認字,到了中班後期,他可以簡單的閱讀。到了大班,我們要求他每天至少要閱讀10分鐘,閱讀的時候,大人要注意小朋友的坐姿,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三是注意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到了中班,我們要求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例如,自己收拾自己的東西,洗碗,拖地等等,如果是穿祙子的話,自己的祙子自己洗。
四是注意適當增加體育鍛煉。每天放學後,我們要求他堅持在家裡跳繩。如果我們有空,會帶著他到外面打下球,騎一下腳踏車等等。
-
8 # 響指
謝邀,我認為這題出的概念混淆,傳統教育指的是什麼?西方教育又是什麼?如果說是傳統文化教育,國內課程也沒有引入西方傳統文化內容大書特書如果說是仁義禮智信,道德方面講,任何一個正常國家和宗教都是在提倡的,這是人的社會屬性的要求。其實,中外教育只不過是教育方式,導向性差異罷了,最終目的是一樣的。也沒必要把傳統捧上天,該進博物館的進博物館,用符合人性的科學方法方式教育才是正確,無關中西方傳統,科學的就要用,落後的就要淘汰
-
9 # 春暖花開003
問問題,答問題,最怕的就是極端。
傳統教育or西方教育?
你不能二選一。
如果二選一,選那邊你都得完蛋。
對於我的孩子,我是這樣做的。
傳統教育,我從小讓他讀或者聽古代的故事和典故。大一些就去讀一些現代人寫的解讀。
我不會讓他去跟那些所謂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去學,穿著古代衣服拜孔子那套,形式主義的東西,更是不會去參與。
現在高三,古文水平還行。
學西方教育嘛,也是差不多。
我的孩子接觸西方文化是從樂器開始的,從音樂延伸到藝術,然後延伸到歷史。現在跟他聊西方文化,也可以侃侃而談了。
學貫中西不敢說,東西方文化,也算略通吧。我不明白這個問題為啥要把東西方的文化在教育這裡對立起來,多學一點,不是更好?
-
10 # 大禹十堯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中華文化是我們民族最寶貴的財產,但很長一段時期,中國傳統文化流失的利害,急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與教育。
第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構造、夯實華人新時代核心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需要,是提升華人家教修為和人文素養的需要。三觀是文化的範疇,不是理論和主義範疇,三觀只有與中華文化結合才有生命力和意義。
從清末到幾十年前我們民族外部環境太惡劣,國破家亡,水深火熱,民生困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丟了太多,幾乎斷層。再加上長期一來西方科學技術、經濟教育、文治武功對我們形成碾壓之勢,掌握話語權的西方世界蔑視中華文化,在中國內部也形成否定傳統文化要求全盤西化的思潮意識,時不時以這種或那種形成出現。
中國現在基本完成了工業化、現代化,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民族自豪感迴歸,越來越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了。尤其是那些作了父母,需要教育孩子突然發現自己沒有多少家教修養可傳孩子(尷尬吧),看著孩子除了只能學習課本知識外,禮儀、責任感、世事為人、人文素養等方面自己真教不了孩子多少時,那個急呀! 唉。說實在的,中國60、70、80、90、00年代的文化修養明顯不夠,與臺灣比著我們都自信不起來,所以強化傳統文化教育刻不容緩。
第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深度的愛國主義教育,其中的家國情懷勝過任何說教。
中國歷史上有無數先賢刻苦力行、大義凜然、捨身取義、匡世救人,救民族於危難,其豪氣沖天,如衛青、霍去病、如祖逖、岳飛、陸游、辛棄疾,王陽明、文天祥等等。讀一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這是怎樣的家國情懷! 他們寫下的詞辭文章無疑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其中的"天下"、"華夏”、“中原”、“長江”、“黃河”、“五嶽”、“黃山”、“洛陽”、"長安”、“塞上”、"江南”等,都被賦予了深深的文化內涵。接受良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人,這些詩詞文章、山河大川就與漢語一起成為其身心的一部分,無論到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其下意識都是華人(更不要說他的胃),很難被其他所謂文化消磨同化,無論他身在何處是不允許祖國受到外族踐踏,這些都不是一個沒有讀過唐詩宋詞的外華人所能體會的。
想想近代有多少先烈在反清抗日解放戰爭中用鮮血生命建立新中國,又有多少華僑放棄西方優越生活條件回來建設新中國,再讀一讀受過良好傳統教育的大作家金庸寫的武俠小說,就知道傳統教育是多少重要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象是電子遊戲中的最高級別的裝備,穿上它就立馬戰鬥力爆表。西方各國雖然也有歷史、神話和名人但他們歷史短暫其傳統文化深度與中華文化沒有可比性,就如同英語單詞寫得再好看也達不到漢字書法的境界。所以西方文化沒有多少同化他族的能力,拼的全是武力和話語權,而一個歐洲人或其他外華人移民中國不出三代就會被同化為華人了。
第三,中國文化是中國現代科學和工業文明迅速發展,實現民族復興的根本保障。
中國現在已建成世界最大最完整的工業體系,GDP世界第二,發明專利數世界數一數二,並且還以比西方快得多的速度增長。特別是量子衛星墨子號和華為5G、北斗系統完成以及中國在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發展勢頭,都讓世界霸主美國如如芒在背。中國能強大的原因有很多,如人多、地大等,但決定因素是中國文化,當然他可能有外國學者說的東亞黃種人是發育最好人種,智商比白人還高20%,但我們有點不相信也不敢承認。
語言是思維的形成,文字是語言的表達和昇華。漢字漢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根,有了這根才可能有華人。漢字漢語是中國先人發明的,並一代代身體力行賦予了深厚的內涵能量。就象現代人工智慧程式設計好了,必須深度學習才能擁有像人一樣的高階智慧,數千年來中華文化已賦予了漢字漢語超級能量。如果你只學習漢字和語法,不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就不能理解漢字漢語深層微妙邏輯思維結構和更為珍貴的人文素養,就如同安裝了程式的機器人!!
如果把人體本身比作機器人機械物質結構部分,語言實際就是最為關鍵的控制系統程式。說華人聰明,其實主要是中國漢語(思維程式)厲害,世界各民族人們大腦進化得都差不了多少隻是語文文化不同。說華人勤奮,也是中國文化傳統使然。
西方最害怕的不是中國現在GDP多少了,而是華人的文化。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挾二戰之威率十六國聯軍,與剛立國一年的華人民解決軍在北韓決戰三年,被迫簽訂停戰協定後,得出的結論“解放軍最厲害的不是他們的武器,而是毛澤東思想”。這都是一樣的道理。
美英戰略專家長期一來一直在中國青年人中引導鼓吹他們所謂的西方優秀文化,其實他們自己也知道任何主義和理論不是文化本身。他們的目的就是把華人的經過深度學習的優秀“程式系統”換成他們可以控制的他們自己的西方系統,順便把中國瓦解了最好。這種戰略忽悠在中國已越來越沒有市場了。
現在全世界對中國文化越來越重視,都在學習中國話,華人有什麼理由不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
-
11 # 麼得時候回來
用自己的話說,中式教育底子打得好,基礎牢固。所訓練出來的人才普遍具備整體能力平均的特點。在未來10年內,應試教育應該都還是中國教育的核心。 近年來,國內家長爭著把孩子送出國留學,不少在國外打拼的中國移民卻在想方設法將孩子送回國內接受“中式”教育,這種趨勢在哈爾濱露頭。對他們而言,讓孩子回國讀書既可以讓孩子更好地掌握漢語,又能更直接地瞭解中國傳統不忘本,同時,國內嚴格的基礎教育還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和上進心。牢記中國文化和歷史“黑頭髮黑眼睛黃面板,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華人,以“龍的傳人”為驕傲,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忘本、忘根,成為黃皮白心的“香蕉人”,這也是許多中國家長讓孩子回國受教育的原因。而國內中小學教育知識豐富,紮實有效,教師素質也越來越國際化,激烈的競爭更利於培養孩子的上進心。因此送孩子回國讀書對孩子的發展更有利。美國亞洲協會上個月公佈的一份題為《全球時代的數學和科學教育―――美國能從中國學到什麼》的報告指出,中國學生學習更多數學和科學知識的原因是他們更用功,他們在校和在家的學習時間是美國學生的兩倍。中國基礎教育的深度、難度超過許多國家。
-
12 # 開州關注
個人認為:中式教育和西式教育並沒有本質區別
也就是說,沒有中式教育絕對好或絕對不好,西式教育也一樣,沒有完全好的,也沒有完全不好的。其實對於孩子的教育,不是跟個風人家覺得什麼教育好你孩子就想去學什麼教育。
個人建議:
首先要明確孩子的培養目標。你是想孩子未來是創業經商呢?還是進入體制從政呢?或者是搞科研呢?這是三大方向,其次是什麼藝術類興趣類另當別論,屬於第四類!
1.如果想孩子經商,那麼西式教育可能更開放一些,不慣是創業環境、學習氛圍、思維模式、這些東西西方人大腦洞確實開的很大。
2.如果想孩子未來進入體制內,那麼踏踏實實的接受中式教育,越出色越容易進體制內,不管什麼領導,中國上一輩領導人都喜歡樣樣出色又聽話又能幹的孩子。
3.科研類,老外的很多領域領先中國幾十年,師夷技長以制夷嘛,找他們學習還是沒錯的。
4.藝人、演員、歌手、體育,想學那個,看哪一項那個強就學那個。
額外提醒一下:現在很多早教機構、幼稚園、培訓機構打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幌子。給家長灌輸西方教育理念,學英語、搞特長之類的,很多家長迷迷糊糊的就信了,其實你先想好具體打算以後怎麼規劃孩子的教育在下手不遲,不然錢花了,後來發現學的那些真的其實沒什麼用。
-
13 # 網際網路生態
如果作為現在的情況下來講的話,我更願意孩子接受西方教育生活,因為西方主張自由和和諧的教育方式,中方呢就是固定傳統的思維方式,只會在校園裡面學到有限的知識,而西方教育可以在校園內項外都自由了,開闊孩子的腦力和體力,更好的啊孩子學到知識。所以如果是我個人的觀點,我願意讓孩子學了西方教育,因為西方的教育正是我們中方所缺的核心。啊,我們孩子開闊了眼界,開闊了世界,所以呢,如果有條件的話,我給你相信西方教育也是不錯的,謝謝。因為我們無法做到中西結合的情況下,我會選擇西方教育,因為畢竟中華教育有很大一部分還是落後於西方教育,不是說我其實中方教育,但是有一些還是相對落後。
-
14 # T了個寂寞
你更願意讓孩子接受中式教育還是西式教育?
其實吧,我覺得這個問題,已經是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了,按照我們大部分普通家庭來說,根本沒得選擇,除了中式教育還是中式教育!西式教育,想都不敢想
為什麼這樣說呢?中國不是沒有重點西式教育的學校,但那只是少數,華人民,當然以中式教育為主,而且普通家庭,估計也接觸不到西式教育學院,能真正瞭解到西式教育的家庭,相信家庭條件不會差,甚至出國留學也不是問題
再者呢?雖然我自身也沒有接觸到西式教育,但是用心想想,也能感覺西式教育比較注重禮儀方面,而要說教學方面,都是一個系統吧
咱們中式教育也不見得差,難不成只有西式教育能教育出人才嗎?咱們中式教育教學也是人才輩出的不是嗎?
我們平常生活中,常常聽到人說,某某某的孩子送出國留學深造,回國了就是海歸,可能對於咱們中國民眾說,那可真是值得稱讚,
但咱們中國,也一樣有外國學生,對於人家來說,也一樣是出國留學深造啊!由此可見,咱們中國的中式教育,也不見得差到哪去
人才,到哪都是人才,就算出國留學,接受西式教育,也不見得就很優秀,而且往往能出國留學的,一般都是富二代,除了有錢有優勢,接受西式教育也不見得比接受中式教育的學生強不是嗎?
也許,對於中國來說,出國深造的學生,身上披著海歸的光環,也許能加成屬性吧?
所以,照我來說,我以普通民眾,中國公民的身份來說,我還是願意自己的孩子接受中式教育吧,中式教育有什麼不好的呢?
-
15 # 梧桐樹下的小金魚
不管是西方教育還是東方教育,更重要的是貼合實際,瞭解孩子需要那種教育方式。
如果只是強行教育勢必都不會有理想的結果。
最好的教育,是開放性的明白孩子的需求,然後合理性誘導。明白孩子想做什麼,擅長什麼,哪裡不足,然後補充完善。同時給予知識,給予生活生存技能,建立正確的三觀,結合孩子的性格,愛好,能力,再一門深入,最後綜合學習。
-
16 # 陪讀記
信仰不一樣,西方信仰的是上帝,崇尚自由。中式是唯物主義無神論,相信的是哲學。遵守的是禮,智,儀,尊等。
教育方式不一樣,中式的教育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以灌輸為主。是接受消化吸收的過程,再加以運用。而西式注重的是邏輯思維的培養。
兩種教育方式,各有利弊。兩者柔和一下效果會更好。
-
17 # 友女嗨南寧
學國學跟學英語是並行不悖的,關鍵看孩子自己精力與他的喜好,要因材施教,發現孩子的潛能。但是現在很多孩子,甚至連家長自己都對國學不瞭解。其實傳統文化的精華並不是全部體現在具體的知識,不是讀一讀三字經,背誦一下唐詩宋詞就是在學國學,就是在傳承中華文化,學國學的意義更多的是體現在價值層面上,例如孝道、禮儀,繼承這些才是真正發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但我們也不能說西方文化是完全不對的,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自身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不要偏激,更要清醒。
-
18 # 西里犀利
華人的根怎麼能丟,長大後能從其他國家學一些先進的東西為我所用當然很好學完還是回來服務自己國家好,不管於私於公,工作需要呆在國外也理所當然。
回覆列表
教育孩子是為人父母必盡的責任,選擇適合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最有利。
在中式教育模式下長大的我,更傾向於中式教育。誠然,西式教育的自由、自主探索等方式也有很好的可取之處,但需要在那樣的環境下效果才會更好。
而中式教育,那種規則意識、嚴謹態度、孝親思想等等,對於教育出一個會感恩、守規矩、知上進的人才來說都非常有益。
雖說中國傳統教育有很多糟粕,過愚、過板等不合時宜的內容,但其中的“君子當自強不息”、“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思想很有可取之處,可讓孩子有自強精神,有遠大理想。
至於學校教育,講究素質教育、打牢文化知識基本功,都對孩子今後的成長有利。尤其是孩子從小積累的詩文將影響一生。比如優美的唐詩宋詞,比如《詩經》、《論語》等,讓孩子接觸這些精髓,對於孩子從事其他行業一樣具有深遠影響。
西方教育中推行讓孩子自由探索、自我管理,這些也都值得我們借鑑,適當帶入孩子的成長教育之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