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師是司馬氏集團第二代的領軍人物,從魏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死後,司馬師以撫軍大將軍輔政,次年任大將軍。到正元二年(255年)淮南平叛,因傷病發作死去。短短的四年時間,他以其聰明睿智非凡的才能和用滅族的殘刑屠殺曹魏集團中人,把司馬懿篡魏的成果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併成功的過度給了其弟司馬昭。
一、生平簡介
司馬師,字子元 ,(208~255年)三國時期魏國權臣, 西晉王朝的奠基者之一。
司馬懿長子。繼父為魏大將軍 ,專國政。嘉平六年(254年)廢魏帝曹芳,立曹髦。次年病死。其弟司馬昭繼為大將軍,後其侄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為景帝,廟號世宗。
二、榮辱一生
(1)、 良吏 孝子
司馬師“少流美譽,與夏侯玄、何晏齊名“,名士何晏常稱讚他:“惟兒也能成天下之務,司馬子元是也。”
“雅有風彩,沈毅多大略”,《晉書•帝紀二》沉著堅強,具有雄才大略。
"魏景初中,拜散騎常侍,累遷中護軍。"
其為官“為選用之法,舉不越功,吏無私焉”。
司馬師任中護軍,負責軍官的考核升遷,權力很大。其前任免不了利用職權賄賂舞弊。司馬師有效地革除了賄賂公行的陋習,使軍隊人才的選拔更加公開,渠道順暢,算得上一名良吏。
“宣穆皇后崩,居喪以至孝聞”,《晉書•帝紀二》司馬師且以孝子聞名。
(2)、高平陵 露崢嶸
在高平陵事變的準備階段,司馬懿在眾多兒子、死黨中只與司馬師密謀,連司馬昭都不知情。直到第二天將要動手時,才告知司馬昭。司馬昭緊張的竟“不能安席”,而每臨大事有靜氣的司馬師卻安睡無恙。
如此鎮定,臨危不亂,讓司馬懿也很欣慰,發出“此子竟可也”的感嘆。
政變當天,司馬師率軍駐紮司馬門,其軍容嚴整,紀律嚴明,牢牢有效地控制了京城。
政變成功後,司馬師以功封長平鄉侯食邑千戶,之後又加官至衛將軍。司馬懿死後,順理成章的接過指揮棒,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
(3)、擅行廢立
大權在握的司馬師,對曹氏家族及支持者進行無情鎮壓,輕者革職,重者斬殺 或夷三族。他的鐵血政策使得朝中大臣心驚膽戰,人人自危,唯恐大禍臨頭。就連魏主曹芳,面對司馬師也是戰慄不已,如芒刺背。
在朝議事 ,大臣紛紛奏事,司馬師一人發號施令,“俱自刨斷,並不啟奏魏主 ”。下朝後,司馬師“昂然下殿,乘車出內,前遮後擁,不下數千人馬”。其欺壓君主,妄圖謀逆的野心畢露無疑。
魏正元元年(254年)春正月,魏主曹芳與中書令李豐、後父光祿大夫張緝、黃門監蘇爍等人共同謀劃欲廢除司馬師,讓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馬師為大將軍,輔佐幼主。但計劃洩露,司馬師搶先一步,遂誅殺李豐等人,夷滅三族,廢張皇后。
同年,廢曹芳為齊王,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4)、淮南平叛
司馬師擅行廢立,大肆屠殺曹氏家族及同黨,引起了“淮南二叛”。
鎮東將軍毌丘儉素與夏侯玄、李豐等人交好,不滿司馬師屠殺惡行,心不自安。於正元二年(255年)與曹爽故人、揚州刺史前將軍文欽一拍即合,決定在壽春發動兵變。
二月,毋丘儉、文欽率領五、六萬士兵渡淮河,攻佔項城。毌丘儉守城,文欽統兵在外與毌丘儉裡應外合。以項城為前站,緩圖許昌、洛陽。
面對淮南兵變,司馬師沉著冷靜,指揮若定。留司馬昭鎮守洛陽,自己“統中軍步騎十餘萬以徵之”。“倍道兼行,召三萬兵,大會於陳許之郊”。
遣諸葛誕督豫州諸軍自安 風向壽春,徵東將軍胡遵督青、徐諸軍出譙宋之間,斷絕叛軍歸路。
帝屯汝陽,遣競州刺史鄧艾督太山諸軍進屯樂嘉,示弱以誘之。《晉書•帝紀二》
毋丘儉果然中計,派文欽率軍奪取樂嘉,卻突然發現司馬師大軍早已“潛軍銜枚,輕造樂嘉”,頓時驚慌失措。
司馬師大軍壓境,叛軍軍心渙散,鬥志全無,投降者絡繹不絕。
文欽之子文鴦是一虎將“勇冠三軍”,主動請戰夜襲敵營。之前司馬師“目有瘤疾,使醫割之”,這時又病情發作,得知文鴦突然襲擊,一驚之下眼球怦然突出。
文鴦寡不敵眾只好退兵,司馬師派勇將“左長史司馬鏈督驍騎八千翼而追之,使將軍樂林等督步兵繼其後”,“頻陷欽陣,弩失雨下,欽蒙盾而馳,大破其軍,眾皆投戈而降。”文欽父子“與麾下走保項”,後走投無路被迫投奔東吳。“儉聞欽敗,棄眾宵遁淮南”。隨後被追兵殺死。而留在魏國的毋丘氏與文氏兩家,毫無例外被司馬師屠殺,滅三族。至此淮南叛亂得到平息。
司馬師班師,“閏月病篤,使文帝總統諸軍 ”,將軍權交給了司馬昭。至許昌,病卒,時年四十八歲。
結束語:《晉書•景帝紀》評:“世宗(司馬師)以睿略創基,太祖(曹操)以雄才成務。”
司馬師聰明睿智,掌權後,他下令百官推舉賢才,“明少長,恤窮獨,理廢滯”,制定選拔官吏的法規,整頓綱紀,選賢舉能 ,使其各司其職,一時之間“四海頃注 ,朝野肅然”。
司馬師亦具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用計於“新城之戰”,部署“諸將高壘以弊之”,消耗吳軍的戰鬥力。諸葛恪“攻城力屈,死傷大半”,魏軍乘勝追擊,大破東吳,斬首萬餘級。
並親率大軍平定淮南毌丘儉、文欽之亂。
在高平陵事變中他是司馬懿最得力干將。之後,“曹氏政權轉成司馬氏政權。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執政 ,用滅族的殘刑殺戮曹氏集團中人。”(范文瀾《中國通史》)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司馬師生性殘忍,心狠手辣,嗜殺成性,特別是對曹氏集團成員及支持者,動輒夷三族來恐嚇、屠殺,其斬盡殺絕之鐵血手段比起其老爹司馬懿有過之而無不及也。
多年之後,晉明帝司馬紹問丞相王導為什麼司馬家能坐擁天下?王導“乃具敘宣王創業之始,誅夷名族,寵樹同己…”明帝“覆面箸床曰:"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晉書•宣帝紀》連自己的後代都自覺羞恥,著實看不下去啦!
嗟乎!看三國流淚,我們又為古人擔憂一把!
司馬師是司馬氏集團第二代的領軍人物,從魏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死後,司馬師以撫軍大將軍輔政,次年任大將軍。到正元二年(255年)淮南平叛,因傷病發作死去。短短的四年時間,他以其聰明睿智非凡的才能和用滅族的殘刑屠殺曹魏集團中人,把司馬懿篡魏的成果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併成功的過度給了其弟司馬昭。
一、生平簡介
司馬師,字子元 ,(208~255年)三國時期魏國權臣, 西晉王朝的奠基者之一。
司馬懿長子。繼父為魏大將軍 ,專國政。嘉平六年(254年)廢魏帝曹芳,立曹髦。次年病死。其弟司馬昭繼為大將軍,後其侄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為景帝,廟號世宗。
二、榮辱一生
(1)、 良吏 孝子
司馬師“少流美譽,與夏侯玄、何晏齊名“,名士何晏常稱讚他:“惟兒也能成天下之務,司馬子元是也。”
“雅有風彩,沈毅多大略”,《晉書•帝紀二》沉著堅強,具有雄才大略。
"魏景初中,拜散騎常侍,累遷中護軍。"
其為官“為選用之法,舉不越功,吏無私焉”。
司馬師任中護軍,負責軍官的考核升遷,權力很大。其前任免不了利用職權賄賂舞弊。司馬師有效地革除了賄賂公行的陋習,使軍隊人才的選拔更加公開,渠道順暢,算得上一名良吏。
“宣穆皇后崩,居喪以至孝聞”,《晉書•帝紀二》司馬師且以孝子聞名。
(2)、高平陵 露崢嶸
在高平陵事變的準備階段,司馬懿在眾多兒子、死黨中只與司馬師密謀,連司馬昭都不知情。直到第二天將要動手時,才告知司馬昭。司馬昭緊張的竟“不能安席”,而每臨大事有靜氣的司馬師卻安睡無恙。
如此鎮定,臨危不亂,讓司馬懿也很欣慰,發出“此子竟可也”的感嘆。
政變當天,司馬師率軍駐紮司馬門,其軍容嚴整,紀律嚴明,牢牢有效地控制了京城。
政變成功後,司馬師以功封長平鄉侯食邑千戶,之後又加官至衛將軍。司馬懿死後,順理成章的接過指揮棒,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
(3)、擅行廢立
大權在握的司馬師,對曹氏家族及支持者進行無情鎮壓,輕者革職,重者斬殺 或夷三族。他的鐵血政策使得朝中大臣心驚膽戰,人人自危,唯恐大禍臨頭。就連魏主曹芳,面對司馬師也是戰慄不已,如芒刺背。
在朝議事 ,大臣紛紛奏事,司馬師一人發號施令,“俱自刨斷,並不啟奏魏主 ”。下朝後,司馬師“昂然下殿,乘車出內,前遮後擁,不下數千人馬”。其欺壓君主,妄圖謀逆的野心畢露無疑。
魏正元元年(254年)春正月,魏主曹芳與中書令李豐、後父光祿大夫張緝、黃門監蘇爍等人共同謀劃欲廢除司馬師,讓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馬師為大將軍,輔佐幼主。但計劃洩露,司馬師搶先一步,遂誅殺李豐等人,夷滅三族,廢張皇后。
同年,廢曹芳為齊王,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4)、淮南平叛
司馬師擅行廢立,大肆屠殺曹氏家族及同黨,引起了“淮南二叛”。
鎮東將軍毌丘儉素與夏侯玄、李豐等人交好,不滿司馬師屠殺惡行,心不自安。於正元二年(255年)與曹爽故人、揚州刺史前將軍文欽一拍即合,決定在壽春發動兵變。
二月,毋丘儉、文欽率領五、六萬士兵渡淮河,攻佔項城。毌丘儉守城,文欽統兵在外與毌丘儉裡應外合。以項城為前站,緩圖許昌、洛陽。
面對淮南兵變,司馬師沉著冷靜,指揮若定。留司馬昭鎮守洛陽,自己“統中軍步騎十餘萬以徵之”。“倍道兼行,召三萬兵,大會於陳許之郊”。
遣諸葛誕督豫州諸軍自安 風向壽春,徵東將軍胡遵督青、徐諸軍出譙宋之間,斷絕叛軍歸路。
帝屯汝陽,遣競州刺史鄧艾督太山諸軍進屯樂嘉,示弱以誘之。《晉書•帝紀二》
毋丘儉果然中計,派文欽率軍奪取樂嘉,卻突然發現司馬師大軍早已“潛軍銜枚,輕造樂嘉”,頓時驚慌失措。
司馬師大軍壓境,叛軍軍心渙散,鬥志全無,投降者絡繹不絕。
文欽之子文鴦是一虎將“勇冠三軍”,主動請戰夜襲敵營。之前司馬師“目有瘤疾,使醫割之”,這時又病情發作,得知文鴦突然襲擊,一驚之下眼球怦然突出。
文鴦寡不敵眾只好退兵,司馬師派勇將“左長史司馬鏈督驍騎八千翼而追之,使將軍樂林等督步兵繼其後”,“頻陷欽陣,弩失雨下,欽蒙盾而馳,大破其軍,眾皆投戈而降。”文欽父子“與麾下走保項”,後走投無路被迫投奔東吳。“儉聞欽敗,棄眾宵遁淮南”。隨後被追兵殺死。而留在魏國的毋丘氏與文氏兩家,毫無例外被司馬師屠殺,滅三族。至此淮南叛亂得到平息。
司馬師班師,“閏月病篤,使文帝總統諸軍 ”,將軍權交給了司馬昭。至許昌,病卒,時年四十八歲。
結束語:《晉書•景帝紀》評:“世宗(司馬師)以睿略創基,太祖(曹操)以雄才成務。”
司馬師聰明睿智,掌權後,他下令百官推舉賢才,“明少長,恤窮獨,理廢滯”,制定選拔官吏的法規,整頓綱紀,選賢舉能 ,使其各司其職,一時之間“四海頃注 ,朝野肅然”。
司馬師亦具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用計於“新城之戰”,部署“諸將高壘以弊之”,消耗吳軍的戰鬥力。諸葛恪“攻城力屈,死傷大半”,魏軍乘勝追擊,大破東吳,斬首萬餘級。
並親率大軍平定淮南毌丘儉、文欽之亂。
在高平陵事變中他是司馬懿最得力干將。之後,“曹氏政權轉成司馬氏政權。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執政 ,用滅族的殘刑殺戮曹氏集團中人。”(范文瀾《中國通史》)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司馬師生性殘忍,心狠手辣,嗜殺成性,特別是對曹氏集團成員及支持者,動輒夷三族來恐嚇、屠殺,其斬盡殺絕之鐵血手段比起其老爹司馬懿有過之而無不及也。
多年之後,晉明帝司馬紹問丞相王導為什麼司馬家能坐擁天下?王導“乃具敘宣王創業之始,誅夷名族,寵樹同己…”明帝“覆面箸床曰:"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晉書•宣帝紀》連自己的後代都自覺羞恥,著實看不下去啦!
嗟乎!看三國流淚,我們又為古人擔憂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