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分大雪

    漢人政權在設計上就避免國運過份依賴皇帝的英明神勇,所以,為了避免繼承帶來的紛爭,幼兒皇帝繼位的比比皆是。但匈奴及其他少數民族缺少制度設計,過度依賴領袖的神武,兄終弟及是指讓正當年的兄弟繼位,不過也因此多了不少紛爭。胡人無百年運,講的就是這麼回事。

  • 2 # 漩渦鳴人yy

    這個原因也很簡單,幾乎所有的草原民族都是以這種方式。作為權力的更迭,

    你要說這種方式不符合人之常情,畢竟所有做父親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繼承自己的家業。但是在草原之上,你先考慮活命,然後再考慮權力的分配!這個就是常識!

    首先,草原上面並不會出現大一統的王朝!除了成吉思汗以外,其餘的草原部落,幾乎是以一種江湖的形式來完成自己的統治,什麼意思就是誰拳頭最大,誰是老大,其他的人只是作為小弟臣服於自己的老大!並沒有徹底忘掉自己的根源,忘掉自己是哪一個部落的人!

    要說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原因也很簡單,草原如此廣袤的一個地方,很難承載的企密集繁華的人口,所以草原上面的人口是流動的!草原什麼的部落是鬆散的,這樣才能夠在草原的生態負擔之下合理地分配自己的人口。但是這樣對於統一對於管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所以很多草原部落的霸主,他都是選擇以這種江湖老大的形式統一著草原!

    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沒有文化,沒有強硬的實力,更沒有統一的制度來餵它們的統一保駕護航,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草原部落的首領,他更迭的速度特別快,也就是說,你的實力當落寞下去,你一旦被人偷襲,實力損傷大打折扣,那你就趕緊從老大的位子上滾下去,剩下來的那個實力最強的人,那就是草原老大!

    所以為了能夠保證自己的部落自己的統一,也為了保證自己的部落在草原之上不會被其他的部落給它吃掉。最好的一個辦法就是保證自己草原部落的絕對戰鬥力!

    也就是說,自己的部落就算什麼東西都可以忘記,打架殺人的本事絕對不能忘記,忘記了,你就等著成為別人眼中的羔羊吧!所以這個時候,掌權者就必須得是一個強硬派的人物,得是一個有腦子的人。你如果把自己的勢力遭到一個年輕人,一個熱血衝動的年輕人手裡,或者是一個連奶嘴都還沒有扔掉的小孩子手裡。

    你的部落完蛋了,除非這個年輕人是天選之子,否則你的部落就是完蛋,就是該被人揍就是該被人殺!所以草原上面很多時候就會出現這種兄終弟及的繼承未知的形式,為什麼這也是一種被逼無奈的選擇,這是在草原之上生存之後所進化出來的一種本能!

  • 3 # 澹奕

    不管是兒子繼承產業,還是兄終弟及,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守住宗族的財產基業,上古時代的商朝,採取的也是兄終弟及,直接父子相傳的並不多見。

    相較於中原,漠北的大量遊牧族群在歷史上,幾乎都採用兄終弟及為主的王位傳承方式,不僅是之前的匈奴,後來的突厥、女真等等,都是如此。

    中原人嫡長子繼承製,不論是嫡是長,說的都是兒子,匈奴等北方遊牧族群沒有所謂的嫡跟庶的概念,他們沒那麼繁瑣的禮法規矩,一切都靠實力能力說話,也就是立“賢”。

    匈奴人有時候也會把王位、家業傳給自己的兒子,這也是他們實際的想法,不過未必是長子之類的,還要看哪個兒子出色就傳給哪個,但往往傳業予子,在匈奴不太好實現。

    按照中原人的思維,偌大的家業還是自己的兒子繼承比較好,父死子繼,這是中原人深入骨髓血脈的一種想法,其實北方的遊牧族群,還有西方人,都是這麼想的。

    與父死子繼比起來,兄終弟及的誕生與流行主要還是因為環境影響,是種十分無奈的選擇,古代的匈奴人雖然也曾兄終弟及,但這也並不是他們真心所想的。

    從秦末漢初的冒頓單于建立匈奴汗國開始,直到公元前102年烏師廬兒單于單于離世,期間匈奴王位一共傳承六代,除了憑藉武力奪位的伊稚斜之外,其他都是父死子繼。

    烏師廬單于繼位的時候年紀很小,所以被稱作烏師廬兒單于,而他去世後,覺得自己的兒子年紀太小,因此傳位給了自己的季父,也就是呴犁湖單于,匈奴王位傳承出現混亂。

    呴犁湖單于死後,將王位傳給了伊稚斜單于的小兒子且鞮侯單于,而且鞮侯單于之後傳位給自己的兒子,但狐鹿姑單于又傳給了自己的其他族人。

    實際上,匈奴真正確定兄終弟及傳承製度,還是在呼韓邪單于時期,他臨終的時候留下了最後一道命令,就是“約令傳國於弟”,此後的匈奴幾乎都是兄弟相傳。

    匈奴人習慣於傳位給年長的兄弟,其實原因並不複雜,在《史記》之中就有記載,匈奴是以遊牧射獵為生的族群,他們生性剽悍,生存環境也很惡劣。

    由於匈奴人生活的漠北草原自然環境艱苦,物產也很匱乏,匈奴人的生活很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這也就造成了匈奴人經常南下搶掠中原。

    匈奴人都是結成部族集體生活,需要有個強悍有能力的首領,這也註定了想要成為匈奴首領的話,必須本身擁有強大的武力,而且有十足的管理才能,這樣才能帶領族人生存。

    如此一來,使得父死子繼很難實現,因為那時候的人均壽命很短,父親去世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兒子尚未長大,根本無法帶領族人生活下去。

    中原王朝強大起來之後,匈奴經常受到攻伐,其生存條件更加艱難,對於首領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這與中原的“國有長君,社稷之福”是一樣的道理。

    為了大家能夠生存,匈奴首領去世後往往都是傳位給年長的弟弟,不僅王位,還有自己的家人妻兒,等到新首領臨終,再將王位傳給前首領已經長大的兒子,以保族群延續。

  • 4 # 清水空流

    父傳子家天下,這是中原王朝的繼承製,而且是嫡長子繼承製,這個繼承體系確保了中原王朝以一種和平的方式來傳承帝位,與中原王朝截然不同的是遊牧民族的繼承方式,尤其的漢朝時期的匈奴部族基本是上採取的是“兄終弟及”或者是幼子繼承製。

    實際上,匈奴部族首領的繼承方式是十分複雜的,匈奴的繼承製度很混亂,是在不同階段,不同制度的混雜。也因為繼承製度不明確,給政權傳承帶來了極大的隱患。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誰的拳頭大,誰的實力大誰就是部落首領。一旦成為新單于,老單于的財產,包括庶母、嫂子,孩子都是新單于的財產。匈奴採取“兄終弟及”主要是為了本部族的強大,不僅僅是匈奴其他遊牧民族也是一樣,基本上都是單于所繼承的僅僅是父祖的財產,而且這裡的財產並不是父祖所有的財產,而是大家一起分配,分予財產、牲畜,屬眾。

    匈奴是典型的遊牧文明,跟中原文明相比,物資匱乏非常嚴重。財產只能是集中制包括女人和孩子。匈奴從政權誕其繼承製度一直在“傳子”與“傳弟”之間反覆。直到呼韓邪單于臨終前,確立了“兄終弟及”的傳承規則,這個制度一直延續快八十年,在《史記·匈奴列傳》中的記載,匈奴部族,有一條習俗: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娶其妻妻之。這麼做很大的一個原因在於,部落之間的戰爭頻繁,為了部落權力的穩定,兄終弟及的方法可以讓部落可以很好的完成權利過渡。

    而且能夠成為新的部落首領或者單于,不能僅僅依靠繼承,還得推舉,想要得到推舉不僅僅需要資歷。還需要軍功,更需要多方面的聯合。匈奴的繼承製度,說到底還是要拼繼承人的實力,這跟草原遊牧民族的生存環境有關。遊牧民族惡劣的生存環境,和低下的生產力,決定了他們必然是一個崇尚掠奪和武力的民族。如此一來,弟弟是實力遠遠高於兒子,還有一點就是婚姻關係,首領和單于的妻子有很多,有敵人的妻子,有原來善於的妻子,導致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婚姻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兄終弟及”是一種很穩妥的方式。

  • 5 # 陳瑞平12

    中原漢民族的嫡長子制是由宗法制引伸而來,最大保證了繼承的有序性,減少了因權力交接引起的動盪。而作為遊牧民族,制度建設沒有完成,完全遵循強者通贏,雖然短時間保證遊牧民族的強大,但都是曇花一現,由於沒有制度的保證,往往引起內部大亂,很快實力削弱乃至消滅

  • 6 # 拓跋長槊

    未必是“兄終弟及”,也可能是“弒父自立”甚至更加血腥,比如同時幹掉先父指定的繼承人及其所有擁護者,比如大名鼎鼎的冒頓單于,鳴笛弒父,妻其後母,雖然比較血腥與野蠻,但這是遊牧漁獵民族社會生存發展的客觀現實決定的,獅群或者狼群的王者都必須能震懾住內部和外部的敵人,老獅王和老狼王會被毫不留情的清除,其直系雄性幼崽也會被殺死,其妻妾將被新認王者霸佔,客觀上是保證整個族群的健康和發展。

    遊牧漁獵民族生活艱辛,戰爭頻繁,君主必須是強悍和能力超群這者為之,按照農耕民族的嫡長子繼承製,繼承者可能力不足很大機率在戰爭中或者內鬥中喪生,有可能造成族群萬劫不復的後果,所以這些民族一般認可和追隨強權統治者,甚至這一規律即使在農耕民族王朝不穩定階段也是如此,比如唐朝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弒兄殺弟,囚父自立,明朝的靖難之役,朱棣以藩王身份篡位自立,這一般在農耕王朝早期不穩定階段發生。

    早期人類與獸群並無本質區別,在這些血腥更位發展階段反而是國家和族群向上的時期,如李世民與朱棣都是不可多得雄才大略的統治者,血腥競爭機制雖然殘酷但是往往有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程式設計師遇到瓶頸期,該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