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ingdingCat
-
2 # 近衛步兵師
納粹德國重整軍備一部分靠搜刮,大部分靠金融手段借,等坦克飛機大炮齊全了,就不怕債主要錢了。
納粹上臺之初,採取了一類金融手段,也就是發行五花八門的票據——差不多有30多種來刺激經濟。這類金融票據理論上由納粹政權進行信用擔保,不算德國國債,也不會直接流入貨幣之中,立即造成通貨膨脹。
高堡奇人中的德軍,服裝基本是復刻的二戰時代樣式:
其中和軍備與軍工直接相關的是梅福票,也可以翻譯成梅福劵,米福票,全稱是冶金研究股份公司期票。從1935年起定向支付給德國軍火企業,至1939年累積發行120 餘億德國馬克,居然佔同期德國軍費的五分之一!
納粹的另外一項手段就是搜刮,透過盤剝反納粹人士和猶太人,獲得了大量資產。
納粹炮製的國會縱火案,拉開了搜捕反納粹人士的大幕,猶太人更是重點搜捕物件,這些人的財產被查抄,擁有的企業也被納粹收繳。
當然,西方重點統計的是收繳的猶太人資產,總共大約60-80億德國馬克,這一筆資金,有相當一部分都用在了發展軍備上。
納粹金融手段加搜刮,暫時解決了資金問題,而德國工業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在當時來說還是很強的。
凡爾賽合約雖然給德國加上了苛刻的限制,但是德國的工業依然維持了第二帝國以來較高的水平,完全有能力繼續研發和生產武器。
而德國軍方,由於一戰末期與魏瑪政權的文官達成了協議,即在憲法中規定了一些保證軍方大權的條款,還保證軍方擁有相當的資源,保證軍隊擁有優厚的待遇以留住優秀的人才。
有了高水平的工業和優厚的資源,一戰之後,德國軍隊依然維持了較高的訓練水平,且特意培養了快速擴軍的能力。
下圖為魏瑪時代的德軍,注意鋼盔還是一戰時代的樣式:
加上納粹運作來的資金,德國軍隊能夠很快成為歐洲令人矚目的軍事力量。
但是,最關鍵的一點,無論是查抄不支援納粹的人群,還是發行各種票據來獲得資金,都不是良性迴圈。
猶太人也好,反納粹人士的資產也好,查抄一次就沒了。
梅福票之類的金融票據,發行之後不會立即引起通貨膨脹,但實際上還是遠遠超出了德國國家信用能支付的範圍,如果德國沒有獲取暴利,遲早要引起金融動盪。
遊戲中的梅福票,對這種金融套路,描述得狠清楚了。
所以納粹德國積極謀求擴張,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吞併奧地利。到了1939年,德國的債務又吃緊了,不繼續擴張是不可能的,所以發動了波蘭戰役,進而走向世界大戰。
-
3 # 漩渦鳴人yy
德國的戰備物資從哪裡來,這個可能分的點就比較多了!
首先我們得理解一個概念,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蓄謀已久的。為什麼德國想要復仇第一次世界大戰列強的分贓不均,包括對於德國的不公正對待,使得德國人一直想要復仇!所以德國不惜一切代價瘋狂背軍備戰,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好好的痛痛快快打一場!
所以當時的德國人為了能夠準備一場世界大戰做足了準備,其中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不是技術,不是軍隊人數,而是原材料的問題!
德國坐落於歐洲中部地區,但這個地方礦產資源比較少。可以這麼說,德國人除了沒有點兒多以外,其他的礦藏他基本上是沒有!所以德國人必須得想盡辦法解決他這個礦藏的問題,要是不能解決鋼鐵,石油,橡膠,羊毛等等一些必要的軍需物資,那隻場仗他就別打了,直接投降!
我們就一個點一個點來分析這些東西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首先第一個資金問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錢你總得搞定,你不能把錢給搞定了,你打仗也打不下去,沒錢開不了工資工,沒有工資,軍隊不可能替你賣命,沒有工資你不可能去買到各種各樣的原材料,然後生產出來武器!
德國當時分為兩個步驟來搞定錢的問題,首先第一點,國外的問題,國外的問題相對比較好解決,為什麼?在國外他畢竟有錢,雖然經歷過金融危機,但是那些資本家手裡面確實有錢,這個時候他們找不到投資的方向,此時德國人以工代賑的方式拓展了國內的經濟,德國人的經濟開始復甦,這一點得到了資本家的信賴,包括當時前蘇聯也是經濟開始復甦,也得到了美國方面資本的信賴,因此當時德國收穫了一筆不小的投資,其主要的就是來恢復他的工業生產!還有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需要支付的鉅額戰爭賠款,此時德國人也以賴賬的方式能夠賴掉的,他就全部賴掉!
至於說國內的情況,德國人則選擇了充分使用富餘勞動力,也就是國內的大型工程,軍事的,民用的公路,鐵路,水壩等等,全部都在大金融危機衝擊之下剩餘下來的大量富餘勞動力來完成。也就是以工代賑,然後就是搶奪那些富裕階層,也就是猶太人根據不完全統計,德國人從猶太人身上至少搜刮到了超過幾十億馬克財富!這麼多的錢,德國人幾乎一滴不剩,全部放在了軍事生產上面!
然後德國人就是解決各種各樣的原料問題,首先第一條就是石油。石油如果解決不了,德國人也難打,飛機,坦克哪個不是要靠吃油的?德國人早期呢是靠進口,但是戰爭一旦爆發,進口這個方向肯定是廢了,沒辦法了!過早的儲存石油這是一個辦法,但是石油的儲存量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無休止的儲存使用。所以當時德國人選擇了兩個方向,第一,將煤炭轉化成石油,這樣的方式也是有,但是每年的產量很少,只有50萬噸。而另一個方向就是能夠搶多一些油田,比如說羅馬尼亞的油田,德國人自從開戰之後就一直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面,還有就是前蘇聯的高加索油田,德國一直夢寐以求,就想把這個油田掌握在自己手裡面!
第二點就是橡膠,橡膠這個東西也是工業化的產物,也是一件必須的東西,但橡膠只有熱帶的那些國家有,尤其是東南亞的那些國家。這個時候德國就選擇進行戰略儲備,而與他合作的就是當時的中國,當時中國和德國合作的專案有很多。其中很多都是拿工業原料來抵押德國所給的那些技術產品和貸款!比如橡膠,鎢礦……
第3點,就是鋼鐵,鋼鐵這個東西也是打仗的必需品,還有其他一些稀有金屬,其中最需要解決就是這個鋼鐵當時德國人獲得鋼琴的方向主要來自於洛林鐵礦,這是在法國和德國中部的一個地區,但是等到開戰之後,你想從這個地方獲得鐵礦也很困難。而當時德國本土生產的一批鐵礦,質量不太好,所以德國人主要選擇向當時的挪威進口鐵礦!
總之,德國人就透過各種各的方式瘋狂地囤積物資,並且解決他在戰爭中所需要面臨的各種各樣原材料的問題,也正是德國人這種高效的策劃以及執行,使得德國在戰爭後期避免了像日本那樣過早的陷入到資源枯竭這樣一個問題。避免了過早的樹立各種各樣的敵人,他的各項戰略程序都是符合自己的計劃和預期規劃的,但是德國人過於狂妄的野心再加上這個日本豬隊友和義大利,只能夠算是回天乏術!
回覆列表
大類的, 糧食,德國沒做到完全自給,開戰後全歐洲掠奪,包括各種副食;雖然浪費產能,日用品還保持大量生產,德國人的日子其實一直過得還不錯,直到44年下半年以後才不行了。
煤炭,主要工業能源,基本自給;佔領地比如蘇聯頓巴斯,都很多。後來的主要問題是運輸,44年下半年以後鐵路線大量被破壞,運不到工廠,直接影響了生產。
鋼鐵,本土有鐵礦,後來有瑞典的鐵礦石供應,一直不缺。
石油,最要命的,控制的主要油田就是羅馬尼亞,產量還有限。戰前儲備了一些,從佔領國家也搶了一些,照樣不夠;解決辦法是化學合成,法本公司戰前就開發投產了合成汽油工廠,主要問題是成本高產能有限,而且很難大規模提高產量。汽油的供應直接限制了作戰行動。
火炸藥, 化學工業能力強,自給;
銅, 開採量有限,這個沒什麼好辦法,戰前儲備,再搶一些,主要得省著用。子彈都是覆銅鋼,後來直接塗漆鋼殼
小類的就多了, 各種有色金屬,有名的比如鎢,當時從中國交換了不少,開戰以後只能省著用了,開發鎢合金穿甲彈儘管效能好都捨不得用。 鉬,後來佔了一個蘇聯鉬礦都捨不得撤退,缺乏以後直接影響了裝甲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