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瓷YUAN
-
2 # 吳培一古洋
爐鈞釉創於清雍正年間,盛行於雍正,乾隆二朝,因低溫爐內燒成仿宋鈞釉而得知其名。《南窯筆記》載;“爐均一種,乃爐中所燒,顏色流淌中有紅點者為佳,青點次之”。
《南窯筆記》中記載:
仿鈞窯紫紅斑所作的低溫顏色釉。有“素爐均釉”與“渾爐均釉”兩種。素爐均釉面呈藍綠相間的麻點紋,在素坯上底噴翡翠(以氧化銅著色的粉彩顏料),面噴廣翠(以氧化鈷著色的粉彩顏料)。渾爐均釉面呈紅綠相間的麻點紋(紅釉以膠體金著色)。800℃左右燒成。以清雍正、乾隆時期景德鎮製品最精。
釉中含有粉劑,故而釉厚不透明。釉面均開細小紋片,其結晶呈色多種,深淺不一,有紅,蘭,紫,綠,月白等色(如同有鉛器表面的反射光澤)並熔於一體。在器物釉面上形成長短不一的垂流條紋,有的彎曲,有的垂直,還有的似山嵐雲氣與斑點交混在一起,佈滿器身。如同五彩繽紛的孔雀尾羽一樣,整齊美麗。釉中的紅色並不太豔,紅中泛紫,猶如剛成熟的高粱穗色。蘭釉則如水波狀,雍正年間的爐均釉基本上都保持這一特徵。
-
3 # 東山草堂珍玩
因貪戀美色,收藏了當時不認識的大花瓶,色彩如同綠松石一樣,上面有細小的紅點,滿身佈滿了淺浮雕式的梅花,一枝枝的比較寫實,而大瓶的四面開光內綠松石底卻乾淨沒有任何雜色!在開光內繪出豔麗的富貴花朵,和攀在枝頭的喜鵲,凸顯和諧喜慶,畫面都以淺浮雕的形式,彰顯大氣富貴!此花瓶以方口異形的表現手法,中間部分帶弧,看上去象一個橄欖球,但又稜角分明,工藝複雜,製做難度大;在收藏界有這麼個說法:一方頂十圓,象50公分高的這種大花瓶就可想而知了,另外區域性還描金,更有看點的是少見金字款“大清乾隆年制”篆書官款!是當時極有地位的人使用的;後來才知道是一件爐鈞釉的優秀作品,它的收藏價值不可估量,是難得的收藏極品!
-
4 # 惟實3
爐鈞釉以松石綠釉窯變高粱紅為最佳
這件大清乾隆年制款的爐鈞釉梨形茶葉蓋罐即是雍乾時期爐鈞釉的經典之作
-
5 # 觀復奪寶
什麼是爐鈞釉
爐鈞釉是為仿鈞窯紫紅斑所作的低溫顏色釉。有“素爐鈞釉”與“渾爐鈞釉”兩種。素爐鈞釉面呈藍綠相間的麻點紋,在素坯上底噴翡翠,面噴廣翠。渾爐鈞釉面呈紅綠相間的麻點紋。800℃左右燒成。以清雍正、乾隆時期景德鎮製品最精。此釉中含有粉劑,故而釉厚不透明。釉面均開細小紋片,其結晶呈色多種,深淺不一,有紅,藍,紫,綠,月白等色並熔於一體。在器物釉面上形成長短不一的垂流條紋,有的彎曲,有的垂直,還有的似山嵐雲氣與斑點交混在一起,佈滿器身。如同五彩繽紛的孔雀尾羽一樣,整齊美麗。釉中的紅色並不太豔,紅中泛紫,猶如剛成熟的高粱穗色。
道光 爐鈞釉暗刻海水龍紋碗(《大清道光年制》款)此件碗造型端莊,沉靜優雅,形制與釉色均美,帶有暗刻工藝,做工講究,收藏、陳設不可多得。碗撇口,弧腹,圈足。外壁施爐鈞釉,釉面細膩潤澤,勻淨雅緻,靜謐且富於變化。整器色調純美,佈滿細小魚子斑紋,超凡脫俗,巧奪天工。外壁暗刻海水龍紋,若隱若現,巧費心思。碗內及底施白釉,底部中心有青花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回覆列表
有,爐均釉首創並盛行於雍正年間和乾隆年間
配圖:前四個為雍正爐均釉,第五圖為乾隆爐均釉,第六圖為晚清民國爐均釉
爐鈞釉是雍正年間景德鎮匠人創燒仿鈞窯釉品種之一,這種燒製方法是以低溫爐燒製仿宋鈞釉,其最大的特點在於它釉面呈現不同程度的垂流效果。
雍正朝爐鈞釉器的紅點泛紫,如成熟的高粱穗色,故俗稱「高梁紅」,此特徵於乾隆初期後不再出現
爐均釉由於其中含有不同材質的粉劑,釉質不透明,低溫燒製過後釉面均開,結晶呈現紅,藍,紫,綠等不同的顏色,且釉面長短不一,自然狀態流垂,似山嵐風飄逸,似孔雀開屏班繽紛,優勢流水潺潺等,每一個瓷器都呈現出自己不同的風格與品位
1、雍正年間的爐鈞釉瓷器其釉面常有橘皮紋似的片狀,釉面反光呈現五色,紅斑最為明顯,具有“高粱紅”之說。
2、乾隆時期的爐鈞釉釉中變紋多以藍,綠,月白條紋為主。
3、乾隆以後,爐鈞釉瓷器窯變流動性更差,釉面缺少了自然流動性,且顏色上多以淺綠和藍色並摻雜著紫色斑點。
4、同治,光緒年間,爐鈞釉幾乎失去了釉質自然流垂質感,且顏色上也晦澀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