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雙騫奶奶
-
2 # 真樵
不少人就是這種情況,聽扎堆的老年人在一起互相傾訴。有的是幫忙帶孫的,有的是投靠子女的。有經濟條件好的,兩套房和兒女分開住,也還好。成天和兒孫住在一起的,免不了時間長了,就會產生一些家庭矛盾,相同的感覺就是,既是一種幸福,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壓抑。
這種矛盾的感覺交織在內心,是一種煎熬。不少老人並不是老來沒有去處,而是一種割捨不下的親情讓你不好決斷,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現在的年輕人,為主的就是不能幹家務,獨立經營家庭的能力欠缺。父母合住,這個家的一切瑣事,基本上都是兩老操心運籌。如果兒女們沒有眼睛縫,看不到眼睛活,那就只有享受的份。坐沙發,躺床上,無非是那件大眾事,玩手機。飯來張口,吃完了碗筷一推,生怕錯過了手機的精彩時段。只有輔導孩子作業時,手機才能得以片刻歇息。家庭的事情雜八拉總有一些,只要老人在身邊,好像和他們沒半點關係。
如果小兩囗有手機伴隨相安無事還好,要是生出些矛盾口角來,那就讓你不得安生。家庭要是發生戰爭,那就更是讓你過得膽戰心驚,不知所從,心慌意亂,生不如死。
老人和年輕人是有代溝的,在孫子的教育上也會看法不一。如果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不一樣,也會鬧得不愉快。平時哪一句話沒說好,也會糾結半天。
老人有老人的生活,時代變了,最好是少插手兒女的家庭,讓他們早日獨立,知道過日子的不易。能不在一起生活的更好,因為日子久了,產生了矛盾,會讓親情打折扣!
-
3 # 款款深情93661566
千萬別和子女一起生活。我曾和兒子一家同住過。做免費保姆,還嫌這嫌那。一次孫女不聽話在門外空地上跑,結果不小心摔了一跤,頭上起了一個包,媳婦回來看見了,馬上打電話告訴我兒子,我說孫女不聽話,叫她乖乖在家裡,不聽一定要跑出去,我緊跟出去她就摔了一跤,我趕緊用茶油給她塗了。可媳婦不依不撓,告訴我兒子我沒盡心看孩子,說我這不行那不行,叫我兒子趕我走,我兒子是老婆奴,就罵罵咧咧地說我,我說孫女摔倒了我自己都很心疼,那個奶奶不愛自己的孫子呀!可是我兒子還是不要我做他家的事情了,叫了媳婦的媽媽來做,我就回自己的房子去住,好在我自己有退休金,不靠他們,倒貼錢還受氣。平常孫女要吃這吃那都是我貼錢買給他吃的,他們從來也沒拿過一分錢給我過。回自己家後還沒氣受。總之媳婦討厭婆婆,只想著自己的爹孃,婆婆最好別跟他們同住。
-
4 # 風平浪靜6
張伯今年六十多歲了,本來張伯有一套70平兩居室,兒子結婚時,張伯又給兒子買了一套140平的三室兩廳的房子。
因為兒子、兒媳工作都很忙,於是兒子讓張伯兩老來和他們一起居住,也能幫忙照顧孩子,做做家務。於是,張伯便把他那套兩居室租了出去。
時間久了,張伯感覺在兒子家越來越不適應了。
首先是飲食方面。晚上本來張伯熬了一鍋米湯,兒子兩口回來非要包混沌,於是一鍋飯沒人吃了。第二天早上,張伯把米粥溫了溫,炒了個菜,買了油條,可是年輕人遲遲起不來,等起來顧不上吃飯就匆忙走了,好,飯吃不完,只好倒掉。這種事情經常上演,張伯也很無奈。
其次,就是張伯老倆口都愛靜,喜歡早點睡,可是年輕人經常放著音樂,開著電視一直到很晚,孩子也特別鬧騰,搗亂,張伯總感覺休息不好。
最後就是張伯那點退休金都貼補進去。孩子買零食,買文具,家裡日常開支,張伯也不記賬,反正一分積蓄也沒有。不過兒子也懂事,張伯跟他要,就給,不過張伯總不願意張口。
-
5 # 表情姐愛生活
傳統觀念上,子女都會跟老人同住,然後給他們養老,這樣老人既不會孤獨,子女的日常生活也有人照應。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首先老人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像以前那麼好,如果子女不在身邊,萬一出了什麼事,都找不著人。
我現在就是在照顧我的老母親,老母親在我妹妹家,妹妹工作忙沒有時間,還好我們兩家離的不是太遠。我覺得有個老母親很幸福,雖然辛苦點但是覺得自己有個家,老母親好像有一股凝聚力我們每年過年姐妹們都會在一起20多口人,街坊鄰居都非常羨慕。
在說說我自己家裡的事,我是60後也有兒孫, 我覺得主要要看孩子的意願,我們肯定還是想兒女多看看我們,但是如果和孩子住在一起,要注意協調好之間的關係,處理不好容易鬧得不愉快。如果條件允許,最好的辦法就是買一套附近的房子,既可以經常見面 ,又能保持一定的距離,現在的孩子生活壓力也很大每天早出晚歸,回到家連做飯的時間都沒有, 每天能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既能改善孩子的營養, 還能幫忙照顧小孫子,讓孩子安心工作,雖然我自己會辛苦點,但是什麼能比每天見到自己的親人更幸福的呢。留出自己家庭的生活的空間,距離產生美,我認為這樣是最好的。畢竟牽涉到兩個家庭不同節奏和不同規律的生活。要謹慎處理!同時要注意輕鬆的家庭氛圍才能讓家庭成員感到愛。有愛,才有尊重,才讓一家老小有幸福的感覺,這比一些無足輕重的生活習慣要重要得多
-
6 # 都問都答
目前華人口老齡化趨勢很嚴重,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全國已經有2.4億,已經佔到總人口的六分之一。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當時國家政策很嚴格,計劃生育使得每個家庭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到現在為止,好多家庭的老人都選擇和子女一塊生活,過年回家,我和幾個和子女一塊生活的幾個老人聊了一些,我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生活方式壓抑。一個老人講到,他兒媳是城裡姑娘,家裡條件很好,什麼東西都買最貴的,無數次他自己買回來的一些水果,兒媳直接就扔掉了,弄的他自己很尷尬。每天,不管做什麼事,他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惹得小兩口不高興,整天過得提心吊膽,跟他在農村的生活完全沒法比,他還是渴望回農村。這是一個很現實的事情,老人年紀大,慢手慢腳,年輕用自己的生活習慣去約束老人,時間久了,雙方都會覺得壓抑。
第二,身心愉悅,其樂融融。上面第一點是部分不能很好和子女一塊共處的,而這一點主要是老人能和子女和睦相處。有的老人辛苦一輩子,總算看著孩子長大了,慶幸的是,孩子也是有孝心的人,他們沒有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把父母帶在身邊,好好照顧他們,現在孩子結婚後,小兩口更是把對方父母看成自己的父母,所以老人們每天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他們不進生活上得到滿足,更重要的是,兒女的孝心讓他們內心滿滿。以上就是我的想法,謝謝!
-
7 # 溫暖日光
我覺得分很多情況吧。
一個是能和平共處的。這個相處起來還比較感受,能夠彼此容忍接納,互相適應,互相照應。老人幫助子女看看孩子做做飯收拾收拾家務,年輕人每天能承歡膝下,老人雖然累,但是每天不至於孤獨寂寞。
另一個是戰爭不斷的。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生活在一起的,但是在一起互相不適應,互相看不慣,互相挑剔,並且沒有忍讓包容,大家都很痛苦,雖然每天都共處一室,但是矛盾多於和平,幸福感都很低。
再有一種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總之感覺大事沒有,小毛病小摩擦不斷,好兩天歹兩天,兩代人都湊合著生活。可以說是苟且吧。
最後一種可能是佔到一半吧。
-
8 # 小石橋373
兒女結婚後,老人不能和他們塊生活在一起,不管是老人,還是媳婦,女婿,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觀念意識,而且是根深蒂固的,互相難以改變的,所以自己生活最幸福!
回覆列表
謝謝問題邀請!今天這個問題我談不出感受。之所以這麼講是因為,我看過了許許多多家庭的矛盾所在。由其是養兒子的家庭。婆媳關係是很難的。由其是獨生兒女的婆媳關係是難上加難!由其是上有八旬婆婆,下有獨生兒女的媳婦。中間的六旬婆婆更為難之加不易。總之,結婚之日起,就讓小夫妻自己獨立。小婆婆不管兒媳之事。相對距離產生美!矛盾減少!這也是沒在一起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