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建紅lili190自媒體
-
2 # 詩情法意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自由的畫家這個稱號。
所謂的自由,應該是追求的是心靈的自由,思想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具體到行業上,就是追求藝術創作的自由。
既然具有這種自由的追求,本身就已看淡了名利,看淡了榮譽和名聲,只看重自己創造的藝術本身的價值。而這種自由性格的畫家眼中的價值,並不是俗世間的金錢和物質的價值,而是藝術的具有無限內涵的價值。
真正的藝術家,是把自己藝術創作的過程,當成修行的過程,而不是以換取名聲或金錢以及物質的手段。
自由的心靈,自由的思想,是保證創作行為的隨心所欲,在落日晚霞之下,在雲淡風輕之中,極盡地發揮自己的藝術想象力,運用手中的畫筆,來成就一副自己心靈的影像的畫卷。
這種自由的狀態,是一種最高的人生境界,是天人合一,不受外界一絲干擾的純淨的心靈的揮灑。
很多人都在追求這種人生的境界,可絕大部分都不會達到。
-
3 # 張仲達188
這是現代畫家的說辭。
畫畫最早用途是祭祀祈天,他們有沒有追求崇高的藝術良心不得而知。
後來畫多出自作坊,或為宗教或為貴族或為資產者或為平民,能賣掉既成功,也不會把崇高的良心時時記著念念不忘。
隨著近代繪畫自由多了,為區別良莠不齊,祭起崇高的良心,實在不像是真懂藝術史的人說的話。
-
4 # 一笑瑩
名是人給的,聲也是人傳的,名聲不是自吹自擂的,特別是什麼″家",抹去浮雲方知真假,一落千丈者比比皆是,唯真材實學者,唯有真東西者,方能流芳,藝術無止境,今天你好,不代表明天你行,這就是大浪滔沙,記住,後浪推前浪,留下的是金子,飄走的是渣子,我一直認為變遷的時代,動盪的社會,只有暫時的″高人″沒有所謂的″大師″更沒有所謂的″家",因為地球在運動,社會在進步,事物在變化,藝術在發展,只要不靜止,就不會產生固定的″大師"和″家"的稱號,暫時的″高人"不代表永遠的高人,(個人觀點,不參於評論)
-
5 # 吃素的穿山甲
這是房龍在1938年所著的《西方藝術簡史》中說的:“以今天的眼光來看,……自由的畫家從不在乎藝術大師的名聲,只追隨自己崇尚的藝術良心作畫就足夠了。”
的確如此,從西方繪畫歷史來看,早期的西方油畫只是作為教堂等建築裝飾性的附屬工程所存在,在題材和表現手法上都存在著訂製的屬性,畫家本人的思想和創作手法其實收到外界很大的制約,不用說古羅馬和中世紀的繪畫藝術,即使文藝復興時期以至後來很長一段歷史時期,繪畫創作都或多或少收到宗教神權和世俗皇權貴族的審美偏好的影響,畫家在當時更多是以匠人的身份去創作,儘管在創作中可以一定程度上發揮自己的天才想法,但總體而言創作的自由度並不寬鬆。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畫家的獨立自主的創作意識逐步覺醒,由此繪畫藝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各種流派你方唱罷我登場。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更多特立獨行的畫家們的天才更好地得以自由發揮,他們的創作漸漸地走向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境界,這種自由寬鬆的創作環境無疑極大地促進了繪畫藝術的發展。
在近現代西方油畫史上,幾乎所有劃時代的藝術大師都是尊崇自己的藝術見解和藝術良心而作畫,儘管有些由於曲高和寡而在生前飽受非議不被人理解,比如梵高生前就因為畫賣不出去而窮困潦倒,席勒生前也是被人廣泛詬病譏諷……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也有幸運的在生前就爆得大名,比如畢加索生前就看見自己的畫作進入了巴黎盧浮宮,等等。從他們的創作來看,他們始終堅守自己的審美觀點,矢志按照自己的藝術良心作畫,將自己的藝術意志堅持到底,最終在藝術史上留下了精彩的篇章。
藝術大師這個身份,不是自封的,甚至也不是所謂的協會之類的機構評定的,最終還是要靠作品說話,憑實力爭取,讓歷史界定。投機取巧見風使舵也許能在一時混的風生水起,但長久來看,有時並非站的越高看的越遠,沒有實力只會站的越高跌的越慘,這應引以為戒。不人云亦云,不盲目跟風,始終追隨自己崇尚的藝術良心作畫,這才是藝術家應有的態度。
-
6 # 小農陶夫
自由畫家不在乎自己的大師的名聲?大部分人是在乎的,只是很多自由畫家達不到大師的高度,也就沒人叫罷了。自由畫家首先是喜歡繪畫,熱愛這門行當。絕大部分畫家都是渴望成名成家的,作品能得到社會的肯定,作品能賣錢,能賣高價。
如果有哪位畫家說不準不想出名,我覺得這種大部分是虛偽的,特別是年輕時期。其實沒必要忌諱去談名聲,這其實也不算功利,只是一個人的正常表現而已。當然也有少部分畫家不在乎功名的,這種畫家一般是比較有成就的老畫家,也見過了功名利祿,而且時間不多,所以很多東西也就看淡了。
-
7 # 雲山
人一生有好多機遇,一旦選擇就要用一生去奮鬥,去超越自己,也就是說生命不停,奮鬥不止,中國傳統國畫是無止境的,它的深奧是博大的,只有不為名利一心研學方有成績,真正的國畫等百年以後才見分曉。現在的大師都是紙上空談,一但無權無事作品將是一文不值。後人當學習的樣板才能留傳於世。
-
8 # 李安平木雕藝人
都是人說的,你說對,他就對,藝術來之實現結磊經驗,自己開心,好玩,沒想太多,都是後人評說的,生活,吃飯,活下去
-
9 # 燈影書畫
沒有哪一個畫家不在乎“名聲”,藝術大師尤甚。但是作為一個有獨立思想獨創精神的“自由畫家”,更在乎的是“追隨自己崇尚的藝術良心作畫”。
這句話出自《西方藝術簡史》,它深刻地指出了一個真正的藝術大師對待藝術創作的態度。
自文藝復興以來,西方繪畫藝術指導思想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畫家由原來按教會或貴族指定意圖作畫轉變為按照自己內心所想和主觀感受及審美見解作畫,畫家從外界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藝術創造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釋放。到十九世紀以後,巴洛克藝術、達可可藝術、浪漫主義、現實主義、新古典主義、超現實主義、印象派、抽象派、野獸派等相繼產生,西方繪畫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湧現出眾多具有獨立藝術思想畫技精湛風格獨特頗有建樹的藝術大師和大量經典傳世之作。
可以這麼說,如果畫家不是“追隨自己崇尚的藝術良心作畫,而是在乎自己藝術大師的名聲”,安格爾不一定會歷經26年創作出《泉》這樣的人體藝術絕品,莫迪裡安尼可能也畫不出《側臥的裸女》,德拉克羅瓦難以產生創作《自由引導人民》的衝動,梵高也不會有《麥田》,《向日葵》的激情,布格羅早就放棄了備受爭議的唯美寫實繪畫,馬蒂斯的野獸派很難誕生,畢加索創作不出《格爾尼卡》,達利哪能有那麼多奇思妙想,弗洛伊德干麼要畫那麼多胖子?
正是因為有許許多多的畫家秉持自己的藝術良心和藝術良知作畫,而不太在意人們怎麼說怎麼看,才有了藝術創作上的百花競放爭奇鬥豔精彩紛呈,才有了許多在當時當世未被人們接受或看好卻在後世被時間證明其藝術價值而大放異彩的經典傳世之作。
-
10 # 熱愛首都北京
無論是大畫家還是小畫家,畫畫好像與良心不良心的一點關係都沒有。畫畫是為了賣錢,一個畫家如果不想讓自己畫的畫一直放在自己的小倉庫裡與老鼠作伴,那麼、畫每一幅畫都得盡心盡力把它畫好,只有這樣、自己畫的每一幅畫才都能賣的出去。
無論是畫家還是幹其他職業的,任何人都在乎自己的名聲。有了名聲名氣、會被許多人吹捧會讓自己感到很自豪。名聲名氣、可以使自己財源滾滾來。比如小演員變成明星、錢會大把大把地向他們砸過來。自由畫家業餘畫家也是這樣,只要有了名聲名氣,畫泡牛屎也是名畫,畫泡牛屎也值幾萬、幾十萬、甚至幾百萬。所以、名聲名氣、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
11 # 詩夜城主
冬天來了,該下雪的地方還是下雪了,看那片片雪花飄的多麼地自由,然而在藝術家眼中“自由是那麼的難能可貴”,不只是追求財富的自由,更是追求靈魂自由,所以自由的畫家從來不在乎大師的名聲,只追隨自己崇高的藝術良心作畫?
我們都知道畫家作畫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經歷的事情表達在作品中,看起來做這樣的事情很簡單,其實是非常繁瑣複雜的過程,因為要把作品的情感內容表達的簡潔與豐富,這要有很豐富的生活閱歷的畫家才可以做到,然而充實自己的人生閱歷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可以這麼認為“自由的畫家”曾經也“失去過自由”,至少是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藝術創作之上,為藝術而藝術,才能體會到藝術真正的魅力,就比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的創作題材幾乎都是由宗教神權者所規定的,很多作品並不是藝術家自己想要去創作,
怎奈何寄人籬下,也只有裝作很樂意的去做,因為他們看到了中世紀藝術慘淡的原因了,既然有了前車之鑑,便會吸取教訓、收斂自己的個性,只要還能創作,就是不幸中的萬幸,個人名譽只是浮雲,而且有修為的藝術家會認為“藝術是人的精神寄託”,所以會很謹慎的把握好自己的藝術行為,
換句話說,如果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們非常在意自己的個人利益的話,就會一味的去取悅宗教教皇,因為宗教教皇有權有錢,隨便包裝一個藝術大師是輕而易舉的事,那麼神聖的“人文主義復興”,就被拋在腦後了,可他們並沒有這麼做,而是追隨自己崇尚的藝術良心作畫,因為他們有著高尚的藝術修養,精神靈魂的自由比一切都重要可貴,
-
12 # 唐武繪畫工作室
追求精神上的東西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境界。畫畫的人必須具備這樣的意識和潛質。大師的繪畫作品確實非常值得學習,但是你一個畫畫的人要是作品和大師畫的一樣,也許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這個沒有自己個性。
-
13 # 擇善齋書畫—劉子玉
自由畫家畫的是自己想畫的作品、不自由的畫家畫的是某些人喜歡的作品,畫家的本質不同畫畫的目的就不同!其實不是不在乎而是對名利的慾望還不那麼強烈。
回覆列表
我喜歡你們的問題,藝術本來,就是隨心所欲,即興發揮的,如果給畫畫的人,設定了條條框框,他們就有了侷限性,所以畫中,不是在表現自己的藝術,多多少少有一點點別的元素在裡面。或許表現的已經不是自由的原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