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蘇閱天下
-
2 # 隔壁狐狸小姨
這個問題問得比較簡單,回答起來呢要考慮的因素卻是不少的。
首先,我們考慮古代人究竟是掌握了多少的現代技術。如果他們只掌握其中一項,比方說他們會造車造船的技術,或者造摩天大樓的技術,或者造手機電腦的技術。那麼毫無疑問,他們還是啥都造不出來,因為現代社會的好多產品都不是單一的。
像你要造一輛汽車,你首先得會鍊鋼吧,其次,你要能開採提煉汽油吧,這些都不會,也就造不出汽車。你要蓋樓,那你就要會配混凝土,並不是掌握建築學知識就可以。你要造手機電腦,那需要的要素就更多了,材料,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等等。
如果說古代人是掌握了現代人的一切技術的話,那差不多應該大部分東西都能造。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古代人在思想和制度上都遠遠落後於我們。清朝的慈禧太后曾經拒絕北京火車通車,因為聲稱火車聲音太大會影響到皇陵的安寧。其實很多東西啊,就算你能造出來,古人也未必給你造,像車船之類的,可能皇帝一句此物不雅就廢除了。王安石變一個法都困難重重,高度發達的技術想要被廣泛利用也很難。還有就是古代大多重農抑商,對這種商業化的東西本來就有排斥,這樣高度交易性質的工業生產也很難在封建時代存活下去。
-
3 # 飲食紀元
一開始看到題主的題目時,頓然覺得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把現今技術運用到古代,那能想像的空間大了去了,但是又詳看一下題主的要求,比如說沒電這塊,那這問題不就有點自相矛盾了嗎?
要知道,現代的工業技術基本都是在近百年來相繼被髮明出來的,而要誕生以及運用這些大部分技術,全都是在“電”的使用和發展上。當今社會沒電,工業就會癱瘓,科技幾乎就會停滯,那這時還談何發展?但現代大部分技術沒法在古代發揮作用,並不代表古代社會一點也運用不了現代技術。
古代是什麼社會?古代是以農業經濟為主導的封建體制社會,那對於古代來說,現今的農業技術可以在古代的社會中大放異彩。
工業設施及技術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電力的發展,而農業對這一塊的需求倒沒工業那麼大。而且古代人民跟農業是天天打交道,你跟他談農業技術,他興許聽得懂或有點感興趣,你要是談工業,對沒有半點現代基礎知識儲備的古代人民來說,無異於對牛彈琴。
那現代農業技術可以為古代社會帶來什麼,首當其衝受影響的肯定是糧食了。
歷朝歷代都有一個讓統治者頭疼的問題,就是百姓的溫飽問題,你要是遇到風調雨順的年份,那今年糧食的產量興許會豐收,國庫也會跟著充盈,那要是國運不佳,趕上了災荒年份,連年欠收,那就意味著離改朝換代的時間不遠了。所以古代社會,統治階層都很注重糧食的耕種情況。而如果有現代農業技術加持的話,比如運用上雜交水稻的技術,從品種根源上抓起,然後科學合理施肥,科學防治蟲害,我想即使遇到再差的年份,以當今雜交水稻的產量來養古代那點人口,我想是綽綽有餘的。
如果主食這邊沒問題,那麼副食方面也要跟上,蔬果類和畜牧業的發展都會迎來新的高峰。運用現代農業技術,經過層層篩選,代代培育,完全有可能培育出好的品種,好的品種就意味著在品相,口味,產量上有新的突破。
其次就是畜牧業的發展,古代的糧食產量一直是限制畜牧業規模化發展的一大因素,人的溫飽都有問題了,誰還有那資本去養畜禽,即使是盛世,百姓也未必能經常吃到肉。所以運用現代農業技術之後,糧食增產了,有盈餘了,那就可以大力發展畜牧業。
當一個國家發展到糧食吃也吃不完,物產富饒的時候,那麼擺在古代封建體制社會面前的路只剩下兩種,亡國跟強國。
要是碰上昏君了,國家富饒了,以為自己的功績堪比甚至更甚三皇五帝,天天跟群臣夜夜笙歌,不理朝政,那離亡國就不遠了,所謂物極必反嘛,那麼又是一陣兵荒馬亂,歷史的篇章又得重新續寫。
那要是遇到明君了,頭腦清醒,那可能會藉此機會,走上強國之路。糧食豐產,國庫充盈,周邊小國不都還是掙扎在溫飽線上嗎?那可以開運航線,把糧食和農副產品賣給周邊各國,或置換當地特產,然後引種當地農產品。比如香料,古代中國的香料很長一段時間都依賴進口,那可以用現代農業技術在本國培育種植,再把這些農產品賣到全球各地,從此走上國富民強的科技發展道路。
回覆列表
有現代技術還是能生產出很多產品的,比如金屬提純,合金,能打造出更好的兵器,莊家的種植技術,能讓全華夏人民吃的飽,紡織技術,讓人民穿的暖,養殖技術,讓人民吃的好等等讓古代就能實現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