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鼎列治史

    第一,武廟是建立於唐宋時期,所以這就註定了能否進入武廟,不僅僅只是看當事人在他所處時代的貢獻,也要看其對後世的影響力。

    第二,張良在漢代的地位的確不怎麼高,至少在官方的序列中確實不高。

    說到這可能有人不服,畢竟《史記》中給列了《留侯世家》,《漢書》中也給列傳了,而且也被司馬遷和班固信誓旦旦的認定為劉邦就是承認張良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巨大貢獻。

    但在事實上,張良於漢初功侯中的地位就僅僅只是排名第62,而漢初功侯總人數差不多是一百三十多人,另外還有幾個人沒有記錄功侯位次。

    所以張良別說是和其他人比了,就是和同時代的陳平比,也是比不了的,畢竟陳平的位次至少是排進了前五十,為第47。

    雖然漢初功侯排名經過很多次變更,但無論如何張良的排名也都進不去十八位最為尊貴的功侯序列之中。

    所以說,張良在後世不僅能夠優於同時代那麼多人進入武廟,還能列在武廟十哲序列,只能說張良在後世的影響力確實很大,至少在唐宋時期要非常大。

    另外我個人覺得,張良能夠進入武廟,並且排名那麼高,主要還是和他的傳承有關,畢竟張良也是《史記》和《漢書》中明確記載的太公兵法繼承者,所以既然武廟主祭太公,那麼張良以徒弟身份進入也就不難理解了。

  • 2 # 減水書生

    武廟,又稱武成王廟、武成廟、太公廟、太公尚父廟,主要是為了祭祀姜太公和歷代良將。

    武廟地位最高者是姜太公,稱聖王;張良配享,稱亞聖。

    以歷代良將十哲(含亞聖)坐侍:

    右為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左為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

    在十哲後再設七十二子,此處不再羅列。

    武廟的格局是仿文廟的:文廟有聖王孔子、武廟有聖王姜太公;文廟有亞聖孟子,武廟有亞聖張良;文廟有十哲、七十二子,武廟也有十哲、七十二子。

    武廟興於唐朝,所以聖王和十哲的排列,代表了唐朝人對古今名將的褒貶評價。

    宋明以後的武廟就發生了變化,主要以祭祀關羽和岳飛為主,而不再是姜太公和張良之屬。

    而唐代以後的人,要麼受文學小說的影響,認為良將就是衝鋒陷陣的;要麼受官方宣傳的影響,把良將等同為忠臣。

    所以,這裡以唐武廟為參考。

    至於張良的地位,為何如此之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是大漢的開國元勳,輔佐劉邦得了天下、當了皇帝,開創了大漢帝國。

    其他,無論是田穰苴還是白起,基本上都是列國名將,而不是帝國名將。

    張良這個大漢開國元勳,開創了一個時代,所以其他人就是比他更有才華,但也比不上他的武功。

    漢帝國之後是三國、然後是兩晉、再之後就是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這期間沒什麼值得炫耀的大帝國。

    此間幾百年就是有謀勝張良、武勝衛青者,也不會開創張良等人的功績。原因就是他們或是開創了大帝國、或是依託了大帝國,所以才華能盡顯、功績可蓋世。

    另外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也是開國功勳,足可在功績上與張良匹敵。

    但是,武廟是唐朝人建的,是來祭祀歷代名將的。唐朝人就是再不要臉,也不能把自己朝代的人往前排吧。

    祭祀歷代先賢,往往都是時間越久越神聖,所以同樣的功績,張良和姜太公在最前,李靖和李勣只能在最後。

    二是張良的亞聖地位,代表了後世對張良的高度評價,至少唐朝人的評價極高。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劉邦的這個評價,直接把張良放在了漢初三傑之中,與蕭何和韓信並列。

    蕭何是丞相、韓信是楚王,而張良只能算是萬戶侯,與丞相和諸侯王不是一個層級。

    但是,劉邦的這個評價就硬是把張良拽上了一級。

    之後的歷史則是韓信族滅而蕭何囹圄,唯獨遠離朝堂的張良潔身自好。

    所以,後之結果又讓張良的層級躍遷至蕭何與韓信之上。

    《史記》和《漢書》都是漢朝人寫的,不是他們對本朝人有多好,而是他們更瞭解本朝人,原因就是資料多,甚至還能找到活人印證。

    所以,張良世家、韓信列傳,就會寫得非常飽滿。

    而至於孫武、白起這些春秋戰國的人物,他們就是想寫好,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筆法的豐富與簡略,便決定了後世的印象和評價。

    所以,張良的位置靠前,也就不足為怪了。

    三是張良的謀略戰績確實很高,是個不世出的人物。

    張良的謀略戰績,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江湖遊俠,曾經行刺過始皇帝,雖然沒成功,但卻全身而退,而且秦帝國到死也沒抓住這群刺客。

    第二階段是韓地梟雄,陳勝吳廣起義,天下諸侯雄起,張良也要建功立業,所以舉眾造反。但是沒辦法,打來打去的張良,也就只能籠絡百餘人,始終成不了氣候。

    第三階段是加盟楚國,主要功績是輔助劉邦扣關,比較精彩的戰例是回擊南陽、計取嶢關。

    第四階段是楚漢爭霸,主要擔當是劉邦身邊的首席軍師,或參謀長。

    此段期間的業務表現,奠定了張良的亞聖地位。

    首先是下邑奇謀:漢軍由一路爭霸改為兩路出擊,劉邦軍團與項羽成皋會戰;韓信一路北取諸侯;另外聯盟彭越,行遊擊擾楚之計。

    第二是張良借箸,駁斥酈食其大封六國之後以為弱楚之策,使離不昂的伐楚大業得以穩步推進。

    第三是虛撫韓彭,給韓信、彭越以及英布等人封王定界,而後促成垓下會戰,最終戰勝項羽。

    楚漢爭霸期間的業務表現,奠定了張良的謀聖地位,使其在唐代時躋身為名將亞聖。

    至於張良到底應該算是謀臣還是良將,可能有人會提出不同的意見。

    但是,大氣尚武的唐代人對於古代戰爭的理解可能更真切,他們沒有收到後世小說演義的影響。

    哪有什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萬人敵或百人斬,真正的戰場良將都是那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人物。

    看一看唐朝人確定的武將十哲,有諸葛亮而沒有關雲長,有韓信和張良,而沒有曹參和樊噲。

    謀聖的,才能堪稱良將;持刀的,只能是百夫長。

  • 3 # 晴空遠望史

    張良在武廟中的地位很高,稱為亞聖,僅次於姜太公。

    一、關於武廟

    中國傳統文化標誌性的一個符號代表就是“文廟”,文廟就是孔廟,又稱“文宣王”廟。祭祀的就是孔子孔聖人,不管是朝堂還是民間,祭禮的級別都非常高。中國文化從來也是對稱的,有文就有武,與文廟對稱還有武廟。

    (一)武廟的設立

    據歷史記載,唐朝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玄宗皇帝設“太公尚父廟”,供奉周朝開國名臣呂尚(姜子牙);又從歷代名將中選出十位佼佼者配享,稱之為“十哲”。“安史之亂”時,唐肅宗為激發軍民的尚武精神,將呂尚尊封為“武成王”,“太公尚父廟”改為“武廟”與“文宣王”孔子享同等級別的祭禮。自此,“武廟”與“文廟”並盛,將士出征沙場前,多到“武廟”祈願武運昌隆。

    (二)武廟配享

    1、唐朝武廟配享。唐朝配享武廟的名將有七十四位,其中又以分坐姜子牙左右的十人地位最高被尊之為武廟十哲,這十人分別是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右列: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2、武廟配享的變化

    北宋配享武廟的名將人員了變化,宋太祖趙匡胤就因為白起濫殺將其除位,到宋徽宗時武廟配享的歷代名將一共有七十二位,比唐朝武廟不僅少了兩位,而且十哲中剔除白起和吳起,增加了管仲、范蠡和郭子儀三人。把張良陪伴在太公的旁邊,而不是和其他十人分列殿上兩側,張良的地位顯著上升了。

    到了元代,武廟的從祀規模被大幅縮減,主要祭祀的名將人數又漸漸恢復到了最初的“武廟十哲”。

    3、張良的地位

    從唐到宋到現在,張良的地位始終是非常高的。唐朝時張良位列十哲之首,宋朝時更是被單列陪伴太公旁邊,成為亞聖,地位不斷在推崇。

    二、張良的業績

    張良是秦末漢初謀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韓。秦滅韓後,他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時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韜略,足智多謀。聚眾投靠劉邦,是劉邦的軍師。為劉邦制定了很多方略,楚漢相爭,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結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特別是“聚集三王,方可與霸王一戰”的計策,成功幫助劉邦擊敗了楚漢戰爭中最強勁的對手西楚霸王項羽。足智多謀的張良為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完成統一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劉邦稱他“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漢朝建立時封留侯,後功成身退,千古流芳。張良在惠帝六年病卒,諡號文成侯。

    四、張良為什麼在武廟裡有這麼高的地位

    1、張良深得《太公兵法》真傳,是姜太公門人,是姜太公再傳的弟子。張良下邳時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太公兵法》就是姜子牙所著。所以張良作為其再傳弟子配祀於姜太公身旁。

    2、張良為人非常謙卑,低調,在歷史上的名聲一直很好,知進退,守雄雌。關鍵時刻急流勇退。

    3、看長遠,謀戰略。“上攻伐謀”,“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興周八百年姜子牙,興漢四百年張子房”就是說張良。

    諸葛亮應該是很受尊崇的謀臣,但他對張良的評價:“仰其像不威,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帝王之師。”諸葛亮自比管仲和樂毅,卻還不曾自比張良。

    總之,張良之所以在武廟中有如此高的地位,是與張良的戰略思想高度、統帥能力,以及對於劉邦建立漢朝、以及漢朝很長一段時間的發揮的重要作用分不開的。張良是戰略級的大家,是居於頂層的設計者,是開創漢朝四百年基業的謀略家,而不是一般戰術級執行層次的武將。後世歷代對他都非常推崇,尊稱“亞聖”。

  • 4 # 如史如畫

    子房號稱謀聖,西漢著名的謀略家,為劉邦建漢付出了巨大貢獻,劉邦欲封其齊地三萬戶,而張良不接受,選擇了和劉邦第一次碰面的地方留地做為封地,僅一萬戶。張良和韓信,蕭何並稱漢初三傑。韓信以軍事才能著稱,蕭何以後勤能力著稱,張良則以運籌能力著稱。劉邦把張良排在三傑之首,可見劉邦對他的青睞。張良到底有什麼貢獻,讓劉邦如此推崇?

    滅秦之前,張良呆在劉邦身邊出謀劃策僅僅兩年,劉邦便順利殺入關中。韓信暗度陳倉之後,短短三個月,劉邦便順利破彭城。在彭城,劉邦得意忘形,不聽勸,導致打敗。張良在劉邦最灰心喪氣的時候提出一個計劃,把函谷關以東所有土地封給韓信彭越英布三人,讓他們去賣命。結果天下英雄基本上都與劉邦結盟,迅速把項羽滅了。

    滅項以後,劉邦一統,定都洛陽,張良建議劉邦聽婁敬之言遷都長安,穩定了政權。還有一次,劉邦在城樓上閒著沒事,往下望,一群人圍著嘀嘀咕咕不知道說的什麼,劉邦便問張良,張良說他們在謀劃造反。劉邦大怒,問為何,張良跟劉邦說:你只封跟你親的人為侯,那些真正建功立業的人你不一定封,他們覺得不公平,就想造反了。劉邦問該怎麼辦。張良說立刻封劉邦最討厭但有功勞的雍齒為侯,劉邦答應。那些人看見雍齒都封侯了,從此都不再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有些人的名片不用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