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一米陽光小屋

    寶寶補充維生素D主要是為了預防佝僂病,一般建議寶寶出生兩週就開始,最晚推遲到四周。一般要補到寶寶三週歲。

    其實除了要補充維生素D以外,還要讓寶寶曬曬太陽。曬太陽一定注意不要選擇光太強時候,不要曬傷寶寶呀,寶寶面板是很嬌貴的!

  • 2 # 面爸叭叭

    我們的新生兒科醫生建議,胎便排空後,體重不再下降,就應該開始補充維生素D。

    母乳中,維生素D的含量很低,不足以維持寶寶的需求,建議週歲裡一直補充。

  • 3 # 營養師May姐

    感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要想了解什麼時候寶寶補維生素D最好,還是要根據寶寶的身體反應決定。但大多數的寶寶都是15天后就可以開始補充維生素D。

    日常食物中,維生素D的含量很少,每升母乳中最多隻有10個國際單位維生素D,而對於接受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從出生後15天至2個月內,每天額外補充400IU的維生素D,如果不額外補充,母乳中的維生素D遠遠無法滿足寶寶的需求。維生素D的缺乏會引起的疾病,大家都總所周知,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建議寶寶出生後15天就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

  • 4 # 濟州運河印象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所有喝母乳的寶寶,應當從出生後2周(即15天左右)起,就開始每天攝入至少10μg(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奶粉餵養的寶寶,由於配方奶中已經添加了維生素D,所以只要每天喝足量的配方奶就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

  • 5 # 愛笑寶媽歐丹丹

    為什麼要補充維生素D?它的作用是什麼?

    其實,小寶寶補充維生素D的原理,主要就是它可以促進鈣吸收,能預防佝僂病。

    一般是出生後十五天左右補充維生素D,如果當時沒補充不要緊,因為寶寶滿月去體檢時,醫生也會問你,有沒有吃維生素D,以後每一次體檢,都會問這個問題,足以證明它的重要性了。

    願每一個寶寶健康快樂地長大。

  • 6 # 孩子王育兒顧問

    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後半個月開始補充維生素AD。很多家長知道應該給生長髮育快、室外活動少的嬰幼兒補充維生素D以預防佝僂病。但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0-3歲的孩子也需要攝入維生素A,每日推薦攝入的維生素A是1000IU(國際單位),不應超過2000 IU。同時建議在維生素A普遍缺乏的地區,給6-59個月大的小朋友服用高劑量的維A補充劑。可見,除了維生素D,維生素A也需要按需補充。

    正確的補充方法是以維生素D的量為計算依據,維生素A與維生素D的比例是3:1,常用劑型有3種:維生素D300國際單位,維生素A900國際單位;維生素D500國際單位,維生素A1500國際單位;維生素D600國際單位,維生素A1800國際單位。

    其實成分本身沒有太大的區別,但主要還是為了安全。滴劑對於很小的月齡使用起來會比較安全。

    夏季陽光充足,紫外線強度大,嬰兒戶外活動時間長,維生素D的補充量可減少到每日200國際單位;春秋季節每日400國際單位;冬季嬰兒戶外活動時間短,可增加到每日600國際單位。除此之外,麻麻可以在天氣晴朗、風不大且陽光明媚的時候帶著寶寶外出活動一、兩個小時。讓寶寶逐漸適應氣候的變化,增強對病毒的抵禦能力。另外,冬天戶外活動能增加寶寶呼吸道耐寒能力,對預防呼吸道疾病有很大好處。

    有的麻麻可能會問,是給寶寶補充滴劑、片狀還是膠囊?

    其實我覺得成分本身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滴劑對於很小月齡的寶寶來說使用起來會比較安全。

  • 7 # 丸子偶尼

    一般來講,寶寶應自出生2周開始每日補充10μg(400IU)的維生素D3,且每日不超過20μg。

    維生素D又名抗佝僂病維生素,寶寶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佝僂病的發生,佝僂病主要症狀有:

    1.神經和精神症狀。

    嬰兒出現多汗、夜驚、易激惹等現象。

    2.骨骼表現。

    嬰兒出現顱骨軟化、肋骨串珠、胸廓畸形等。

    3.其它表現。

    嬰兒發育不良、神情呆滯、呼吸運動受限,容易繼發肺部感染和消化系統功能障礙。

    維生素D是嬰兒不可或缺的一種營養物質,家長們除了給孩子補充製劑之外,還應注意多讓孩子曬太陽,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在面板上可以啟用其中的7-脫氫膽固醇,使之變為有活性的維生素D3而被機體吸收。曬太陽的同時要注意避免在烈日下進行,以及避免強光照到孩子的眼睛。

  • 8 # 藥事健康

    血鈣是我們體內含量最多的礦物質,維持我們體內正常代謝及生理功能。對新生兒來說,血鈣水平不僅與母體宮內的鈣儲備有關,還與新生兒自身的鈣調節有關。胎齡越低,血鈣水平也越低,尤其是不足 32 周者的早產兒,出生時血鈣水平較低,出生後更容易出現代謝性骨病。

    嬰兒適量補充維生素 D 或者同時新增鈣劑都能達到防治佝僂病的目的。應該在寶寶出生後出生後 2 周即開始補充維生素D400IU/天,直至3歲,以減少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發生。對於早產、低體重、雙胎等新生兒建議補充維生素D劑量大一些,維生素 D 補充量應包括日光照射、食物、維生素 D 強化食品中的維生素D、維生素 D 製劑。

    有的食物含鈣很多,如奶製品和豆製品, 母乳中含鈣稍低, 但其鈣磷比例適宜, 吸收好。嬰兒只要攝入一定的乳類和適量維生素D, 即可滿足鈣營養需求, 不必要另外補鈣,且鈣劑影響嬰兒食慾,攝入過量還有可能影響嬰兒正常生長髮育 。

  • 9 # 鄔家二小

    維生素D一般出生兩週後補充,可吃到寶寶2歲,但最好只在冬天不能帶寶寶出去曬太陽的時候吃!

    為什麼寶寶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幫助寶寶擁有強壯的骨骼,有效預防佝僂病。

    一般來說,在曬太陽後,我們身體會自動生成維生素D,但是剛出生的小寶寶,沒有太多的時間戶外活動,而且寶寶面板也比較嬌嫩,不適合長時間曬太陽。

    所以,寶寶出生後,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的寶寶,都需要每天補充400IU(10微克)的維生素D補充劑。

    由於中國嬰幼兒半數以上都存在臨床維生素A缺乏的狀態,因此,目前市面上多是推薦補充維生素AD混合劑——常說的魚肝油。

    我家小崽子AD補充劑伊可新,選它只因為周邊吃的寶寶比較多,小姑子的孩子也是吃這個,有人嘗過,也是常見品牌,我們也就不做其它冒險。

    魚肝油也是一種藥物,不建議長期服用

    華人的觀念,是藥三分毒,而且伊可新包裝說明上寫的好清楚,說明書上標註有“長期過量服用,可產生慢性中毒”。所以,我們嚴格堅守說明書上的,每粒只吃3/2。而且只在冬天不能帶寶寶出去曬太陽的時候吃。

    在天氣暖和的時候,多帶寶寶出去曬太陽,多和大自然親近,多和小區夥伴完善,在Sunny中獲取維生素D,還能鍛鍊寶寶的交際能力。

  • 10 # 育學園

    對純母乳餵養的寶Bora說,因為母乳中缺乏維生素D,所以一般寶寶出生後兩週開始應該每天補充400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D。

    而配方粉餵養的寶寶,因為不同配方粉維生素D含量不同,所以需要結合配方粉成分表和寶寶的實際進食量,綜合判斷維生素D攝入是否充足。

    比如一款配方粉,每100ml衝好的配方奶中,含維生素D為1微克(μg),如果寶寶每天喝1000ml,就不需要再額外補;如果每天喝500ml配方奶,就需要再補欠缺的5微克(μg)維生素D。

    國際單位(IU)和微克(μg)都是維生素D的計量單位,不同的國家可能會使用不同的計量單位,所以家長一定要了解計量單位之間的換算,即40國際單位(IU)=1微克(μg),才能有效地避免寶寶維生素D攝入過量的風險。

    劃重點:

    1.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一般在出生後兩週開始每天要補充400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D;

    2. 因不同國家有不同的使用計量單位的習慣,所以家長一定要了解計量單位之間的換算,熟記:40國際單位(IU)=1微克(μg)。

    3. 家長一定要學會看產品成分表,並計算寶寶每日每種營養素的攝入總量,避免攝入過量。

  • 11 # 芝麻育兒

    1、曬太陽

    曬太陽,可以幫助面板合成維生素D。有專家建議,成人如果缺乏維生素D,可以一週曬3次太陽,每次10~15分鐘。具體到嬰幼兒,應該怎麼曬太陽才能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並沒有明確的說法。

    曬太陽,說起來簡單,執行起來卻很難。中國從南到北,氣候相差甚大,在三亞和漠河同一時間曬到的太陽肯定是不一樣的。即使在同一地區,曬太陽的季節、時段、天空中雲層的厚度、面板顏色等因素都會影響獲取維生素D的多少。另外,塗抹防曬霜會影響面板合成維生素D的效果,隔著玻璃曬曬根本就不能合成維生素D。

    2、多吃維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

    維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主要是魚肝油和深海魚,如,三文魚、金槍魚等。乳酪和蛋黃中也含有少量維生素D。一些進口超市中,會有維生素D強化食物,如某些早餐麥片、果汁、酸奶、牛奶等,購買時可看清標籤。母乳中含有少量維生素D,但遠遠滿足不了寶寶的需求。

    3、口服維生素D

    芝麻醬比較推薦爸媽採用這種方式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因為定量可控。對不滿1歲的寶Bora說,每天應該補充400IU維生素D。如果是純母乳寶寶,直介面服400IU維生素D就可以;如果是配方奶寶寶,先根據奶粉標籤和寶寶每日喝奶量算出攝入的維生素D量,如果不足400IU,那就給寶寶補足差額。

    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

  • 12 # 生了麼

    寶寶處於快速生長髮育期,對維生素D的需求量相對較大。維生素D參與鈣磷代謝,促進骨骼發育,如若缺乏,易影響寶寶身高,導致佝僂病。

    受天氣、季節、戶外活動限制等因素影響,寶寶透過曬太陽自身合成的維生素D很有限;而不管是母乳還是食物中,維生素D的含量都是很少的。所以,各國的嬰幼兒餵養指南都要求,在寶寶出生後,儘早開始每天攝入400IU(國際單位)維生素D,也就是10微克,至少到寶寶兩歲。

    維生素D屬於脂溶性維生素,建議隨餐服用,因為食物中的油脂能促進它的吸收。

    目前國內大部分維生素D補充劑多以軟膠囊的形式存在,需剪開膠囊將維生素D擠到小勺裡餵給寶寶吃。

    不推薦直接擠到寶寶嘴裡,以防膠囊不小心掉進寶寶嘴裡,堵住氣道引起窒息。

    也不建議擠到奶瓶裡和配方奶一起喂,因為脂溶性的維生素D會粘在奶瓶壁上,既浪費藥品,寶寶可能達不到補充的劑量。

    (據美國醫學研究所2010年的資料)人體每天維生素D的最大耐受量應年齡而不同,只要每日服用量不超過最大耐受量,是不會中毒的。

    0~6個月 推薦上限1000IU

    6~12個月 推薦上限1500IU

    1~3歲 推薦上限2500IU

  • 13 # 郭子的彤寶

    你像我家寶寶這麼大了,一般一直吃這個維生素ad。維生素ad的作用太大了,對於寶Bora講兩歲之前一定要經常吃。

    維生素ad的作用有很多,比方說可以用於預防和治療維生素a以及維生素d的缺乏症。具體一點說預防佝僂病,夜盲症以及小兒手足抽搐症。還有一個就是促進鈣的吸收。

    包括之後寶寶十幾個月的時候我們也帶她去做檢查,醫生說兩歲以內的寶寶要一直補鈣以及補充這個維生素ad。是為了防止佝僂病方顱等等孩子缺鈣的症狀。

    另外藥店裡面賣維生素ad的牌子有很多,建議大家不要去買保健品,保健品,基本上沒有什麼作用,而且都是銷售人員拿高提成的藥品。

    維生素ad就要買藥用的。我家寶寶現在用的是維生素ad,牌子是伊可新的。帶我家寶寶吃一歲以上的,因為她已經有18個月了。

    使用方法也特別的簡單,鉸開一個小口。我們家就給寶寶,寶寶自己就放到嘴裡了,特別的聽話,特別的省心。

    按照說明書上是每天吃一粒,每天一次。有的時候也容易忘了,基本上有的時候也會隔一天一次。

    兩歲以內的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離不開維生素ad的,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也會建議你吃這些,為了防止寶寶發生一些缺鈣的症狀。

  • 14 # 趙怒怒

    簡單地說 單純的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的。一般在食物中無法獲取。但可以間接轉化。大部分的維生素D是透過太陽照射面板後轉化成維生素D

    但由於人們現在室外活動時間不夠。防曬產品普及。所以醫生會建議嬰兒從出生後3-14天開始補充維生素D。各地或者每個大夫的醫囑不同。補充到幾歲這個沒有很好的定義。如果日照時間足夠。或者每天保證面板充足照射一小時。是可以不吃的。一般夏季可以斷斷續續的補充。但是也因人而異。鈣吸收的好可以,缺鈣或者缺D則不可思議。

  • 15 # 愛豆育兒

    為什麼需補充維生素D?

    1、維生素D的作用是促進鈣的吸收。

    寶寶的飲食以奶為主,正常情況下不會缺鈣,寶寶是缺乏維生素D!(相關閱讀:別讓您的自以為是,讓寶寶踩了補鈣雷區!!)

    母乳中的維生素D很少,維生素D類似於鑰匙,可以開啟鈣吸收的“通道”,體內維生素D含量不充足時,鈣的吸收率僅為10%-20%,它是生命必須的營養素和鈣、磷代謝的重要生物調節因子。

    2、食物維D攝入不足

    天然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較少!

    一些少量的維生素D存在於乳類如(人乳及牛、羊乳等),乳酪、禽蛋黃、肉類等含量亦較少;穀物、蔬菜、水果幾乎不含維生素D。

    3、缺少日光照射

    寶寶主要以室內活動為主,大部分紫外線被玻璃窗阻擋了,隔著玻璃窗,面板無法接受紫外線合成所需的維生素D;

    高層建築物阻擋日光照射,大氣汙染(煙霧、塵埃)會吸收部分紫外線;

    冬季日光照射減少,影響面板合成維生素D。

    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寶寶維生素D攝入不足,從而引起體內鈣、磷代謝失常,以致骨骼發生病變。

    維生素D缺乏還可影響神經、肌肉、造血、免疫等組織器官的功能,嚴重者引發佝僂病,對嬰幼兒的健康危害大。

    怎麼補充維生素D?

    1、圍生期

    這一時期的寶媽需要補充維生素D 800IU/日(包括食物含量),應多在戶外活動,食用富含鈣、磷、維生素D以及其他營養素的食物,有益於胎兒貯存充足維生素D,以滿足生後一段時間生長髮育的需要。

    2、嬰幼兒期

    寶寶足月出生兩週後,需維生素D 400-800IU/日(包括食物中的量)。

    日光浴(戶外活動)與食物補充維生素D非常重要。日光浴主要是為了吸收Sunny中的紫外線。

    寶寶面板脆弱,不宜在Sunny下長時間直曬,有太陽時,即便在樹蔭底下,也可以吸收到紫外線,從而補充維生素D。

    三類寶寶補充維生素D的方法:

    ①母乳餵養的寶寶

    母乳1000ml,裡面含有維生素D 40IU,寶寶每天戶外活動2小時至少產生200IU,這樣一天總攝入約240IU。

    市面上常見的維D補充劑每顆含量是500IU,由於維D屬於脂溶性物質,不溶於水,不易被排出,可儲存在體內,所以日照少時寶爸寶媽可每天喂1顆。

    ②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

    如寶寶每日攝入800ml配方奶,可攝取維生素D約400IU/d,加之適當的戶外活動(尤其是夏季戶外活動較多時),可不必另外補充維生素D。

    (注:冬季也要注意保證每天1-2小時戶外活動時間)

    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雙胎兒生後維生素D需求量為800IU/日×3月。

    3個月後改預防量400IU/日(包括食物含量)。

  • 16 # 馬冠生馬上營養

    維生素D對寶寶的主要功能是維持血液中鈣和磷在正常的範圍內,維持寶寶神經肌肉功能的正常以及骨骼的健全。寶寶在出生後,生長髮育很快,骨骼生長迅速,鈣磷代謝比較活躍,這個時候就需要維生素D的參與。

    如果是純母乳餵養的寶寶,由於媽媽的乳汁中維生素D含量很低,媽媽一天的乳汁中所能提供給寶寶的維生素D的含量還不足2.5微克,不能夠滿足寶寶每天對維生素D的需要量,因此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寶寶在出生兩週以後,就要每天補充10微克維生素D。

    如果是餵養配方奶粉的寶寶,嬰兒配方奶粉通常都會新增維生素D以及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只要媽媽給予孩子符合標準的配方奶粉,寶寶喝奶粉的量足夠的話,就不用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了。

    如果擔心孩子缺乏維生素D,可以到醫院諮詢醫生後,在醫生指導下給予寶寶補充維生素D,切不可隨意新增,以防引起寶寶維生素D中毒。

    馬博士健康團張建芬博士生

  • 17 # 婦產科曾醫生

    我們都知道,人體中的鈣元素對我們人體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骨骼系統、神經肌肉系統等多個系統均需要鈣元素的參與。

    其實,維生素D屬於營養性維生素,對骨質和全身的營養均起到重要的作用,且已經被明確為人體內調節鈣代謝平衡方面最重要的生物調節因子。而我們人體中維生素D主要來源於母體、食物、面板經過光照合成;如果人體缺乏,最容易導致寶寶早期神經興奮性增高,煩躁、搖頭、容易激惹等影響,長期缺乏容易導致兒童方頭、肋骨串珠、“雞胸”、“O”形腿、“X”形腿、佝僂病的發生。

    簡單的來說,維生素D對寶寶的生長髮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們一般建議足月分娩的寶寶在剛出生後第一天就開始補充維生素D400單位,而像早產兒、足月低體重兒出生後每日補充維生素D800單位,3個月後再改為常規劑量,即400單位,至少補充至兩歲,甚至可以更長。還有,一定要多帶寶寶出來曬曬太陽,那樣才能更好的幫寶寶補鈣!

  • 18 # 孫晶曼營養師

    如果是早產兒,生下來就建議補充維生素D3,因為早產兒生下來各種微量元素都容易缺乏,所以建議早產兒生後就開始補充維生素D3。另外如果是足月的新生兒,是吃母乳的孩子建議補充維生素D3的時間是生後1個月;如果是人工餵養,就是奶粉餵養的足月新生兒,建議生後2個周左右開始補充維生素D3,維生素D3常規吃到2歲左右。如果明顯的缺乏維生素D3,有的寶寶可以吃到3歲左右,總之維生素D3補充的時間根據母乳餵養的不同,或者奶粉餵養不同,選擇不同的時間來補充。另外補充的時間也根據寶寶的情況,大多數要補充到2歲左右,個別的寶寶如果嚴重的缺乏可以補充到3歲左右。

  • 19 # 二胎寶媽婧妍319

    一般出生兩週以後可以開始補,一直補充到兩週歲,東北的孩子可以補充到三週歲,夏天能曬太陽的時候可以適當停藥。

  • 20 # 二娃二娃爸

    維生素D是促進鈣吸收的。

    鈣的吸收有一定的難度,大部分透過服用補鈣產品補充的鈣不能被吸收,原因和維生素D的缺乏有一定關係。

    而維生素D只能透過曬太陽獲得,所以口服補充也非常重要。

    維生素D在魚肝油中含量豐富且容易被吸收,在懷孕期間,孕婦就應該補鈣的同時服用魚肝油,促進鈣吸收,避免孕婦鈣缺乏。

    嬰兒從出生開始就要注意適當曬太陽,減少黃疸,服用魚肝油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促進骨骼發育。

    維生素D持續補充就可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選擇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