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空透2月亮之上
-
2 # 錘哥電影
我自己的觀點,只能說每個人都有自私傾向,只是所處的特定環境是否表現出來而已。或許有人看見,或許條件不允許,或許內心有愧疚,或許面對的是自己的至親,那麼這種自私就不會表現出來。
-
3 # 慧慧133611572
這是一個現實的社會,我們不能說沒有無私的人,只能說社會讓我們必須面對一些事,我一直都認為付出就有回報,對於自私不愧於自己就好
-
4 # JasonDeng
先講一個小故事。一個貧苦的單親家庭,一個單身媽媽帶著兩個孩子,一個十歲、一個七歲。兩個孩子蜷縮在角落裡等媽媽回家,他們又冷又餓,已經好幾天沒怎麼吃東西了。外面寒風呼嘯,該死的窗子此刻像亞歷山大的馬路一樣寬闊,寒風無情的肆虐著他們。他們緊緊地依偎在一起,靠著僅存的體溫互相取暖。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否會在下一刻死去,也沒有功夫擔心這些,他們只想知道媽媽什麼時候回來。媽媽已經出去一整天了,他們好想媽媽,當然還有媽媽手裡拿著的食物。他們也不確定媽媽是否能找到食物,上次吃到食物已經是三天前的事了。那是媽媽帶回來的兩個稍微有點爛的蘋果。哥兩互相謙讓了好幾次,兩個蘋果不停地在他們的手上換來換去。最終,哥哥手拿的是個大的,弟弟手拿的是個小的,他們甚至擦都沒擦就大口的咬了起來。媽媽在旁邊看著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她總是教育孩子們要互相謙讓,互相幫助。孩子們也算是聽話和懂事,即使很餓也從來不為食物的事爭吵。突然,大兒子把蘋果遞到媽媽面前,說:“媽媽,您也來一口吧!”小兒子也幾乎同時舉起了蘋果。媽媽眼睛溼潤了,說:“乖孩子,媽媽不餓,你們吃吧!”兩個孩子互相望了一眼,又瞅瞅媽媽,媽媽點了點頭。哥兩又低頭吃了起來,吃的更大口了。媽媽轉過身,眼淚流了下來,想起了以前她的母親也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她,想起了母親為她做的點點滴滴。媽媽眼淚流得更快了,甚至都有點啜泣了……外面呼嘯著刮過一陣強風,隨後轉過一個身影。孩子們看到母親手上拿的麵包,興奮地喊起了媽媽……
好了,拿這個小故事分析人性的自私總覺得有點不太人道。但是,越是極端的例子,越難讓人找到反駁的理由,難道不是嗎?我想我是受了迪爾凱姆的《自殺論》思想的影響。正如迪爾凱姆所表達的,連自殺這種看起來不能夠分析的事情,都能夠作為一個社會事實來分析,還有什麼社會現象是不能夠分析的呢?正因為如此,我們也先來分析一下這個看起來處處充滿溫馨和無私的小故事吧。我們會發現連母愛都是自私的,還有什麼不是自私的呢?
首先,我認為人性的自私分為兩種。一種是物慾的自私,一種是情感的自私。物質的自私大概大家都懂,無非就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那一套理論。情感的自私,諸如“你從來只顧自己的感受,有沒有想過我的感受?”大多見於情侶的那一套,或者家庭中。但這似乎還不夠,這僅僅是我們常人所能感覺到的東西而已。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挖掘隱藏在更深處的不為人知的人性的自私。
人都是自私的,這一點毋庸置疑。沒有哪兩個剛出生的雙胞胎嬰兒在吃奶上會互相謙讓,除非有一個已經吃飽了。同樣的道理也出現在動物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同樣適用於人類,從人一出生開始,人就是一個自私的存在。所謂的謙讓,全部是後天習得的。從上面的小故事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兄弟從媽媽出現的那一刻開始,首先看到的是食物,因為他們確實餓壞了。而他們的謙讓只不過是媽媽的教導和社會倫理道德的規範而已。也許有人會說,這是本能,是人飢餓後激發的求生的本能。好吧,那隻能說明人類的本能也是自私的。那麼“人性本善”顯然是不能成立的了。當然,“自私”能不能算進“善”裡面,還是值得商榷的。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情況下“自私”都不能算是一種“惡”。從人出生伊始,人就是自私的,人的本能是自私的,無論是性本能還是求生的本能,這些都是不會考慮別人的,甚至需要去擠掉對手。
也許有人會說,上面的兩個小孩也有互相謙讓和考慮他們的媽媽,把蘋果遞給媽媽吃。如果說他們的本性是私的,那麼通過後天的教育和習得不是也改變了嗎?錯了,人性的自私是很難改變的,或者說是根本沒辦法改變的。所謂的改變,只不過是換了另一種“自私”的表達形式而已,由一種低階的自私的表達換成了一種更高階的自私的表達。經過社會教育和後天習得,他們認可了“謙讓”和“愛”之類的東西,他們之所以這麼做,完全是遵循自己內心情感的需要。這麼做會讓他們感到舒服,愉悅。他們首先是從自我的本位出發,先讓自己的內心感到愉悅。因為他們遵循了某種社會的規範,從小就給灌輸的集體的規範。而這種規範是控制個人情感的很重要的手段。這種規範發揮作用並不是因為集體的認可,而是個人的認可,或者說是個人認可了集體的認可。無論怎麼說,個人的認可是必須的。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認為物質上的東西已經沒有情感上(或者說是心靈上)的東西來的重要了,但他們僅僅是把物質上的自私換成了情感上的自私而已,本質還是一樣的。但社會需要這種“高尚”的自私,並且運用一切手段讓它看起來不一樣,以區別於物質上的自私。而這種自私之所以會被認為是“無私”的或者是“愛”的,是因為它恰巧滿足了別人的某種需求,情感上的或物質上的。不過,不管怎麼說,自我還是第一位的。無論你怎麼為別人考慮,都是基於自己的某種需求和目的,也許這種需求和目的也許並不明顯也不易察覺,但是行動本身就包含了某種目的(布迪厄?)。這是毫無疑問的。
也許還有人會說,既然孩子間的謙讓和對母親的愛是後天習得的,是社會規範在人身上的內化或者說是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基於自我內心無形的規範而闡發的自私的愛,是人性自私偽裝的表達。那麼母親對孩子的愛總歸是出自本性的無私的吧?像上面故事裡的母親總是先為孩子們考慮,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母親也是默默為孩子付出,從不求回報的。看起來確實是這樣,沒錯,表面上是這樣而已。先來談談母親出自本性的對孩子的愛。首先,這種本性的愛是否存在是值得懷疑的。其次,即使存在著這種本性的愛,我們也很難說這種愛是無私的。若果說這種母愛是出自人類的本性,那麼為什麼東方(中國)的母愛和西方的母愛有那麼大的區別呢?難道是因為東方人和西方人的本性不同嗎?因為是不同的人種嗎?那為什麼中國和其他亞洲黃色人種的國家(例如日本)母愛表現的也大相徑庭呢?為什麼就連中國內部的不同地域的母愛也不一樣,甚至同一個地方的相鄰的兩個家庭的母愛也是不同的呢?也許你會說本性是一樣的,只不過是表現形式不一樣而已。Ok,很難想象本性一樣的東西,會表現出如此的千差萬別,甚至截然相反。可以想象在幾十年前甚至十幾年前,在中國西部落後貧困的山區還存在著把親生女兒賣給別人當童養媳的現象,即指他們有足夠的食物把她養活。難道在當時,這也被是當作一種愛?還是僅僅是因為這是一種習俗?而習俗總不會是天生的吧?如果這是一種本性的愛,那為什麼大多數母親都會有重男輕女的傾向,難道重男輕女也是本性的和天生的嗎?我們知道,僅僅是用母愛的天性是無法很好的解釋上面的諸多問題的。如果我們承認,至少母愛的絕大部分內容是後天習得的,也許解釋上面的現象會容易很多。
如果談到人類的源起和人類家庭的源起,也許我們會更瞭解為何母愛也是一種“自私”的愛。人類在還是母系氏族的時候,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那時候還是部落混居,還沒有確切的家庭的概念。或許我們可以說母愛是出現在家庭出現以前,但顯然父愛不是這樣的。也就是說父愛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家庭產生之後才誕生的。我們知道家庭的源起並不是出於父愛或者是母愛,而是出於共同生存的需要,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也是維持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發展的最基本的或者是最好的組織形式。也就是說母愛是有目的的,從一開始就有的,生兒子最初是為了自己的生存,也就是獲得更多的勞動力,從而去獵取更多的食物。顯然,女兒在那個時候被拋棄或者直接被插死的機率要比現在高得多。當然,也不排除生女兒也是為了生更多男性的目的。總之,生存是第一位的,沒有什麼愛不愛的。好了,說白了,生命是自私的,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也許有人還會說,即使人類源起的母愛是為了自身的生存而產生的“自私”的愛,在經過漫長的社會的發展,現代社會應經不需要依靠生孩子(兒子)來獲得生存的保障和食物了。而且現代社會的很多母親在面臨突發災難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保護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總該是無私的母愛了吧。錯了,你又錯了。這是一場生命和情感的較量,不過無論是選擇犧牲孩子還是犧牲自己,出發點都在母親,而不是孩子。在做這個選擇的時候,她考慮到的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孩子的感受。因為她如果沒有選擇第一時間去保護孩子,為孩子犧牲,最後她自己活了下來,而孩子死了的話。她將會感到內心的煎熬,也許這種壓力來自於社會或者是家庭,也許來自於她自己。這都會是一種生不如死的感覺。如果她沒有這種感情的壓力和社會的規範,或者她並不認同母親要為孩子犧牲的那一套的倫理,她會選擇讓孩子死亡。這也就是並不是所有的母親都會為孩子犧牲一切的原因所在。也許你們會說在這麼短的面臨危險的時間內,根本無法做出這麼多的思考和艱難的選擇。錯了,其實這種選擇在平時的生活中早就已經做出來了,只是很少有人會察覺而已,甚至自己也無法察覺。事實上,這種選擇已經形成了一種潛意識。那時候需要做的只不過是將早已經做好的選擇透過行動反應出來,而不是去思考。這是一種看似無私的更精良、更高階偽裝的自私。事實上,並沒有什麼無私的存在,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的。只是自私的表現方式形態各異,有大有小而已。或者說是分為對人有害的自私和對人無害的自私而已。也許會有很多愛是有私的,但是沒有人會去否認這些有私的愛存在的合理性。
類似於母愛,諸如對祖國的愛、對家庭的愛、對朋友的愛或者是對情侶的愛,都是基於自我本位出發的自私的愛。這種自私或是基於對自我物質滿足的需求,或是基於對自我情感需求的滿足。無論怎麼說,自我都是第一位的,一切需求都是由自我出發然後推及到他人。這種由己及人的自私,或是會對他人產生傷害,或是對他人無害,或者是對他人產生積極有益的影響。由此而產生人們對“自私”不同的態度,甚至認為對他人有益的自私是“無私”。這是一種有失偏頗的看法。事實上,你媽媽愛你,不是源於你,而是源於你媽媽的愛。她是從她自己愛的需求出發,而不是從你出發。當然,絕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自私”的愛是對你有益的,這一點你並不用懷疑。同樣的道理,你愛你媽媽,是源於你的愛,而不是你媽媽。
所以,毫無疑問,人性是自私的。這也是人類能夠生存至今的重要原因。現在,再回頭看看開始的故事,學會從現象看到本質。
-
5 # 智慧的禮物
幾句話就可以解釋。
自私是人類進化過程中,保證文明生存的最終方案。不管是哪方面的自私。
農業剛剛出現的時候,人類發現互相幫助,團結在一起更容易生存。比如組成家庭,我耕地來你做飯。鄰居之間互相幫忙,你家地裡莊家讓麻雀吃光了來我家吃,遇到外敵一起抵抗。是不是很美好?如果現在我告訴你突然有一年饑荒了呢?這個部落裡的人們對自己僅剩的糧食會人道主義分享麼?
會的話這個部落就滅亡了。是自私讓文明得以生存。
你感覺很多人不自私很慷慨對麼?每個人都可以對空氣慷慨,因為空氣太多。有人會慷慨的無償把自己的生命贈送給別人麼?如果可以贈送的話。這就是一個度的把握。你不會閒著沒事領養幾個孩子讓他們受教育。也不會請無緣無故的人吃飯。所以人都是自私的。
而你說的自私,一定是對著認識的人,有交集的人感覺自私。這樣的人當然是個別的。但是這樣的人永遠都會有。更多人會用其他感情模組來處理同一個問題。比如理解,包容,慷慨。
人的情感永遠是矛盾的
以上
-
6 # 一生只為你更好
首先有一點可以肯定,是人,絕對都是自私的。當然,自私的人並不代表任何時候任何事都自私。總體而言,絕對的自私,相對的公平。自私是人的天性。
-
7 # 千古殤狼
人的本性皆是貪婪自私而複雜多變!在特定利益環境的驅動下,人貪婪的本性才會真正暴露無疑!但在正常環境下,人都善於用藏真露假來偽裝自己,從而展現在人面前是一幅大公無私的形象!而實則那大公無私的背後只不過是掩飾內心貪而詐的外衣而已!所以人世間最不能試探的便是人心!而惡劣的存亡環境及惡劣的經濟困境往往能試探出一個人的真本性!再怎麼隱藏也是藏不住的!
-
8 # 姚遠專號
對,自私本來就是人的天性。
這個世界,沒有誰肯為你真心的付出。除了自己的父母。
人,是一種群體動物。單個人類無法生存也無法繁衍。既然是群體動物,必然產生交往,有了交往就會產生利益瓜葛。人性都是貪婪的。總是想擁有更多。。
在這個物慾橫流,紙醉金迷的社會里面。誰能夠經得起誘惑呢!
我們無論付出多少代價,都是為了自己得到更多。
人心是難以滿足的,總是想要更好的。沒人能夠停下追逐利益的腳步。
現在的時代就是一個大熔爐,你想置身事外都不可能。你不去做就會捱餓,你不去追求就會被別人看不起。做了就想超越。超過了就希望更好。。貪婪是沒有終點站的。。
-
9 # 瑪璐雅子
人當然都是自私的,正所謂人不利己天誅地滅。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利益都守護不住的話,又怎麼能守住其他人的利益呢。
不過這個自私不是說完全自私自利,不是說什麼事都是以我為中心,不顧別人的感受,而是在保障自己的利益的前提下再去做保護他人的事情。
其實我們大家都是為了生存,這個是動物的本能的,草原上的老虎會為了生存而吃掉其他東西,那你能說老虎的做法不對嗎?當然不能說,因為它不吃的話它就會餓死。人類也是一樣的,為了生存可能會做出一些讓他人覺得不舒服的事情,可是沒辦法。我們都是在這個社會上努力的生存著,不要把這種生存的本能看成是自私。
不過也有些人是損人利己的自私,無論什麼事都是隻想到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其他人,這種人其實也是可悲的,因為他們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真心對待,最後傷害的只有他自己。
希望我們大部分的自私都只是生存本能的自私,而不是損人利己的自私。
-
10 # 尊重別人善待自己
由於所受家庭教育不同,有的人從小就善解人意,體貼他人。特別是對家庭內部的人,無條件的愛。遇到和你相近的人結婚,互相體貼,容易過的比較幸福。但是太利他的人,遇到自私的人,容易被別人訛詐,有時候你會發現,家裡最善良的人,負擔最重。心疼老公,老公覺得理所當然,無盡的家務就交給你了。心疼父母,又出錢又出力,老人覺得應該,養兒防老麼。心疼姐妹兄弟,省吃儉用幫忙,他們樂於接受。大部分人在一直享受你的好的時候,沒有感覺,一直都是這樣啊,等到那一天你能力下降的時候,會滿腹怨言的。有時候等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會發現世態炎涼,原不是你想象的有付出就有回報。這個世上有好多自私,臉皮厚的人。
可是又能怎樣,我們多年的性格又不是一下就能改變,變成我們厭惡的人我們做不到。所以要學會識人,我們只交往相似的朋友,因為相似,我們相處默契,愉快。不是同類人,不深交往,學會拒絕,減少損失。對家庭成員,也要有所要求,表達自己的不滿,我們不是超人,我們也有累的時候,我們無悔的付出也想得到應有回報。對於臉皮厚的人,停止過多的付出,只做我們該做的。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你怎樣對待他人,他人就會反饋給你,太自私,沒朋友。太無私,被利用。只有遇到對的人,就和諧了。
-
11 # 普賢之路
從表象上看,絕大多數人都很自私。比如總想佔為己有、總想自己比別人好。從深層次上講是貧乏、恐懼、缺乏安全感、不自信甚至醜陋❤在作怪。但這都是沒有信仰的人,比如特蕾莎修女、許哲女士,她們生命的全部意義就是幫助別人,沒有自我。
-
12 # 笑笑隊長
自私,也是人的本性使然。深度剖析一下,好像只有自私的程度不同和對具體問題的對待上之分:
第一:自私不害人。很多人的自私,不會傷害別人的利益,但遇到同樣的事情時,會先顧自己利益。這是很普遍,也是彷彿被認同的。最簡單的例子,自己家人和別人同時掉河裡,只能就一人的情況下,相信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就自己家人。本性使然,當然也不會受到譴責。
第二種:自私可能會無形建立在別人利益至上。面對社會的競爭,每個人都努力奮鬥者,那同一單問位,同一職位,你的各種努力爭取,勢必會影響到對手的利益,這種被對手認為的自私,也是正常的。
第三種,損人利己。這種是要受到譴責的。一味地顧自己利益,而去故意傷害別人的利益。不能有效的避免,或者謀求雙贏,是被大家詬病而又是普遍存在的。
第四種,不管怎麼自私。國家的利益是不能傷害的。這是一個人的大格局。國家是保護大家的一個大屏障,它的權益不容觸犯。若把自己利益建立在國家利益之上,是會受到法律制裁的。
總之,自私是一定程度上,人類的本性使然。很多大公無私,無私無畏,也是在不傷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利益基礎上的。不存在絕對的。
-
13 # 辰溪王利平
首先要肯定人天生就是自私的!為什麼呢?因為人類是從動物進化來的,動物們為了領地 食物 交配權它們必須自私否則就沒有辦法生存繁衍,只有最強大的才能延續,這也是符合生物進化理論的!
那怎樣才能讓人不自私呢?在放任狀態下人是不可能不自私的,唯有教育才能讓人不自私,當人意識到個人力量終究比不過集體,集體的強大個人才能過得更好,付出才能有回報,認識到人類命運是一個共同體,才會無私博愛!
總之自私是天性,長大了還自私那是沒教育好!
-
14 # 獨立思考的胖子
人的天性就是利己的,也就是人天生就是自私的。
當你和另外一個人遇到海難而只有一個救生圈時,你是去搶這個救生圈還是主動把救生圈給另一個人?
或者說,當你帶著一個救生圈在海上漂流時,遇到了另外一個人,你會主動把救生圈給他而選擇自己淹死嗎!
-
15 # 永恆的遺忘者
自私是天生。理性是後生。一個人的成長經歷造成什麼樣的人。 一個人的自私大多數你能看到。貪不貪心。愛不愛計較。佔小便宜等等。都是自私的
回覆列表
我也認為人大都是自私的,你再大公無私也招架不住大部分人的自私,那樣你的精神和身體會崩潰,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人無私是有限度的,在瑣碎的生活中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