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歸元學堂

    風,是很常見的。有時,風輕柔如羽。有時,風勁烈如刀。

    風,也是很有趣的。中醫《傷寒論》開篇就是講傷風感病。

    今天我們來看看《風》這首詩,描繪了風的哪些特徵吧。

    《風》 唐 李嶠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三秋、二月,都是時間。春、秋相對,春有風,秋有風。夏也有風,冬也有風。

    詩中以二月、三秋,代指四季,時間。

    把風動而不居,永不停息的感覺描繪了出來。

    解落、能開,也是動態的景象。

    樹木花草的開、落,是極平凡又緩慢的動作,我們甚至很少注意到,他們在動。

    詩人說,風從春吹到冬,又從秋吹到夏,往還不休;吹落了葉子,吹開了花朵,吹來了明天,吹走了舊日;輕輕緩緩,消無聲息。

    此兩句詩,雖是一派動態的景象,其動靜卻悄然。此動,何其柔?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這兩句詩,氣象萬千,力量十足。

    江河、竹木,是空間。江、竹之外更有無垠大地。除卻江河、竹木之間,別有風不可到之處?

    江河、竹木代指空間。

    風無所不至,無處不有。

    千尺浪、萬竿斜,又是一副動態的景象。

    水本沉重,卻被風激起千尺浪;竹本堅韌,卻被風折彎了枝竿。

    此時的景象,力有萬鈞,勢不可擋。

    詩人說,風吹過江河,千尺的水面因而激盪;風吹過竹林,數不清的竹竿因而彎斜。

    上兩句詩,極柔緩。下兩句詩,極剛烈。

    上兩句詩,言風流動不息。

    下兩句詩,言風無所不至。

    對比何其明顯。

    唯動之感受,貫穿始末。

    天地自然、時間空間、人事變遷,又何嘗不是如此?

    世界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有時如落葉、花開,我們習以為常,不曾在意。有時天翻地覆,我們不可阻擋。

    詩人用極客觀的語句描繪了風,描繪了天地大勢。語句簡練,意象不凡。

    《易》,即此。

    易經在講什麼?不過變、動,陰、陽,相對、相和。易經講的就是天地萬物的變化態勢。

    風的默然,風的暴烈,不過是兩種變化態勢。風還是風。

    八卦有陰、陽,也不過是八種變化態勢的描繪。八卦本是一。

    人生之起、落,何曾有別?不過是我們某時的態勢。

    時空無窮盡,變化不休止。

    祝願諸君,如風如易,靜則吞吐日月,動則勢振天下。

    歸元說 「易、醫」愛好者,說一說我心裡的國學傳統文化。

  • 2 # 跑步做操

    詩《風》是唐朝詩人李嶠所作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鈄。

    這首詩的意思是,風的力量很大,能吹落晚秋金黃的樹葉,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在江面上能吹起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棵翠竹歪歪鈄鈄。

    這首詩把風的二個特點寫出來了,一是溫柔的一面,解落就是慢慢剝開,把樹葉從枝頭柔緩剝落,開二月花,是催開二月的鮮花,給人感覺很柔緩。二是寫風的另一面強悍,吹過江面能吹起千尺大浪,吹進竹林能吹鈄萬竿翠竹,這時人感到風也會發脾氣,也會捲起驚濤駭浪,也會地動山搖。

    我個人的理解是,這首詩是一千多年前唐朝詩人所作,是對風的完美詮釋。詩人已經意識到自然的力量很大,人類要敬畏自然,愛護自然,保護自然。

  • 3 # 白鉛華

    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也自小學習唐詩。題主所說的《風》應該指的是中唐詩人李嶠的詩,具體如下: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這首詩寫的是風對“葉”“花”“浪”“竹”的影響。鉛華先用白話文翻譯一下:可以吹落秋天的黃葉,能吹開二月的花朵。能吹起千尺高的浪花,吹入竹林,能使萬竿斜。此詩,流傳為李嶠、蘇味道、杜審言三人一起去春遊,忽見山色秀美,鬱鬱蔥蔥。登高之後,清風徐來,然後李嶠就詩性大發,不可自抑,隨口而吟。

    瞭解了詩的由來,鉛華就分析一下詩的深層意義。這首詩很形象地寫出了風的力量。前兩句就風的季節效應而言:秋風使萬木凋零,春風使百花開放;後兩句就風的動力效應而言:風過江面,能使大浪滔天,風入竹林,能使萬竹傾斜。風是自然界的空氣流動,本是不可捉摸之物,只能間接從其影響的事物來看見,透過外物的變化來觀察。而全詩無一“風”字,卻使風的形象躍然紙上。

    詩中的“風”有點“潤物細無聲”的意味,使外物在風的作用下,改變了外物自身的形象,突出表現了風的細膩與強悍,也側面反映出詩人對事物的觀察細緻。詩人透過熟練的筆法,將無法名狀的“風”寫了出來,並且能讓讀者感受到風的溫存與魅力。

  • 4 # 尋芳11

    一 風

    【唐】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解:會,能夠。

    入竹:吹入竹林。

    李嶠的這首小詩,形象地描寫了風。風無形、無色、無味,但它所到之處,有跡象可尋。請看,作者抓住風的跡象來描寫風。秋天的時候,風能夠吹落樹上的葉子;春天的時候,風能夠吹開美麗的花朵;風越過江面的時候,能夠掀起滔天的波浪;風穿過竹林的時候,能夠使無數的竹子彎下腰來。

    讀完這首小詩,風的形象是不是歷歷在目呢?詩意可謂明朗。

    二 風

    【唐】薛濤

    獵蕙微風遠,飄弦唳一聲。

    林梢鳴淅瀝,松徑夜悽清。

    蕙:多年生草木植物,生於山野,葉子叢生,狹長而尖,初夏開花,黃綠色,有香味。

    唳:鳥鳴。

    淅瀝:象聲詞,形容風吹過樹梢發出的聲音。

    薛濤的這首小詩,也形象地描寫了風。風,看不見,摸不著,可它行經大自然間,會留下聲音。這裡,作者側重抓住風的聲音來描寫它。追尋著花草的微風,想必會發出窸窣的聲音,也會把花香傳播到遠處;一掠而過的風,會發出有如琴絃般的啁啾;風飛過樹梢,有淅瀝的聲音;風走過鬆徑,顯得格外悽清。

    讀完這首小詩,風的形象是不是很清晰呢?詩意也不難領會。

  • 5 # 果麥x

    《風》

    唐·李嶠

    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

    入竹萬竿斜

    現代詩歌註解

    搖落深秋的葉

    催開初春的花

    驚起浪濤千尺

    韻舞竹林斜臥

  • 6 # 搖曳盛開

    1、唐代:李嶠《風》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

    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2、這是一首寫風的小詩,但是裡面一個風字都沒有,像是一則謎語,這就是這首小詩的精妙之處,我們雖然看不到風,卻能感受到風,秋風能掃盡落葉,春風能催開鮮花,風能激起千層浪,風能吹得萬竹斜。似乎聽到了呼嘯而過的風,聞到了吹來的花香,感受到了大浪滔天,目睹了萬竹傾斜,非常有畫面感。

    3、風有多種多樣的,有吹面不寒楊柳風,有怒吼的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有悲傷的風蕭蕭兮易水寒。風是神奇的,風是千變萬化的,風是柔弱的,風又是強悍的。敏感的風,多情的風,悽婉的風,千姿百態的風,你是人類的朋友,卻也給人類帶來無盡的災難,風,你讓人不得不愛,同時也讓人懼之三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足兩場熱身賽丟了六個球,你還相信裡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