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頭156934080
-
2 # 當年村口編筐老王頭
我和我爸每年初一都要出去拜年,給長輩磕頭。
我今年30歲,磕了二十幾年...
座標山東青島即墨農村,我們這叫“走年”。我們村叫王家村,全村姓王沒有雜姓,嚴格講整個村子都是一個老祖傳下來的,村裡前些年修了宗譜,我是第二十一世孫,全村都能論起輩分。我們家輩小,我滿村都是爺爺...
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掛“竹子”,“竹子”上供奉的是已經過世的本家長輩,以前沒出五服的都要往上寫,現在基本只寫兩服以內的本家。換句話說,沒出五服的兩家人,過年竹子上供奉的祖先是一樣的,所以大傢伙要互相拜年,互相給長輩磕頭。
(我寫過一篇問答解釋農村五服的,感興趣的可以翻翻看...)
我們村集中是大年初一出門拜年,走動的都是沒出五服的人家,也有些關係不錯的也會互相走動,但不用磕頭。到了沒出五服的本家,見面聊天寒暄,臨走前在正堂對著“竹子”給供奉的祖先磕頭,再給那家年老的長輩磕頭,也是對著竹子磕。現在一般上午就能走完,聽我爸說以前要走一天,走到晚上才能拜完年...
隔壁村跟我們不同,他們是大年三十晚上後半夜走年...
今年疫情,我們這得到的訊息晚,初二下午才封村,初一大家還是正常走了年,只是節奏比往年快了些...
我們這兒只有男的出門拜年,女人和長輩留在家裡照應來拜年的人。小時候最開始是我爺爺帶我走動,沒幾年就是我爸帶我一起拜年,我爸現在老惦記著要把拜年和上墳的事兒交接給我,我不幹,等過些年老爹60歲以後,估計我不幹也得幹了。到那會兒,我就帶著我兒子出去拜年去...
有些事,也得從小培養...
有些傳統,不見得都是糟粕...
你們玩兒你們的新風尚新禮儀,我們堅持我們的傳統...
-
3 # 老農平安
我是一個65後,對過年要到村裡長輩家跪下磕頭拜年的事,至今例例再目,磕了二十年的頭,提起這事都有點厭煩。
每年春節,除夕年夜飯除了給自己的爺奶父母拜年外,長輩們都要發壓歲錢。初一吃過早飯後,到家族每一家長輩都嗑頭,每家小孩都一樣,由老大帶領每家每戶挨著嗑,長輩們準備好糖果,有的還準備壓歲錢。有的家準備年飯,總之得一天折捅。這都是七八十年代的事,當時傳統觀念深,過年嗑頭拜年問候,使對老年人長輩的是一種尊敬。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物質水平的提高,慢慢人情處事禮儀談薄,加至青年人根本不願嗑頭,逐漸地過年氣氛談然,除過親近家族走動,一般家族在也不走動了,只是見了長輩問候一聲也就罷了。逐漸改革了嗑頭拜年的習俗。
拜年是我們中華民族老的傳統,說明老一輩人的宗教禮儀,尊老愛幼,孝敬長輩,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雖然現在己經廢除,但現在青年人缺少宗教信養,目無宗長,不孝敬老人,應把有些過去的傳統美德繼續傳承下去,讓下一輩都知道。
-
4 # 滕好棟
我小時候見過,也跟大人們做過。好像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就逐漸不這樣做了。
原來全村人都挨門逐戶去拜年,後來是本族最親的才去拜年了。現在多數人都在城裡,七零八落的,拜年也沒個章法了。電話拜年或者搞個聚餐什麼的。
過年,已沒有當年紅火了,那濃濃的鄉愁只能留在記憶中。
-
5 # 走他鄉
這個是老祖宗留下傳統,在我們老家,現在依然保持這樣的禮儀風俗,只是現在沒有過去那種講究了!
到現在普遍大人帶著小孩子到誰家拜年,大人會叫小孩,給爺爺或者奶奶或者阿姨拜個年,然後小孩子知道自己下跪拜年!
在我們老家,正月初一在村子裡拜年,以前講究的是越早越好,有的人家還沒起床,就有人敲門拜年來了,弄的沒起來的那家人慌慌忙忙的,不過,糖果點心,自家的炒貨早就準備好了,單等來客。
一般是村裡的小孩子,年輕人,最先去給長輩磕頭拜年,當然不一定全部都磕頭拜年,因為有時是幾撥人走到一起去了,如果到哪家拜年,前面的人拜了,後面的人就被長輩攔住了,說道:好了好了,來了就是年!以前有有晚輩到我家給我父親拜年,往往就被我父親這樣給攔住了,然後讓座,烤火,吃炒貨糖果等等!
等小朋友和大大小小的年輕人拜年拜的差不多了,然後就是長輩和年紀大的人出門走動相互到各家拜年,他們的拜年方式則是打躬作揖!
如今時代變化很大,但對長輩磕頭拜年的習俗依然如故,一般來說,大致過場還是少不了的!
-
6 # 暖冬愛我家
我是媳婦,每年春節都回婆家過年,唉,一言難盡啊!都磕了30年的頭了,到現在左鄰右舍還沒完全認清楚!因為我們家輩分小,算是進了奶奶窩了!大年初一早晨黑咕隆咚的就開始拜年了。因我平時不怎麼回家,誰都不認識,所以跟我們院裡的嬸子一塊去的。說來笑死人!我嬸子去哪裡我去哪裡,嬸子喊大娘我就喊奶奶,嬸子喊奶奶,我就喊老奶奶,哈哈哈,連人家啥模樣都看不清楚稀裡糊塗的跪下就磕!磕得我膝蓋生疼!天也亮了頭也磕完了,給誰磕的還是不知道!到現在自己一個姓的院裡還沒認清楚!真真的氣死我了!每年都這樣,真是無語了!去年由於疫情的關係沒拜年,覺得很爽!今年我決定也不拜了,這些陋習也該改改了!本來春節都高高興興回家,非得滿村子磕頭,弄得我都不願出門了!今年一定不拜啦!不拜啦!不拜啦~~~
-
7 # 頂棚匠
過年給長輩跪地磕頭拜年,是中國農村人的傳統習俗。而且從大年三十晚間開始,直到正月十五吃完圓宵才結束。
我是五三年人,從我記事開始,大年三十晚,媽把年夜飯做好,端來放上炕,我和哥哥姐姐給爸磕兩頭,給媽磕兩頭。哥哥雙手給爸接筷子一雙,給媽雙手接筷子一雙。他自己拿筷子一雙,姐姐取筷子一雙,因我個子小,夠不著放在炕中央盤子中的筷子,是哥哥幫我拿到了筷子。
正月初一,太陽昇起兩杆子高的時候,爸用方木盤子端著媽早早起床做好的四碗菜,領著哥哥和我來到了四爺四奶家。
大伯領著二堂哥、七堂哥、八堂哥,六大(叔)領著九堂哥,七大(叔)抱著十一堂弟。接著大堂哥、五堂哥、三堂哥、六堂哥先後來到了四爺四奶家。
我的肚兜裡裝滿了四奶偷偷給我的偏吃零食(核桃幹棗柿餅),惹的堂哥們嘆息起來,都嫌自個長大吃了虧。並邊笑邊向四奶討要著,零食獎賞。
就在堂哥們撲克象棋玩到最高興的時分,吃麵條開始了。二堂哥爬我耳朵眼神密地對我說,別吃飽,過會吃席。
我吃了一碗麵條,暖火冒花花的時候(中午),四奶上了三桌菜,每桌二十四個菜,熱了兩大盆黃酒(自釀)。給四爺四奶先落了杯。九個父輩,給四爺四奶每人磕了兩頭,回到了席桌。
接下來,十一個堂哥,我和堂弟給四爺四奶各磕了兩頭,回到了席桌。
坐完席,大堂哥發話了,明天在大伯家見,並說,去早點。去長輩家磕頭拜年,一天一家,一個人不許缺席。
當時,我們親方沒出五服的共分了十三家人,正月十三,才能把年飯吃完。堂哥們都議論紛紛,嫌太煎熬人,揚言,要推倒這一習俗。可直至零零年,隨著進城務工潮的襲來,才讓這種年俗,退出了我們家族的歷史大舞臺。
-
8 # 甘肅行者楊
知道呀,我們小時候就是這樣的。
記得小時候每當正月初一,就早早的起來,就到有去逝人不久的家裡去“燒馬(甘肅定西的一種風俗)”,本地人也有叫“新紙的”,去了先給桌子上的先人燒3柱香,然後燒些紙錢,然後作輯,嗑頭。這時如果炕上坐著年紀大的老人,就會給他們嗑頭拜年。大爺過年好,給你嗑頭了。這時家裡的年輕人就擋,算了,算了……趕緊起來喝茶,酒啊,煙啊都上來了。
如果到誰家去玩,就先到上房裡現老人去嗑頭拜年:大爺,大奶……過年好,給你拜年了。如果去的同伴多,也一起跪下來給老人嗑拜年。
這在甘肅定西地區特別是這樣,別的地方還不知道,說明這些地方特別講究尊敬老人。這兩年少了,由於人少,另外年輕人也不去做這些事了。
-
9 # 那小隨
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過年時是要到村裡長輩家裡磕頭拜年,不過我們這邊是隻給有親近關係的長輩磕頭拜年,不是一個大家族的就不拜,或者說句客氣話就好了,年初一,多數有家族裡的男人們成群結隊一起去拜年。
我婆家奶奶現在八十九歲了,在村裡的輩分也算是比較的高,一到年初一,天才矇矇亮,她就要起床迎接前來拜年的晚輩,三五成群晚輩來到她家裡,首先問候問候,再客氣客氣的說:“你坐下,給您拜年了。”奶奶通常會說:“省啦!省啦!來到就好!”其實大多都是這樣客氣客氣,不會真的跪下磕頭。
而我們一大家關係親近的晚輩好多都會真的跪下磕頭,像我三奶奶四奶奶家的孫子來了就會真的跪下磕頭,當然也有不好意思磕頭的,這個隨意也沒人說。
其實我小時候沒磕過頭,就會非常的不好意思磕頭,不過現在過年我也會讓我的兩個孩子給她們的爺爺奶奶與祖奶奶磕頭拜年。過年時她們奶奶與祖奶奶會給她們壓歲錢,我會教育孩子給奶奶祖奶奶磕頭,是對老人的感謝與祝福,也是尊敬與愛的表達。
我認為農村磕頭拜年,也是拉進老人與年輕人之間的親近關係,多一個長輩與晚輩親近的機會,不去做也沒人強迫你,不能完全算的陋習,有些有意義的傳統,也有必要傳承下去。
-
10 # 星2
人之常情 ,是華夏兒女的美德 ,給長輩 磕頭拜年 是兒女的本分 ,宣揚傳統美德 是社會的美德 ,也是社會共識的氛圍 。!
-
11 # 快樂的小李哥
這個問題可以透過三個方面來回答:
第一:過年的時候,去長輩家裡拜年的時候要跪下磕頭,我只是聽家裡的老人說的,在以前的時候都是這樣的,長輩坐在椅子上,前面有一個蒲團,晚輩去長輩家裡拜年先跪下磕頭,長輩就給晚輩壓歲錢,這都是過去的習俗了,現在根本見不到了,從我記事起就沒有看見過這樣的拜年方式。
第二:我小時候是在農村長大的,那時拜年都是晚上12點以後出去拜年,村裡的小孩都是一幫一幫的挨個家去拜年,然後人家給你糖塊或者花生瓜子的,到最後大家都比一下看誰掙得糖塊多。那時農村裡比較窮,小孩都是盼望過年的,因為過年有新衣服穿,有糖吃,可以放鞭炮,熱鬧。
第三:慢慢的過了幾年,村裡不讓晚上十二點後拜年了,必須從初一早上開始拜年,也就是初一一天都是可以的,其實這樣也好,免得晚上走路看不清,黑燈瞎火的容易碰著,現在長大了,對過年沒有那麼喜歡了,現在都不缺吃不缺穿了,但是還是挺懷念小時候拜年的情景。
-
12 # 老杜的幸福小生活
過年拜年要到村長輩家裡跪下磕頭拜年,你們知道嗎?這個肯定知道,現在我們這裡拜年,還是初一早上去村裡的長輩家裡跪下磕頭拜年,每年初一的早上,
天剛亮就要抓緊起床,洗把臉就要先到自已最近的叔叔大爺家拜年,一般這個時候,他們早已起來,進屋後喊一聲叔或者是大爺,給你磕頭了,過年好!這時長輩急忙喊,快起來,拿出好煙好糖給你,
聊一會後,自家親近的長輩走完後,在給村裡的長輩去拜年,一般要跑一大早上,跑完後回家吃餃子,拜年有很多講究,比如平常和鄰里有點矛盾,過年給他家長輩拜年,這樣矛盾就很容易的解決了,下跪拜年是老輩留下的風俗,在農村是不會退出歷史舞臺的!
-
13 # 農業百曉生
謝謝回答了,過年拜年要到村裡長輩家裡跪下磕頭拜年,你們知道嗎?我是一個50後的,在小的時候,給大人親戚拜年,磕頭是必須的,以前在我小的時候最喜歡過年了,因為那時候生活困難,每逢過年就有好吃的,新年第一天,半夜醒來就睡不著了,天不亮就起來放炮,吃了餃子後,先給父母磕頭,然後兄弟幾個跟上去到大伯家,給大伯大媽磕頭,大伯大媽一個人給我們五毛錢,那時有五毛錢。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可是回來就被父母收了回去,那是因為當時生活確實困難,然後,初二上舅舅家,人常說孃親舅大,初三就是去姑姑家,初四去姨姨家,到每家去都是拿著棗花饃,去到各家堂屋都掛著神子,神子前面擺著供桌,去了後先給神子磕一個頭,然後給舅舅,舅媽磕頭,當時也愛磕頭,因為磕頭後就可領到壓歲錢,有的親戚因為生活困難,給幾個糖塊兒?糖塊我們就自己吃了,爭的壓歲錢回來後就交給父母。
現在社會進步了,人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改變,根本不興磕頭了,孩子們來了後說要拜年,大人都高興地說不用拜了,來了就好,大家在一塊玩玩,打撲克,鬥地主,熱鬧一番,中午弄上幾個盤子,火鍋一吃,然後又打撲克到天快黑的時候,一吃晚飯才各自回家。
-
14 # A李玉環
過年拜年要到村裡長輩家裡跪下磕頭拜年,這個事情是我的親身經歷。我今年63歲了,小的時候每到初一,晚輩都要到長輩家裡去磕頭,初二、初三、初四還要到外村的長輩家裡磕頭串門,那個時候,農村的風俗特別的突出,那時的冬天非常的寒冷, 去外村拜年,沒有車可坐,都是走著去拜年,村子遠的就住一宿,那個年代就是這個習俗。
回憶起小的時候真的挺有意思,我的二伯父,三伯父都住在同村,每年的正月初一,我們兄弟姐妹幾人,都要去伯父家拜年,二伯父三伯父住在村頭,哥倆住在三間房子裡,二伯住在東屋,三伯住在西屋,二伯家只有一個女兒,結婚出嫁了,生活條件比較好。三伯家三個孩子,生活困難。每年給二伯磕頭,二伯都給我們一人分幾分錢。給三伯磕頭,三伯告訴我們,一律賒賬,等有錢再給。我們回到家裡,和爸爸媽媽告狀,說三伯不給錢,還帶賒賬的呢,爸爸風趣的說,攢幾年一塊兒給給的多。我們都知道三伯家裡困難,每年都是爸爸在照顧他。想想小的時候真的很有意思,那個時候哥兄弟的親情非常的濃厚。爸爸和大伯二伯是同母異父的兄弟,但是他們特別的親,比現在的親兄弟還要親我真的很留戀那個時候的親情。
當今社會和過去截然不同了,沒有拜年磕頭的一說,但到春節的時候,還會互相串門,到現在又改為在一起聚會了,拜年磕頭的風俗已經全部沒有了。
回覆列表
答:我是五O後,我小時候看見,過年要到村裡,長輩家跪下磕頭拜年。
我們威海地區,是革命紅色根據地,我們都堅持社會主義新風尚,反對封建社會舊習俗,倡導社會主義新禮儀。
早在一九六四年,社會主義教育時期,就廢除了這種封建社會禮儀,我們春節岀門拜年,都是抱拳互相,問好的禮儀方式拜年,如果有人跪地磕頭拜年,會讓鄰居笑掉大牙,這就是我們這裡的新風俗,新習慣。
再說過年都穿新衣服,跪地拜年,會把衣服挵髒的,如果要對長輩表示尊敬,你少要長輩的壓歲錢,多給父母養老錢,不就得了嗎?這樣多實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