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黃小胖說車

    有很多朋友對豪華品牌的車型情有獨鍾,想買一臺豪華SUV,但也只有20多萬的預算,小胖是真心不推薦大家在預算緊張的情況下購買這個價位的豪華品牌,但你真的就非它不要,那小胖今天就給你說道說道今天的這款車。

    俗話說的好,每個男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寶馬夢。不論是懂車還是不懂車的,或多或少對寶馬車都有些情懷。

    我們來看看它的外觀:全新寶馬X1對外觀的改變隨處可見,雙腎前格柵面積進一步增大,下包圍的樣式也更加兇狠。頭燈、保險槓以及車身的輪廓較比前款都有了不小的變化,整體感覺更加飽滿,設計風格更加符合最新的X系家族特徵

    車身側面,車身腰線從前翼子板出發,貫穿前後門把手並與尾燈融合,濃重的凹痕略微上揚,帶來一絲前傾的運動氣息。

    車尾部分,下方的單邊單出排氣佈局,是區分高低配車型的重要特徵之一,

    三段式護板設計,帶來不錯的層次感。全系標配後方倒車雷達探頭,以及倒車影像功能。

    另外新款X1還增加了迎賓燈和加六色氛圍燈。

    內飾:

    寶馬的方向盤,無論從握感還是皮質方面,都算是做的比較好的。就是豪華車應該有的感覺!

    8.8英寸的懸浮式大屏顯示效果非常棒,而且上手也很容易,就算一個完全沒有接觸過寶馬的新手也可以很輕鬆的玩轉它。

    貫穿式的中控,車內搪塑材料結合針縫線的設計,以及大量的木紋飾板裝飾,凸顯了精緻感和檔次感。

    最讓我欣慰的就是新款寶馬X1終於換掉了那根特別醜的機械擋杆,這根新的電子擋杆造型和之前X2上的那根一模一樣。

    我們在看看後排:

    我們知道X1和賓士GLA GLB還是和奧迪Q3相比,它的內部空間看起來是最大的。

    但是坐進去後才發現,其實他是壓縮了後排座的長度,看似空間大,但座椅很短,坐時間長了也不舒服。

    試駕:

    很多人都說X1 配備3缸發動機,就失去了寶馬的靈魂。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小胖試駕的這款1.5T三缸發動機 ,140馬力,最大扭矩220。在行駛中,發動機的噪音還是很大的。像開慣四驅的人,就會接受不了這種異常抖動。

    底盤濾震也有輕微顛簸,也是由於裝載了麥弗遜式獨立懸架,這和它有很大關係。

    全系車型都採用防爆胎,雖然價值不菲,但是胎壁太厚,噪聲也是蠻大的,很影響舒適性

    總的來說,全新寶馬X1在同級別車型的競爭中表現還是很搶眼的。

    新款X1 1.5T/2.0T前驅車型都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只有2.0T四驅車型才匹配8速自動變速箱。

    大家如果喜歡1.5T7速雙離合三缸版本,建議自己親自試駕,看看它的抖動你是否能接受。

    2.0T兩驅和四驅版本之間也只差了兩三萬,小胖還是建議購買2.0T四驅版本。

    畢竟作為一款SUV,失去了四驅,那麼還不如買一輛轎車。

  • 2 # 海島見聞

    寶馬X1自問世以來,引起了很大反響。其本身的定位最能詮釋寶馬旗下SAV的概念,即運動型多功能車。全新X1問世後,更換了UKL前驅平臺,並且國產後採用加長設計,有人說寶馬不再純粹。但我卻認為這種改變是非常合適的,因為隨著同級別的挑戰者越來越多,單純的個性化已經很難撐起這片市場,更加綜合全面的實力才是制勝的關鍵。

    今天試駕的主角就是2020款的X1 sDrive25Li領先型,指導價30.98萬。外觀方面同步了海外改款後的設計,看上去更加精緻。那麼它到底是徒有其表,還是真的綜合實力超強,下面咱們就一塊來探尋一下。

    這一代的寶馬X1外觀更加精緻,設計方面全面向家族旗艦靠攏。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讓消費者花更少的錢,換來更有面子的選擇,何樂而不為呢。

    雖然更換了UKL前驅平臺,但新款寶馬X1沒有丟失屬於寶馬車型獨有的駕駛樂趣,出色的動力響應,靈活的車身跟隨性都讓新X1的駕駛不那麼無聊。此外,目前市場終端還有一定優惠,20多萬就能選到一臺後排空間不輸給中型SUV的寶馬車型,整體的綜合實力確實比較出眾。

  • 3 # 妙妙飆車

    新款寶馬X1搭載了1.5T和2.0T兩款發動機,其中1.5T為三缸發動機,一直被大家所詬病。2.0T為四缸發動機,分為高低功率兩個版本。

    寶馬x1 1.5T,動力為136馬力,匹配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售價28.6~30.6萬。

    寶馬x1 2.0T,動力分別為192馬力與231馬力,均匹配8擋手自一體變速箱,售價31.9~43.9萬。

    寶馬X1 2.0T車型的各方面駕駛感受都不錯,下面說一說大家對3缸寶馬的評價。

    1.5T的車型駕駛起來感覺動力在低速起步階段稍微有點肉,但是跑高速完全沒問題,動力充足,超車很容易。關於大家所擔心的發動機抖動問題,有,但是很微弱,在倒車或者起步的時候有一點點,不仔細去感受幾乎感受不到。

    總結:寶馬X1三缸機其實表現的還可以,並沒有大家所說的差,但是有這個錢可以選擇合資的中型SUV了,動力強、空間大。這就根據自己的需求了,是要面子還是要裡子。

    你會選擇三缸寶馬嗎?

  • 4 # 汽車調調

    新款寶馬X1相比老款配置上有不少的升級,但最大的亮點應該要算增加了兩款2.0T動力車型,可供選擇的更多,整體表現更好。新款X1共有7個車型,售價28.6-43.9萬,與老款基本一致。外形沒有變化,主要是配置的增加,全系標配運動型多功能方向盤、雙區自動空調、全景天窗、前排座椅電動調節和加熱、後視鏡加熱和電動調節等,實用性增強不少。而新增的2.0T發動機兩款車型sDrive20Li和xDrive20Li,搭載的為2.0T低功率版發動機,最大功率192馬力,匹配8速自動變速箱,百公里油耗分別為6.5L和7.1L。相比於賓士GLA和奧迪Q3,寶馬X1勝在車內空間寬敞,加上不錯的操控,銷量一直不錯,透過增加配置和車型,競爭力有提升還是比較明顯的,但內飾一直都是寶馬X1 的弱勢,新款X1也沒有做出調整,不得不說是個遺憾,期望下次改款能有大的變化。

  • 5 # 胖康想要V6T

    大家好,我是胖康,很榮幸來回答這個問題。

    新款寶馬X1最大的特點就是“大”,作為德系BBA的緊湊型SUV車型新款寶馬X1在尺寸上可謂是甩了奧迪Q3和賓士GLA幾條街了。

    自2016年的5月份上市的時候胖康正好在寶馬4S店看到了全新的X1, 當時第一眼感覺是X3, 走近了看才發現是X1, 首先拉開主駕車門進去後發現怎麼沒有“雞腿”檔杆了?後來也想明白了,車身造的這麼大,成本必然增加,多出的錢只能從內飾裡面扣回來了,不過看著“丁字褲”的方向盤總體還是心中的那個寶馬。前排看完試後排,真的是大,胖康一米八的個頭進去非常寬裕,翹二郎很輕鬆,這個乘坐感受還是非常的好,空間體驗極佳,就是感覺座椅怎麼就小了。當時4S的顧問給主推的是1.5T那個版本的,省油,動力強勁,主要是價格便宜,但是這個三缸的發動機真的是抖啊, 坐在車裡都感受很明顯,還是2.0T版本的靠譜啊。不過34.5萬的起售價格我都可以去買Q5了,還是全時四驅呢。

    目前寶馬在售的2018款車型就擬補了這一點,首先1.5T的在售車型就剩兩款了,並且2.0T版本的入門級別31.9萬元,優惠後更是在27萬左右,這樣考慮BBA中那必須是寶馬X1最合適了。

  • 6 # 海寶撩車

    寶馬得品牌保證了其不錯銷量,目前市場終端優惠完,車價基本穩定在24萬-34萬的價格區間,超大的後排內部空間,越級的軸距表現,在車主中有著良好的口碑,在面對奧迪Q3,賓士GLA等豪華緊湊suv車型,寶馬X1還是略佔上風的

  • 7 # 明說汽車那些事

    對於新款X1的評價,資料上說多了都是虛的,我們來看看剛成為X1的車主是怎麼說的:

    車主一 2018款 sDrive18Li 時尚型

    最滿意的:

    後排座椅空間大,秒殺同級別對手,但是駕駛室的位置上下車的時候有點彆扭。

    前臉很大氣,很有殺氣,但是車尾顯得有點小,一些細節很到位,倒車的時候後視鏡會自動調整,車門把手上面有照明燈。

    沒有備胎,因此後備箱空間比較大,很能裝,相對於老款來說新款X1就是哪哪都很大。

    動力上來說,1.5T還是夠用,高速上拉倒180還有上升的空間,油耗也在合理範圍,目前8千多公里行車電腦顯示平均油耗為7.8。

    最不滿意的:

    三缸車真的不好聽,冬天不開窗還不怎麼聽得到,夏天的時候開窗就是突突突突,顆粒感特別強,不順滑。

    沒有CarPlay是一個遺憾,出遠門只能靠手機導航。油門和剎車設計有點高,長時間開車容易疲勞,特別是堵車的時候。

    後排座椅太短了,坐久了很累,感覺只有屁股坐在座椅上,對大腿沒有支撐,主駕駛位座椅沒有腿部支撐,包裹性不好,座椅不是很舒服。

    車主二 2018款 sDrive18Li 尊享型

    最滿意的:

    空間無敵大,本人178,足以調到舒服的位置,後排還可以蹺二郎腿,家裡人多有時候坐3個人也不覺得擁擠,不過中間位置的舒適性可能差一些,但應急沒問題。後備箱由於沒有備胎因此空間也很滿意。

    動力上,平時開的是舒適模式,在市區如果願意給油的話,動力也是夠用的,雖然是1.5T的發動機但是調教的不錯,低扭比較強,動力容易爆發出來。

    外觀上,天使眼大燈,辨識度很高,老遠就知道是寶馬車,轉向輔助燈好用,晚上在很暗的地方很實用。

    最不滿意:

    自動啟停很雞肋,每次上車都要按鍵關閉,啟動的時候抖動很明顯,而且停下來空調就沒力了

    16款的18Li有座椅加熱,為什麼到18款就沒有了,想要還要加裝,三十幾萬的車連個座椅加熱都沒有,實在是說不過去。

    總結來說,車主們對寶馬新款X1的好評主要集中在空間上和外觀上,對X1的差評主要集中在三缸發動機還有舒適性配置上,總的來說,有舍有得,在這個價位裡面,相對於同級別的車型來說,有著精緻的外觀和藍天白雲標,雖然少了一個氣缸但是動力表現也不俗,至於如何取捨就看你自己怎麼想了。總的來說我個人還是比較推薦這款車。

  • 8 # Roycar

    [售價] 稍微高了點,當然有品牌價值在哪裡,但是我還是覺得價格實在是高了一點,30萬左右的車無論是合資還是……算了,中國產的不說吧,合資車有rav4,HIGHLANDER、福特等等,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選擇日系車,真的。

    [外觀] 作為一個顏值控,比較在意車子的外觀,x1的外觀對於我來說很滿意,前臉有家族性的雙腎,霸氣而又不失高貴,整體很大,給人一種大型SUV的感覺,哈哈,其實開車很多人都喜歡牌子,如果說論品牌的話我還是選擇x1.

    [內飾]內飾真的很laji,音響沒感覺,塑膠感很強,最最最不喜歡的就是機械的檔把,沒辦法呀,而且很多功能都沒有,定速巡航、盲點輔助、6.5存的小螢幕,甚至連前雷達呀沒有。。。如果能改的話我一定全部都改了。

    [空間] 大大大大,真心大,後排和後備箱的空間都是很大的,特別喜歡的就是它的空間,後排座椅可以手動調節,如果說調到最大的幅度,後排真的很大很大了,如果後排放東西可以直接倒下後排座椅,拉拉貨還是沒問題的。

    [舒適] 舒適性一般般,隔音不是很好,路上胎噪大,據說後期可以透過在輪拱上面做隔音減輕噪音

    [動力] 推薦買20li,為了所謂的動力,這個是正確的選擇。三缸機不是說不好,只是對於一臺SUV來說不夠用,當然了你只想在市區開可以忽略,不過買x1只是為了代步嗎?那就選錯了

    [操控]操控很好,寶馬一向以操控對比同級別的車型,所以喜歡駕駛的選他沒錯了

  • 9 # 克拉瑪依風師兄

    整體來說還可以,內飾還算湊和,2.0T動力還是相當不錯了,可以體驗到推背感,後排空間比較滿意,駕駛感覺也還可以,目前7200多公里,市區百公里油耗8.5,提速還行吧,比Q3後排空間大多了……

  • 10 # 酷Car

    我剛剛試駕了2.0t的寶馬X1四天,總體感覺不錯。外觀總體基調和內飾佈局變化不大暫且不表。

    X1在空間和駕駛感受方面給我的好印象還是蠻深刻的,即使換用了前置佈局,但我試駕的這個版本是驅動方式是前置四驅,四驅形式為適時四驅,駕駛模式有節油、舒適及運動模式,寶馬X1依然能給駕駛者帶來不錯的駕駛樂趣。

  • 11 # 小凱子28

    去年8月15號提的X1 2.0T xDrivel,到今天跑了2.9萬公里了,我來說說我的感受。 一,空間,X1的空間確實夠大,買車時候看過XT5,做過對比,XT5除了橫向空間以外,縱向空間和車內高度,均被秒殺。所以空間來說,就一個字,大,有越級的表現。二。動力,低功率的寶馬B48,帶動1.7噸左右的車身,提速8秒,只能說夠用,提速和我以前1.4T的鈴木鋒馭差不多。但是後段的明顯2.0T要給力一些。三,操控,我平時開車比較溫柔,激烈駕駛比較少,所以操控這塊不之分怎麼評價,只是覺得過彎什麼比較穩。四,說說這個車的四驅,我銀行工作,前幾天去一個養豬的基地考察,門口是泥土地,中間有個小溝又有水,他們說可能會打滑,我還說沒事,我這個四驅車,結果四個輪子不停刨地,硬是沒過去,後來還是倒了些乾的灰才過去。這個四驅脫困能力真的不敢恭維。

    說說這個車目前發現的問題。第一,天窗異響,這個天窗異響可能是X1的通病,廠家現在都還沒解決辦法;第二,剎車,兩萬公里左右時候,提示剎車需要保養,我前後開過兩個車,還沒哪個車這麼短里程更換剎車片的。後來去4S店,第一家說,要自費更換,換了一家。給我檢查說,如果是分動箱問題就給我免費換全套,結果檢查,確實是分動箱有問題,估計也是設計上的缺陷;第三,現在寶馬X1放棄後驅,主打家用,我個人覺得應該在舒適性方面也做一些妥協,座椅包裹性不錯,但是舒適性較差,後排座椅略短。

    最後,說下油耗。現在行車電腦顯示,綜合油耗8.9,和我用小熊油耗顯示的差不多,平常走國道時間比較多。對於這個油耗我還是比較滿意的。暫時就想到這麼多,後續如果有什麼想到的,再給大家補充。

  • 12 # 1502777

    世界上總有一群無聊的人,騎著電動車逛論壇 聽點缺點開始噴 ,之前噴3系 現在1系出來噴一系,進口噴完噴華晨,前驅噴完噴三缸,空間大了噴前驅,一群小人 ,還是那句話不管你願不願意 他就在那裡 告誡這些小人一句話,存在即是合理,習慣就好,以後大街都是華晨都是前驅 都是三缸 你別買,只配騎電動車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球生命起源於陸地,還是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