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金裘
-
2 # 加拿大留學袁老師
在最近一輪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測試中,加拿大是少數幾個進入數學、科學和閱讀前10名的國家之一。
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舉辦的這些測試是對教育成效的一項主要研究,研究指出加拿大的青少年教育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之一,遠遠領先於鄰國美國,以及有著深厚文化淵源的歐洲國家,如英國和法國。
在大學層面,加拿大是世界上適齡就業人群中受過高等教育比例最高的國家——55%,而經合組織國家平均為35%。
那麼加拿大在教育方面是如何超越其他許多國家的呢?
OECD的教育主任Andreas Schleicher,說加拿大有“一個統一的大主題,就是教育公平”。儘管各省有不同的政策,但每所學校都致力於提供公平的教育。他說,透過移民學生的優異學業表現可以體現強烈的公平感和平等的教育機會。進行了三年的PISA測試顯示,新移民孩子可以取得與其他同學一樣的好成績。加拿大是少數幾個移民學生可以達到與非移民學生相似水平的國家之一。
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加拿大的教師收入按國際高標準支付,所以教師行業的准入門檻非常高。
-
3 # 初陽影視
出國留學,去往加拿大留學,加拿大何以成為一個教育超級大國?
當說起哪個國家是世界頂級教育強國時,通常被提及的是新加坡和韓國這樣的亞洲教育強國,或者是芬蘭、挪威這種北歐國家。
儘管加拿大在這方面的知名度不高,但還是低調地令人驕傲地爬到了國際教育排名的首位。
最近一輪的國際學生評價專案(PISA Tests)結果顯示,在世界各國學生數學、科學和閱讀能力排名中,加拿大學生都排在前十位。
PISA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國際學生評估專案是一項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統籌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主要對接近完成基礎教育的15歲學生進行評估,測試學生們能否掌握參與社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
PISA評估表明,加拿大的青少年接受了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加拿大的青少年遠遠優秀於鄰國美國以及跟加拿大緊密有文化聯絡的英國和法國的孩子們。
除此之外,加拿大的社會工作者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高達55%,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僅為35%。
如果加拿大各省獨立參與PISA測試,阿爾伯塔省、BC省(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魁北克省的教育水平將與新加坡、日本以及芬蘭、香港一起躋身世界前五名。
那麼,加拿大是如何在教育上超過其他國家的呢?
儘管加拿大的各個省份有獨立的政策,但加拿大的教育達成了一個共識,就是所有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
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加拿大的教師待遇很好,高於國際標準。當然教師的選拔,也非常嚴格,競爭也是十分激烈的。
在加拿大,超過三分之一的年輕人的父母都來自其他國家。但新移民的孩子們很快就能跟上當地同學們的高水平。
來自安大略大學教育學院的大衛·布斯教授Prof David Booth 強調了加拿大的“良好的文化基礎”。
“移民到加拿大的人,很多來自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他們通常受過良好的教育,並對下一代的職業生涯抱有很高的期望。”
傑裡姆教授說,這些移民家庭都有一種對成功的渴望,他們的高期望很大程度上會促進孩子們學習成績的提高。
今年是加拿大教育的豐收年。
加拿大的多所大學從“特朗普效應”中獲益,海外學生的申請數量創下歷史新高,很多家庭將加拿大視為美國的備選選項。
在加拿大紀念其成立150週年之際,加拿大有足夠的自信宣稱自己是一個教育超級大國。
回覆列表
最新一屆經合組織(OECD)檢驗教育績效的國際比薩測試(international Pisa tests),加拿大成績不俗,是為數不多在數學、科學、閱讀等多個測試領域都進入前10名的國家,把英、法、美等通常在人們印象中教育更發達的國家學生遠遠甩在身後。
應該說,對加拿大教育水平的讚譽,有許多是恰如其分的。
OECD資料顯示,加拿大成年就業人口中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者比例高達55%,遠高於35%的OECD平均水平;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加拿大中小學普遍重視移民生源的教育融入,在中小學普遍設立了ESL課程,幫助移民及母語非英/法語的學生逐步適應正常的學校學習節奏;加拿大實行以公立義務教育為主的教育體系,在全國推行0-12年級(魁北克省為0-13年級)的普遍義務教育,普及學區制和公校就近入學,同時根據條件,設立跨學區甚至跨城市的公立“天才班”、“天才學校”,兼顧教育普及和提高的需要。
加拿大注重素質和學生技能教育,從學前班起就著力培養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法制意識和動手能力,且採取“反覆教”的方法迴圈提高,以加深學生印象。
正如古赫蘭所言,加拿大聯邦一級對教育的干預很少,教育政策制訂和實施、教育經費管理等由省級負責,日常管理則責成基層教育局,而教育局又只管理公立學校,私立和教會學校則分別由另外的機構管理。在高校錄取方面,加拿大采取了獨特的“3個年級綜合制”,即根據高中3年各科平均成績錄取,這些科目大多由學校自行安排,省裡僅組織英語、數學、科學三門統一命題的會考。這種高校錄取制度既避免了單純面試錄取的隨意性,又避免了“一考定終身”的偶然性,是很有借鑑意義的。
加拿大的大學有鮮明的特色:許多著名學府注重“一招鮮”,致力於發展特色專業和“拳頭專業”,在許多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儘管和美國私立、公立大學在名校中平分秋色不同,加拿大較好的大學基本都是公立的,但大學本身在人事、管理等各方面享有充分自治權,校董事會是大學的真正管理者,而學生社團的活躍度在OECD國家中也名列前茅。
但加拿大教育體制、尤其公立義務教育體制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首先,公校教育過於注重公平,“攤大餅”、“吃大鍋飯”,在一些地方造成“吃不飽”現象;各省財力苦樂不均、一些省份義務教育階段投入不足,迫使學校壓縮教育成本,一個老師“包打各科”、課堂教學“向學習最差學生看齊”的現象較為普遍,國內僅在老少邊窮地區能見到的“複式班”,在加拿大中小學司空見慣。
其次,過於強調“獨立思考”而不願多講原理、公式,令一些資質較差的學生基本功不紮實。
第三,9年級以下強調“快樂教育”,而10-12年級又驟然切換到“每次考試都算分”的“高考模式”,令一些學生難以適應。
此外,對某些“看上去很美”的資料也要辯證看待。如高達55%的就業人口大學學歷比例,一方面表明加拿大高等教育發達完備,另一方面也和加拿大是移民國家而移民學歷普遍較高有關。事實上,由於加拿大經濟結構轉型,大學畢業生就業率雖然較高,但找到對口專業工的比率近年來一直不太理想,這個55%在某種程度上也折射出加拿大所存在的人才資源浪費現象。
全面看待加拿大這個“教育超級大國”的虛虛實實,不難體會到政府在教育方面究竟扮演何種職能、角色,是值得深思的。
在較為成功的方面,加拿大三級(聯邦、省、市鎮,教育領域則是聯邦教育部、省教育廳和學區教育局)政府和教育機構分工明確,該抓、該擔責的不推卸,不該胡亂插手的也不添亂。
作為全國性教育主管部門,聯邦教育部更多扮演政策引導和資源調配補貼等職能,在很大程度上“無為而治”,讓各省教育廳唱主角、基層教育局承擔實際管理職能,令義務教育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基本發揮了應有的作用。而在更需要學術自由的大學領域,政府雖然是“最大股東”,卻從不越俎代庖,跳過校董事會插手學校事務,令加拿大大學在國際上始終保持著鮮明的特色和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在較有爭議的方面,省、學區教育部門“撒胡椒麵”的做法利於普及、不利於提高,許多學生因“吃不飽”而去補習班“開小灶”,或者索性去私校就讀。補習班、私校都是自費商業機構,且收費昂貴,無形中造成了階層固化和新的不公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認真、全面分析研究加拿大這個“教育超級大國”在教育各方面的成敗利鈍,對於改革、完善中國自身教育體系,具有深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