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約攝匯
-
2 # 小馬138240736
不是遠景模糊,應該叫……背景虛化!拍攝時,光圈不要太小(8以下),注意主體與背景的距離!
以前拍的,僅供參考!!
-
3 # 柒不染塵
第一、光圈要大。
第二、焦距夠長。
第三、背景須遠。
第四、物距要近。
-
4 # 杜家春44303099
大概有四種可能
1,拍攝時你將光圈設定的太大了,拍攝遠景最好光圈設定在F10以上,這樣在對焦就可以了。
2,在拍攝時你的焦距沒有調好。
3,焦點設定太大,這設定小一點,便於對焦。
4,拍攝對焦時,你可能從近景為焦點了,這以最遠的物體為焦點,這樣你在拍一次試一試。
-
5 # 我是麥兜
首先是背景虛化,不是遠景模糊。不知道你是想拍風景還是想拍攝人像。以人像為例,大光圈鏡頭是最好的選擇,一般拍攝人像以定焦鏡頭為主,像50/1.4,85/1.4,都可以實現背景虛化的效果。再就是變焦鏡頭恆定光圈,像1424 2470 70200尼康大三元,都是2.8的恆定光圈,尤其是在拍攝車展模特,外景寫真時候,70200用的較多。配合相機,調成光圈優先,或者快門調成M檔,自己設定引數,去應對現場的光線以及其它環境。拍攝人像時,一般都是要把對焦點放在模特的臉上,一般以眼睛為好,這樣光圈最大以後,模特臉部清晰,周圍花草樹木模糊,從而實現背景虛化的效果。另一個選擇清晰的場景,或者選擇海邊,花園,旅遊勝地等。最後就是強大的後期,每一張圖片基本上都是要後期,背景虛化的完美再加上後期,那照片會更加完美。
-
6 # 明泉50
我一般用2種方法:
1、一次拍攝
廣角鏡頭+小光圈(f11~16),對焦點在畫面前1/3處。這樣拍攝時照片基本能滿足題主的要求。
如果沒有離鏡頭特別近的物體(花草、礁石等),用此法最好,方便快捷。
曾用過“超焦距”法,不同鏡頭焦距換算很麻煩,不再使用了。
2、前期多點對焦,後期景深合成。
這個方法必須使用三腳架,固定好相機後,從畫面前到後,分3到5次對焦,各對焦點各拍攝一張照片,後期在PS或LR中合成(堆疊),這樣就得到了一張前後都清晰的大景深照片了。
這個方法效果好,還需要後期,稍顯繁瑣。
題外話:堆疊還有其他玩法,比如在大光比環境下手動擋,固定光圈和ISO,用不同快門速度分別拍出高光部、暗部、次高光部曝光準確的照片,後期堆疊合成的照片就是明暗各部都十分清晰明亮的照片,比機內合成的HDR照片效果好。也可以固定光圈、快門,利用曝光補償拍攝幾張合成。
-
7 # 桂林湘源攝影
單反相機如何拍出前景和後景都清晰的照片?我認為這是一個攝影實踐和技能的問題,拍攝的器材是單反照相機,拍攝的內容是沒有確定的,如:風光、紀實、民俗等,要求是前景和後景都淸晰,我的體會是:拍攝出一張清晰的好照片,首先是曝光要準確,其次掌握好光圈、景深的內在關係和運用。
一、掌握好曝光和曝光三要素
1、曝光,簡單的說就是我們的畫面光線亮度。我們把正確曝光比作一杯水,當水不滿一杯水時,畫面的亮度就不夠了,所以叫曝光不足,也是叫欠曝;當水超過一杯時,曝光亮度就太亮了,這就叫曝光過度,也叫過曝;欠曝和過曝的照片都是不清晰。
2、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門速度、感光度。
光圈,就是光線進入照相機的孔徑大小。好比是水管的口徑大小一樣,水管口徑大,單位時間內的水量越多,所以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曝光量也就是多,畫面也就越亮。光圈的大小對景深影響很大,也就是對背景的模糊與清晰影響很大。光圈越大景深越淺,背景虛化程度也就越高,背景就越模糊。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背景清晰度也就越高,背景越清晰。一般大光圈用來拍攝人像、花卉等,需要突出主體的題材。小光圈用來拍攝風光照,小光圈可以拍攝全域性,交待環境。
快門速度,就是光線進入相機的時間長短,它是指快門開啟到閉合的這段時間。快門速度越快畫面越暗,快門速度越慢畫面越亮。
感光度,就是感光元件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感光度影響照片的明暗和噪點。
二、掌握景深、景深三要素和運用是關鍵
1、景深的概念,就是透過光學鏡頭拍攝下的畫面,其影像清晰地縱深範圍,即所表現的位置在不同的距離上的影像清晰地空間範圍。簡單的說就是照片裡面清晰的範圍。
2、景深的三要素:光圈、鏡頭焦距、拍攝物距離。
3、景深與三要素的關係。光圈與景深的關係是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拍花草樹木、人物等靜物時,選擇小景深表現主體;拍攝大草原等風光照片,選擇小光圈大景深多。鏡頭焦距與景深關係是焦距長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當用長焦距時,背景虛化會有明顯的效果;當我們拍雄偉的大山、廣闊的草原時,用廣角來拍攝,會獲得比較大的景深,拍攝相對清晰度就好。這就有了“廣角鏡頭大景深,長焦鏡頭小景深”。拍攝物的距離與景深關係是:拍攝物的距離越大景深就越大,拍攝物的距離越小景深就越小。
4、透過景深控制畫面的清晰度。我們把攝影前後範圍清晰地被稱之為景深,在實踐拍攝活動中,只要控制好景深就能把一張圖片的前景和後景都能拍攝清晰。例如,一幅美麗的風光照片《直衝雲霄》,水柱隨著喊聲一直向天上衝去,採用F9光圈、焦距24.0mm,大景深拍攝,前景後景都清晰。如下圖:
例2,一家在美麗風光中的康復醫院,6月1日雨過天晴,醫院背後的大嶺上出現雲海,景色很美,用光圈F11、焦距50mm、距離醫院500米左右、大景深拍攝,主體突顯,前景後景都清晰。如下圖
例3,一張拍攝人物為主體的照片,美女到溼地遊玩,側逆光拍攝,用光圈F10、焦距38mm、大景深拍攝,前景和後景都清晰。如下圖
-
8 # 淼淼悅天
單反相機如何拍出前景和後景都清晰的照片?
答:要想拍出前景和後景都清晰的照片,就是增大景深範圍,增大景深的有效方法就是使用小光圈,因此,在光線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儘量用小光圈。比如:F/11、F/16、F/22 。
另一個辦法就是增加光線亮度,達到使用小光圈的目的,在實際運用當中都是可行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
-
9 # 嫣然20200520
拍前後景都清楚的照片一般是拍風景和集體照常用的方法。要拍這類照片要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採用小光圈。因為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清析的範圍就越大。拍攝這類照片一般都是指的“大場景”,大場景的拍攝,後景距離拍攝人都會很遠。有了足夠小的光圈,加上較遠的拍攝距離,都能得到很大的景深,前後景都會清楚。
第二,使用廣角鏡頭:使用廣角或超廣角鏡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由於焦距的原因,廣角鏡頭的視角會非常廣,前後左右的影象都可以容納進來,放大率更小,能夠獲得更大的景深範圍,前後景也會清楚。
第三,遠距離拍攝:拍攝距離更遠,畫面中的遠近景物就比例縮小,可以獲得更大的景深範圍,也可拍出前後清楚的照片。
第四,使用超焦距拍攝。這種手法屬於風光攝影中獲得大景深的常用手法,當鏡頭對焦在無窮遠時,景深是從某一點開始到無窮遠,這個點就叫超焦點。超焦點會因鏡頭焦段和光圈大小的不同而變化。我們將這種利用超焦距的特性獲得最大景深的拍攝方法,稱為超焦距拍攝。這也是獲得前後景都清楚的方法。
-
10 # 六零後老農民
這個問題很簡單,看到別人的長篇大論其實那都是湊流量的。要想拍出一張前後左右都清楚的照片,只要使用小光圈大景深,多點對焦就行了。
-
11 # 酒徠
簡單說起來3個方式,可以獲得儘可能大的景深。
1、 使用盡可能小的光圈,F16/F22這種,可以讓你獲得一個大景深,儘量前景和背景都能清晰;
2、 使用一個足夠廣角的鏡頭也能達到類似的程度。例如28mm鏡頭的F11光圈就可以做到1.2米到無窮遠都在清晰範圍內;
這裡特別說明一下超焦距的問題,如果用單反拍攝,那麼使用超焦距是可以獲得你所使用鏡頭的最大景深範圍。簡單說操作模式就是
先把鏡頭調整為手動對焦模式
設定光圈和快門,確保曝光
看你的鏡頭標尺上面對應光圈的景深標尺
(例如光圈F8 可以看到下面有兩個對應8的線標指向距離標尺)把範圍標尺的最遠端設定在無窮遠的位置,這時標尺的最近段就是你拍攝畫面中前景的清晰範圍
(調整對焦環,把F8的右側線標對準無窮,最左側的線標指向的距離就是你前景的距離。以這支50mm鏡頭為例,F8光圈下的最大景深就是5米-無窮遠)
確保你要拍的被攝主體在這個距離內,拍就好了。
3、 用三腳架支撐相機,然後對準前景拍一張,對準主體拍一張,對準最遠端拍一張,回家ps...注意三張照片拍攝要用M檔,和手動ISO,避免曝光引數不同。
其實,就算是後期合成,拍攝的時候也要參考超焦距的方式來拍,確保三張照片的景深可以覆蓋整個畫面的所有內容
大致就是這樣。
-
12 # 廣州萍姐姐
前景後景拍攝的照片都清晰首先要弄清楚景深,在相機己經確定的情況下,影響景深有。一、鏡頭焦距,使用的鏡頭焦距相對越長,景深越淺,使用的鏡頭焦距相對越短,景深越大,即使用廣角鏡頭可以得到相對較大的景深,即前後景更大範圍都拍的凊楚,比如28mm的鏡頭比50mm的鏡頭的景深更大,二、鏡頭光圈,曝光組合中使用的光圈值越小(光圈孔徑越大)景深越淺,曝光組合中使用的光圈值越大(光圈孔徑越大小)景深越大,即拍攝時儘量縮小光圈拍攝,可以得到相對較大景深,三、拍攝距離,拍攝時相機相對靠近被攝主題,可得到較淺的景深,拍攝時相機相對遠離被攝主題,可得到較大景深,即使拍攝時離你所拍的前景儘量遠離,可以相對將前後景都拍淸楚。其實畫幅對景深也有影響,全畫幅的相機比半畫幅相機的景深理論上要淺一些。
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相機要握持正確,學會正確按快門
2、弱光下一定使用三腳架等支撐物,儘量減少相機的震動
3、合理使用光圈
4、對焦方式的合理使用
-
13 # 中孚14
用角架,小光圈、長時間曝,即可獲得前景(近景)和遠景均清晰的照片。當鏡頭光圈足夠小的時候,如f45,則可能獲得全景深,即超焦距的照片。
-
14 # 成城路上
如果單次成像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透過縮小光圈增加景深、使用廣角鏡頭小光圈、多重曝光或後期合成幾種途徑實現目標,雖然不可能完全實現,但可基本滿足要求。
如題主所設目標,手機的拍攝是可以實現這個功能的,尤其是高畫素手機,他們的缺點就是不能虛化背景。
-
15 #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單反相機如何拍出前景和後景都清晰的照片,在攝影中拍出前景後景都清晰的實現方法分前期與後期兩大類。
前期方法。
1,前期簡單辦法,只要收小光圈就可以了。小光圈能實現大景深,可以實現前景後景都清晰的效果。
2,前期精確解決辦法,就是利用超焦距來實現。
後期方法。
後期的方法在用焦點堆疊的方法,前期透過安排不同的焦點位置拍置多張相同機位的照片,後期用PS合成全景深的照片。
-
16 # Ray神
你可以用連拍,在按快門時,從前焦轉到背焦,連續拍成不同距離焦點的照片,然後用一個工具叫zerenestackerx,名稱好奇怪不知道有沒有寫錯,這個工具自動把不每張照片中清晰部份合併到一張圖中,下圖第1和2是前焦和後焦拍,第三張連拍6張,按快門同時轉焦環,合併後而成的結果,但畫面中如果有移動的東西,比如左上角的人,就會疊了好幾個人。希望回答能幫到你。
-
17 # 郭盛利kdgsl
採用前期大光圈、多焦點拍攝,後期堆疊合成的方法,可以拍攝出前景和背景都清楚的照片。拍攝方法如下:
1.前期拍攝。
1.1使用手動對焦拍攝:使用大光圈拍攝,鏡頭手動對焦,調整對焦環,按鏡頭上的距離表,每個距離拍攝一張。注意:必須使用三腳架,否則後期不能對齊,不能完成堆疊合成。
1.2使用自動對焦拍攝:使用大光圈,用單點對焦,由前到後分別將焦點移動到取景器中需要拍清晰的物體上,然後拍照。拍的是需要拍清楚各物體清晰的多張照片。注意:必須使用三腳架。
2.後期合成。
2.3執行“圖層”-“合併可見圖層”,就得到一張按各張圖片焦點所在焦平面合成的全焦點合成照片。
需要熟練操作相機,才能使用這個方法。否則時間長了,拍攝景物有變化或光影發生變化了,拍攝就很容易失敗了。
-
18 # 老卜1949
請先提供使用的機型,鏡頭焦距,前景、背景到像平面距離。嚴格控制景深必須把你的前景之前和背景之後排除在清晰範圍之外。景深包括鏡頭等效焦距(全畫幅、截幅、中畫幅),畫素多少(彌散圈)的計算,如果是商業攝影,一點不能馬虎。
-
19 # N年以後21
解決方法老師們都說了,我就不班門弄斧了,我就奇怪一點,要想前後景都清晰,用手機拍就好了,何必麻煩單反啊,單反辣麼多鏡頭,主要目的不就是為了前後景別區分嘛!你要不區分景別手機多方便?
-
20 # 劍舞影像
單反相機如何拍出前景和後景都清晰的照片?
攝影創作,有時我們需要區域性虛化效果,但有時也是需要全域性都比較清晰的場景,有朋友問,怎樣設定才能達到前後都清晰的作品呢?
在談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看看如何拍攝到虛化效果。
1、大光圈拍攝。是的,大光圈拍攝有比較淺的景深,這樣拍攝時有一部分或大部分會處於焦點之外,所以會有虛化效果。
2、長變焦拍攝。我們都知道,用長焦拍攝,有壓縮景深的效果,這時,我們拍攝畫面就會產生部分的虛化層次。
3、靠近拍攝物體。如果我們更近距離的接近拍攝主體,那麼就會形成較淺的景深,讓畫面部分虛化。
好了,我們知道了以上產生虛化的原因,那麼我們拍攝全域性都清晰畫面時,就可以有意避開以上三點,達到全畫面都清晰的狀態。
1、小光圈拍攝。小光圈拍攝有較大的景深,可以讓全畫面都比較清晰,一般比如我們拍攝風光,在8-16之間拍攝,大都會前後都比較清晰的。
2、廣角拍攝。雖說是廣角,但還是得和光圈配合,這樣拍攝畫面還是清晰範圍較廣,達到我們拍攝的目的。
當然,長焦在小光圈拍攝遠景時,也會整體都會很清晰的。
3、儘量遠距離。這主要是指,儘量不要讓主體物太靠近我們的鏡頭。
當然這還是得和光圈、鏡頭相配合而產生效果。
實際上畫面虛化或是清晰,是以上綜合的表現,它們都是相互作用的,只有我們多練習,熟練掌握相互關係,拍攝出滿意的作品。
回覆列表
首先選擇大光圈。根據你要拍攝的主體與背景的距離來選擇焦距。也就是景深,看你的景深有多少。如果拍攝的是人文建議選擇定焦鏡頭,五零或者八五的定焦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