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兮雲兮不相知
-
2 # 金鈺鎂
針對孩子調皮的事情,不能只用一種方法去解決,要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性格和愛好去引導孩子增加學習興趣,不能一概而論
-
3 # 應舍
調皮是孩子的天性,不能把孩子調教成大人想象的“乖”孩子。
第一,清楚明白的告訴孩子怎麼做。
態度要堅定,語調要嚴肅平緩。中途表情不要出現緩和,不要微笑什麼的,不然孩子會以為你在和他開玩笑,而不是真正的教育。
第二,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調皮的孩子一般都是在某件事情上觸動他了才會有行動,所以當她(他)調皮的時候,給她(他)選擇,是要調皮玩耍還是做好某事,得到誇獎或者獎勵。
第三,在外出或者做事之前和孩子約定好。
家長要有意識地去約束孩子的調皮行為,也就是在孩子準備做出舉動之前就要給孩子“打預防針”,和孩子做出約定,打勾勾之類的。
第四,對孩子的做的好的行為要給予獎勵。
如果對於約定或者沒有約定就能做的很好,沒有調皮,沒有玩鬧,特別有禮貌,這樣的行為一旦發生,家長就要給予獎勵,所以,孩子平時有想買的玩具之類的家長可以偷偷買回來等著獎勵。
第五,對孩子已經做出的調皮行為做及時處理。
如果孩子約定或者沒有約定,做出調皮的行為,如果無關緊要當然是隨便他了,這樣也能促進他的活潑,如果是比較要緊的,就要及時處理,比如態度嚴謹教訓他,或者小小懲罰做家務之類的。
教育調皮孩子的方法
1.多多瞭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程桂英老師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程桂英老師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
6.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透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
4 # 以均
首先,不同的孩子應該給予不同的教育,同樣的方法不一定適用於同樣的人。
我鄰居家的孩子曾經偷過東西,被他爸爸知道後狠狠地揍了一頓,之後孩子老老實實的,再也不偷東西了。而鄰居的弟弟家效仿他的做法,結果孩子是越管越壞,變本加厲的做壞事,令人頭痛不已。
當孩子做了壞事後,家長要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孩子的這些行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的改變的了,急於求成是要不得的。
最後,孩子是有獨立性個自我的,我們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他的自尊問題。
-
5 # 媽媽要成長
孩子調皮是很多家長們頭疼的事情。對待調皮的孩子,我們做家長的應該怎樣正確的看待呢?
老人有句話說的很形象,調皮的孩子有才。“站在原地站個井,坐在原地坐個坑。”你們做父母的還發愁呢?這是老人們的育兒關鍵。
作為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穩重,懂禮貌。我家有兩個小子,一個比一個鬧騰。曾因為他們很調皮我也傷了很多腦筋。在家裡來客人的時候,大兒子會大喊引起客人的注意,二兒子會模仿這哥哥的樣子繼續。每到這個時候,我就會忍不住呵斥兩個小子。每次呵斥完,不但不起什麼效果,反而會變本加利。我知道他們想要這樣做的原因,他們是怕客人們忽略他們。
孩子調皮又一定的原因,也有他們的天性。我們大多數時候,正確的引導是很有必要的。大我們不應該去遏制他們的天性。有時他們的想象力比我們豐富的多,我們理解不了他的思維。總感覺他很是調皮不懂事。或許他們在用我們所不理解的眼光去看世界呢?成人和孩子相比,孩子更具有創造力和想象力。
對於調皮的孩子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他們有他們自己的領域,不能給別人帶來困擾。不能觸碰危險的東西。家長們只要和他們談好原則,孩子們還是很講道理的。
-
6 # 鴿子老師
孩子調皮時,家長應該怎麼處理?我總結了以下情況:
1、當孩子心情急噪,亂髮脾今氣時,在指出他的錯誤以後,讓他知道亂髮脾氣,不講道理是行不通的。受冷落後,他也許會改變態度。這種方法叫“冷處理”。
2、對有些任性連基本生活習慣都沒養成的孩子,應該為他安排一個有規律的生活環境,如果父母一時做不到,可暫時讓他離開父母,到親戚朋友家中生活一段時間,這對矯正孩子的壞脾氣也有一定效果。
3、任性的孩子,一般精力旺盛,可以引導他們經常參加一些有嚴格規則的遊戲和活動,這樣既可使他們充沛的精力得到正常發洩,又讓他們在愉快的玩耍中受到守紀律、遵規則的訓練。
-
7 # 秋嫣旅行
我認識的一個小孩叫小然,活潑調皮,課間常常不能自控自己,每回有同伴告狀,都讓老師“怒髮衝冠”。每次批評教育都沒啥成效。這個皮孩子真讓家長老師頭疼。老師甚至把他劃為“本性難改”這一類學生,準備“放棄”。
有次,這個頑皮小傢伙生病了,躺在床上有氣無力,沒有了往日的“神武”。媽媽悉心照顧他,當媽媽俯下身摸摸他額頭時,孩子感動了,輕聲說:“媽媽,我不是壞孩子,我也不想給您和老師帶來那麼多麻煩。可是,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我就是想逗他們玩……”媽媽內心一怔,深深反思。
透過孩子發自肺腑的話語,換位思考一下:我們大人何嘗不喜歡去逗別人呢?或許我們有成熟的思想,會為自己或別人的行為找到恰當的理由。可是,這些“熊孩子”的認知還處在朦朧狀態,可能還並不能完全區分這種行為。媽媽便與小然拉勾約定改掉壞習慣,孩子真誠地點點頭。
低齡的孩子還不能判斷和評價自己行為的適宜度,這時,家長就要制定一些必要的“家規”了。 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契約教育”。當孩子行為不合規矩的時候,家長就要跟他講道理,告訴他,他越界了。家長要嚴格執行約定內容,讓孩子慢慢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
8 # 廣陵娘子
我家是女兒比兒子頑皮且難管教。但是往往淘氣的孩子更加聰明。只要給孩子明確的邊界感和規則樹立好,孩子淘氣一些是好事。
比如大人在接打電話的時候,不允許大嚷大叫。有什麼話等大人掛了電話才可以說。或者,玩火玩電是絕對不允許的,講清原因。
各種規則的建立一般認為在3~6歲。但是其實並不絕對。我家老大現在快7歲了,也在逐漸建立更高層次的規則,還能夠接受。
-
9 # 似八卦非八卦
孩子調皮搗蛋,不用“處理”,只需要陪伴。
孩子之所以叫孩子,是因為他的思想還不成熟。無知是孩子最大的特點。正因為無知,所以好奇也成為孩子的最大特點。孩子對很多事物都感興趣,什麼事都想去嘗試一下。於是孩子會做出一些不符合常理的事情,這便成為了大人眼中的“調皮搗蛋”。這並不是孩子故意為之,只是因為孩子生活經驗還不足,所以預判不了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
家長如果想孩子好,就不能去嘗試壓制孩子的“調皮搗蛋”。你只需多花時間陪孩子,陪孩子玩遊戲,積木、石頭剪刀布、勾鼻子游戲、詞語接龍、翻卡認字遊戲、躲貓貓等,反正是這類過家家的遊戲,什麼都陪孩子玩一通。雖然我知道家長覺得這樣很無聊,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防止孩子“調皮搗蛋”最正確的做法。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可以嚴肅的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甚至可以打一下孩子的屁股,也是無傷大雅的,但就一定不能辱罵孩子,諷刺孩子。因為這樣做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長時間辱罵孩子和諷刺孩子,會令孩子變得膽怯,自卑。孩子會想:“我怎麼這麼沒用啊,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家長陪孩子瘋玩的時間不會太久,一般的孩子到8歲以後,就不太需要家長陪著玩了。而且如果你培養的好的話,孩子8歲以後根本就不用你太操心。可能有些家長會說:“8年?你想讓我發瘋嗎”?沒那麼嚴重,親子關係會持續幾十年,這樣對比的話,你不覺得8年很短暫嗎?
-
10 # 金陵餘力
“調皮搗蛋”不僅影響到個人,還會影響到國家形象,先來看一個例子:
小李去日本遊玩,乾淨整潔的街道和景區讓她大為驚訝。可是當她進入一家餐館時,一幕讓她不願意看到的景象出現了,一對年輕的中國夫婦帶著吵鬧的小孩正在進餐。餐館內很多日本人時不時看看這一家子,可是吵鬧的孩子似乎沒有要停止的意思……
儘管我們大人可以不吵,我們可以理性和冷靜地讓自己在某些場合安靜下來。可是孩子呢?為什麼他們在公眾場合一定要吵吵嚷嚷呢?或許是因為他們不夠理智,讓他們安靜下來的大腦部分還沒有發育好。
這樣的理由可以理解,但是不能被原諒。我們做家長的,有這個責任去引導孩子在公共區域保持必要的安靜,至少要以不影響其他人為好。
《如何哄孩子》中給出了這樣的妙計:
確定孩子大聲吵鬧因為什麼需求,如果是故意打斷家長講話,試圖引起大人注意的話,要及時告知孩子這樣做是不禮貌的;
家長要做好示範,小聲講話、正常講話和大聲講話都是什麼樣的,尤其在公共場合,小聲講話甚至保持安靜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與孩子玩一玩小聲講話的遊戲,在遊戲中示範三種講話的區別,大人把聲音降低,孩子自然會跟著模仿。
如果孩子說了在公共場合需要小聲一點甚至保持安靜,他們還是沒有聽的話,家長就需要簡單而直白地給出建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我們是從這裡離開,還是選擇安靜下來?"
"某某專案也很好玩,要不要去試試?"
"我們看看誰先找到某種東西?"
如果選擇性建議還是不聽,那就只有最後一招了:帶孩子離開這個地方。
-
11 # 生活點點滴滴
說的直白點一頓收拾,就消停了,但不提倡,哈哈。孩子鬧脾氣就和大人遇到不高興的事情,生氣是一樣的,你不可能生一輩子氣過不去吧,就是一陣,孩子鬧脾氣也是一陣,大人可以自我調節和恢復,但孩子不行,需要外力,需要大人幫忙調節,開導
-
12 # 打工妹在縣城
小孩子除了餵飯的時候特別難搞之外還有一件事是很難搞的,那就是當孩子鬧脾氣哭的時候,打在兒身痛在父母心,打又捨不得,吼他他也不聽,這個時候父母都會覺得非常煩惱,肯定會覺得說寧願面對一個流氓也不想面對一個小屁孩。但是呢作為一個父母,你還是得想辦法哄好他,那孩子鬧脾氣哭了,到底要怎麼辦呢?
首先,作為一個大人,你得冷靜,千萬別死上頭,畢竟小孩子的心理很脆弱,所以如果遇到不順心或者不開心的時候,肯定就會是哭或者發脾氣。然後,不要再他們發脾氣的時候,嘗試跟他們講道理,他們本來就不知道道理,你還在這個時候跟他們講道理,更加講不通。也千萬別用獎勵來誘導他們停止發脾氣。這樣只會助長他們的壞習慣,會讓他們以為這樣子哭鬧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最後,等他們鬧完後,要跟他們說,這樣子不好的,諸如此類的。孩子還小,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勸導他們,更多的時候,想要小孩子不鬧脾氣還是靠平時的尊尊教導。
孩子為什麼會鬧脾氣呢
1、孩子的脾氣與周圍的環境有關。如果孩子的父母愛激動,經常吵架,那麼他們的孩子脾氣大多不穩定、容易著急。反之,如果家庭和睦,尊老愛幼,鄰里團結。那麼,孩子的性格也是比較穩定的,柔和的,善解人意的。
2、孩子小,情緒波動大,自控能力差。孩子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當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就會大發脾氣,發洩自己心中的不滿。
3、家庭教育方式不當,還有一種是父母教育方法不統一,孩子對軟弱的一方容易發脾氣。
4、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願望。
孩子們的成長需要父母的引導,鬧脾氣是會有的,父母們需要耐心點,或許很忍受不了,那就先走開先,保持自己的冷靜,才能以最好的額方法處理他們。一個溫馨的環境也會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小,雖然鬧脾氣是正常的,但是還是要教,要跟他們說這樣子做是不好的,這樣孩子才能成為一個知理懂事的人。
-
13 # 孕媽悄悄
作為家長,小孩子鬧脾氣實在是讓人壓力山大又挫敗的一件事,尤其是當他進入“可怕的兩歲”。但是兒童心理學家表示,大部分小孩鬧脾氣並不是頑皮,或為了指使別人。他們在生氣、沮喪時大喊大叫,只不過是找不到詞來表達自己到底怎麼了。所以,你必須保持冷靜,學會找出真正令他困擾的問題,才能迅速、有效地處理這一情況。
一:
保持冷靜家長要保持冷靜,
才能妥善應對小孩子鬧脾氣。最糟糕的情況莫過於家長對鬧脾氣的孩子發脾氣。孩子需要有人安撫,尤其是發脾氣的時候,如果你不能好好的去安撫他,就別指望他們會冷靜下來。深呼吸幾次,至少過幾秒後,才做出反應。2.確保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孩子鬧脾氣不一定是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有可能是受挫了,沒有得到必要的關注,或是身體不適,例如低血糖、疼痛或消化不良。也許孩子正在出牙,尿布髒了,或是需要午睡。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試著和他談條件,只要滿足他的需求,他就不生氣了。孩子經常會在想睡的時候發脾氣。如果這是問題所在,培養定時午睡的習慣,可以防止他再為同一件事鬧脾氣。3.問問他到底怎麼了孩子渴望有人傾聽他們的想法,但只懂得用發脾氣來表達自己。認真看待孩子,詢問他到底怎麼了,仔細聆聽他的迴應,也許有所幫助。抱住他,給予充分的關注,讓他們有時間解釋。這不是說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而是以尊重的方式聽他把話說完,就像你對待別人一樣。不管孩子想要新玩具,或不想上學,他們有權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你答不答應是另一回事。4.給予清楚的解釋,不要只會說“不”許多家長只會說“不”、“我說了算”,而不解釋其中的原因。就是這種回答讓孩子感到挫敗。你不需要長篇大論地解釋,只要為自己的舉動提供一個理由,幫助孩子理解及更好地掌控整個狀況。舉個例子,如果你們正在雜貨店,孩子想買含糖量高的穀物而鬧脾氣,你不妨提醒他早餐有了他喜愛的燕麥和水果,所以不需要再買穀物。5.提供幾個應對方式供孩子選擇舉個例子,兒子或女兒想吃冰淇淋,但是很快就要吃晚飯了。你可以說:“小明,你現在有點不高興。安靜下來,不然就回到自己的房間。”你給了他或她一個選擇,要麼控制自己,要麼回到不會影響別人的地方。如果他做了正確的選擇(冷靜下來),記得表揚他:“你要吃冰淇淋,但我不批准。謝謝你接受這個迴應,沒有繼續哭鬧。”相反地,如果他選擇繼續不高興,告訴他後果,而且要說到做到。6.堅持你的立場和孩子談話時,你可以有同理心,但態度要堅決。平靜地做出解釋後,不要讓步。孩子也許會立刻安靜下來,也許不會,但他總會記住鬧脾氣並不能讓他如願以償。下次他想要某個東西時,就不太可能鬧脾氣。7.防止孩子受傷有的小孩在發脾氣時動作很大。如果你的孩子是這樣,一定要移開附近的危險物品,幫助他避開危險。孩子鬧脾氣時,儘量不要抓著他,但有時候,這也是必要的手段,而且帶有安撫作用。溫柔但堅定地抱住他,不要太用力。好好安慰他。
8.不要發脾氣
你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示範良好行為。如果你也開始發“大人”的脾氣,大呼小叫的,孩子會認為在這個家做出這類行為,是可以接受的。控制自己並不容易,但你還是得為了自己和孩子,儘量保持冷靜、鎮定。必要時,花幾分鐘讓自己平靜下來。在這期間,讓伴侶或其他負責人照看孩子。如果有必要,你可以讓孩子回到裝了兒童門欄的房間。別打罵孩子。以這種方式失控,只會讓孩子感到迷茫,而且怕了你。這不會使你們的關係健康、充滿信任。你和伴侶也必須以身作則,示範如何良好地溝通和處理挫折。別在孩子面前吵架,或是一不稱心就生氣或不高興。
9.不管怎樣,都要讓孩子感受到被愛
有時候,小孩鬧脾氣,只是想要得到更多關愛。說到管教孩子,剋制你對他的愛絕不是個好方法。無論如何,都要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什麼事,你都愛他。別在孩子發脾氣時痛斥他,或是說“我對你很失望”。即使孩子的行為令你失望,也要抱住他說“我愛你”。
二:
嘗試暫時隔離
1.在孩子崩潰、失控時,將他“暫時隔離”別試著跟盛怒之下的孩子講道理。給他時間好好發洩。用一些句子幫助他表達情緒。比如說,“經過漫長的一天後,你一定很累了”,或是“得不到想要的東西,你一定覺得很失望”。這麼做能幫助孩子日後用言語表達自己,也表現出你明白他的感受,卻不需要讓步。這時候,你可能發現最好的辦法是把他隔開,直到他冷靜下來。2.告訴孩子現在是“暫時隔離”或“冷靜時間”如果崩潰、失控的孩子還很小,不可能跟他講道理,有時候“冷靜時間”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告訴他現在是安靜時間,直到他能平靜下來,感覺好點。你也要保持冷靜,向孩子示範良好的行為。把“冷靜時間”當作給孩子空間,讓他安靜下來,而不是一種威脅或懲罰。3.帶他或她到安全的地方最好是孩子的房間,或是可以放心地讓他獨自待一會兒的安全地方。這個地方不應該有令人分心的東西,像是電腦、電視機或手持式電子遊戲機。選擇一處寧靜,能讓孩子將它與平靜聯絡在一起的地方。別將孩子鎖在房裡。這很危險,而且會被孩子視為懲罰。4.進行溝通向孩子解釋只要他平靜下來,你就會和他好好談一談。這麼做可以讓孩子理解你不理他,是因為他做出無理取鬧的行為,而不是不關心他。孩子平靜下來後,你就得履行協議,跟孩子討論他的問題和發脾氣的這件事。5.在適當的時候談一談
孩子發完脾氣後,和他談一談發生過的事。詢問他沮喪的原因,不要痛斥或指責他。清楚地解釋你的看法。即使孩子的行為令你心煩,也不要把他或她當成敵人來對待。抱一抱他,溫柔親切地說話,即便在解釋為何我們不能總是稱心如願的時候,也要保持這樣的語調。
6.態度一致
孩子需要規矩,才能產生安全感,並更好地控制生活。如果他們從不知道某種行為會造成什麼後果,就會開始用行動試探。每次孩子鬧脾氣,就“暫時隔離”,或實施“冷靜時間”。他很快就明白大喊大叫、拳打腳踢並不如攤開來談有效。
7.嘗試記錄每一次的“暫時隔離”
如果你不放心讓孩子單獨待在房間或其它地方,可以透過轉移他的注意力,來實行類似的“暫時隔離”。孩子發脾氣時,告訴他你會把這次事件寫下來。拿出一本日記,寫下發生的事情和你的感受。詢問孩子的感受,一併記錄下來。孩子會很想參與你做的事情,很快就忘記大聲哭鬧。
三:
知道何時該獲取專業意見
1.看看你能否讓孩子明白道理
不同的孩子適合不同的管教方式。嘗試幾種方法,看看哪一種最有效。不管你做什麼,孩子還是發脾氣?不妨向醫生或治療師求助,他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需求,給你更多意見。
2.留意孩子鬧脾氣是否與環境有關
特定的環境刺激,會使孩子比平時更容易發脾氣。有的孩子對食物(尤其是糖)、光、人群、音樂或其它因素敏感,這些東西會刺激他們,使他們在沮喪之下失去控制。觀察孩子發脾氣的時間,看看是否和環境有關。拿走刺激他的東西,看看是否有幫助。如果你搞不懂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最好去尋求專業的意見。
3.留意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是否還會一直髮脾氣
大多數小孩慢慢長大,會變得成熟,學會如何有效溝通,而不再隨意發脾氣。如果孩子過了幼兒期,還是常常鬧脾氣,很可能有些潛在的問題需要解決。考慮帶孩子看醫生或治療師,確認是否有更深層次的問題。如果孩子老是鬧脾氣,一天總要鬧上幾次,或者發脾氣時,變得很暴力,事後總是精疲力竭,最好帶他去看醫生,找出是否有特殊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每個小孩都不一樣,實際情況也千差萬別。家長們不能單靠一種方法,應付所有場合。您是家長,控制權在您手上。保持冷靜。如果您察覺到自己在生氣、惱怒、洩氣、煩躁,不妨暫時離開,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再試圖安撫沮喪的孩子。
-
14 # Allpsych
我想從兩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第一個是介紹下什麼是情緒,第二個是具體應該怎麼應對。
第一,情緒。
情緒、情感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而是有一定的刺激情境引起的。刺激情境本身不能直接引發人類的情緒和情感,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對情境事件進行解釋和評估,當環境符合人們的需要時,人們會產生愉快的情緒、情感體驗。否則產生消極的情緒、情感體驗。
從上面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想調節情緒,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1, 改變刺激情景,比如暫時迴避,不要正面衝突。
2, 改變自己或他人對刺激情景的評估,也就是重新解釋,歸因,改變認知的過程。
3, 調整因情緒波動產生的生理反應,比如平復心情等。
第二,ICPS。(I Can Problem Solve) 我能解決問題。參考書籍<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
情緒管理是分為四部分:第一、情緒的覺察與辯識;第二、情緒的理解;第三、情緒的表達;第四、情緒的調節。教會孩子情緒管理,就是讓孩子學會識別情緒,理解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1,教會孩子識別和表達情緒。很多情況下,孩子之所以鬧脾氣,是因為孩子不懂識別和表達,只能透過鬧脾氣來讓父母滿足自己。
方法:透過有意識地教會孩子使用這六組字詞,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多種選擇的思維方式,教會孩子觀察行為之前之後的區別,這樣孩子才會知道自己的行為是會對他人造成影響的,從而敢於自己解決問題。
接著,理解他人的感受常用詞彙:開心、傷心、生氣、驕傲、沮喪
方法一:看圖遊戲。陪孩子看圖片或者動畫片的時候要經常問孩子,圖片中的人是什麼感覺?圖片裡的人心情如何?比如光頭強,當他被熊欺的時候,是什麼心情?
方法二:理解他人的感受。在生活中教孩子觀察他人的感受,讓孩子能夠識別開心、傷心、生氣、驕傲、沮喪等情感類詞彙。
教孩子用這些詞造句,當孩子能夠熟練地使用這些高階詞彙的時候,他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多了起來。
2,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鬧脾氣,也可能是孩子不知道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尋找解決方法的步驟,當孩子和他人發生矛盾,家長可以用一下步驟:①問題是什麼?(你們現在出現了什麼問題?)②感受如何?(你們倆的感受如何?分別是什麼感覺?)③怎麼辦?(誰有辦法讓你們倆都高興?)④先寫出這些辦法。⑤如果不管用,那麼我可以試試不同的辦法,直到找到解決辦法。⑥告訴孩子""這個”就叫作(分享)、(寬容)、(協調)……然後,尋找多種解決辦法:
遊戲
①角色扮演。家長和孩子玩解決問題的角色扮演遊戲,或者還原白天發生過的事情。
②玩偶遊戲。使用玩偶來扮演其他小朋友,玩解決問題的遊戲。
還要教會孩子,考慮後果,僅僅有解決辦法是不夠的,孩子們要學會考慮後果考慮事情的先後順序:之前和之後:教孩子用之前和之後的句式來描述一件事。
故事接龍:和孩子編一些故事,讓孩子進行接龍。
如果……可能會發生什麼:幫助孩子想象各種可能的後果。考慮人際交往中的後果:提出問題。引導多種方法。遇到好的解決方法,停下來,寫在左邊。探索另一個故事的結果,把結果寫在右邊。
家長需要注意的事項:
第一,搞清楚孩子對問題的看法。一旦你搞清楚了孩子對問題的看法,就要努力剋制自己,不要把問題的重點轉移到符合你的需要上來。
第二,要記住,是孩子而不是大人必須要解決問題。要讓你的孩子思考,你只應該提問。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告訴孩子該做什麼或不該做什麼。
第三,把重點放在思考過程上,而不是具體的結論上。ICPS的目的是教給孩子一種能幫助他們處理一般人際問題的思考方式,如果你急於判斷他們的想法,甚至讚揚一種想法,就可能會壓抑孩子進一步思考其他解決辦法。而批評會讓孩子不願意再自由地說出內心的想法。這兩種情況下,孩子都會從思考解決辦法和考慮後果,轉向選擇一種能獲得你的贊同的做法。
-
15 # 麥芽兒孕育
幼兒容易發脾氣,並且一旦脾氣來了還比較難以安慰。這確實是個讓新手父母頭疼的問題。不過很多時候,父母可以透過做些事情來避免和減少幼兒發脾氣的情況。不管怎樣,給與孩子滿滿的愛。
1.讚美他們 很多幼兒亂髮脾氣只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在這個階段,孩子們開始挑戰父母的底線並從錯誤中學習正確的道理。當孩子們表現好時,父母所要給與的就是大量的關注和擁抱。很快孩子就會意識到尖叫和咆哮會讓他們什麼也得不到。
2.緊緊的抱住他們 如果小傢伙已經真正的瘋狂發脾氣了,有時候父母可以緊緊的抱住他們來讓他們安靜。然後透過輕聲對話來安撫他們。
3.轉移注意力 有時候,對付發脾氣的幼兒最好辦法就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雖然之前孩子是相當的憤怒,但分散注意力後,孩子可能都不記得他們是否憤怒過。
4.儘可能的避免孩子脾氣的爆發 如果在孩子累了、失落等情況下,父母要避免讓孩子發脾氣。可以給孩子一些喜歡的玩具,書籍,飲料或零食等。
5.保持積極的態度 不要一直告訴孩子們父母不希望他們做什麼或使用消極的話語來和他們溝通,比如說孩子很調皮等等。一定要使用積極的語言。
6.傾聽孩子的話語 每個人都有忙碌的生活,很多時候非常容易分心。但是如果孩子們試圖告訴父母或展示給父母所做的事情,父母需要靜下心來傾聽和觀看並給予互動。
7.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 只因為他們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父母不要指望孩子們的行為和父母那麼大時的行為一樣。讓孩子們自己來了解自己,瞭解自己的喜好並規範自己。
8.可以說不 孩子們也許會嘗試觸犯父母的底線。孩子們就是簡單的想要知道底線以外的情況是怎麼樣的。這並不是說明孩子們就不善良了。父母要學會說不。
9.言行一致 說到做到。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10.不要威脅 父母不希望孩子看電視,但是孩子卻執拗的要看,那麼等待十分鐘後,給孩子們其他的好玩的東西,這樣寶寶就會困惑,然後可能就不看電視了。
11.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如果孩子們得到了信任就會更容易配合。所以父母可以每天讓孩子自己來決定一些事。例如穿什麼衣服等等。
12.適時犒勞孩子 如果孩子的行為表現很好,可以時不時的犒勞一下他們,但不要讓孩子覺得你的行為不正常。
13.和孩子耳語 如果孩子們真的很吵,如果可以輕聲跟孩子耳語。這樣孩子就會試圖來聽你說什麼,自然而然就安靜了。
14.給孩子愛和擁抱 沒有任何比對身體的關注更讓孩子感到安全和被愛了,不要忘記要經常的告訴孩子父母多愛他們!
15.樹立好榜樣 孩子們會透過膚質學習,所以儘量避免讓孩子看到父母的憤怒或頻繁的憤怒。
-
16 # 家有小萌娃呀
每個人都有脾氣,當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就會發脾氣,這是人之常情,大人因為自制力比孩子好,會根據場合進行剋制,而孩子認知有限,當困了、餓了,沒有拿到心愛的玩具時或者跟人發生爭執時,都會發脾氣。
小孩發脾氣時,大人可能也會著急,看著小孩撒潑打滾,自己也會分分鐘爆炸,但作為父母,一定要儘量剋制自己的負面情緒,當孩子鬧脾氣時,家長可以堅持三步走的策略:
1、描述情緒。當孩子跟你發脾氣時,不要一上來就評價孩子的做法對與錯,而是要跟孩子說:“你現在生氣了是嗎,你為什麼會生氣,你現在的感受是什麼?”當孩子描述剛才發生的事情,用語言描述自己情緒的時候,大腦會幫助他逐漸理解自己的情緒,幫助他安靜下來。
2、思考情緒。主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負面情緒從哪裡來,以及怎麼消除自己的負面情緒。比如當孩子沒有拿到心愛的玩具時,你可以這麼引導:你是因為沒有拿到心愛的玩具,所以才這麼生氣是嗎?這時候孩子很可能會給你一個肯定的答覆,抓住這個機會,對他表示理解,給孩子提供一個方案:“或許下次跑的快一點,或者主動跟其他小朋友商量,等他玩過了借給你玩”
,你覺得這個主意怎麼樣?
3、回顧並反思發脾氣的過程。當孩子心情逐漸平復之後,告訴他:“每個人都會生氣,但是生氣並不能解決問題,而且你生氣後,爸爸媽媽也會覺得不開心,下次咱們遇到問題,先嚐試解決,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就找爸爸媽媽幫忙,好嗎,我們都會幫助你的。”
這三個步驟,在心理學上叫做“心理認知療法”,當孩子生氣的時候,先改變孩子對整個事情的認知,認知變了,情緒也會跟著變化。這之後再跟孩子共情,孩子比較容易接受。
回覆列表
輔導教室有沒有多媒體?給放點動畫片。有寶寶巴士之奇妙漢字,和寶寶巴士之神奇簡筆畫,和兒歌,學習之外,唱個歌,認個字,畫畫。再進行點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或者品德教育,讓孩子學點這些有用有趣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