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家有五歲女娃一枚,遇到一點事情不順心就哭。講道理或者動武或者置之不理都毫無成效。身為老母親,我都快抑鬱了。求解。
8
回覆列表
  • 1 # 痴夢58

    當前的社會競爭力越來越大,如何培養孩子有著強大的抗壓能力和適應? 應從小建 立良好的心理素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挫折與打擊。作為父母有意識地去放開呵護的雙手,讓孩子早一點經受風雨磨難、多經歷一些苦難挫折,並以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與勇氣,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我們要培養孩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性格,讓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並戰勝困難和挫折。引導孩子積極應對挫折,遇到挫折和困難都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為了避免孩子深陷挫折中無法自拔,父母就應該及時做好開導工作,讓孩子以積極的心態來處理,以此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對孩子進行抗壓訓練,孩子心理承受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一項長期、細緻的工作,需要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有意識逐步進行訓練。

  • 2 # 趙小明心理團隊

    現在的父母們經常會看教育類的文章和書,也瞭解一些關於教育方面的術語和理念,但是大家在使用這些術語的時候常常都是一知半解,而且會引起很多的誤區,比如說大家看到了一個挫折教育,然後大家就會想我要專門去培養孩子的挫折教育。看到一個延遲滿足,又會想我怎麼樣去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

    創造健康的環境

    在正常的一個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這些能力就會自然而然就會發展和發育出來,我們有時候不需要過度的或者專門的去培養什麼,其實這些孩子都會生長,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創造這麼一種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也不用專門的去考慮,孩子具不具備這種能力啊?孩子具不具備那種能力?比如說我們從下到大的時候,父母從來也沒有說培養我們抗壓能力,事實上在我們長大之後我們覺得我們的抗壓能力也很好的,並不需要怎麼去努力也會生長出來的啊!

    現在很多父母從小給孩子成長的環境是不健康,不健康的環境的確給孩子帶來了很多不健康的問題,然後引起父母的焦慮,父母想著孩子是不是沒有這個能力,孩子是不是沒有那個能力?其實最關鍵的問題在於要解決孩子成長環境健康的生長環境,這個有了,什麼孩子都會有。

    我成長的環境

    我們從小是怎麼長大的呢?小時候從三歲的時候,就開始在院子裡面獨立玩了,父母就要有很多他們自己的工作和時間了,那個時候就是和院子裡的其他小孩子一起玩,我記得我小時候就經常和其他的小朋友在院子裡拿一個小鏟子鏟地上的草、沙子。

    再長大點就玩泥,玩沙子,尿和泥,玩家家。然後再長大點就是一群孩子整天開始下河摸魚、摸蝦,上山逮蟲子,爬樹、爬牆,有的時候鑽到隧道里面去探索,然後有的時候一段時間流行什麼,比如踢沙包,那個時候就一群孩子瘋狂的在做沙包踢沙包,又一段時間,我們又流行做火藥槍,用火柴做火藥,用鐵線絲做成簡單的火藥槍。總之就是因地制宜的,利用我們找到的所有玩具、工具來大量的遊戲和其他孩子在一起。你覺得這樣的生長環境,什麼樣的能力他沒有呢?這樣的環境,需要專門的去培養孩子的什麼創造力、創新能力、抗壓性、延遲滿足嗎?

    正常的遊戲很重要

    只要給孩子一個正常的遊戲(不是電子遊戲)、正常的孩子和孩子之間的群體遊戲生長的環境,你的孩子什麼樣的能力都具備,什麼都不需要培養,到了上學的時候,到了需要考試的時候,他的能力自然就會發揮出來,因為從小孩子具備的一切對於孩子的身心發育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心理學研究發現,所有的孩子都需要遊戲長大,這個遊戲指的是正常的遊戲。比如說非洲的孩子在草原上玩遊戲,伊拉克的孩子在戰場上玩遊戲。他們玩什麼遊戲呢?他們玩的是戰爭的遊戲。

    1、遊戲一方面可以緩解孩子心裡面的焦慮。

    2、遊戲也可以緩解孩子們的孤獨感。

    孩子和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孩子根本就不需要父母,甚至有點討厭父母把他們拴在身邊,或者叫他們回來吃飯。

    所以現在很多父母一會兒給孩子報這個興趣班,一會兒給孩子報那個興趣班,培養孩子這個能力,培養孩子那個能力倒不如給孩子創造一個孩子和孩子自己之間玩耍的空間,孩子什麼能力都會有的。

    與自然環境在一起

    我們再來回到抗挫能力本身。其實挫折感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嬰兒時期孩子就已經發現媽媽有的時候會突然消失,這個時候孩子就會開始焦慮了,就會給孩子帶來挫折感,這個時候孩子就需要自己去處理這個挫折,在處理挫折的這個過程中,如果過會兒媽媽回來了,孩子就會很欣喜,孩子從嬰兒期就在不斷不斷的培養抗挫折的能力,所以我們才說抗挫能力的確很重要。

    但是不需要專門努力的給孩子培養抗挫折能力,關鍵是給孩子培養一個正常健康發育的環境,給孩子培養真實玩耍的能力,因為孩子之間必然衝突,他就會解決他抗挫折的能力,孩子就會發展出一切他將來進入社會所需要的人際溝通能力。

    孩子和孩子之間所創造出來的一切又培養了孩子進入學校生活之後的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父母們過度的焦慮或者專門的去培養什麼能力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自然的生長,這個自然的生長也包括孩子能夠和自然環境經常在一起。

  • 3 # 珍珠媽媽悅分享

    1.加強體能鍛鍊。體能鍛鍊同時也是意志力的鍛鍊,一個有意志力的人,通常都有較強的抗挫能力。體能訓練還能讓孩子透過支配自己的肢體,獲得對人生的掌控感,有利於人格的健全。

    2.主意表揚技巧。在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時候,不要簡單誇獎他聰明、能幹,而是看到孩子成績背後的努力,認可他的堅持與認真,讓孩子明白只有付出才有收穫。

    3.受挫時不要打擊。孩子在遇到挫折時,父母不要粗暴的打擊,而是要充分的共情,理解孩子的心情,並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的辦法,鼓勵孩子多嘗試,不放棄。

    4.父母以身作則。不想讓孩子太脆弱,父母也不能玻璃心。該堅持的要堅持,該努力的要努力,該拼的時候就要拼,給孩子做最好的榜樣。

  • 4 # 湖南沐苗教育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東西都與我們的想象背道而馳!

    可能你看了很多育兒書籍,但是在現實中還是管不住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的無理取鬧,是給父母暗示的訊號。

    我們來看一下,孩子們有什麼訊號提示,是在告訴父母“我有一顆玻璃心”!

    ➤ 在孩子提出要求時,不管是否合理,只要無法立即給予滿足時,就開始大哭大鬧!

    ➤ 孩子膽小,不願意嘗試新鮮事物!孩子怕輸,完全沒有再來一次的勇氣!承受不了失敗的打擊!

    ➤ 孩子嬌氣,受不了一點批評指點,一說他不好,就小嘴一撅,有的甚至用哭鬧或逃避!

    ➤ 孩子遇到困難了,第一想到的是父母來幫我,而不是自己尋求方法解決!

    玻璃心從何而來?

    如果父母平時非常溺愛孩子,導致孩子較少地經歷挫折教育,容易使他們的心靈變得脆弱。

    除此之外,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越來越高,以及跟別人家孩子的攀比心理,但凡孩子有一點做得不好,有一點失敗,往往就促使孩子經不起打擊和失敗,導致孩子的“玻璃心”。

    在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當中,有一部分孩子屬於本體感失調,這類孩子的表現就是,手腳笨拙、動作緩慢拖拉、消極、沒有上進心、缺乏自信心、脾氣暴躁。

    本體感是自信心和創造力的根。是身體的肌肉、關節運動、神經組織和大腦長期互動聯絡的過程中,協調處理自動自發的能力。

    人類身體的活動,大多是在不知不覺下進行的,孩子不用老顧及身體如何行動,手腳才能靈活、心情才不會緊張、焦慮,才有足夠的自信心。本體感發揮良好的孩子,大腦功能才能發揮自如,增強自信,反應迅速,抗挫折能力也能逐步地發展起來。

    接下來就告訴你該如何拯救“玻璃心”的孩子。

    一、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是渴望被呵護,被接納的。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有一顆玻璃心,而是父母平時的“無心”之言傷害了孩子。父母總是會在無意間說一些話做一些事而傷害到孩子。有時候甚至沒覺得自己做錯,還怪孩子自己不堅強。所以,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父母要反思,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二、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孩子有顆易碎的“玻璃心“和父母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孩子成長中遇到的每一個難題,作為父母都要用心地去處理去解決。多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潛能,不壓抑自己的情緒。給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這樣才能有助於孩子更好地成長。

    三、做本體感訓練,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除了家庭當中注意父母的教養方式之外,父母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參加感統訓練增強孩子的本體感訓練,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比如,陪孩子拍球、玩滑梯、跳繩、踢毽子、游泳、打羽毛球等訓練。對孩子的本體感的發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觸覺,是情商之源;前庭覺,是學習之根;本體絕,是創新之本。不要等到孩子學習困難,難以糾正時再來想到改善,那時已為時稍晚。

    孩子就像小樹,但不是隻需要澆水施肥。用愛和耐心陪伴孩子的成長,在孩子的思想上加以引導和教育,讓孩子提升自信,無所畏懼,勇敢克服自己的內心才會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 5 # 家裝裝飾油漆工

    建議家長。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家長們明白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教學過程:一、匯入。尊敬的各位家長,你們好。首先歡迎你們參加家長學校培訓活動。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來到學校,共同來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關心學生的發展情況。今天我們共同探討的問題是怎樣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二、幫助家長們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英華人文學者羅素說:“人類從來沒有今天如此多的憂慮,也從來沒有因如此多的原因而憂慮。”因此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重在調整好孩子的心態,正確認識困難,敢於迎接挑戰,抗擊挫折。這種教育要從小學甚至幼兒園抓起。孩子抗挫能力的大小,決定孩子一生成就的大小。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從小在爺爺、奶奶、父母的精心呵護下長大,生活在太陽底下,吸取著雨露Sunny。唯我獨尊,嬌橫跋扈,事事佔上風。試想,這樣的孩子如果從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導,能走正確的人生道路嗎?他們只會遇到困難退卻,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經受不了打擊,他們只會順水推舟,不會逆水行舟。難怪中國每年都會出現小學生因不能正確面對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學的嘲笑而跳樓自殺的,因學習的壓力而棄學逃亡流浪街頭的,因羨慕而產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是極為重要的。作為學校、家庭應責無旁貸加強培養孩子們從小面對挫折的能力,讓他們在風雨中健康成長。三、家長交流自己孩子出現的一些現象,談談平時是怎樣教育的。四、建議家長培養受挫能力的具體做法(一)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壓力莫過於來自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理,莫過於學習分數的高低、成績的好壞,莫過於與同學之間的爭吵、意見的分歧,莫過於老師嚴厲的批評、同學的嘲笑……然而,一個在家被父母嬌慣了的“小皇帝”“小公主”們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這些壓力呢?要麼與父母調皮,要麼與同學打架,要麼變得孤僻,要麼變得古怪,要麼與老師對立等。由此可見,從小養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1、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我,瞭解自我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我,瞭解自己的優點、缺點、愛好、性格、習慣等,學會自我調控、自我反思、自覺學習,找出與別人的差距,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只有他們在瞭解自我,認識自我的基礎之上,才能不斷地完善自我:正確地對待自己,與他人友好相處,更好地學習,勇敢地面對失敗。特別是班級裡的後進生,他們本身缺乏自信心,導致他們形成自卑感,嚴重影響著他們身心活動和學習能力,使原有的聰明才智不能正常地發揮。面對這樣的孩子,更加要幫助他們認識自我,瞭解自我,面對現實,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認清自己之後,以清醒的頭腦、良好的心態,調節自我,戰勝自我,樹立信心。要以“失敗是成功之母”為動力,迎接新的挑戰。2、用典型的事例建立孩子的自信心。發明家愛迪生,幼年求知慾很強,喜歡追根尋源。他向老師提出“2+2為什麼等於4”的問題,因此闖下大禍。剛進校3個月的他,被勒令退學。他的母親十分悲憤,下決心親自教育兒子成長,為兒子建立自信心,給他講文學、物理和化學,培養他愛學習,愛科學的習慣。愛迪生的求知慾因此進一步被激發起來。“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最終成為舉世聞明的發明家。可見成功源於自信,自信心的樹立,來自於周圍的人們的常識。做父親的都不賞識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從何而來?愛迪生的母親不賞識自己的兒子,就沒有今天的發明家愛迪生,對目前發展比較差的孩子,家長要用放大鏡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子女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子女需要幫助時,家長的幫助要掌握一個度,絕不可越佾越皰,要留有餘地。如:孩子問某字怎麼寫,有的家長會隨口報出來,這樣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問某字怎麼寫,倒不如鼓勵孩子“你不是會查字典嗎?先查檢視,再來告訴爸爸(媽媽)。”(這樣的引導,孩子會欣然去查字典)。這樣不僅省卻了家長的許多時間,更重要的培養了孩子的自已動手攫取知識的。而這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們跳一跳,透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心。3、親近孩子,教其反思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言語難免有可能會傷害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沒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確面對,就會導致不良後果。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型孩子,他們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後果。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要多開導他、啟發他,鼓勵他們自我檢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認識自我的不對,找出與別人的差距和誤區以及自己存在的問題。從小進行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養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習慣,他們就會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二)理解好挫折之“的”現在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被長輩呵護著,父母溺愛著,遇到挫折和不順心的時候,不是耍脾氣就是大哭小鬧,往往讓家長束手無策。因此,幫助孩子對挫折正確地認識和理解是抗挫折教育的關鍵,是我們進行抗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孩子年齡小,對事物的認識是具體形象的。我們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時,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經歷挫折而後成功的影視作品,或者是家長的親身經歷,甚至包括身邊的小朋友經過失敗而成功的小故事。例如:在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面對強大而兇狠的大灰狼,喜羊羊帶領一群小羊團結一致、善用智慧,屢次逃脫狼口。雖然經歷了那麼多的艱險、挫折,但他們始終瀟灑樂觀,頑強地守護自己的家園。孩子透過這些喜聞樂見,可以感同身受的事例,直觀瞭解事物發展的過程,真實感知挫折,認識到生活有順有逆、有苦有樂,從而對挫折有初步認識。只有讓孩子在克服困難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確理解挫折,才能培養他們不怕挫折、勇於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主動接受新事物,承認並敢於面對挫折的信心。(二)受到打擊,學會面對人生的致命點就是經受不了挫折的打擊,有的人一旦遇到一點小麻煩,遇到一點小挫折,就不能接受,不能正確地對待。有的人是想不通,情緒低落,悶悶不樂,沉默寡言,十分無助的樣子;有的人是發洩,性格暴躁,把所有的氣都往別人身上發…….一個人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麻煩事,煩心事,總會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打擊,小學生也不例外。然而多數孩子嬌生慣養,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哭哭啼啼,依賴家長和老師。如何培養孩子面對家庭、學校、社會諸方面帶來的打擊?這個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1、學會面對自己當自己受到打擊以後,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多想想造成自己受到打擊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地面對自己,敢於承擔自己的責任,告訴孩子: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知錯就改,才是好孩子。2、學會面對父母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家長看到孩子學習成績考差時,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會生氣地批評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評教育,與家長產生牴觸,不服從家長,甚至於向家長示威。這樣的孩子思想、行為處於危險的邊沿,教師應加以正確的引導:一是採取開展活動的方式,使孩子在活動中明理,查詢自己的不對;二是採取交流的方式與孩子們溝通,理解父母用心的良苦;三是舉生活的例項和現象,明辨對錯,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其實,挫折和打擊並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擊不知道想辦法應付。我們要學會迎接挫折和打擊,也要學會對付挫折和打擊,只有那些敢於面對同學,面對教師,面對父母,面對社會,面對困難,面對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們最敬佩的人。(三)心中不悅,學會交流溝通交流和溝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溝通使人愉悅,交流和溝通使人進步,交流和溝通使人健康。只有善於交流和溝通的人,才能做一個真正健康的人。而有的小學生內向,不善於表達和溝通,受點打擊,悶在心裡,關在屋裡,不願見人。長期下去,思想壓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長。面對這樣的孩子,告訴他,要做一個性格開朗的人,心中有什麼不愉快的事找夥伴、信懶的人說一說、擺一擺,在交流中對方會幫助你解決疑難、排除困惑。要學會自我排解,學會交流、溝通,爭取別人對你的支援、幫助、理解、排擾。切忌有事悶在心中。本班有個孩子,年齡最小,性格十分內向。父母經商,高齡得子,十分慣養這孩子。父母不敢說他的不是,一旦說他不是,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鬧,或者噹的一聲把門關上,哽咽得說不出話來。我知道此事以後,專門找他談心,開導他,經過開導,他明白;這樣下去不但對自己身心健康沒有好處,而且不利於自己健康成長;有什麼不愉快的事要主動學會與別人交流、溝通,求得別人的寬刷原諒、理解、幫助。漸漸的孩子懂事了,學會與父母交談了,父母一見到我就是一席感激的話。事實證明經過挫折教育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意志堅強的人。 熱愛生活的人才是強者。只有那些經歷挫折的人,長大後,才能追求成功,鑄造人生的輝煌。我希望孩子們在我們老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下都能成為學習生活中的真正強者。

  • 6 # 近視弱視研究所褚老師

    誰家都應該有個差不多的讓人有愛又恨的小天使。有人說,孩子就是家長的縮影,他們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毫無保留的沒有絲毫修飾得展現出大人的性格,行為。孩子受挫能力差,玻璃心,其實原因就幾點。

    一,過度溺愛,孩子想什麼就給什麼,想怎麼無法無天就怎麼無法無天,他們就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就會認為全世界都該順著他們,只要是他們不願意的,就都是錯的。那麼對於這樣的孩子一點兒小挫折,一點兒不如意,那麼換來的就是發脾氣,哭鬧。試問,都當皇帝公主了,還會給你個下人面子?對待這樣的孩子就要慢慢開始給孩子立規矩,慢慢告訴她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也不能過於嚴厲,要讓孩子認為你是很愛他們的基礎上進行,如果孩子沒有安全感了,那又是一個麻煩的問題。

    二,孩子還小,有些事情是轉不過彎的,急了哭也是很符合他們年齡段的特徵。這時候就需要家長靜下浮躁的心,在孩子的角度把這個事情思考一下看看問題是在哪裡?比如孩子用點讀筆讀故事,讀到一半就沒電了。然後就開始哭,那怎麼辦?教育他筆沒電了就充,還是給他慢慢解釋點讀筆使用的原理方法?這時候孩子哭的原因應該是書沒看完,自己又想看而急得哭吧。你把孩子抱過來,拿過書,給孩子說,來,爸爸(媽媽)給你繼續讀下面的故事好不好?你說孩子還哭不哭?這就好比我們用電腦急著工作,電腦老打不開,這時候有的人讓你多開幾遍,有的人來告訴你電腦可能是怎麼壞的?需要我怎麼檢查,怎麼修,你有沒有想抓狂的慾望?找另外一臺電腦工作不就行了嗎?其大多時候時候換位思考正確引導是處理孩子不好情緒的最好方法。

  • 7 # 歡樂成長錄

    ”如何培養小女孩的受挫能力?“每個人都持有不同的意見,有很多家長認為“女孩要富養,男孩要窮養”所以女孩就應該被寵愛,不應培養其受挫能力。對此,我是持相反意見的,而且相比男孩,我認為女孩更應該從小培養其受挫能力。

    一、女孩應培養其所挫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1、現在社會環境給女孩更多的機會,但機會也意味著挑戰和競爭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女性基本屬於家庭,自古對女性有三從四德的道德規範,但自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女性的社會地位與日俱增,現在達到巾幗可抵半邊天的境界。女孩與男孩有相同的機會,但因女孩的生理特徵,社會上對男性似乎更加偏好些。這樣的環境,要女孩比男孩更加堅強。

    2、為母則剛

    女孩長大後,按照傳統家庭模式,一般都會成為母親,大家都只記得“為母則剛“,卻忘記了一句”久煉成鋼”。剛不是一日造就的,成鋼必久煉。現在在各大媒體上就會爆出:媽媽帶著孩子自殺之類的事情,如果在媽媽成為媽媽之前,能夠經歷一些挫折,培養自己更大的力量,這樣也就不會產生如此多悲劇。

    所以我認為女孩培養受挫能力太重要了。

    二、如何培養女孩的受挫能力

    1、正確認識女孩

    在小區帶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一些女孩的媽媽對男孩子說:寶寶,她是小女孩,你要讓著她哦“其實這句話,就是不經意的給女孩傳遞一個資訊:我是女孩,我應該有特權。換句話說:我是女生,我是弱者,你得讓著我。

    我認為,有女孩的家庭,家長要告訴女孩,男與女僅僅只是代表性別的差異,而無任何特權或弱者的意思,讓女孩正確認識女孩。

    2、讓女孩多參加運動,和男孩一起競爭

    在陪我老二上親子課的時候,有兩個女孩給我的印象最深,一個叫小蘋果,名字和她本人一樣特別的可愛,嬌滴滴的那種,也有些弱不禁風的感覺,在課程上如果跟其他的小朋友有一點點衝突,小蘋果就會跑到媽媽懷抱裡哭,還有一個叫may的,長的可愛,身體特別結實,行動能力特強,強過班上好多男孩子。在課後的溝通中,得知may經常參加一些戶外運動,前不久在深圳的一次3歲組平衡車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may透過戶外的運動,不斷在跌倒、失敗中培養出自己的受挫能力,這也很好的解釋了在上課時如與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她一般都會憑藉自己的能力解決。

    3、給女孩多讀故事

    陪孩子多讀一些培養逆商的故事,其實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就是引導孩子,增強孩子能力的一個過程。我發現透過閱讀給老二所傳遞的一些好的行為習慣,慢慢都成為了老二自己的。

  • 8 # 萌寶興趣班

    某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對2014名受訪者釋出調查問卷,調查顯示有受訪者中佔34.8%的人表示身邊父母包辦孩子個人事宜能持續到孩子上大學。調查還顯示,受訪者覺得父母過分掌控孩子個人生活所帶來的負影響包含:孩子無主見(58.9%),孩子性格優柔寡斷(55.5%),助長孩子懶惰和依賴性(51.0%)。”

    這些“壞毛病”每項發生率都超50%,數字令人唏噓

    文文終於如願以償考進了理想的大學,可是進入大學那幾個月之後,就抱著電話對父母哭訴,說不想讀書了,想要回到父母的身邊。

    文文家境並不好,但是父母為了讓她能夠出人頭地,平時省吃儉用的幫文文報了很多補習班,甚至借遍了親朋好友,買了一套小小的學區房,只是為了讓文文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

    平時在家裡文文的任務就是學習,即便是洗襪子這樣的小事,也是由父母代勞?以至於文文沒有一點的生活自理能力,在離開父母獨立生活之後,什麼事情都無法做好,漸漸變得自卑,對環境極度不適應。

    文文父母為她打造了一個溫暖的魚缸,凡事都一手包辦,卻讓她在魚缸裡面學習不到任何的東西,依賴性越來越強。

    (一)被父母的魚缸限制的壞處

    喪失動手能力

    朵朵在小學的時候成績一向不錯,但是進入中學以後,粗心的毛病越來越明顯。只是父母並沒有引起重視,覺得孩子的學習基礎很好,粗心一點並沒有太大影響。

    到了高中,朵朵依然會因為粗心而錯題,這引起了老師的重視。經過了解,老師得知從小到大,朵朵都是家裡的小公主,什麼事情都被父母伺候的好好的,甚至沒洗過襪子,沒擠過牙膏,有時連吃飯也是喂的。

    這自然剝奪了朵朵的動手能力,老師表示動手能力差的孩子,手眼協調性也會差,邏輯推理能力也不好,使得器官的發育並不平衡,所以容易出現馬虎現象。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學就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

    也就是要動手,去體驗生活,體驗知識。

    影響孩子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差

    強強是家中的獨子,一出生就被老人和父母的關愛包圍,到了三歲還不會自己吃飯。在進入幼兒園之後,看著其他小朋友都能自己吃飯,但是他卻用不來勺子,經常急得大哭,有的時候還會餓著肚子。

    他不懂得如何和同學相處,稍微和同學之間有點矛盾,就會向老師打報告,甚至回家後還會告訴父母,讓他們到幼兒園去罵同學,而他自己卻完全沒有獨自處理事情的能力。

    包辦教育下成長的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很差,遇到問題也不會自己去解決。很多家長覺得包辦是為了孩子好,然而事實卻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剝奪了他們的很生活中各方面的能力。

    孩子情緒易崩潰,一不被滿足就生氣

    多多是小區有名的皮孩子,三天兩頭就在家裡大哭大鬧。只要他想得到的東西,父母不滿足,他就會在地上躺著耍賴,不管父母怎麼說都不聽。而只要多多連續不斷的哭鬧之後,父母往往會選擇妥協。

    其實這是孩子們的小手段,當他們第1次知道哭鬧能夠讓自己的需求被滿足之後,便會一再的故伎重施,企圖用發脾氣去控制父母。這時他們的哭鬧已經有了額外的條件,並不只是簡單的情緒發洩了。

    (二)孩子的成長需要空間

    自理能力需要空間

    萌萌兩歲多的時候想要學習自己穿衣服,父母並沒有因為她動作慢而制止,反而給了她足夠的時間去觀察去嘗試,很快她就學會了穿衣服,包括褲子和鞋子。

    獨立性需要空間

    花花膽子比較小,所以父母經常會在她身邊陪著。當花花兩歲多的時候,父母有意識的讓她一個人在房間玩玩具,一個人在衛生間洗手,很快化花花就變得獨立起來,再也不像以前一樣黏著父母了。

    學習和認知需要空間

    萌萌在外面玩的時候,總是對一些稀奇的小生物感興趣,然而父母總是擔心孩子會因此受傷,所以處處限制。久而久之萌萌不僅對自然界中的生物不瞭解,而且還失去了探討自然的興趣。

    家長千萬不要把孩子困在魚缸裡,而是要給予他們充分的空間,讓他們自由的成長,這樣才是對他們真正的關心和愛護,對於他們以後的人生之路都有著積極作用。

    (三)正確的陪伴

    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

    蘭蘭媽媽帶蘭蘭出去買東西的時候,如果是蘭蘭自己的東西,一般都會讓她自己去拎;蘭蘭的小襪子都是自己洗,雖然每次泡泡弄得衣服上都是,但媽媽依然不會插手,只是一次次的告訴蘭蘭應該如何做。

    放手讓孩子做家務,從生活中的小事培養孩子的獨立,只要孩子願意去做,就已經是最大的收穫。

    適當推出保護傘,孩子會變得更強大

    小明和父母在沙灘上玩,突然抓起一把沙子就塞進了口中,這是旁邊的趕緊對小明父母說,孩子吃沙子了。可是小明父母卻很淡定的說著沒關係,等到嘗過之後,下次自然不會再吃了。

    放手讓孩子去探索,把感受還給孩子,把嘗試還給孩子,千萬不要讓他們一次次失去嘗試的機會。

    伴隨孩子自由成長

    依依喜歡舞蹈,原本想讓她學畫畫的父母便尊重了孩子的意見,告訴她既然選擇了,就要去堅持。當然他們每一次都會堅持接送孩子,即使是頂著烈日,冒著寒風也沒有動搖過。

    放手讓孩子去選擇,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決定,適當的引導是可以的,但是千萬不要包辦干涉。

    睿智的作家冰心曾說過:“讓孩子像野草一樣自由自在地生長。”

  • 9 # 耗子的第一根脆骨

    你要學會去和孩子溝通,瞭解她究竟是為什麼哭?心裡怎麼想?不能一味的去責備。就那我來說,我妹妹今天10歲,遇到事情也是總會哭哭啼啼,我就經常會訓她,甚至打她。但這些也總是沒有什麼用,雖然她哭著說記住了,下次遇到事情仍然還是隻會哭。因此,對孩子要多鼓勵,而非打罵。

    首先,應儘可能讓孩子獨立活動,如讓她自己出衣服、買東西、多做家務等。雖然她可能剛開始做的不好,但是在不斷嘗試過程中,能使她的能力得到鍛鍊。當她經過努力獲得成功時,她自己的動手能力和自信心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增強。

    其次,可以多帶她去參與一些活動,見不同的人,聽不同的事,增長她的見識和與人交往能力,漸漸就能能養成一種不懼人、不懼事,凡事應對自如的坦然之氣。

    最後,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受挫能力低就不敢給她壓力,孩子只有在壓力的環境中才能發展個性優勢。孩子哭並不可怕,關鍵是家長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一旦孩子取得進步要及時獎勵。同時要求她變得更好,做到了有獎勵,做不到也應當給予安慰。

  • 10 # 美子心理諮詢

    兒童的受挫能力,獨立能力,觀察能力,創造能力啥的,都不是培養出來的。

    人的內心能力就像養花花草草一樣,給足夠的水、土壤、空氣、Sunny、再給與充足的時間就會成長,開花,結果。

    如果把花花草草視為孩子,父母要做的就是給孩子足夠的關心,愛,耐心地等待花草慢慢長大,而不是焦慮地在花草旁邊踱步,說:這都多久了,怎麼還不長大?什麼時候開花?什麼時候開我想要的牡丹花?最好要開就開高貴的玫瑰,這樣才能受到尊敬改變命運。然後動手拔苗助長,過度施肥,導致花草沒辦法繼續成長,意味著孩子人格基礎不穩定,不具有健康人格。

    父母最需要為孩子做的事情,是給足如Sunny搬溫暖的愛,還有耐心的等待,克服自己內心焦慮和恐懼。

  • 11 # 阿木三分

    首先要認同情緒低落是正常的。在很多人的概念中,覺得好的人生就應該是天天笑口常開,這是不符合現實的。情緒低落是很正常的一種狀態,從這個層面來說,我覺得不需要在孩子情緒一低落就要立刻去幹預,需要讓孩子適應生活中的這一正常狀況,如果孩子能主動從情緒低落中調整出來,那說明就很好了。如果發現孩子受挫比較嚴重,家長才有必要做一些幫助;

    3、既然我們說道培養抗挫折能力,那麼重點就在培養,而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小的挫折開始慢慢讓孩子適應,比如一個問題的答案,一種需要的滿足等,時間、強度等方面不斷提升,讓孩子慢慢適應挫折的壓力

  • 12 # 育兒閒話

    5歲的小女孩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哭,我認為這個跟受挫能力的培養關係不大。您現在想解決的,其實是他的動不動就哭鬧的問題吧?

    首先孩子哭鬧,你要先了解是什麼原因哭鬧,只有瞭解了原因才能夠解決問題。

    講道理這個歲數的孩子還聽不懂;而動武是一種錯誤的示範,以後她也會學你的樣子對待別的小朋友;置之不理其實就是一種冷漠的態度,那麼將來她也會用這種冷漠的態度對待你。所以這些都不是好法子。

    舉個例子,孩子在兩歲左右有一個完美敏感期,所有的東西,他都要求是完整的,如果不完整,他就會覺得很難受,覺得難受了就會哭鬧。有一回我忘記了,把給孩子吃的麵包掰成兩半,他就哇哇大哭起來,當我給他換了一個完整的麵包,他立馬就止住了哭鬧。而我有一個朋友,他不瞭解孩子的這個敏感期就覺得孩子是在無理取鬧,最後還把孩子揍了一頓。當從我這裡瞭解到這情況下我的處理方式之後,他覺得很懊悔,但是已經回不去了,孩子已經長大了。這個完美敏感期,也已經不會重來了。

    所以要解決孩子哭鬧的問題,需要明白他是因為什麼原因哭鬧。您所指的這些不順心的事情,也許正是他在過渡某些敏感期。或者您可以考慮看看有關於孩子敏感期方面的書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鵝黃色針織開衫搭配什麼衣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