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魔鐵的世界
-
2 # 電子產品設計方案
晶片的設計和生產都需要用到頂尖的技術
晶片的研發是極其燒錢的事,如果沒有巨量的資金,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晶片的流片其實是就是晶片的試產,任何產品的試產都會比量產貴。由於晶片的特殊性,流片是需要很多資金支撐的,有些公司流片幾次不成功就直接倒閉了。任何新的產品和新的技術的試產和量產都需要建立新的生產線,晶片也不例外。
生產晶片用到的材料、技術、裝置都是最尖端的科技,就以最先進ASML光刻機來說,一臺就要幾億美金一臺,有錢還買不到。流片一次就會佔用晶片工廠大量的裝置和資源,你說晶片流片能不貴嗎?
晶片是怎麼生產出來的?生產晶片需要用到晶圓,晶圓的成分是矽,其實就是沙子,材料那麼普通,應該很便宜才對啊?那就大錯特錯了,製造晶圓需要把矽元素提純至99.999%。透過很多步驟淨化得到了電子級矽(EGS),最後得到的是矽錠(Ingot),這種工藝出來的矽錠是圓的,然後進行橫向切割,得到我們常說的晶圓(Wafer),的以晶圓都是圓形的哦!
晶圓出來後,就要塗上光刻膠,光刻膠必須塗得非常平。光刻膠和塗光刻膠的裝置也不是一般公司能做的。然後就要進行光刻,這需要非常高的技術水平和非常先進的光刻機,沒有先進的光刻機根本做不出來,ASML公司最先進的光刻機幾億美金一臺,錢不是問題,關鍵我們買不到!!
美國花那麼大力氣阻止中國購買ASML的光刻機,目的就是阻礙中國的半導體制造業的發展!
光刻後就要在紫外線(UV)之下曝光,然後溶解暴露出來的晶圓,剩下光刻膠保護的部分,是不是有點像PCB的生產工藝呢?
還面還要進行離子注入,電鍍、拋光、測試、封裝的工序,才可以得到我們看到的晶片!
晶片整個流片的過程和正式生產過程是一樣的,用到的材料、裝置、工藝都是一樣的,但流片是試產,用的時間更長,成本率更低,還可能是失敗的。所以流片比量產貴多了!
-
3 # 星鏈全球
1、有一個概念需要清楚一下,一個試生產,一個是量產,試產的過程中需要人員來除錯產線,針對產品來最佳化產線,也可以說是完全的新建一條產線;量產是已經除錯好了產線,已經可以達到生產的地步,過程中只需要注意改進的點,基本不會大變。
2、由此而來,流片就是試產,對於生產企業來說,試產我要人員除錯,時間不定,不虧錢的前提下,費用肯定是比量產要高;量產的話,是已經得知了每道工序的耗費時常以及生產成本,量大隻要能保證一定的利潤率在內就可以。
3、晶片行業的生產流片與傳統電子行業不同,如流片需要光罩、蝕刻等費用很高,如果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如14nm、7nm產線除了高費用,還要公司規模足夠大才會有生產廠商來接受定製,如果流片中出現工序失敗導致流片失效,更改與改進工藝將耗費更高。
針對以上幾點,不只是晶片很多產品的試產費用都比較高,量產費用會相對合理。
-
4 # 數碼速評
可能很多人都奇怪,為什麼晶片流片越來越貴,而生產出來晶片成本卻沒那麼高?這是因為流片就是“試生產”,設計和生產線都是最新的,而流片並不能保證成功,所以出來的產品也不多,萬一流片失敗,一切得從頭再來,這一切都是流片成本高的原因。
而晶片真正生產卻完全不一樣,生產線以及設計都已確定,這樣固定成本已經穩定,接下來就看生產速度能有多快以及它總共能生產多少,生產得越多,平均下來成本就越低,這就造成了越先進的製程流片成本越高,而已經“過時”的製程成本越低,因為越新制程生產線價Grand SantaFe高,並且越容易流片失敗 ,而成熟老舊的製程卻不會這樣。
-
5 # 虎王73699653
流片其實是晶片生產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比光刻還重要。光刻只是決定了每一個矽半導體開關直接的最小距離,而形成這一距離就需要流片腐蝕,腐蝕完成還有填充隔離材料,新增導電材料,這樣一系列工藝下來,才能形成柵格完成晶片初步製造。
試流片很貴,是因為每一次流片時,需要大量的化學溶液,清洗液,定影液,顯影液,洗消液,腐蝕液,洗消液,填充液,洗消液,導電液,定影液,顯影液,洗消液,清洗液等,堆層跟這個類似,只不過需要腐蝕出穿空,以便層與層之間,可以導電連通。其中每一種化學溶液都是保密配方,特殊調配,價格昂,同時都是劇毒物質。基本上是一次性使用,很難回收再來利用。製備需求不同,配方也就不同。
一千克幾百美元或上千美元,幾噸或幾十噸下來,價格是相當的驚人。
流片成功與否,還在與矽晶體生成時的穩定性及流片池的穩定性。每一張矽晶片照片時,每一個將來的晶片,都是人模人樣。可是,一旦進入腐蝕池,洗消池就原形畢露。不穩定的矽就被腐蝕洗消掉了,成了麻子臉坑坑窪窪的。
等整張矽晶圓片,流片,切割,檢測完成後。那些麻子臉,能用的就成了中低端產品。長得好,體質強的成了高階,長得一般,體質還行,成了中端產品。實在不行的,只能報廢處理。計算核心還能用的,那就是新產品咯。
開核福利,基本沒能耐。一般都硬體遮蔽了,就是沒有導線連通,都已經從新東方畢業了。庖丁解肉,刀法凌厲。想開也可以,除非你能逆向無損拆解,把那些有瑕疵的單元連通,再原樣封裝起來。不過,也許你會白忙活一場。有瑕疵,就意味著不能正常執行。噗,燒了!
臺積電和三星的流片工藝,只能說是中規中矩,沒有英特強。這也就是英特帶K字頭CPU,很能超頻的原因。光刻,只能讓你在一個小地方堆更多的東西。優秀的流片工藝,才能讓你實現這個目標的同時,還能減少傳導損耗,高頻率,多層堆疊。
矽晶體的生成工藝,目前也就只能想法加大直徑,至於晶體穩定性,只能交給老天爺了。
-
6 # 嘟嘟聊數碼
一顆晶片從設計到量產,最貴的地方就在於流片環節了,因為當晶片完全設計出來以後需要按照圖紙在晶圓上進行蝕刻,才用什麼樣的製程工藝,多大尺寸的晶圓,晶片的複雜程度都會影響這顆晶片的流片成功率和成本,而且許多晶片都不是一次就能流片成功的,往往需要進行多次流片才能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但是這些失敗流片也都是一筆費用。
晶片設計和晶片製造一般都不在同一家廠商,像英特爾這樣同時具備晶片設計和製造的少之又少,比如華為的麒麟晶片就需要交給臺積電來代工製造,而且越先進的製程工藝流片費用越高,據說麒麟985用臺積電7nm EUV工藝的流片費用至少在3000萬美元,這就是因為越先進的工藝流片風險和費用越大,如果是採用16nm或者28nm較老工藝的晶片,那麼流片費用也會大大降低,可能幾百萬美元就足夠了。
如果一顆晶片流片成功,良品率也達標,那就可以進入量產環節,晶片量產後就相當於複製貼上一般(當然實際也沒這麼簡單),一顆顆相同的晶片就會快速的在晶圓上不斷的蝕刻並切割出來,經過測試後正常晶片就會進入封裝環節,而有瑕疵的晶片就可能被廢棄,量產環節成本大大降低,只要產量足夠大,原本高昂的流片成本就可以被巨大的數量平攤,成本就會不斷降低,即使是擴充套件生產線,只要數量達到一定級別,額外生產線的費用不算什麼。
-
7 # 79003776
工業化的年代,產量決定成本!數量足夠大,可以分攤,單體成本可以降低到一定水平!流片相當於做模具,成本必然高,量產過之後,大量單體無限分擔成本,必然便宜!
-
8 # 每日精彩科技
晶片流片為何比量產貴?
在晶片製造中,流片其實比光刻更重要。光刻只是直接確定每個矽半導體開關的最小距離,而這個距離的形成需要層壓刻蝕,刻蝕完成後填充絕緣材料,增加材料的導電效能,才能形成一系列的格柵,完成初始晶體的製作...
一塊晶片從設計到生產,是最昂貴的層壓環節,因為當完全設計好晶片後,需要根據圖紙進行刻蝕,在其中再使用晶圓工藝,晶圓尺寸是多少,以及晶片的複雜程度都會影響到電路的成功率和成本,很多都不是一次性的。通常要用很多次晶片流片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如果流片沒有成功,對於設計方和代工方都將是一筆巨大的損失。
在效能相同的情況下,更先進的製造技術也會增加硬體晶片的成本,大約14nm工藝3億臺切割機,10nm工藝估計10億個Mask晶片會用到30-50個燈帽。每個燈罩的成本是幾百萬元,開始幾乎花光了所有的錢。而燈罩只能用來生產水晶,所以成本要由設計師來承擔。事實上,也有其他原因:比如,製作光刻機的技術是外部壟斷的,國家沒有。因此,很多供應都落在了國外供應商身上。光刻機一直是晶體制造中最昂貴的部件之一,由於多層光刻機等的發展,技術上受到限制。下圖所展示的是荷蘭阿斯麥爾公司生產的光刻機,作為生產晶片的關鍵裝置,其售價達到了上億元每臺,高額的售價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
晶片在每一次的流片過程中,其中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大量的化學溶液,清洗液、固定劑、顯影劑、清洗液、酸洗液、清洗液、填充劑、清洗液、水流、固定劑、顯影劑溶液、清洗液等,才能使面罩層在空隙中分解、滲透,使面罩層與導電層連線。這些化學溶液每一種都有秘密的配方、特定的分佈、價格和劇毒物質。大多數是一次性的,難以再生和使用。製備需求不同,配方也不同。
一般來說,晶片設計和晶片生產沒有像英特爾那樣的廠家,而晶片設計和製造越來越少,如中國的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需要轉移到電子替代品的生產地。此外,改進後的層流技術成本較高,據說華為的海思麒麟985採用的是固定式7nm EUV工藝,至少需要3050萬美元的鑄錠成本。
在層流生產過程中,人員需要對生產線進行除錯,對產品進行最佳化,也可以說是一條新的生產線,生產一直在除錯,要達到生產水平,工藝上需要注意改進點,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晶片流片成本高,我們還需要新建生產線嗎?半導體晶片製造是一個非常燒錢的行業,可能大多數人都知道這一點,但通常認為應該準備幾十億或100億人民幣為例,而事實上,先進的半導體晶片生產線往往投資超過101億美元。每月1美元左右,而真正的滿產(每月約3萬片華夫餅)不超過1001億美元。據公開報道,第一條商用最先進的奈米晶片生產線在收電前投資12億美元,指出這也只是基於每月2萬片華夫餅的生產力,然後計劃在2022年開始生產3種奈米晶片,投資超過251億美元,近2010億人民幣。這還只是初步的投資費用,人才引進,人力資源管理費用,裝置管理費等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只靠企業自己投資和管理是一件非常難以實現的事情。
半導體晶片製造是一個非常火爆的行業,大多數人可能都知道這一點,但普遍的共識是,你要做好幾十億或100億人民幣的準備,而事實上,先進的半導體晶片生產線投資往往超過100億美元。
我們可以看到,建立晶片流片生產線耗資是非常大的,動輒上千億的投入,即便建成了也需要面臨失敗的風險。我認為在當前形勢下,我們勒緊褲腰帶也要儘快建立自己的晶片生產線。不然我們終將面臨隨時被人卡脖子的風險。國內的大企業,像華為有必要騰出資金建立屬於自己的晶片生產線,其他的小企業可以一起合夥融資建立自己的晶片生產線。我相信,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之下,我們終將打破被動的局面!
-
9 # 楊朋遠ypy
它不需要新建生產線,但是它是一個新的晶片的實踐品,它不可能一次成功,需要幾次或者十幾次才能成功,所以它貴。
回覆列表
前面的回答,要麼不深入,沒有說清楚晶片流片為什麼貴,要麼完全跑偏了,認為流片比光刻還重要,拜託,流片也需要光刻,沒有光刻,哪來的晶片?所以忍不住來補一發了。
關於流片,晶片設計行業有許多傳說,而且一個比一個精彩刺激:一次流片成功的,老闆的心情類似於買雙色球中一等獎;兩三次流片還不成功的,老闆只能宣佈關門。
開場完畢,進入正題:什麼是流片?
這麼說吧,你帶領團隊辛辛苦苦設計了一款晶片,儘管用軟體驗證過,看起來沒啥問題,但還是不敢拍胸脯保證,怎麼辦?找晶圓代工廠小批次試製,封裝、測試,找BUG,根據BUG修改設計。
這個小批次試製晶片就是流片。
可以看出,流片的作用主要有兩個:找設計BUG,防止在大批次生產時BUG暴露,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驗證設計功能是否實現,或者實現了多少。
既然流片是正式生產前的試生產,為什麼會那麼貴?
因為晶片生產不同於普通製造業。普通製造業比如生產汽車、家電,要造原型機,花費主要在零配件製造,裝配的成本並不高,如果零配件可以通用的化,原型機的生產成本還會更低。
但是,晶片生產是沒有零配件一說的,是按設計版圖,一次製造完成,生產10片晶片和生產1千萬片同樣的晶片,需要的生產流程、動用的機器裝置完全一樣,所以:
流片何止是貴,流一次片就相當於燒一遍老闆的錢包!在流片的成本細項中,機器裝置使用成本、化學藥液費用等都不是大頭,這才幾個錢啊!
以現在最貴最先進的EUV光刻機來說,每年折舊費用大約1.4億元人民幣,每小時折舊費用大約是15982元,以此估算,1臺EUV光刻機的開機費每小時大約3.2萬元(按100%毛利估算)。
而1臺EUV光刻機的量產吞吐量為每小時光刻250片12英寸晶圓,每片晶圓至少可以切割300個die(未封裝的晶片核心)。
也就是說,流片的話,光刻機工作1小時的產量就綽綽有餘,完全能夠滿足流片的驗證需求。換句話說,光刻機使用費用並不是流片的成本大頭。
那麼,流片的成本大頭在哪兒呢?答案是掩膜(Mask)!簡單說,掩膜就是光刻加工模板,相當於膠片照相機時代的底片,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晶片電路。光刻機的工作就是將掩膜上的電路圖,由光刻膠轉寫-顯影,再刻蝕之後,轉移到矽片上。
現在生產高檔晶片用到的掩膜是非常昂貴的,一塊EUV掩膜版的價格大約是500萬美元,是DUV掩膜版的8倍。隨著EUV光刻技術進入量產階段,相應的掩膜版價格也在降低,但最低也在200萬美元/片左右。
由於高檔晶片內部結構複雜,多采用多層佈線結構,每一層都需要2到4張掩膜,因此一套晶片大概需要超過10張掩膜。按此估算,像麒麟990種需要EUV光刻技術的晶片,一次流片僅掩膜就要燒掉至少2000萬美元,驍龍765或麒麟810採用DUV光刻技術的晶片,一次流片要燒掉掩膜費大約625萬美元。
當然,中低檔晶片的掩膜費沒這麼貴,但流一次片的掩膜花費也要好幾百萬元人民幣起步。對小的晶片設計公司來說,這特麼不是一般的貴,是要命的貴。
對大的晶片設計公司來說,雖然家底厚,但也經不住反覆流片的燒錢。某國產手機的晶片據說流片5次也未成功,到現在也未推出第2代,團隊重組,大概燒錢太多,老闆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