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和預防新冠肺炎,戴口罩成為一項必要的個人防護措施,但長時間佩戴口罩會使面板不適,甚至誘發面板疾病。醫護人員在抗擊肺炎疫情過程中,由於長期佩戴口罩等防護用具,面部面板出現壓紅、壓痕,俗稱“口罩臉”;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釋出的資料顯示,使用N95口罩發生不良面板反應的病例最多。本文針對這些問題,簡要介紹“口罩臉”產生的原因及如何預防、減少和緩解口罩對面板造成的此類傷害。
口罩對面板產生的傷害
口罩對面板直接傷害是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是因使用醫療器械導致面板、皮下組織或粘膜等受壓而出現壓力性損傷,創面外形常與所用醫療器械的形狀密切相關,主要表現為疼痛、麻木、壓紅,甚至破損。
導致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壓力。目前常用的N95口罩常為杯罩形或摺疊形,具有一定的硬度,長時間佩戴會造成區域性面板持續受壓,使面部血流不暢、區域性組織缺血缺氧,導致面板損傷,尤其是鼻樑、顴骨和耳部等面板較薄的部位;
剪下力。不同口罩的佩戴方式不同,在摘戴口罩的過程中,鼻樑、顴骨和耳部還易受邊緣“剪下力”的影響。
摩擦力。佩戴耳掛式口罩時,兩側的彈性掛帶常會在佩戴者講話、活動時反覆摩擦、壓迫面部及耳部面板,提高面板損傷的頻率。在口罩生產中,為了達到更好的密閉及防護效果,口罩邊緣須儘量與面部緊密貼合,佩戴時固定力度較大,也是造成摩擦損傷的因素。
潮溼。受口罩密閉性的影響,呼吸、出汗產生的水汽蒸發受阻,長時間使面部和口罩之間形成“溼熱”的環境,引起面板浸漬,區域性面板出現變軟、發白、起皺等現象,面板彈性下降,面板酸鹼度改變、角質層屏障功能下降,在壓力、剪下力和摩擦等耐受力的影響下加重損傷。
長期佩戴口罩誘發的面板問題
1.面板乾燥、脫屑
在長時間佩戴口罩形成的潮溼環境下,區域性面板長期接觸水分和汗液,使角質層腫脹,細胞間生理性脂質受到破壞,面板經皮水分散失增加,刺激物和細菌易進入活性表皮層,引起角質層的非正常脫落,導致面板乾燥、脫屑。
2.皮炎
封閉溼熱環境誘發口周皮炎。口周皮炎是發生在上唇、頦、鼻唇溝和鼻等部位的以紅斑、丘疹、鱗屑為主要表現的炎症性面板疾病。佩戴時間過長時,在鼻腔裡撥出的溼氣、交談時的飛沫、以及汗液形成的“溼熱”環境的影響下,口罩覆蓋的面部區域易發生異常微生物的生長、定植引發面板紅腫、瘙癢、刺痛感等,誘發口周皮炎。
口罩成分引發接觸性皮炎。接觸性皮炎是面板或黏膜單次或多次接觸外源性物質後,在接觸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發生的炎症性反應,常常表現為紅斑、腫脹、丘疹、水皰等。當面板對口罩中的成分過敏時,初期表現為面部的紅斑、輕度水腫等,若接觸致敏物時間長、自身敏感性高,會進一步出現丘疹、水皰,甚至糜爛,導致刺激性接觸性皮炎;而口罩或口罩部件的粘合劑,如橡皮帶或金屬夾還容易引發變應性接觸性皮炎,並向周邊未接觸部位擴充套件。
3.痤瘡
長時間佩戴口罩還可能引發痤瘡。痤瘡是一種毛囊與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面板病, 好發於面部等皮脂溢位部位,與皮脂分泌過多、痤瘡丙酸桿菌等微生物增殖相關。長期口罩防護人群的面板,特別是油性面板人群,在口罩遮蓋、面板溫溼度上升的情況下,油脂分泌旺盛,導致皮脂腺導管易閉塞,易引起痤瘡丙酸桿菌、馬色拉菌、蟎蟲的滋生,導致面部面板感染,易誘發黑頭、閉口粉刺、“青春痘”、玫瑰痤瘡等面板問題,俗稱“口罩痘”。
如何減少口罩對面板的危害?
減少口罩的傷害可分為預防、減輕和修復三步。
1.預防
正確選擇和使用口罩:在不影響口罩防護能力的前提下,選擇質地柔軟、尺寸合適且透氣性好的一次性口罩;選擇寬沿口罩,邊緣寬則面板受力面積增加,降低區域性單位受力;相比於杯罩形,平面形口罩的壓力較小;非耳掛式口罩如綁帶式,可減少對耳後面板的摩擦及壓力。對易過敏者,佩戴前應檢查口罩說明書,瞭解口罩材質,避開過敏成分,同時避免使用偽劣產品。儘量避免長時間佩戴口罩,最好每隔2-3小時摘下口罩或適度變換口罩位置,減輕區域性面板壓力。保證口罩的乾淨衛生,如果是普通的口罩也要時常清洗或更換,避免細菌的滋生。
使用預防性敷料:預防性敷料是一類新型敷料,包括泡沫敷料、透明薄膜敷料和水膠體敷料。在鼻樑、顴骨和耳後選擇性使用上述輔料可襯墊壓力,緩衝和保護面板免受剪下力、摩擦和潮溼的影響。為預防口罩引起的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推薦使用其中的超薄泡沫敷料,與面板貼合性好,且不會影響口罩密閉性。戴口罩前,先清潔區域性面板,根據受壓部位面積及形狀的差異,可剪裁合適大小的敷料,黏貼於臉頰、鼻部和耳後部,使用後在揭除水膠體敷料時須注意不可強行垂直用力撕扯,應一隻手壓住敷料一端,另一手捏住對側,水平用力揭除。如果敷料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過敏現象,若出現應立即停止使用該類敷料,更換另一種敷料。
2.減輕
減輕因區域性溼熱環境、汗液分泌、面板長期與口罩摩擦等因素所造成的面板瘙癢、泛紅、過敏、皺縮等症狀。故應適當保溼並減少汗液分泌:塗抹保溼、抑制汗液分泌等功效的產品,減輕口罩使用過程中對面板的損傷。
基於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的預防和管理證據總結指出,應保持醫療器械下面板的清潔、乾燥和適度的溼潤。佩戴口罩前,在面部、耳後等口罩易接觸面板的位置預防性地塗抹凡士林等護膚潤膚劑,使面板表面形成一層脂質膜,減少口罩邊緣摩擦對面部及耳後薄弱面板的刺激,同時防止水化過度、隔離汗液及其他刺激來保護面板,同樣具有封閉效果的還有羊毛脂、乳木脂、植物油等;也可選用面板液體保護膜如賽膚潤、3M液體敷料等,賽膚潤的主要成分是過氧化脂肪酸、亞油酸、植物固醇等,在面板表面可形成一層脂質保護,亞油酸還可促進面板微迴圈。
3.修復
修復受損面板屏障:減少清潔,避免各類刺激,修復屏障,建立保護。為了保證口罩下溼熱肌膚的乾淨、清爽,可選擇一些溫和無刺激的洗面奶或直接採用清水進行清潔。清潔後使用含有神經醯胺等成分的乳液,模仿生理脂質保護面板;不建議使用面霜,面霜料體過於厚重,雖能在面板表面成膜、阻止水分流失,但不利於角質層的新陳代謝,易堵塞毛囊,導致面板出現幹疹(溼疹的一種)。
舒緩面板敏感、刺激、過敏症狀:先天敏感性面板,在保養過程中,可使用不含酒精、色素、香精等刺激性原料的醫學護膚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不僅能幫助構建皮脂膜,鞏固角質層,防止面板過於乾燥、泛紅,預防面板敏感,還能輔助治療一些面板問題;或使用一些新增舒緩抗炎的植物原料的護膚品,如黃岑提取物、馬齒莧提取物、蘆薈提取物、金盞花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等;對於長時間佩戴口罩導致的痤瘡樣損害或原有痤瘡的加重,可按一般痤瘡治療原則處理,每日至少清水洗臉2次,不要用鹼性強的肥皂,塗抹清爽的保溼霜。
面板是身體最重要的天然屏障,在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我們也要好好保護面板的完整和健康,合理地使用口罩,有效地使用護膚品,對提升面板的抵抗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應對和預防新冠肺炎,戴口罩成為一項必要的個人防護措施,但長時間佩戴口罩會使面板不適,甚至誘發面板疾病。醫護人員在抗擊肺炎疫情過程中,由於長期佩戴口罩等防護用具,面部面板出現壓紅、壓痕,俗稱“口罩臉”;畢節市第二人民醫院釋出的資料顯示,使用N95口罩發生不良面板反應的病例最多。本文針對這些問題,簡要介紹“口罩臉”產生的原因及如何預防、減少和緩解口罩對面板造成的此類傷害。
口罩對面板產生的傷害
口罩對面板直接傷害是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是因使用醫療器械導致面板、皮下組織或粘膜等受壓而出現壓力性損傷,創面外形常與所用醫療器械的形狀密切相關,主要表現為疼痛、麻木、壓紅,甚至破損。
導致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壓力。目前常用的N95口罩常為杯罩形或摺疊形,具有一定的硬度,長時間佩戴會造成區域性面板持續受壓,使面部血流不暢、區域性組織缺血缺氧,導致面板損傷,尤其是鼻樑、顴骨和耳部等面板較薄的部位;
剪下力。不同口罩的佩戴方式不同,在摘戴口罩的過程中,鼻樑、顴骨和耳部還易受邊緣“剪下力”的影響。
摩擦力。佩戴耳掛式口罩時,兩側的彈性掛帶常會在佩戴者講話、活動時反覆摩擦、壓迫面部及耳部面板,提高面板損傷的頻率。在口罩生產中,為了達到更好的密閉及防護效果,口罩邊緣須儘量與面部緊密貼合,佩戴時固定力度較大,也是造成摩擦損傷的因素。
潮溼。受口罩密閉性的影響,呼吸、出汗產生的水汽蒸發受阻,長時間使面部和口罩之間形成“溼熱”的環境,引起面板浸漬,區域性面板出現變軟、發白、起皺等現象,面板彈性下降,面板酸鹼度改變、角質層屏障功能下降,在壓力、剪下力和摩擦等耐受力的影響下加重損傷。
長期佩戴口罩誘發的面板問題
1.面板乾燥、脫屑
在長時間佩戴口罩形成的潮溼環境下,區域性面板長期接觸水分和汗液,使角質層腫脹,細胞間生理性脂質受到破壞,面板經皮水分散失增加,刺激物和細菌易進入活性表皮層,引起角質層的非正常脫落,導致面板乾燥、脫屑。
2.皮炎
封閉溼熱環境誘發口周皮炎。口周皮炎是發生在上唇、頦、鼻唇溝和鼻等部位的以紅斑、丘疹、鱗屑為主要表現的炎症性面板疾病。佩戴時間過長時,在鼻腔裡撥出的溼氣、交談時的飛沫、以及汗液形成的“溼熱”環境的影響下,口罩覆蓋的面部區域易發生異常微生物的生長、定植引發面板紅腫、瘙癢、刺痛感等,誘發口周皮炎。
口罩成分引發接觸性皮炎。接觸性皮炎是面板或黏膜單次或多次接觸外源性物質後,在接觸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發生的炎症性反應,常常表現為紅斑、腫脹、丘疹、水皰等。當面板對口罩中的成分過敏時,初期表現為面部的紅斑、輕度水腫等,若接觸致敏物時間長、自身敏感性高,會進一步出現丘疹、水皰,甚至糜爛,導致刺激性接觸性皮炎;而口罩或口罩部件的粘合劑,如橡皮帶或金屬夾還容易引發變應性接觸性皮炎,並向周邊未接觸部位擴充套件。
3.痤瘡
長時間佩戴口罩還可能引發痤瘡。痤瘡是一種毛囊與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面板病, 好發於面部等皮脂溢位部位,與皮脂分泌過多、痤瘡丙酸桿菌等微生物增殖相關。長期口罩防護人群的面板,特別是油性面板人群,在口罩遮蓋、面板溫溼度上升的情況下,油脂分泌旺盛,導致皮脂腺導管易閉塞,易引起痤瘡丙酸桿菌、馬色拉菌、蟎蟲的滋生,導致面部面板感染,易誘發黑頭、閉口粉刺、“青春痘”、玫瑰痤瘡等面板問題,俗稱“口罩痘”。
如何減少口罩對面板的危害?
減少口罩的傷害可分為預防、減輕和修復三步。
1.預防
正確選擇和使用口罩:在不影響口罩防護能力的前提下,選擇質地柔軟、尺寸合適且透氣性好的一次性口罩;選擇寬沿口罩,邊緣寬則面板受力面積增加,降低區域性單位受力;相比於杯罩形,平面形口罩的壓力較小;非耳掛式口罩如綁帶式,可減少對耳後面板的摩擦及壓力。對易過敏者,佩戴前應檢查口罩說明書,瞭解口罩材質,避開過敏成分,同時避免使用偽劣產品。儘量避免長時間佩戴口罩,最好每隔2-3小時摘下口罩或適度變換口罩位置,減輕區域性面板壓力。保證口罩的乾淨衛生,如果是普通的口罩也要時常清洗或更換,避免細菌的滋生。
使用預防性敷料:預防性敷料是一類新型敷料,包括泡沫敷料、透明薄膜敷料和水膠體敷料。在鼻樑、顴骨和耳後選擇性使用上述輔料可襯墊壓力,緩衝和保護面板免受剪下力、摩擦和潮溼的影響。為預防口罩引起的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推薦使用其中的超薄泡沫敷料,與面板貼合性好,且不會影響口罩密閉性。戴口罩前,先清潔區域性面板,根據受壓部位面積及形狀的差異,可剪裁合適大小的敷料,黏貼於臉頰、鼻部和耳後部,使用後在揭除水膠體敷料時須注意不可強行垂直用力撕扯,應一隻手壓住敷料一端,另一手捏住對側,水平用力揭除。如果敷料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過敏現象,若出現應立即停止使用該類敷料,更換另一種敷料。
2.減輕
減輕因區域性溼熱環境、汗液分泌、面板長期與口罩摩擦等因素所造成的面板瘙癢、泛紅、過敏、皺縮等症狀。故應適當保溼並減少汗液分泌:塗抹保溼、抑制汗液分泌等功效的產品,減輕口罩使用過程中對面板的損傷。
基於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的預防和管理證據總結指出,應保持醫療器械下面板的清潔、乾燥和適度的溼潤。佩戴口罩前,在面部、耳後等口罩易接觸面板的位置預防性地塗抹凡士林等護膚潤膚劑,使面板表面形成一層脂質膜,減少口罩邊緣摩擦對面部及耳後薄弱面板的刺激,同時防止水化過度、隔離汗液及其他刺激來保護面板,同樣具有封閉效果的還有羊毛脂、乳木脂、植物油等;也可選用面板液體保護膜如賽膚潤、3M液體敷料等,賽膚潤的主要成分是過氧化脂肪酸、亞油酸、植物固醇等,在面板表面可形成一層脂質保護,亞油酸還可促進面板微迴圈。
3.修復
修復受損面板屏障:減少清潔,避免各類刺激,修復屏障,建立保護。為了保證口罩下溼熱肌膚的乾淨、清爽,可選擇一些溫和無刺激的洗面奶或直接採用清水進行清潔。清潔後使用含有神經醯胺等成分的乳液,模仿生理脂質保護面板;不建議使用面霜,面霜料體過於厚重,雖能在面板表面成膜、阻止水分流失,但不利於角質層的新陳代謝,易堵塞毛囊,導致面板出現幹疹(溼疹的一種)。
舒緩面板敏感、刺激、過敏症狀:先天敏感性面板,在保養過程中,可使用不含酒精、色素、香精等刺激性原料的醫學護膚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不僅能幫助構建皮脂膜,鞏固角質層,防止面板過於乾燥、泛紅,預防面板敏感,還能輔助治療一些面板問題;或使用一些新增舒緩抗炎的植物原料的護膚品,如黃岑提取物、馬齒莧提取物、蘆薈提取物、金盞花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等;對於長時間佩戴口罩導致的痤瘡樣損害或原有痤瘡的加重,可按一般痤瘡治療原則處理,每日至少清水洗臉2次,不要用鹼性強的肥皂,塗抹清爽的保溼霜。
面板是身體最重要的天然屏障,在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我們也要好好保護面板的完整和健康,合理地使用口罩,有效地使用護膚品,對提升面板的抵抗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