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終南修道
-
2 # 漫溯古今
關於“按摩一次多長時間“這個問題,時間太短太長都不行。一般來說,一次按摩下來花的具體時間,要看每個按摩專案的不同,大概都在30—60左右。比如有的全套下來要1小時左右,而像桑拿按摩則大概是45分鐘。
1、按摩時間太短不行:達不到效果
按摩需要把穴位開啟才能發揮效果,若時間太短,按摩火候未到,則療效不佳。
2、按摩時間太長也不行:易引邪入內
按摩時間太長,火候過了又會適得其反,甚至會引邪入內,有的還會出現按摩疲勞症等弊端。所以,按摩並非時間越長越好,而是要根據情況不同適當控制按摩時間來達到效果。
另外,按摩時最好不要在同一部位反覆長時間按壓,要注意分散開,一個部位最多按摩10分鐘。
不要長期地天天去按摩
按摩一般一個禮拜去一兩次就行,一次時間也一般在四五十分鐘到一小時之間為宜。凡事都應該有個度,如果盲目天天長期按摩的話,對身體不是什麼好事。適度按摩可促進血液迴圈,放鬆肌肉,緩解疲勞等,對身體毫無疑問是有益的。可是,過度的天天長期的按摩反而對身體不利,長期對肌肉面板進行刺激會導致痠痛乏力,肌肉萎縮等情況發生。
當然,如果只是偶爾的某一小段時間內天天去按摩也沒什麼大礙。
經常做推拿按摩人會有依賴性
經常做推拿的人會有依賴性的,長期的推拿致使人需要依靠推拿解決本身的病痛,而忽略了本身的主動運動,打個比喻,如果說推拿可以治療好中風,但是中風偏癱後的主動恢復運動是不是就不用做了?
所以說,生命在於運動,這個運動指的就是主動運動,而不是被動運動。還有,一般體質較虛弱的,正氣虧損嚴重者,氣血嚴重不足者,某些特殊疾患者,都不適合針灸按摩推拿。
-
3 # 吐逗南瓜
要是保健按摩,亦可以每天兩次。每次30分鐘左右比較科學。
如果以前沒有做過按摩,在頭幾次按摩可能有一些不適應,會感覺疼痛,做一段時間就會好起來的,建議目前如果有些痛,過三五天再去做
回覆列表
保健按摩除了有助養生,還成為都市人日常休閒放鬆甚至治病防病的常見措施之一,以致街頭巷尾按摩、足浴店等隨處可見。不過專家提醒,按摩時要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否則遇到按摩手法不正規的按摩師傅,隨時保健變傷身。
揉揉頸、敲敲背、按按腳……時下,類似的保健按摩已成為都市人日常休閒放鬆甚至治病防病的常見措施之一,以致街頭巷尾,按摩、足浴店等隨處可見。“按摩本身是一種有效的傳統療養方式,但很有講究,操作不當非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輕會傷害面板、軟組織,重會傷到神經、骨骼,甚至導致癱瘓或死亡。”專家提醒,“如需按摩保健,應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如出現心慌、噁心和青紫淤斑等症狀時,應立即停止按摩。”
誤區一:力度越大越好?
評點:按時有痛感,按後舒適輕鬆為宜
很多人認為按摩時有疼痛感才說明達到了效果,甚至專門找手勁大、手法重的按摩師按摩,即使在按摩時出現刺痛或疼痛到令人難以忍受的程度,也認為這是正常的。對此,專家指出,按摩並不是越重越好,而是需要恰當的力度。
專家分析,按摩手法和力度得當即可達到適度刺激的作用,用力過大非但對治療無意義,反而容易形成皮下瘀血和肌肉損傷,甚至還會引起骨折和內臟損傷等。“因此,力度的大小應該由不同肌體的體質和忍耐度來決定。按時有痛感是正常的,但按完之後應當有舒適感和輕鬆感,並非越重越好。”
誤區二:按摩時間要長、次數要多?
評點:過度按摩易引起肌體耐受性
“按摩不是越久越好,應根據機體的神經特點和經絡忍耐度而進行,不可按得太久。”專家解析,因為肌體對任何刺激都有一定的耐受度,刺激過度往往適得其反,容易損傷關節、韌帶和軟組織。“過度按摩還會造成神經緊張或神經抑制,削弱人體本身的活力和抵抗力。”
另外,專家指出,按摩次數也並非越多越好,“因為神經在過量的反覆刺激下容易產生疲勞,使經絡調節能力減弱,而且對身體進行過度頻繁的刺激會使其敏感度下降,肌體容易產生耐受性,影響治療和保健效果。”
專家建議,如果是作為治療,可以每日或者隔日進行1次;如果是作為保健,則可以每週1次,或者每2-3周1次。
誤區三:足底可以隨意按?
點評:足底穴位多,易損傷器官
人的一隻腳上就有60多個反射區,人體的主要器官,如心、肝、腎、胃、脾,以及眼睛、耳朵、鼻子等,在腳上都有相應的反射區,如果是手法、力度都適當的按摩,可以透過刺激反射區來緩解身體對應器官的不適,但若按摩手法不當,則會影響這些器官的健康。
專家強調,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生透過對足底的觀察、觸控等,比如透過觀察足底的色澤,觸控皮下組織的軟硬程度,可以判斷出相應的反射區是否正常,然後在按摩中有意識地改善這些不適。沒有專門學習過相應醫學知識以及不具臨床經驗的人,就很難透過足底的變化來判斷出身體對應器官是否健康,“出現了什麼問題,也不會在按摩時有意識地進行調整。”
提醒:不適宜做推拿按摩保健人群
1.診斷尚不明確的急性脊柱損傷伴有脊髓炎症狀的病人;
2.急性軟組織損傷且區域性腫脹嚴重的患者(比如急性腳扭傷);
3.可疑或已經明確診斷有骨關節或軟組織腫瘤的患者;
4.骨關節結核、骨髓炎、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等骨病患者;
5.各種肘關節疾病及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性期的患者。
6.有嚴重心、腦、肺病患者;
7.有出血傾向的血液病患者;
8.區域性有面板破損或面板病的患者;
9.妊娠3個月以上的孕婦;
10.有精神疾病,不能和醫生合作的患者;
11.75歲以上高齡(有嚴重骨質疏鬆)老人以及18歲以下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