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京西玉人

    這種玩意兒就倆字:慣的。

    大凡那種愛懟人的,你注意一下,他懟的人是什麼樣子的人,他一定不敢懟他的上級。

    這種人就是民間所說的,放著好好的話不好好說,懟人,衝別人的肺管子,來達到自己發洩的目的,不論在哪裡生點氣,得嘞他周圍的人倒黴了,別說話只有一說話就懟人,那說出的話齁難聽齁難聽的。

    通常人們都不會和這種人一般見識,所以這種人就來勁了,等哪天遇到硬茬,就明白了,不是什麼人都那麼好懟的,保證會好好說話了。

    謝一顆在風中搖曳的野草邀答!

  • 2 # 黃金時代當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方向上下里外的區別;任何事物的實現過程,都存在對立與統一。產生了矛盾與發展共生體。如:

    一、中國舊版《世界地圖》和新版《世界疫情地圖》中,從中國北京機場,乘坐國際民航,到美國紐約,有兩條方向相反的航線。

    二、【懟人現象】。同一架飛機上。有的人喜歡從北京機場往東→跨越太平洋→經美國華盛頓州→到紐約;有的人喜歡從北京機場往西→經歐州→跨越大西洋→到美國紐約。形成了方向相反的對立,喜歡往東的人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喜歡往西的人也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只有互相懟人。

    三、【構建命運共同體】。在兩架飛機前。喜歡從北京機場往東→跨越太平洋→經美國華盛頓州→到紐約的人,請上東機;喜歡從北京機場往西→經歐州→跨越大西洋→到美國紐約的人,請上西機。形成了方向相反而目的地統一。

  • 3 # 心理醫生張彥平

    人與人交往一般有四種模式:

    1.“我不好,你好;”

    2.“我好,你不好;”

    3.“我不好,你也不好;”

    4.“我好,你也好。”

    顯而易見,那些說話喜歡“懟人”的人多屬於第二種模式。

    這種模式也稱之為“偏執者模式”,常常自以為是,唯我獨尊,聽不進去別人的不同意見和建議,甚至還專門“雞蛋裡挑骨頭”,對他人缺乏其碼的信任和尊重。

    顧名思義,發展下去,這種人很可能會成為“偏執狂”,或是“偏執型精神病”。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我上面說的第三種模式,也稱之為“悖德者模式”或“反社會模式”。

    這種人因其曾經受到過不公平遭遇而對他人與社會充滿了戾氣和怨恨,自我中心,根本不考慮他人感受,而常常帶有攻擊性。

    由於這種人的“易怒”、“易激惹”常常出現衝動性語言和衝動性行為,因此也極易肇事肇禍甚至出現違法亂紀等後果。

    上述兩種人都屬於人格問題,一般都很難改變,我們能做到的,只有“敬而遠之”為好!

  • 4 # 太陽泡泡sweet

    1.或許這是他不想被他人思想所左右,但是確其實挺容易受別人思想影響到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小狗在恐懼的時候,會吼叫,這是一種透過外在形式的虛張聲勢來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

    2.他太需要獲得人的關注,害怕孤獨,但是又沒有自信,所以透過惡作劇的方式和叛逆的方式獲得關注,就像小男孩喜歡欺負自己喜歡的女生一樣,這都是來自於求關注的心理,但是由於沒有足夠自信去透過正面的直接獲得,就透過這種安全的方式去獲的,失敗了也不尷尬,用一個不太雅的詞來形容就是悶騷。

  • 5 # 月華享瘦心理

    回憶從前的輝煌歷史

    “你不吹能死啊”

    “雙十一我買了很多化妝品,能用很久”

    “你能活到那麼久嗎?”

    “裝X有意思麼?”

    ……

    如此種種,各種挑刺兒、拆臺、唱反調,現在還有了個很潮的名字。

    一個在幾年前大家都不認識的字“懟”。這個拆開看,是對與心,意味著毒舌語言直擊人心,命中你內心深處最脆弱的地方。

    不可否認,愛懟人之人,大多目光如炬,思維敏捷,伶牙俐齒,能夠洞見別人拼命隱藏的東西,並選擇殘忍剖開真相,毫不留情的表達出來,給人精準致命一擊!

    這些喜歡懟人的人都是什麼樣的心理呢?

    1.有一種懟人叫:嫉妒

    在NLP當中,嫉妒是一種沒有什麼正面價值和意義的情緒。嫉妒的人本身處在一個比較低的境界,並且是一直維持自己在低的境界。

    而面對一個境界比自己高的人,只有把對方拉下來,拉到跟自己一樣的低境界,他的內心才會感覺到平衡和舒服。

    2.有一種懟人叫:攀比

    攀比的目的是想要證明自己比別人更加優秀,更加出色。這樣的人喜歡開一些使人狼狽出醜的玩笑,作弄人,揭人隱私。

    而什麼樣的人喜歡攀比呢?恰恰是內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的人。認為自己更優秀出色,就不會跟不如自己的人攀比。

    唯有認為自己不夠優秀的人,才企圖和自己心目中優秀的人攀比,想要證明自己的優越感。

    3.有一種懟人叫:孤獨

    有些人也許本身目的並不在懟人,而是覺得自己懟人能凸顯自己的存在,顯示自己的特立獨行,吸引別人的注意。

    他以為別人會驚奇他的“反向思維”,他的“奇葩說”,甚至並不覺得自己有在懟人。當被問“你何必懟我”時,他甚至會莫名其妙地反問你“我懟你了嗎?”

    需要用懟人的方式來凸顯自己的存在,這樣的人是何等地渴望被關注,被愛。

    4.有一種懟人叫:自卑

    自我價值感不足的人,不是刻意炫耀自己的力量,就是努力地企圖減少別人的力量。

    不是把自己偽裝成強大,就是把人拉到跟自己一樣的水平,總之,他要給別人一種“我有力量”的感覺。

    需要不斷用懟人行為來展示自己力量的人,恰恰也是內心沒有足夠力量的人。

    古語有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懟人用得好,是一種幽默,甚至是一種藝術,用得不好,或是說法發心不正,那就是傷人的利劍。

  • 6 # 了凡心療愈

    只講情緒不講道理,這是很大一部分群體的人格特徵,也反映了這個群體的心理面貌,透過意識療法我們知道人格是內在心理的外在反映,所表現出來的恆定的行為特徵,有悖於正常的倫理道德標準,我們稱之為人格偏差!

    人在什麼情況下變得非常的尖酸刻薄,只能用懟人人的方式來表達內在的情緒,肯定是自己還沒有處理好自己的內心。內心存在衝突,焦灼跟怨恨,在這種情況下才會出現這種人格特質,這是我們常說的言為心聲。比如說在抑鬱症心理狀態下表現出來就如林黛玉那種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的人格特質。

    在這種狀態下,他們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意識不到的問題才成為最大的問題,所以有時候當你想要跟他們擺事實講道理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會被拉到跟他同樣的維度,然後用他們慣常的手段攻擊你,讓你疲於應對,讓你的能量不斷流失。

    首先你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意識不被幹擾牽制,你要意識到他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內在的痛苦,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他們不僅僅是對你這樣,而是會對整個世界抱有毀天滅地的怨氣,所以他們是痛苦的,他需要更多的人為自己的痛苦買單。與他保持心理上的界限,遵循自己的邊界意識,對於人格偏差或者人格障礙的人做到這一步就好了,而沒必要進一步共情。

    所謂的共情同理心就是老子所提倡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很多人往往看到他們這種狀態,不僅會怒其不爭還會憐其不幸,所以基於共情的你想要幫助他們走出來。特別對方是你的親人朋友或者是同事的時候,而在人格偏差或人格障礙群體當中,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缺乏共情。他們只是想要無意識地宣洩自己的情緒,當心情好的時候,會對你和藹有加當心情不好的時候,會棄之若敝屣,喜怒無常會讓你感覺到無所適從。

    當然有時候它會隨著心理問題的解決表現出另外一種人格特質,比如從之前的尖酸刻薄變得平和寧靜,但這種情況出現的機率非常的小,因為這是一個長期馴化的過程,如果站在他們的角度,他們會難以理解自己遭受的待遇跟他的這種人格有很大的關係。他總是會覺得所有人都在針對自己,所有的人都在以自己為敵,反過來又會加重他們的心理問題,形成膠著的惡性迴圈。

    在意識療法裡面提到了,所以我們一定要防範自己的這種心理無意識現象,哪怕處在焦慮症當中尖銳的衝突沒法得到減輕,強烈的情緒沒法得到釋放,也要保留一份意識。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非常的重要,這也是意識療法自我心理療愈體系提倡的守住內心。內心的傷痛還需要時間才能癒合;一切還未過去,不要因此導致人格上的偏差,然後與這個世界打交道的時候,你會處處碰壁處處受限,自己再度處於心理危機的陰霾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便又細又稀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