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首控生化
-
2 # 贛農兄弟
甘蔗種植想提高產量,要多注意田間管理,甘蔗種植的田間管理做法
一:首先第一個就是種植甘蔗前期的管理做法,那就是查苗補苗
二:第二個田間管理就是間苗和定苗
間苗和定苗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甘蔗能合理的分佈,達到全部都健康生長的狀態,讓種苗之間不會相互影響
三:第三個田間管理就是除草和培土
一般種植甘蔗的培土是要進行三次的,第一次是在甘蔗幼苗長出六片葉子的時候,第二次是在甘蔗分櫱的盛期的時候,第三次是在甘蔗生長初期的時候
四:第四個田間管理就是灌溉和排水
甘蔗並不是一個耐澇的植物,所以,在雨季來臨的時候,要注意排水,不要形成積水,造成甘蔗爛根
-
3 # 終歸農村
甘蔗如何進行田間管理?
經過差不多一個月的收割,甘蔗基本上收穫完畢。現在很多地方已經開始新甘蔗種植了,就拿廣西來說,甘蔗種植的最佳時間是過年之後,清明節之前。到了次年的1月份開始進入收割期。那麼,從種植到收穫這段時間,是如何進行田間管理的呢?
甘蔗前期田間管理甘蔗前期的田間管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工作,分別是除草、施肥和排澇。除草,在甘蔗生長前期,雜草生長的速度超過甘蔗,所以要重視雜草清除,可以是噴施除草劑,也可以進行人工除草。
施肥,當甘蔗長出4~6葉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施肥,每畝施15kg尿素,可促進分櫱。施肥之後,還需要埋土5~6CM。
排澇,在甘蔗生長初期,雨水較多,容易造成甘蔗地積水,應該生長髮育。故而,需要挖好排水溝,注意排水,切記“浸泡”。
甘蔗中期田間管理甘蔗生長中期,是生長最快的階段,對於肥水的需求量很大,故而要確保做到肥水充足。一是,重施攻莖肥,以氮肥為主,促進蔗莖生長和增粗,達到提高產量和糖分的目的;二是灌水防旱。進入8~9月份的時候,甘蔗也進入了拔節猛長期,在肥水條件好的情況之下,平均每月可以長高80CM。如果恰逢多雨,則注意排澇即可。如果是遇到乾旱,則必須進行人工灌溉,確保土壤溼度保持在60%~80%。
甘蔗後期田間管理進入甘蔗生長的後期,要補尾肥、防倒伏、剝除枯葉以及防鼠害。此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適當控制水分,促進蔗糖轉化。大概在11月份,甘蔗進入工藝成熟期,田間管理應該注意控制一定田間土壤溼度,保持溼潤即可。在收割前的一個月,不宜灌水,要保持田間“燥”的狀態,以促進甘蔗的成熟。
-
4 # 鄉村小師
1,補苗
將死苗,畸形的苗及時補苗,,補苗時連苗根部的泥土也帶到補苗的地方。
2,定苗
將發育不好的苗除掉,避免影響正常苗的生長。
3,澆水
在生長期要及時澆水,最好在晚上。還要注意排水,防治澇災。
4,施肥
在生長期每畝地施500斤農肥。甘蔗的生長需要很多的營養來維持。
5,除草
田地間的雜草生長的很快,影響甘蔗的營養,要及時除掉,可以打除草的藥。
6,中耕
在生長中期,要根據土質鬆軟進行中耕一次,保持土質肥沃。
7,防蟲害
甘蔗地裡最嚴重的蟲害是老鼠,赤腐病,鳳梨病等,要做好措施。
8,採摘
在晴朗的天氣下,立春左右就能採收了。
-
5 # 刺楸
問:如何管理田間的甘蔗?一、除草
在甘蔗苗期,甘蔗主要以營養生長為主,雖然根系生長較快,但其莖葉的生長速度已明顯落後于田間雜草的生長速度。及時噴灑除草劑或人工清除雜草,使得甘蔗苗壯、苗齊,是甘蔗能豐收的重要保障。 為避免農藥殘留,對於株苗高的雜草可直接拔掉,而像馬唐、竹葉草、牛筋草之類的匐地雜草就要藉助鋤頭予以剷掉,並扔到田坎上曬乾以防止其死而復生。
三、鬆土、防旱排澇施肥後,需給蔸部覆蓋幾釐米土壤,順便把結板的田間土壤中耕一遍,以保持土壤間較好的孔隙率。在甘蔗壯苗期,若雨水較多,易造成田間積水,不利甘蔗苗的生長。而到了後期,田間雨水較多會造成甘蔗「上水」而變得不甜。因此,掏好排水溝做好排澇工作不可疏忽。
而到拔節期,甘蔗生長較快,除了施肥外還應防旱。在雨水較多的情況下做好排水溝後無需理睬,而若連續乾旱,則很有必要噴灌澆水。
四、甘蔗生長後期甘蔗的生長後期為關鍵期,需做好防倒伏、卸除枯葉的工作。當蔗莖有較多枯葉時要及時將其剝下來,減輕甘蔗上部重量,如此可避免因根淺而形成的「頭重腳輕」,降低被吹倒的機率。為了防止被風吹後倒伏或折斷,可以使用竹竿把甘蔗固定起來。
-
6 # 絾南往事
像是甘蔗這種水果很多人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也是吃過的,但是這種水果的種植區域也是有一定的條件的限制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因為這種植物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要保證能夠吸收到充分的太陽能,因為這樣在進行光合作用的時候,使得在這樣條件下生長的甘蔗還是能夠保證它的一個口感水分或者是更加的甜的。
其二,因為果農在種植這樣的一種水果的時候,也是會做一些和種植其他的水果一樣的一些工作的,像是除草這樣的事情也是少不了的,因為甘蔗的生長速度確實是比較快的,因此人們在除草的時候一般也是透過人工進行處理,這能夠減少農藥在田地裡面或者是甘蔗上面的殘留的。
最後,除此之外,這種水果和其他的水果相比較,是不需要施撒太多的化肥的,因此農民朋友的一般都是在的種植這種水果之前確保這些底肥能夠保證甘蔗在的成長過程當中的營養,因此對於環境的選擇或者的是氣溫這樣的兩個方面,也是甘蔗在成長的過程當中農民朋友還是需要進行掌握或者是迎合的。而不只是滿足甘蔗在拔節過程當中的所需要的充足的水源也是使得甘蔗到了的成熟之前所必需的要做的準備工作的前提,因此這些都是在種植甘蔗的田間管理的一些方式。
-
7 # 大鄉
1、灌溉管理
我們都知道甘蔗植株中富含水分,也就意味著它的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甘蔗的生長環境卻不耐水澇,同時,不同階段甘蔗的水分需求量也不均衡。
為便於管理,我們把甘蔗的生長分為3個階段:萌芽階段、分櫱階段、成熟階段。這3個階段中只有“分櫱階段”需要大量的水分,其他兩個階段只需要少量的水分即可。
知道了甘蔗的水分需求規律,我們在管理中就要注意,前期種苗種植階段不要大量灌溉,土壤保持溼潤即可。中期雖需要大量水分,但應注意雨季的排水管理,防治排水不及時造成甘蔗爛根。在後期的成熟簡單也只需保持土壤的溼潤即可,一般收穫前1個月就要停止灌溉,可促進糖分的積累。
2、打腳葉甘蔗在生長的過程中,一節一節的向上竄,其基部的葉片也會漸漸變黃、枯萎。為了保證甘蔗營養的合理供給,減少側葉、側芽的營養消耗,就要及時清理掉底部枯黃的葉片或側芽,也就是“打腳葉”。
“打腳葉”一般在甘蔗生長的中後期進行,對增加甘蔗糖分、增加產量、促進成熟有很好的效果。還可以提高甘蔗田的透光性和透氣性,減少土壤表層病蟲害的發生。
3、施肥管理為了提高施肥效率及效果,可採用滴灌施肥,所以要選擇水溶性肥料,並且注重有機肥的施用比例,如沼液。另外,甘蔗的養分需求跟水分需求規律類似,都是“中間多兩頭少”,前期幼苗生長對N肥的需求量較大。
分櫱期開始甘蔗生長迅速,並且養分需求量大,整個中間階段佔了整個生長週期養分需求的一半以上。
為了防止施肥時營養元素不均衡,可採用“測土施肥”有針對性的規劃施肥方案。
回覆列表
甘蔗田間管理技術
田間管理是綜合運用各種技術措施,為甘蔗生長髮育創造有利條件克服不利條件的生產過程。
一、前期田間管理前期田間管理指從甘蔗播種後至甘蔗分櫱末期,包括萌芽期、幼苗期和分櫱期的田間管理。
前期田間管理的主要措施
1.植後加強管理,保護種莖
甘蔗從萌發到3片真葉發生期間,防止種莖幹枯黴爛,避免種莖感染病害和遭受蟲害,是這段時期田間管理的首要措施。如遇乾旱,要及時採取抗旱措施,避免種莖水分乾耗;反之,如遇大雨或是田間積水,要及時排除積水,以免種莖因缺氧而產生酒精中毒及感染鳳梨病和赤腐病。
2.查苗補缺,保證全苗
為了保證蔗田的全苗、齊苗、勻苗和壯苗,當蔗田中大部分幼苗長出2~3葉左右時,要及時進行查苗補缺,凡是畝苗數低於4500苗、蔗行內缺苗斷行達30㎝以上的均應進行補苗。
3.看苗追肥,促進壯苗,提早分櫱
在施足基肥基礎上,甘蔗前期田間管理中一般只追肥1次或不追肥。
如果前期施攻櫱肥的,一般與長效殺蟲劑農藥拌勻後施用,並培土3~5cm。
4.防旱排澇
甘蔗苗期和分櫱期主要是長根、長葉和長分櫱,生理需水不多,因此,要注意做好蔗田的防旱排澇工作,避免因土壤缺水或因田間積水而影響幼苗的生長和抑制分櫱的產生。
5.防除雜草
種植後噴施芽前除草劑防除雜草的蔗地,一般不進行中耕以免打破除草劑的藥膜層;如果種植後不噴施芽前除草劑的蔗地,在甘蔗幼苗發生4~5片真葉時可採用芽後選擇性除草劑兌水均勻噴灑甘蔗行間雜草,待大多數雜草死亡後再用人工清除蔗地中部分惡性雜草。
6.防治病蟲害
甘蔗萌芽期、幼苗期和分櫱期的主要病害有:鳳梨病和赤腐病,危害蔗種影響出苗和幼苗生長,防治方法一是做好種苗消毒,二是加強蔗田水分管理,防止積水。
甘蔗生長前期的主要蟲害有:蔗螟、蔗龜、薊馬、蔗飛蝨等,蔗螟和蔗龜防治方法是種植和施攻櫱肥時強調施用長效殺蟲劑防治;薊馬和甘蔗葉蟬防治方法是用觸殺劑或胃毒劑兌水噴施防治。
7.間苗定苗
間苗定苗的原則是“五去五留”:去密留疏、去弱留強、去遲留早、去淺留深、去病留健。
二、中期田間管理甘蔗中期田間管理是指伸長期的田間管理,即從甘蔗主莖開始拔節伸長到拔節伸長基本停止的田間管理。
中期田間管理的主要措施
1.早施重施攻莖肥
伸長期是甘蔗生長最快的時期,也是需肥量最多的時期,因此這一時期必須做到施肥充足而又及時。
施肥時期:攻莖肥宜早施,一般在甘蔗主莖有12~14片真葉、蔗莖開始拔節伸長時施用攻莖肥。
施肥種類:以速效氮肥為主,根據不同的施肥技術不施或施用一定量的鉀肥。
施肥量:常規施肥法(三次施肥法)一般施肥量應占總施N量的50%~60%,每畝施用尿素25~30㎏或碳酸氫銨50~60㎏。二次施肥法則應占總施N量的50%~70%左右,鉀肥施用量佔0%~50%。一次施肥法也應根據植株生長狀況判斷是否需要補充施肥。
2.防旱排澇
有灌溉條件的蔗地,兩次降雨量≥20mm的降雨間隔超過15天以上時,或土壤含水量低於田間持水量70%時均需灌溉。
內澇、洪水過頂3天部分生長點死亡,過頂7天大多數生長點死亡。嚴重積水影響根系生長,也造成生長不良,需要及時排水。
3.大培土和預防倒伏
大培土一般結合施攻莖肥進行。培土厚度要因地制宜,沿海地區颱風多培土要厚一些,要求達20cm以上;耕作層淺薄的旱地可培土薄些,培土厚度約為10~15㎝。
防倒伏:甘蔗生長到中後期,蔗株高大,遇颱風易倒伏,可以做好以下防止倒伏的措施:①及時剝除枯葉,減輕蔗株風壓;②大培土、高培土,增強蔗株抗風抗倒能力;③在8~9月份甘蔗生長中後期,把蔗行中鄰近的3~4株甘蔗或鄰近兩行的甘蔗紮成三角形或“人”字形的蔗束,使之相互支撐;④颱風過後要立即檢查,發現倒伏蔗株要在1~2天內扶起,培土壓實。
4.防治病蟲害
伸長期的主要病害有梢腐病、黃斑病、鏽病、褐條病等。梢腐病、黃斑病、褐條病,在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或苯來特1000倍溶液加磷酸二氫鉀150g噴霧心葉,連噴2~3次,隔5~7天噴施一次。鏽病在感病初期可用25%粉鏽寧30g,加磷酸二氫鉀150g對水60~75kg噴霧,每7~10天1次,連噴2~3次。
伸長期的蟲害主要有蔗螟、綿蚜蟲、粉介殼蟲、蝗蟲、黏蟲等。
蔗螟主要以第三代二點螟、第三代條螟、第四代黃螟為害造成螟害節或枯梢,在蟻螟未鑽入生長點或蔗莖前可選用殺蟲雙、殺蟲單或阿維菌素乳油噴灑心葉加以防治。
綿蚜蟲、粉介殼蟲可選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15g,或5%吡蟲啉乳油20~30ml,或用20%啶蟲脒可溼性粉劑25~30g,兌水50~60kg噴霧防治。
5.及時剝除枯葉
剝葉要根據蔗田的實際情況而定,嚴格執行“三剝三不剝”的原則:蔗株生長茂盛、田間萌蔽度大的要剝,病蟲害嚴重的要剝,氣根多的要剝;高旱坡地不剝,留種田不剝,青葉不剝。
三、後期田間管理甘蔗生長後期是指伸長後期至工藝成熟期這段時間,時間點從10月份起至收穫這段時間均屬於甘蔗的生長後期。
後期田間管理的主要措施
1.加強水分管理,促進正常成熟
當工藝成熟初期耕作層的土壤含水量低於田間最大持水量60%時,有灌溉條件的蔗地可灌一次水,但收穫前二個月應停止灌水,以免影響甘蔗正常成熟。
2.繼續剝除枯老葉
工藝成熟初期繼續剝除枯老葉,可使田間通風透光,促進蔗糖積累,同時也方便收穫,緩解收穫時的勞力困難。
3.防蟲防鼠
本時期仍有綿蚜蟲和粉介殼蟲危害,防治方法與中期相同。
靠近水邊的蔗地,進入伸長後期,鼠害比較嚴重,可用敵鼠鈉鹽配成毒谷,在老鼠尚未危害甘蔗前投毒谷防治。
4.防霜防凍
5.化學催熟
甘蔗表現遲熟的田塊,可施用乙稀利或其他催熟藥劑促進甘蔗成熟。但必須嚴格注意催熟劑的使用技術,尤其是使用濃度和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