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科技的小青年
-
2 # 皮小特
PLC是採用“順序掃描,不斷迴圈”的方式進行工作的。即在PLC執行時,CPU根據使用者按控制要求編制好並存於使用者儲存器中的程式,按指令步序號(或地址號)作週期性迴圈掃描,如無跳轉指令,則從第一條指令開始逐條順序執行使用者程式,直至程式結束。然後重新返回第一條指令,開始下一輪新的掃描。在每次掃描過程中,還要完成對輸入訊號的取樣和對輸出狀態的重新整理等工作。
PLC的一個掃描週期必經輸入取樣、程式執行和輸出重新整理三個階段。
PLC在輸入取樣階段:首先以掃描方式按順序將所有暫存在輸入鎖存器中的輸入端子的通斷狀態或輸入資料讀入,並將其寫入各對應的輸入狀態暫存器中,即重新整理輸入。隨即關閉輸入埠,進入程式執行階段。
PLC在程式執行階段:按使用者程式指令存放的先後順序掃描執行每條指令,經相應的運算和處理後,其結果再寫入輸出狀態暫存器中,輸出狀態暫存器中所有的內容隨著程式的執行而改變。
輸出重新整理階段:當所有指令執行完畢,輸出狀態暫存器的通斷狀態在輸出重新整理階段送至輸出鎖存器中,並透過一定的方式(繼電器、電晶體或閘流體)輸出,驅動相應輸出裝置工作。
-
3 # 使用者1049840429951
PLC的工作原理為:當PLC控制器投入執行後,其工作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輸入取樣、使用者程式執行和輸出重新整理三個階段。完成上述三個階段稱作一個掃描週期。
1、輸入取樣階段 在輸入取樣階段,PLC控制器以掃描方式依次地讀入所有輸入狀態和資料,並將它們存入I/O映象區中的相應得單元內。輸入取樣結束後,轉入使用者程式執行和輸出重新整理階段。
2、使用者程式執行階段 在使用者程式執行階段,PLC控制器總是按由上而下的順序依次地掃描使用者程式(梯形圖)。
3、輸出重新整理階段 當掃描使用者程式結束後,PLC控制器就進入輸出重新整理階段。在此期間,CPU按照I/O映象區內對應的狀態和資料重新整理所有的輸出鎖存電路,再經輸出電路驅動相應的外設。
回覆列表
在工業發達的今天,PLC技術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了,其控制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無論是小型系統還是大型系統,都可以找到相匹配的PLC裝置,那麼很多的朋友會問了,為什麼會用PLC,PLC的工作原理又是什麼呢?小編今天跟大家聊一聊PLC技術究竟是什麼。
PLC的概念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我們可以將它看做是一個處理器,相當於我們人類的大腦,用來想事情處理事情的。PLC中都會有一個微處理器,這個微處理器的作用就是用來計算邏輯的,想要完成某項工程的控制,會有很多的控制邏輯,我們的微處理器就是這些邏輯進行計算處理,然後在透過輸出進行控制。
PLC的基本結構一套PLC應該包括五大部分:
1、CPU,也就是中央處理,是核心部分。
2、電源,為PLC供電的部分。
3、儲存器,用來儲存PLC的相關資料。
4、輸入單元,用來接收輸入訊號。
5、輸出單元,用來控制相關裝置,
PLC的工作原理PLC裝置的工作原理可以分為以下兩部分:
邏輯運算
在數字量控制系統中,變數僅有兩種相反的工作狀態,例如高電平與低電平,繼電器線圈的通電和斷電,都可以用數字1和0來表示。換句話說PLC中的邏輯運算基本上都是基於0和1的數制形式,透過與或非再完成相應的控制。
迴圈處理
CPU的程式分為作業系統和使用者程式。作業系統用來處理PLC的啟動、重新整理過程映像輸入/輸出區、呼叫使用者程式、處理中斷和錯誤、管理儲存區和通訊等任務。PLC在執行時遵循的是迴圈掃描過程,其大致步驟如下:
1、作業系統啟動迴圈時間監控
2、CPU將過程映像輸出表的資料寫到輸出模組
3、CPU讀取輸入模組的輸入狀態,並存放在過程映像輸入表
4、CPU處理使用者程式,執行使用者程式中的指令
6、CPU返回第一階段,沖洗啟動迴圈時間監控
這就是我們PLC的工作原理,其實也很簡單,大家就把它當做一臺微型的電腦就行,它就是用來處理各種過程資料的,然後再輸出控制我們現場的各種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