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因為他們不會做嗎?為什麼要整治亞洲鯉魚?
21
回覆列表
  • 1 # 釣魚人大航

    鯉魚是亞洲的特有魚類,不過,這種亞洲特有的鯉魚。亞洲鯉魚,是美國人對青草鰱鱅的簡稱,這些魚入侵美國並在美國大量的繁殖起來,目前,亞洲鯉魚在美國已經氾濫成災,並嚴重危害到當地的生態平衡,急需專家現身來治理。

    美國人一般不食用亞洲鯉魚,因為他們更喜歡吃刺少的魚或者海魚,所以亞洲鯉魚在美國一直沒有走上餐桌。

    現在美國每年都要花大價錢來整治亞洲鯉魚。

  • 2 # 三生石故人

    當國人要花不少錢來買淡水魚來吃時候。美國正在為當初引進亞洲鯉魚,花大價錢來治理。當初引進亞洲鯉魚為治理汙染所造成的水質問題,但是隻引進了鯉魚,卻沒有其天敵的引入,造成了鯉魚一度氾濫。現在大量繁殖,美國怕亞洲鯉魚一度進入五大湖,引起更大氾濫。俗話說的引狼入室。所以說美國會花大價錢來治理。

    而美國傳統生活習慣吃刺少腥味少的河魚或者海魚。很少吃刺多的亞洲鯉魚,也因其腥味大。再就是美國人不會像中國人烹製淡水魚類。

    亞洲鯉魚治理並不是很簡單的,在美國地廣人稀要想治理好每條河裡的亞洲鯉魚,基本可以說很難。因為亞洲鯉魚繁殖快,對生存環境要求不高,再就是我們常說的“千年的草籽,萬年的魚籽”,小的時候見到新挖的池塘,有水注入,就有小魚自己長出來,並不斷繁殖。而在我們國家人口基數大,雖然有無數的河流水庫,都能生長鯉魚,但是還是難以滿足人們的日益需要,還要人工養殖來供給。

  • 3 # 鳶尾凌礫

    由於亞洲鯉魚(實際上是“四大家魚”等中國淡水魚類的總稱)在北美五大湖、密西西比河等地區成災,美加兩國耗費巨資治理效果欠佳,紛紛想出“讓中國人去吃”的辦法。一家由華裔開辦的美國企業“兩河漁業”將這一想法付諸實踐。自2003年8月20日運出第一隻集裝箱起,迄今已向中國運出亞洲鯉魚逾150萬磅(約合680噸),其中今年前9個月運出100萬磅。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29日報道稱,美國人不愛吃淡水魚,不懂得如何烹調可以去除腥味,因此亞洲鯉魚數量更加無法控制,美國農業部為攔阻亞洲鯉魚進入五大湖區已花費180億美元,但效果不佳。加拿大CBC曾評論稱,美加對五大湖區亞洲鯉魚的整治是失敗的。“兩河漁業”的嘗試雖然規模有限,但畢竟提供了一個令美國人有理由樂觀的前景。

      在將亞洲鯉魚銷往中國的同時,“兩河漁業”也積極在當地推銷。去年9月25日他們在當地組織“河上燒烤會”,以宣傳推廣品牌,並介紹更多烹飪亞洲鯉魚的方法;去年10月1日他們開放一個鮮魚市場,試圖在當地也開啟銷路。此外,他們還邀請專業攝像團隊拍攝宣傳片。今年6月5日,該公司被美國帕迪尤卡商會授予“月度企業家”稱號。

  • 4 # 大徐在旅途

    沒有天敵,氾濫成災,對本土的魚類造成滅頂之災

    當時美國引進亞洲淡水魚主要目的是為了清潔和改善水質,20世紀60年代,美國境內各大河流的水生植物和藻類氾濫成災,有比化學藥物更安全的方式,那就是引進亞洲淡水魚吃掉這些藻類和水生植物,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局想到了用生物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於是70年代就從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引進了鰱魚,為了清理淡水中有害的藻類,最早引進的事美國阿肯色州,當時效果很好,隨後不少養魚場也紛紛效仿,把鰱魚當成了池塘清潔員。

    亞洲鯉魚是指原產地亞洲的鯉魚,美國人搞不懂,他們把我們國家的幾大淡水魚統稱亞洲鯉魚,它們是:鯉魚,草魚,鰱魚,青魚,鱅魚。

    這些魚類每天能攝入相當於體重40%的水草或藻類,浮游生物以及蚌類,亞洲鯉魚適應能力強,他們每年能吃掉相當於自身體重一半的食物。

    這些魚在美國快樂的生活著,因為沒有天敵,它們的種群數量迅速擴大,在美國各大州氾濫成災,美國人不會加工淡水魚,他們吃魚只會清蒸,這些魚類做不好腥味太大,根本不受歡迎,沒人吃,沒有天敵,這些魚瘋長,長到四,五十斤都很正常,而且它有侵佔美國五大湖的跡象,給美國本土的魚類造成滅頂之災。

    亞洲鯉魚長的非常大,又能吃,把水裡的食物吃光,造成本土魚類沒有吃的,消失甚至絕種,所以美國政府部門下令大力捕殺亞洲鯉魚,但是效果不理想,看來加工成魚罐頭出口我國,這個比較靠譜。

  • 5 # 澳華視界

    首先解釋一下美華人統稱的亞洲鯉魚這個概念,美國把鰱魚、草魚、鯉魚等統稱為亞洲鯉魚,為什麼要稱為亞洲鯉魚呢,毋容置疑它是亞洲的魚,在美國就屬於入侵物種。那為什麼美華人要治理它呢,而不是把它捕捉到市場上販賣呢。在美華人的飲食習慣裡,他們習慣於吃無刺的魚,有刺的魚對於他們來說太危險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魚刺卡住,甚至威脅到生命,因此他們不敢輕易嘗試吃掉這些亞洲鯉魚。而且亞洲鯉魚在美國基本上沒有天敵,使他們能夠快速繁殖和快速生長,美國的五大湖為它們提功力天然的生長環境,亞洲鯉魚在這裡長的又大又快又多,給美國五大湖帶來了生態威脅,它們威脅到湖裡的各種水生植物,使五大湖生態受到嚴重的破壞,以至於政府出大筆的資金來政治亞洲鯉魚的泛濫。之前在網上也看到有人在說,為什麼不打撈起來賣到亞洲國家,估計美華人也這樣想過,但是起成本就更高了,打撈成本,運送成本,進中國海關的關稅,到了中國已是一堆死魚,誰還吃這樣的死魚,在中國的鯉魚鰱魚草魚也就幾塊錢一斤,而這些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中國的死魚估計不止這個價格吧,那誰會去買呢,所以美國只能把亞洲鯉魚打撈起來掩埋掉,中國也有很物種入侵發生,其中小龍蝦和黑魚(俗稱烏魚)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由於華人高超的烹飪技術,可以把這些入侵物種做的非常美味,以至於這些入侵物種被吃成了需要人工養殖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所以對於美國為什麼要治理亞洲鯉魚這個問題,你應該明白了,主要和他們的飲食習慣,烹飪技術有關,當然天敵才是最主要的,中國只是世界上的一個特例。

  • 6 # 壹點科譜

    為啥要整治,你來看看亞洲鯉魚在美國的泛濫程度!不整治不行了。

    我們熟悉的草魚、鯉魚、鯽魚、鰱魚、青魚、鱅魚,美華人將這些淡水魚統稱為亞洲鯉魚,為外來物種。

    根據美國一項資料顯示在密西西比河流域氾濫的亞洲鯉魚已經遠超當地水系的本土魚類,它們吃光一切,包括水草,蝦米以及其他一些魚類的卵。在俄亥俄州以及伊利湖的支流上,這些從亞洲引進的淡水鯉魚已經超越了當地魚類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也就是說在這些河裡抓一百條魚,其中有九十條魚都是外來生物亞洲鯉魚。隨著這樣下去,本地魚類都會遭受滅頂之災。

    還不僅僅如此,不同於美國本地魚,亞洲鯉魚屬於水流底層魚,它們強勁的尾部,可以攪起河裡的泥沙造成河水汙染。據報道這些亞洲鯉魚已經開始向美國和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進軍”威脅兩岸近3000萬人的日常飲用水。相對於美國3億多人口,影響程度達10分之一。

    為何在中國要去買的魚在美國成了政府頭疼的東西呢?簡單來說,美國偏愛牛羊肉累,魚類很少吃。更別提亞洲鯉魚了。

    再說直白一點,沒有吃貨的嘴,沒有吃貨的廚藝,還有,差點姜和大蔥。

  • 7 # 科普大世界

    鯉魚在中國能賣到好幾塊一斤,這還只是養殖的鯉魚的價格,野生的鯉魚就更貴了,比如黃河鯉魚能賣到幾十元1斤,那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他們正在發愁怎麼整治亞洲鯉魚,因為這很多河流和湖泊中,亞洲鯉魚已經氾濫成災,多到了讓我們羨慕嫉妒恨的程度。比如當小船經過一些水域中的時候,魚群受到驚嚇就跳出水面,場面十分壯觀,常常是開小船到河中走一趟,回來船艙中魚已經滿了。

    首先要說明的是,美華人所謂的亞洲鯉魚,其實並非單指鯉魚一種魚,我們所謂的四大家魚:鱅魚,鰱魚,草魚,青魚以及鯉魚、鯪魚等多種鯉形目鯉科魚類的統稱,美國的淡水水域中本來沒有這些魚,後來美華人為了治理水體汙染從亞洲引進了這些魚種,然而引進之後,由於沒有天敵,美華人又不愛吃這些淡水魚,導致這些魚類在美國水體中大量繁殖,終於氾濫成災,如今的美華人很發愁怎麼去治理這些魚了。

    可能很多朋友好奇為什麼美華人不吃這些魚呢,要是在中國,這可都是美食的食材啊!是不是美華人廚藝不行,不會把這些魚做成美食呢?其實主要原因不是這個,而是當初美國引進亞洲鯉魚的目的是為了應對工業化造成的水體汙染,所以美華人認為這些魚是受過工業汙染的,他們當然不想吃了。

    不要以為美國就沒有汙染,其實他們對土地和天空的汙染絲毫不比我們少,美華人之所以不吃亞洲鯉魚,也正是因為他們意識到了河流汙染的嚴重性,比如美國方面對密西西比河鯉魚的警示上就赫然寫著“每週不可超過一條,主要汙染物為多氯聯苯”,一些汙染嚴重的水庫還特地註明水庫中的魚不可食用,這樣的事情放在中國,同樣也是沒有人敢去吃這些魚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美華人不喜歡吃這種刺多的淡水魚,這是由於美國曆史上人口比較少,然而其可耕土地比我們中國還多不少,美華人基本上沒有為吃的發過愁,沒那種閒工夫烹飪和食用這種刺多的淡水魚,所以也沒有養成吃淡水魚的習慣,這和我們中國是很不一樣的,我們華人說吃好吃的常說吃大魚大肉,還把魚放在了肉的前面,所以在我們國家,這些淡水魚要靠養殖才能供應人們的食用。

    但是在美國氾濫成災的亞洲鯉魚這對當地的淡水生態造成了影響,一些美國本地物種被擠佔了生存空間,到了瀕臨滅絕的境地,所以美華人想治理亞洲鯉魚,但這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因為無論用什麼方法,都會影響其他物種的生存,美華人曾經斥資180億美元治理亞洲鯉魚,但成效甚微。

    目前美華人主要使用的是如下幾種方法:首先是隔絕水體,就是將亞洲鯉魚比較多的水域與其他水域隔絕開來,防止它們到處氾濫;也有的地方會將這些淡水魚撈出來掩埋或乾燥處理之後做動物飼料用;還有一些比較有經濟頭腦的美華人將這些淡水魚捕撈出來之後冷凍處理,然後將它們運往中國銷售,不過這樣的魚肯定是要檢驗檢疫過關才行的。

  • 8 # SME科技故事

    美華人口中所謂的亞洲鯉魚,其實並非單指某一種。

    而是指草魚、鯉魚、鱅魚、鰱魚、青魚等8種亞洲魚種的統稱。

    其中青魚、草魚、鰱魚與鱅魚,也是我們常說的“四大家魚”

    當然,作為淡水魚它們也是守“魚道”的,並不會自己橫渡太平洋游到美國。

    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它們都只安分守己地待在亞洲人的餐桌上。

    直到美華人主動“引狼入室”。

    當時,為了控制水草、藻類、寄生蟲等的泛濫成災,美華人便決定往池塘中引入這些魚類。

    當然,他們的初衷是好的,想以這種“自然”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用化學藥劑。

    豈料,“自然的力量”才是最可怕的。

    起初,亞洲鯉魚只分佈於阿肯色州小範圍的池塘內。

    然而隨著幾次大雨與洪水,它們也從大規模養殖的池塘中逃逸而出,沿著密西西比河逆流而上。

    亞洲鯉魚擴散地圖

    因為密西西比河、密蘇里河和伊利諾伊河這三條河的水體是相通的。

    所以這幾十年來,亞洲鯉魚也一路向北開疆擴土,最北邊的五大湖已岌岌可危。

    北美五大湖,風光秀麗,坐擁全球近20%的探水資源,也支撐著70億美元的漁業產值。

    除了漁業,這五大湖每年還會創造160億美元的休閒划船產業。

    見識到亞洲鯉魚旺盛的生命力,美華人擔心得頭髮都要掉光,唯恐亞洲鯉魚正式入侵五大湖區。

    為此,美國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的“亞洲鯉魚毀滅計劃”,包括修築巨型堤壩(100億-300億美元)、獎勵捕魚達人(每年100萬美元)、額外設定電網(2.75億美元)等。

    此外,光是求一個可行的方案,就有高達100萬美元的懸賞。

    畢竟亞洲鯉魚一旦越過最後的防線進入五大湖,或將引發一場不可收拾的生態災難,後果不堪設想。

    到那個時候,就是砸再多的錢都難以挽回損失了。

  • 9 # 長尾資訊

    亞洲鯉魚(包括鰱魚、黑鯉魚和草魚)其實早在1831年就被帶到美國,20世紀60年代,美國開始正式進口亞洲鯉魚,用於清理、清潔商業河塘。但由於缺乏天敵,加上亞洲鯉魚超強的繁殖能力,目前已經對美國當地河流、湖泊的生態系統造成威脅。亞洲鯉魚無節制的種群膨脹,是最大的被整治的原因。據悉,2010年美國整治亞洲鯉魚的成本就超過3000萬美元,政府甚至向河流、湖泊傾倒魚類毒素(魚藤酮,對人類無害)來控制亞洲鯉魚的數量,但是效果不理想,另外,產生的死魚也面臨高昂的處理成本。

    相比政府出錢出力整治亞洲鯉魚(投放毒素、培養天敵),用“吃”的辦法來解決可能是最簡單、便捷的。

    (一)讓美華人自己把亞洲鯉魚吃掉。一些“大膽的”美華人正在盡力鼓勵自己的同胞們把亞洲鯉魚吃掉。一位芝加哥魚店的老闆Dirk Fucik 甚至開發出了“鯉魚漢堡”,每週六免費向食客贈送樣品。雖然美華人對“吃鯉魚”仍心存芥蒂(有的怕魚刺、有的單純覺得鯉魚太醜),但不得不說“鯉魚漢堡”是一個良好但開始,哪怕Dirk大叔的漢堡會買的很艱難。

    (二)讓華人(或亞洲人)來吃。讓華人或者其他亞洲人吃鯉魚可能沒有那麼多“心理負擔”,唯一需要解決的是出口成本問題。目前美國的鯉魚加工廠少之又少,2014年只有三家工廠可以加工鯉魚,由於市場需求不足,這些加工廠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此外,沒有來自海外的大訂單使得對外出口的運輸成本極高,美國的亞洲鯉魚很難出口到中國或其他地方。要想讓亞洲人幫忙吃掉亞洲鯉魚,還是得多花點功夫解決好這些問題。

  • 10 # 一起安木籬

    美國為什麼要治理亞洲鯉魚,可以分為以下3點,

    1、美國亞洲鯉魚氾濫成災,導致本土的水生生物受到威脅;

    2、美華人不吃多刺腥味重的亞洲鯉魚,沒法靠吃解決;

    3、亞洲鯉魚攪動河道泥沙,導致水汙染,影響人類健康用水。

    參照中國入侵品種小龍蝦的遭遇,我們想,鯉魚能吃,靠吃貨就能解決了!但事實是這樣的嗎?

    有在美國留學的朋友講到,聽說亞洲鯉魚氾濫成災,因為方便,就帶著漁具炊具去野營,做的就是題中的亞洲鯉魚,他講到,美國的亞洲鯉魚相對於咱們中國的亞洲鯉魚,口感是不同的,美國的鯉魚,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種鮮嫩爽滑,令人味蕾大動,而是無論怎麼調味,亞洲鯉魚都有一種無法遮蓋的土味和鐵鏽味!相信大多數人也不喜歡!也就是說,如果中國吃貨趕到,也並不能解決美國的亞洲鯉魚問題!

    味道不好吃,加上中國本土幾元一斤,價格低廉,也就沒有運輸的必要了!

    當然,退一步說,如果亞洲鯉魚烹飪後,味道鮮美,也無法讓大多數美華人接受,因為飲食文化的影響,美華人更喜歡無刺的海魚、肉類,所以亞洲鯉魚沒法被美華人靠吃解決!

  • 11 # 美妙的探所

    新冠疫情導致美國死亡30多萬人,都沒引起美國民眾恐慌,而體重30多公斤的它卻做到了,甚至還登上白宮議事日程。讓美國耗費近200億美元,還逼得美國求中國幫忙,讓美華人如此恐懼的到底是什麼,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這個在中國被吃得幾乎全靠人工養殖的東西——亞洲鯉。

    亞洲鯉魚是原產地亞洲的鯉科魚類,是美華人對青魚、草魚、鱅魚、鰱魚、鯽魚及鯉魚這些鯉形目鯉科魚類的通稱。亞洲鯉魚每天能攝入相當於其體重40%的水草、浮游生物或野生蚌類。亞洲鯉魚不光體型大,嘴巴也很大,眼睛位於頭部兩側較低位置,它們與其他生活於美國淡水湖中的普通鯉魚明顯不同,亞洲鯉魚體型最大可達1.2米 重45公斤,擁有“水中巨無霸”之稱。

    亞洲鯉魚在整個東南亞地區的分佈都較為廣泛,1963年時,美國為了防止水體中浮游植物肆意生長、淨化水體,從中國引進了草魚,並在隨後幾年引進了鱅魚 鰱魚和青魚,取得了顯著效果。然而好景不長,亞洲鯉魚因其強大的生存能力,在美洲等地又缺乏天敵,很快蔓延至密西西比河和伊利諾伊河流域,隨後逐漸向北擴充套件,有人在密歇根湖中也發現過亞洲鯉魚的蹤跡,並進一步威脅位於美國和加拿大交界處的“五大湖”地區。倘若亞洲鯉成群結隊闖入五大湖,將對本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危及美加兩國超3000萬居民飲用水源。

    龐大的亞洲鯉群體,能輕鬆從本土魚口中搶奪大量食物,導致本土魚幾乎無法生存,因此亞洲鯉早已成為美國聯邦,與地方政府最關注的幾個重要環保問題之一。亞洲鯉入侵美國的確算是一大災難,不計其數的其他魚類,因領地被侵佔 食物被掠奪而死去,甚至不少美華人還舉辦了“獵魚大賽”,他們紛紛拿起弓箭 十字弩,乘坐著快艇在水面上狩獵亞洲鯉,然而這樣的努力只能算是杯水車薪,甚至還有人在狩獵過程中被躍起的亞洲鯉撞傷。

    此時你們或許有個疑惑,亞洲鯉說白了不過就是一種大一點的可食用魚罷了,為何美華人不願意透過吃來解決問題呢?事實上,美華人還真沒有食用亞洲鯉的習慣,因為美華人雖然也比較喜歡吃魚,可是很討厭魚刺,因為美華人用刀叉,不方便剝離魚刺,而亞洲鯉雖然味道鮮美,可是這個魚刺嘛,大家都懂的。

    2020年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兔子也在澳洲氾濫,這些兔子快速繁殖,大肆啃食植被,嚴重威脅到了澳洲人賴以為生的畜牧業發展,由於缺乏可以制衡兔子種群的生態環境,兔子們幾乎沒有天敵。澳洲人也和美華人不愛吃亞洲鯉一樣,對於兔子提不起興趣,於是旺盛的生殖能力不受控的爆發,釀成兔災也就在所難免了,這麼可愛的兔兔,澳洲人為什麼不拿來煎炒煮炸油焗悶燉呢?

    而且還有一點,美國因為發展較快,上個世紀便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可是資本家們為了減少成本,經常會把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直接排放到水體中,因此不少河流都遭受了嚴重汙染,像是亞洲鯉扎堆聚集的密西西比河等流域汙染就非常嚴重。根據我查到的資料顯示,密西西比河目前是不僅是美國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同時也是全世界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主要汙染物是砷、汞、硝酸鹽和苯。據當地環保部門統計,每年光是用在水體排汙上的費用,至少都是1250萬美元以上,從小就生長在這種環境下的亞洲鯉魚,體記憶體集著大量有害重金屬元素,當然不能食用。

    在國內看上去人畜無害的亞洲鯉魚,在美國卻成為了實實在在的“威脅”,因為不少亞洲鯉魚都有一個特點,對於噪音十分敏感,當人類經過亞洲鯉附近,或者是有船隻靠近時,這些鯉魚會突然從水中躍出,“爭先恐後”的跳上船隻。你們想象一下,體重超過三十公斤,個頭和兩三歲小孩差不多大的鯉魚,突然跳到你臉上會是一個怎樣驚悚的場面,光是這個衝擊力就夠咱們喝一壺了。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受傷,許多漁夫甚至需要佩戴安全頭盔。或許是習慣了常年“恐嚇”人類,這些鯉魚的運動能力十分驚人,能輕鬆越過兩三米的障礙物,有些還能躍出水面“飛行”六到七米。因此,亞洲鯉魚又以破壞船隻及船上裝置,甚至是傷害船員而聞名。

    既然自己處理不了,那還是老老實實請外援吧,而美華人之所以被迫找中國幫忙,也是因為知道華人是天生的吃貨,單單是中醫藥藥材,華人讓150-200種動植物面臨瀕危,甚至寮國、越南的穿山甲,俄國、蒙古的高鼻羚羊,都被華人從“所在國存量豐富”,吃到“所在國瀕臨滅絕”。而魚對於華人來說,那簡直就是最常見的美食,我們對於亞洲鯉魚的“喜愛程度”實在是太高了,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鑑》資料顯示,2018年時,中國四大家魚淡水養殖總產量,就已經達到1315.1萬噸,足可見華人對於它們的喜愛。

    在美國,亞洲鯉普遍能長到30公斤左右,而在中國,這些鯉魚能活過性成熟期的後兩個月,就算是命大,或者說叫做“漏網之魚”。因為市場需求量過高,漁民們在亞洲鯉性成熟之後,立刻就開始大量捕撈販賣,而很大一部分人工飼養的亞洲鯉,甚至連性成熟期都活不過,便成為華人餐桌上的美食。生活在中國的亞洲鯉每天都活得提心吊膽,在這樣的巨大壓力下,這些亞洲鯉甚至出現了“魚類小型化”趨勢,無論是河流、湖泊還是近海,較大體型的魚類數量都急劇減少,野生群體數量也正在驟降,導致我們不得不逐年擴大人工養殖規模。

    而且現在亞洲鯉問題正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擴大,目前除了入侵美國之外,在歐洲各個水體中也廣泛出現,數量不僅繁多而且個也大,而隨著交通工具不斷髮展更新,經濟往來逐漸密切,各國生物入侵現象越來越嚴重。據環保專家統計,在中國已產生嚴重危害的外來入侵物種,數量至少已達283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佈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中,中國就有50種,而最出名的、同時也是最普遍的,就是水葫蘆。

    水葫蘆正式名稱為鳳眼藍,也叫水浮蓮,花為多稜喇叭狀,顏色豔麗又美觀,葉片顏色翠綠,摸起來光滑又有質感,鬚根十分發達,因此繁殖速度也很快。由於其本身生命力十分頑強,幾乎不需多加照看就能茁壯成長。因為水葫蘆的花卉十分好看,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淨化水質,因此在20世紀初時便被引入國內,然而在當時,中國沒能發現水葫蘆的特性,而且中國本身沒有水葫蘆的天敵,因此水葫蘆大量繁殖,在水體中肆意生長,很快便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生態問題之一。

    水葫蘆一旦過度繁殖,便會搶佔水面影響航運,同時還能減少魚類獲取的氧氣 ,因為鳳眼蓮對其生活的水面採取了野蠻的封鎖策略,幾乎擋住所有Sunny,導致水下植物得不到足夠光照而死亡,破壞了水下動物的食物鏈,使魚類缺氧而死,危害生態壞境健康,想要徹底摧毀水葫蘆難度非常大,難以徹底根絕。

    而稱霸夜市的小龍蝦,實際上也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因為小龍蝦真的不是吃素的,雜食性特質讓小龍蝦不但會食用水生植物,連底棲動物、小魚蝦及蝌蚪等等都不放過。研究表明,小龍蝦對全球兩棲動物的減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過小龍蝦屬實算得上是“最失敗的入侵者”,到20世紀末,華人對小龍蝦的消費呈直線上升,昔日讓人聞風喪膽的小龍蝦,直接被吃到需要人工養殖。截至2017年,中國小龍蝦的養殖面積已突破1000萬畝,產量突破100萬噸,經濟總產值更是直接突破2600億元。當然,小龍蝦畢竟只是個個例,我們總不可能對所有外來入侵物種,全部採取“吃”這種方式來應對,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解決生物入侵問題,維護生態平衡呢?我個人認為,可以採取早期預警,設立試點地區,以及使用生物防治等手段。

    之所以各種動物在國外會發生不同的災難,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老外不會吃,他們的飲食文化沒有我們豐富,對食物的認識沒有我們深刻,再加上飲食習慣的差異性,導致許多本能成為美食的動物,搖身一變成為了生態問題。在很多時候外華人在處理氾濫的動物時,都要花費大量資金去消滅它們,而他們也沒有更好的方法,總不可能留著這些動物氾濫下去。不管美國承不承認,在這場“人魚大戰”中,美華人是徹底輸給了亞洲鯉,倘若再不採取一些有效措施,或許再隔幾年的時間,美華人想要吃魚,可能就只剩下亞洲鯉這一個選項了。

  • 12 # 科學黑洞

    “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詩風·陳風·衡門》

    鯉魚‬對於‬華人來說‬不僅僅是‬美食‬,還有‬‬祥瑞之意‬,例如‬孔子‬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為‬孔‬鯉,就是因為‬在‬當時‬有互相贈送‬鯉魚的‬習慣‬,魯昭公‬在‬孔子‬兒子誕生之前‬曾贈送給‬它‬鯉魚‬,孔‬鯉的名字‬因此而來‬。

    ‬北方‬一些省份‬除夕‬年夜飯上‬必須要‬有‬一道菜‬那就是‬魚‬,而‬大部分‬都是‬鯉魚‬,這代表著一種‬相祥瑞‬,是年年‬有餘‬的‬諧音‬,是一種好的‬寓意‬,中國‬對‬鯉魚‬最大的‬尊重‬就是‬吃掉它‬。

    但是‬這種‬祥瑞‬與美味‬,在‬美國‬人的心中‬地位並不高‬,往往‬還令人厭煩‬,亞洲鯉魚‬在美國爆發的時候‬,它們‬擠遍了‬大江大河‬,體型‬甚至會超過‬1米之‬長‬,但‬奈何‬在‬亞洲‬活不到成年的‬鯉魚‬在‬美國‬卻‬突遇尷尬‬,沒有人去吃‬,不僅如此‬連‬和它們‬競爭的‬動物‬都沒有‬。

    鯉魚‬在‬美國‬混‬的那是風生水起‬,但是‬卻‬苦‬了‬當地的‬其它‬水生‬動物‬。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鱅魚‬、鰱魚‬再加上‬鯽魚‬和‬鯉魚‬等‬就是‬常說的‬亞洲鯉魚‬,它們‬都是‬鯉形‬目‬鯉科‬下的成員‬,主要分佈在‬中國‬、日本‬、南韓‬和馬來西亞‬等地‬,後來隨著‬不同國家‬的引進‬,它們的身影‬開始出現在‬地球上‬大部分的區域‬。

    亞洲鯉魚‬如何入侵‬北美‬?

    物種入侵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會對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一般而言在一塊區域內都有特定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在幾萬甚至是幾十萬年的發展進化中,不同的物種之間形成明顯的相互制約關係,既有天敵關係又有競爭關係。

    這樣不同物種在相互的制約中可以控制彼此的數量,最終達到一種穩定的平衡,要知道物種都有過度繁殖的傾向,如果少了這種制約就會肆無忌憚的發展。而一個物種到達一個新的環境,面對的就是這種情況,沒有天敵沒有競爭者,資源食物量異常的豐富,因此數量就會大漲。

    非常典型的物種入侵慘劇發生在澳洲,200多年前歐洲人把野兔帶入澳洲,至此開始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澳洲野兔氾濫數量最多的時候可以達到100億隻,嚴重破壞了澳洲的生態環境,以及其它生物資源。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為了用更加科學的辦法來治理水中氾濫的浮游植物,因此分批次的引進了鱅魚、青魚以及鰱魚等,這些魚類可以快速的消耗水中的浮游植物。它們有超強的進食能力,每天都能吃掉自身重量40%的水草,在亞洲鯉魚的大快朵頤之下,水中浮游植物快速的減少。

    一發不可收拾的亞洲鯉魚

    水中浮游植物氾濫的問題得到了初步的緩解,但是還沒有等到他們徹底高興的時候,不好的訊息傳來了。由於到了新的環境沒有天敵與競爭者存在,並且食物量異常的豐盛,亞洲鯉魚開始瘋長瘋竄,最大的亞洲鯉魚可以長到1.2米長,重量近百斤。

    這個時候美國意識到出現問題了,亞洲鯉魚開始逃出特定的水域沿著密西西比河溯流而上,僅僅十幾年的時間已經讓人招架不住。亞洲鯉魚的快速擴張和繁殖已經讓給當地的魚種產生了壓制,成了當地的水中霸王。美國當地的水生植物以及本土魚卵都可以成為亞洲鯉魚的食物,破壞力顯而易見。

    據科學家的統計,在美國當地的一些河流中亞洲鯉魚的數量佔比已經達到了90%以上,美國農業部也採取了很多辦法來減少亞洲鯉魚的數量,例如投放大量的殺魚藥,但是結果並不樂觀,死的魚其中一半以上都是當地魚種。亞洲鯉魚擁有非凡的繁殖能力,每年產卵超過300萬枚,主要是壽命還比較長。

    鯉魚為什麼在中國活不過成年,卻在美國大肆氾濫?

    其實道理很簡單,我們喜愛吃魚,並且對鯉魚有著深深的偏愛,各種烹飪方式讓鯉魚變得鮮美可口。但是美華人並不喜歡吃這些刺比較多的魚,其實背後的道理也很簡單的,它們的烹飪方式太過於單一了,根本無法加工出美味的魚佳餚。

    在美國沒有人去吃鯉魚,在野外沒有競爭者,這也導致亞洲鯉魚快速的發展繁殖,根本無法控制。

    有的人可能疑問靠吃真的能解決物種氾濫問題嗎?其實已經有這樣一個例子擺在了面前,小龍蝦在未登上人類餐桌的時候,它們屬於入侵物種,被日本人帶入中國。小龍蝦對水生植物的根部破壞很嚴重,並且野外沒有天敵和競爭者存在,有一段時間內它們的數量瘋長,在河裡溝邊到處可見。

    但還是要得益於中國傳統複雜的烹飪技巧,讓小龍蝦變成了網紅食物,它們也迅速的從野外消失,到最後養殖小龍蝦已經成為規模。小龍蝦在中國的物種氾濫,被廣大吃貨們給解決了。

    總結

    雖然美國主動引進這些魚類用來治理水環境處理水生浮游植物,但目前早都已經發展成入侵物種,數量已經難以控制,如果任其發展下去會嚴重影響本土的水生生物生存,因此說針對亞洲鯉魚只能是集中治理。

  • 13 # 房產老張頭

    一物降一物。飲食和生活習俗的不同。而且中國的烹飪水平豈是國外可理解和參透的!如果說國外餐飲靠的是食材,那中國的烹飪純靠手上活!所以亞洲鯉魚是需要少許鹽、少許料酒、適量調料就可以做好的!而不是什麼十斤的大龍蝦

  • 14 # 步爭講財商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個問題:亞洲鯉魚對於美國來說是一個外來物種,美國整治亞洲鯉魚完全是一種生態平衡的需求,和其他的任何因素都沒有關係。

      美華人日常生活中不吃鯉魚,因為鯉魚刺太多

      不要說美華人,那咱們華人現在吃鯉魚的好像也在慢慢的減少了吧。鯉魚的那個刺真的是又多又細又尖銳,一不小心卡在喉嚨裡面那是常事啊,吃起來也特別麻煩,家裡的小孩一般都不給他們吃鯉魚。想想你一根一根清理小刺的那個過程,偶爾一根小小的魚刺粘在筷子上,甩也甩不掉,只好用手悄悄的拿掉了。偶爾朋友們一起出去,他們買魚的時候都是要草魚。

      亞洲鯉魚在美國已經氾濫成災。

      忘了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美國當時引進了亞洲鯉魚。剛開始大家都挺高興的,對於引進的人來說達到了他們預期的效果。對於這些鯉魚來說,它們到了一個氣候溫和、水草豐盛、並且沒有天敵的地方,這裡簡直就是魚間天堂。後來大家發現鯉魚的數量越來越多,並且體積越來越大。而當地的魚類數量越來越少,甚至有絕種的危險。本來這魚又多又大是好事兒啊,可是在當地沒人要,又賣不了錢,就只能任其這麼瘋狂的繁殖了。最後把其他魚類的生存空間都佔完了,你說這個時候美國不滅它滅誰?

      抓鯉魚大賽。

      俗話說人多力量大嘛,為了調動大家對於整治鯉魚的積極性,政府曾舉辦了一個抓鯉魚大賽。就是在規定的時限裡捕獲的鯉魚最多的將獲得一定的獎勵。這個活動曾經在美國一些地方熱鬧了一段時間,但是收效甚微。一方面是因為這個鯉魚的數量太過龐大了。另一方面,政府給的獎金也不會太多,大家只是剛開始的時候去湊個熱鬧,不可能長期持續的去參與這個事情。

      品嚐鯉魚大餐。

      中國吃貨的力量是出了名的,所以在治理亞洲鯉魚的這個過程中,美華人也想借鑑一下中國的方式,那就是吃。他們也邀請一些中國廚師把鯉魚做成各種各樣的美食在公共場合請大家免費品嚐,想透過這種方式把當地人納入一條吃鯉魚的不歸路上面。可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往往是骨感的,現場的民眾往往都是對美味讚不絕口,但是刺實在太多,吃起來太麻煩,不願去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家老美根本就不會做中國菜呀,你做的菜好吃,他也沒辦法複製過去,所以這個方法最終又失敗了。

      一看到說美國治理亞洲鯉魚,有些可能會覺得有什麼地域歧視。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啊,在咱們國家鯉魚和其他魚類一樣,它們的數量相對飽和。但是在美國不一樣。你想想你家門前的一條河裡面其他魚類都沒有,就只有鯉魚,並且這種魚多的人都不敢下河是一種什麼概念?

      美國為什麼要治理亞洲鯉魚?如果一定要給你一個答案:那就是為了保護當地的生態平衡。

  • 15 # 昊宸視界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科普下什麼是亞洲鯉魚。亞洲鯉魚是原產地亞洲的鯉科魚類,是美華人對青魚、草魚、鱅魚、鰱魚、鯽魚及鯉魚這些鯉形目鯉科魚類的通稱 。亞洲鯉魚每天能攝入相當於其體重40%的水草、浮游生物或野生蚌類。

    亞洲鯉魚

    其次,為什麼美國這麼懼怕亞洲鯉魚?成年亞洲鯉魚適應性較強,每天都要吃掉相當於自身體重一半左右的食物。美國於20世紀70年代從中國引進這些魚類,以改善生態,但隨著數量的增加,亞洲鯉魚已經向美國和加拿大交界處的“五大湖”區繁殖,危害當地的生態環境。本來要改善生態環境,現在卻惡化了生態環境,加上美國的飲食文化不適合亞洲鯉魚,比如刀叉不適合吃帶刺的鯉魚,還有就是美華人更喜歡吃、也不缺少少刺的海魚,所以亞洲鯉魚就顯得氾濫成災了。據說,還有亞洲鯉魚躍出水面撞上人的事件發生。總而言之,亞洲鯉魚在中國這個龐大的美食消費市場供不應求,在美國就氾濫成災,這就是文化不同尤其飲食文化不同導致的結果。

    美國的巨型亞洲鯉魚

    再次,不少人提出,美國多,中國供不應求,為什麼不運來中國?呵呵,這個智商美華人還是有的,但關鍵問題是,從美國湖區打撈出來,然後不遠萬里運到中國,得不償失啊。愛吃魚的都知道,中國市場上,鯉魚的也就幾塊錢一斤,美華人民辛辛苦苦運來的鯉魚成本肯定不止這個價,入不敷出的買賣沒法做。再說,中國的水產養殖也是一個產業鏈,中國的關稅也不是虛設的。

    物以稀為貴的背面是氾濫成災。所以,在中國是美味,在美國則成為了災難。為了捕殺亞洲鯉魚,美國很早就展開一系列運動。比如投放“殺魚藥”、設定防禦電網,還比如開展各種捕殺亞洲鯉魚的比賽,等等。但似乎收效甚微,更為可笑的是,投放的“殺魚藥”最終只殺死了少量亞洲鯉魚,而另外大部分卻是“本土居民”。事情愈演愈烈,甚至一度超過了美華人對新冠疫情的關注度,還上了美國白宮議事日程。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還是咱們中國有辦法,高超的烹飪藝術,讓這些鯉魚走上了眾多食客的餐桌!

  • 16 # 若木小記

    亞洲鯉魚氾濫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美國的生態環境和經濟生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人類的安全,是一起典型的生物入侵事件!

    為此,美國欲投入180億美元耗時25年建一座超級大壩,阻止亞洲鯉魚北上進入五大湖水域。同時,還派遣相關專家訪華考察,尋找解決亞洲鯉魚問題的合適方法。

    什麼是亞洲鯉魚

    亞洲鯉魚,顧名思義是指原產地在亞洲的鯉魚。但在美國,“亞洲鯉魚”一詞卻並不是這含義,它是美華人對鯉魚、草魚、青魚、鰱魚、鱅魚等八種魚的統稱。

    這幾種魚在中國十分常見,分佈面極廣,是中國淡水養殖區的主要魚種,其中“青、草、鰱、鱅”又被稱為四大家魚。

    曾經治水的功臣,如今成為美國的災難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前,美國本土是沒有亞洲鯉魚存在的。

    隨著工業的發展,水體富營養化,水生植物和藻類開始氾濫。透過化學藥物,雖然能夠很好的抑制水生植物和藻類的擴張,但留下的後遺症頗多。

    為了找到一種安全的方式代替化學藥物抑制藻類生長,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局便想到了一種生物方法。那就是從中國引進鰱魚、鯉魚、草魚等魚種,透過他們來清除池塘或河流湖泊中氾濫成災的藻類及其他植物。

    由於一隻成年的亞洲鯉魚,每天能攝入相當於其體重的40%的水草和浮游生物,而且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所以用這個方法來控制水生植物的泛濫,在開始的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從中國引進這些魚類後,不少養魚場的農場主紛紛效仿,美國本土淡水水域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然而好景不長,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這些生長迅速、繁殖能力強的亞洲鯉魚開始氾濫,美國淡水水域的生態問題又重新來臨。

    據美國相關專家研究表明,在伊利諾伊河內,每一英里長的河道就平均生活著上萬條大大小小的亞洲鯉魚。在美國取樣調查的一些河流中,亞洲鯉魚的數量已經佔魚類總數的90%。而且隨著水系的溝通及洪水的泛濫,這些亞洲鯉魚正迅速向全美的河流湖泊蔓延。在美國最北部的五大湖水域,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至少三種亞洲鯉魚,其中有兩種在美國境內的水域,一種在加拿大境內的水域。

    短短几十年間,亞洲鯉魚為什麼會從初入者變成氾濫者呢?

    亞洲鯉魚進入美國,不過二三十年的時間,它為何會從治水的功臣變成氾濫的生物入侵者呢?主要由以下幾個原因:

    一、亞洲鯉魚生長繁殖能力強

    一條雌性的亞洲鯉魚每年能產卵300萬枚左右,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而且它們的生長週期非常短,幾個月之後便可以長成成年魚。在體型上,亞洲鯉魚最大可達1.2米長,45公斤重,能越過2.4米的障礙物,這為它們稱霸水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二、美國的自然環境適宜亞洲鯉魚生長

    三、缺乏必要的天敵進行遏制

    由於亞洲鯉魚體型巨大,繁殖能力快,在美國的淡水水域中幾乎難逢敵手,因為沒有魚類能大到吃下它們。而像魚類的天敵鵜鶘和老鷹等,也只能吃得下年幼或體型較小的亞洲鯉魚。

    另外,魚類還有一個天敵就是人類。在亞洲,魚類通常作為一種美味的食物被端上餐桌,但在美國卻不同。由於雙方飲食習慣和飲食文化的差異,美華人並不喜歡吃這種多刺的亞洲鯉魚。這也導致亞洲鯉魚的數量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亞洲鯉魚的泛濫給美國帶來的危害

    亞洲鯉魚每一個外來物種,卻發展成為了生物入侵的態勢,這對美國來說,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主要體現在破壞生態平衡、影響生產生活、威脅人身安全三個方面。

    一、破壞生態平衡

    由於亞洲鯉魚數量龐大,飯量巨大,它們每天要吃掉很多的水草、浮游生物以及一些小魚小蝦,這會直接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致使一些水生生物產生滅頂之災。

    另一方面,水草、浮游生物和小魚小蝦,是河流中眾多魚類賴以生存的食物,一旦這些食物被亞洲鯉魚全部吃光,那麼其他的魚類就可能因此而餓死,造成該區域內的生態失衡。

    二、影響生產生活

    美國民眾雖然不喜歡吃像亞洲鯉魚這種多刺的淡水魚,但是有些魚類他們還是熱衷食用的,並透過淡水進行養殖。而隨著亞洲鯉魚的入侵,他們養殖場內的食物被吃光,魚場內漁網等設施被破壞,給養殖戶們造成巨大的損失。

    三、威脅人身安全

    別看亞洲鯉魚人生活在河流湖泊中,但他對陸地或船上的人類同樣具有攻擊性,這是他的一個習性造成的,即:當船隻靠近時,會突然躍出水面。不少乘坐機動船度假的休閒者們表示,他們有時會被高高跳出水面的亞洲鯉魚所傷害。

    2010年4月,美國的一名女子在伊利諾伊河用弓箭射殺亞洲鯉魚。當他張弓搭箭準備發射時,沒想到一直勇敢的亞洲鯉魚躍出水面向她攻擊。猝不及防之下,這名女子被亞洲鯉魚重重的拍打了面部,受傷不輕。

    面對亞洲鯉魚氾濫,美國採取了哪些措施?

    當意識到亞洲鯉魚氾濫之後,美國政府投入重大資金、採取了很多措施進行獵殺,但一直收效甚微!這些措施有:

    一、在河流中投入殺魚藥

    2009年,美國伊利諾伊州的科研環保人員為了消滅亞洲鯉魚,便向附近的密西根湖的河道投放了大量的殺魚藥,企圖以此來毒死亞洲鯉魚,防止他們侵入五大湖。

    這種做法類似於中國的一個成語,叫“飲鴆止渴”。結果“鴆”飲了,“渴”卻沒有止住。當時的有關部門只在河道中找到了一條身長不足50釐米的被毒死的亞洲鯉魚,其他被毒死的都是本土魚類。這種做法有些得不償失了!

    二、用漁網圍截捕撈

    為了對亞洲鯉魚進行大規模的屠殺,美華人便使用漁網來對付亞洲鯉魚。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亞洲鯉魚十分的狡猾,它們知道如何躲避漁網,不會輕易上當。

    另外,由於亞洲鯉魚體型巨大,操作不當的話,不僅會網不到魚,而且還有可能會弄壞漁網。

    最後,亞洲鯉魚基數巨大,而且繁殖能力極快,這種小規模的物理捕撈,很難對他們產生根本性的傷害。

    三、組織捕獵亞洲鯉魚運動

    既然個人的力量比較弱小,那就讓全華人民都動起手來。為了對付亞洲鯉魚,美國政府及民間興起了捕獵亞洲鯉魚的運動。具體做法是給參與者提供弓和箭,然後讓他們乘坐快艇去射殺亞洲鯉魚。

    這種做法雖然驚險、刺激、好玩,但會玩的人並不多,玩的好的人更少。加上它帶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也沒有對亞洲鯉魚進行大規模的傷害。

    四、用氣味誘捕、用聲學水槍驚嚇

    2012年,美國政府採取用氣味誘捕鯉魚、用聲學水槍驚嚇鯉魚等科學的方法來控制亞洲鯉魚氾濫。雖然這些方法看起來十分科學可靠,但是實施起來卻並沒有那麼容易。

    一方面是因為這種技術成本性較高,實施難度大,無法做到全美的普及;另一方面是因為這樣做容易傷及無辜,將美國本土與淚也一起捕殺。

    美國亞洲鯉魚問題究竟何去何從

    為了解決亞洲鯉魚問題,美國當局可謂是煞費苦心。比如:關閉河流上游水閘、斥巨資在河中修建大壩、嚴禁市民攜帶鮮活的亞洲鯉魚跨州等。

    2014年9月,美國還派專家前赴重慶西南大學,除了洽談雙方的科研內容外。他們還特地去河邊看過了捕魚過程,並品嚐了中國的亞洲鯉魚。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學習捕魚的技巧,看能否改變美國亞洲鯉魚氾濫的狀況。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訊息稱,中國的某家公司準備在美國的肯塔基州設立加工亞洲鯉魚的工廠。他們從美國當地民眾收購鯉魚,經過工廠處理後,銷往亞洲市場供人食用。這種做法不失為一種良策!

    美國亞洲鯉魚問題,澳洲野兔問題,中國水葫蘆之災,這些都屬於生物入侵問題。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有它背後的自然規律,人為盲目地引進某種生物,是造成生物入侵的主要原因。

    希望今後我們能夠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不違背自然的客觀規律,真正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女生都是路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