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獨的白鷺

    臍帶是哺乳類的連線胎兒和胎盤的管狀結構,由兩條動脈和一條靜脈構成。在母親的身體裡,是母親和嬰兒連結的中心,嬰兒依靠臍帶來獲取營養和氧氣,並依靠臍帶來運輸代謝廢物。出生後,臍帶是通往外界的視窗,同時也是傷口。如何正確觀察和護理臍帶對新生兒尤其重要。

    新生兒肚臍護理方法

    護理工作要分成兩個階段,簡單來說,就是臍帶未脫落前和脫落後兩個變化的階段。

    第一階段:臍帶未脫落之前

    臍帶被切斷後便形成了創面,這是細菌侵入新生兒體內的一個重要門戶,輕者可造成臍炎,重者往往導致敗血症和死亡,所以臍帶的消毒護理十分重要。一般在寶寶出生後24小時,就應將包紮的紗布開啟,不再包紮,以促進臍帶殘端的乾燥與脫落。

    處理臍帶時,洗乾淨雙手後捏起臍帶,輕輕提起,用碘伏或75%的消毒酒精棉棒,圍繞臍帶的根部進行消毒,將分泌物及血跡全部擦掉,每日1~2次,以保持臍根部清潔。在臍帶未脫落以前,需保持區域性清潔乾燥,特別是尿布不要蓋到臍部,以免排尿後溼到臍部創面。要經常檢查包紮的紗布外面有無滲血,如果出現滲血,則需要重新結紮止血,若無滲血,只要每天用碘伏或75%的酒精棉籤輕拭臍帶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脫落。

    第二階段:臍帶脫落之後

    臍帶脫落後臍窩內常常會有少量滲出液,此時可用碘伏或75%酒精棉籤卷清臍窩,然後蓋上消毒紗布。剛脫落臍帶的新生嬰兒建議用擦浴,不要弄溼肚臍。嬰兒不要下水,媽媽把紗布擰的半乾往嬰兒身上輕擦。創面完全癒合後就可水浴。

    此外,在護理新生兒的臍帶時一定要注意一些具體的細節。

    1.媽媽在護理臍帶部位時一定要洗手,避免手上的細菌感染寶寶臍部。

    2.在寶寶洗澡 的時候,在臍帶脫落前,不要讓臍帶沾水。如果在新生兒階段給寶寶游泳,一定要貼上防水貼。

    3.千萬不要用紫藥水,有的寶寶肚臍很長時間不脫落,或脫落後壞膿的,有些老人為了乾燥臍帶就要給寶寶用紫藥水擦拭,這個方法以前的時候經常使用,但現在醫學上不提倡這個方法,因為紫藥水的乾燥效果僅限於表面,而碘伏的乾燥效果是從裡到外的乾燥。

    4.臍帶進行結紮後24小時之內,家長要密切觀察有沒有出血。部分新生兒寶寶由於臍帶結紮的帶子變鬆,會有少量的滲液或者滲血。如果發現蓋在臍帶上的紗布被血汙染或者溼透的時候,應該立即請醫生重新 消毒 結紮。

    5.每天要用碘伏棉籤擦拭2遍,早晚各一次。在擦拭的時候,一手提起臍帶結紮部位的小細繩,一手用沾過碘伏的棉籤充分的擦拭臍帶與肉連線的地方。幷包扎無菌紗布。以後定時進行換藥。 如果棉籤髒了,就要及時換掉,不要用髒的棉籤反覆擦拭,這樣會感染和發炎的。

    6.但切忌往臍部撒“消炎藥粉”,以防引起感染。如果臍窩有膿性分泌,其周圍面板有紅、腫、熱、且小兒出現厭食、嘔吐、發熱或體溫不升(肛表溫度低於35攝氏度),提示有臍炎,應立即去醫院診治。

    新生兒臍炎

    新生兒肚臍化膿(臍炎)是指新生兒臍部有粘液、膿性分泌物,並帶有臭味或臍窩周圍皮膚髮紅的, 輕症者除臍部有異常外,體溫及食慾均正常,重症者則有發熱吃奶少等表現。

    臍帶根部發紅,或脫落後傷口不癒合,臍窩溼潤、流水,這是臍帶發炎的最早表現。以後臍周圍皮膚髮生紅腫,臍窩有漿液膿性分泌物,帶臭味,臍周面板紅腫加重,或形成區域性膿腫,敗血症,病情危重會引起腹膜炎,並有全身中毒症狀。發熱,不吃奶,,精神不好,煩躁不安等。慢性臍炎時局形成臍部肉芽腫,為一小櫻紅色腫物突出、常常流粘性分泌物,經久不愈。以上情況需要到醫院進一步治療。

  • 2 # 楊藥師丶

    一、臍帶是母體向胎兒傳送營養物質、氧氣以及抗體的重要通道。新生兒娩出後需剪斷臍帶,臍帶剪斷後臍部就會出現一個與外界接觸的傷口。一般情況下,新生兒臍帶在出生後7d左右才會自然脫落,但也有寶寶需要更長時間,臍帶殘端掉落時間因人而異,只要臍部沒有出現紅腫異常,那麼時間稍長一些,也屬正常現象。

    在自然脫落的期間如護理不當,不僅會影響孩子日後的身體外觀;倘若受到細菌感染,還可能影響孩子的健康。那麼,該如何正確護理臍部呢?

    第一步,洗完澡後將寶寶肚臍周圍的水擦乾。

    第二步,掀起臍帶,用消毒棉籤浸溼75%酒精進行消毒;清潔臍帶下的部位,以順時針方向從裡到外旋轉擦拭,一支棉籤用完後再換另一支。切忌反覆使用同一支棉籤,也不可從肚臍外向內擦拭,以免把周圍面板上的細菌帶入臍窩。

    第三步,等肚臍面板稍幹後用無菌紗布覆蓋臍帶殘端,並固定好,幫寶寶穿紙尿褲時,特別要注意紙尿褲或尿布要系在肚臍以下,避免漏尿汙染肚臍。

    二、又該怎麼判斷臍部面板感染判斷標準呢?

    1. 癒合的標準:臍部區域性乾燥,無異味、滲液等情況出現,並且臍收縮到臍輪內。

    2.輕度感染:臍部面板出現輕度紅腫、同時有少量漿液性分泌物相伴的情況。

    3.重度感染:臍部面板出現明顯的發硬紅腫症狀,伴有大量膿性分泌物機及更為嚴重的全身症狀。

  • 3 # 帶娃叨叨叨

    臍帶剪斷後,臍帶殘端一般會在寶寶出生後1—2周脫落,也有的寶寶可能會更久一些。在此期間,必須保證每天都清潔臍部。在清潔前,一定要把手洗淨擦乾,用棉籤蘸取75%醫用酒精或者碘伏塗在臍帶的殘餘部分和肚臍的周圍,由內而外地清潔和乾燥臍部。在穿尿不溼的時候儘量避免蓋住肚臍部位,讓肚臍保持透氣。

  • 4 # 萌寶話語

    注意防水,每天用碘伏消毒3次,用棉籤蘸碘伏,順時針抹一次,逆時針抹一次,一般出生一週會幹掉下來,如果超過15天還沒掉,最好去找醫生看看!

  • 5 # 婧可人兒

    75%濃度的酒精,用醫用棉籤蘸取擦拭,每天一次。大概15天左右脫落,但我孩子是二十多天掉的。痂掉了之後,繼續拿棉籤擦拭,直至擦出來的酒精沒有血水,是完全乾淨的,就可以不用管了。對於怕水這個問題吧,因為我孩子是夏季出生的,天氣太熱了,月子裡也是天天給他洗澡,洗完之後用棉籤蘸酒精擦拭,直到肚臍完全長好。

  • 6 # 兒科醫生張旋

    這個問題收藏了幾天了,一直沒有時間來回答,今天剩餘一點時間抓緊來回答一下,希望幫助到你。

    臍帶是連線胎兒和胎盤之間的條索狀組織,是母體與胎兒之間氣體交換,營養物質供應和代謝產物排出的重要通道。新生兒出生後臍帶被結紮,但此時臍部仍然是一個開放性創面,是細菌入侵的主要通道。如果護理不當,可導致感染或者其他問題!

    上邊簡單說一下新生兒臍部的特徵,下邊來說臍部護理的原則

    1.保持臍部清潔在進行臍部護理之前要嚴格對手消毒。每天檢查臍部有沒有紅腫,有沒有出血,異常分泌物或異常氣味。再臍帶殘端脫落前,建議每天酒精或者胺碘酮消毒早晚各一次。

    2.保持臍部乾燥

    保持臍部乾燥有利於殘端脫落,勤換尿布,注意不要讓尿布刺激殘端引起出血,減少尿布與臍帶殘端的摩擦。

    3.臍帶延遲脫落的處理

    正常臍帶在生後1--2周時脫落,若果新生兒大於三週臍帶仍未脫落,應到醫院進行處理,檢視是否感染,肉芽腫的問題,並讓醫生看是不是臍部護理沒有做好,諮詢正確的護理方法。如果沒有問題繼續同前估計知道脫落後一段時間。

    以上回答已經查閱相關資料,寶爸寶媽放心參考!

  • 7 # 家庭醫生雜誌

    新生寶寶回家後,新手爸媽們可以按下面的方法對寶寶臍部進行護理: 

    1.觀察臍帶殘端外包的紗布是否有滲血或出血。如果出血這種情況,應去醫院診治。

    2.臍帶殘端脫落前後,應每天清潔創面。可用棉籤蘸75%的酒精塗擦臍帶殘端,再用消毒紗布包緊,保持臍帶殘端乾燥。即使殘端已經脫落,在2~3天內,每天仍應用酒精棉籤擦洗臍窩。清洗時,必須用手指將臍窩分開,充分暴露其底部,因為有時膿液會藏在臍窩內。

    如果發現臍帶殘端處有膿性分泌物或臍周皮膚髮紅,說明臍部有感染,應去醫院醫治。

    3.注意尿布不宜遮蓋臍部,以防尿液弄溼、汙染臍部。

    4.在臍帶脫落、創口未愈之前,應避免爽身粉的區域性刺激,否則,臍部在異物刺激下易發生慢性炎症,形成臍肉芽腫,常表現為一小的櫻桃紅色腫物,表面有分泌物,經久不愈。(12)

  • 8 # 曉說育兒那些事

    作為新手媽媽看見寶寶的臍帶一般會比較發愁的,臍帶就那樣吊著,老害怕碰著或者掉不了怎麼辦?

    臍帶如何護理呢?

    ● 第一、保持臍帶周圍乾淨,穿棉質柔軟的衣服,穿紙尿褲或者用尿布的時候一定不要讓尿液弄溼臍帶。

    每天用碘伏給寶寶臍帶周圍消毒,先從臍帶連線處臍窩向擴散到外圍消毒。我給我家孩子消毒用的是碘伏,酒精會對面板造成刺激,碘伏不會,會形成一層保護膜,抑制細菌。

    ● 第二、避免寶寶用力哭泣,強大的腹壓,造成臍疝。臍疝是凸出的,一般1歲可以恢復正常,有的得做手術。

    ● 第三、我家兒子哭的特別使勁,臍帶就有輕微出血的情況,我就用用碘伏消毒,哭的時候就趕緊抱起來安撫一下。如果臍帶有大量出血把紗布染紅了,還是要去醫院讓醫生處理一下。

    ● 第四,臍帶一般7天左右就脫落了,不過也有慢的,我家14天才掉了,中間過程很是著急,如果沒有出現嚴重出血、化膿、紅腫有異味,寶媽還是不要太擔心。

  • 9 # 凝媽悟語

    我是兩個寶寶的媽媽,關於寶寶的臍部護理有話說。臍部是需要父母們特別護理的,否則會出現一些小狀況。

    臍部護理方法

    二寶出院的時候,醫院給配備了臍部護理的藥物。藥物分兩瓶,A瓶是3%的過氧化氫,B瓶是4g/L-6g/L的聚維酮碘。每天要用這兩瓶液體護理寶寶的臍部。

    首先把A瓶液體噴到臍部,用棉棒由臍部中心向外周輕輕塗擦,自內向外呈螺旋形消毒,直徑約3釐米左右,臍部產生泡沫後擦乾。再將B瓶液體噴到臍部,用棉棒按上述方式擦拭消毒。護理液的說明中要求一天擦2次,我是一天擦了1次,也完全沒問題,可視情況進行增減。

    用這個方法護理後,二寶的臍帶在12天完整脫落,沒有任何流血或流水的情況,非常好。

    臍帶脫落後也要繼續消毒,因為裡面還有一個片狀的部分,再繼續消毒四五天,那部分再掉落的時候就可以不消毒了。

    如果出現流血、流水的情況,可以用過氧化氫或者碘伏繼續消毒。

    土法護理寶寶臍部特殊問題

    大寶出生後除了在醫院裡進行過護理外,出院沒有進行額外護理。當臍帶脫落以後,大寶的臍部出現過流水的狀況。當時自己也不懂,用老人的經驗處理的。用火點燃了一團棉花,收集燒出的灰,把灰撒在臍部,沒幾天就不淌水了。

    正常方法護理臍部,不要讓寶寶長時間大哭,臍帶都會護理得非常好,不會出現臍疝的情況。

  • 10 # 星星媽育兒說

    新生兒寶寶的臍部如何進行護理?

    新生兒寶寶的臍部,因為出生後還留有臍帶殘端,所以它非常的脆弱,

    如果護理不當,很容易會引發新生兒破傷風和敗血症。一般臍帶脫落前需要1-2周

    的時間,所以這段時間都需要好好護理。

    那麼新生兒寶寶的臍部如何進行護理?

    1.用醫用酒精給寶寶臍部進行消毒。一般醫院都會開護臍醫用藥水。媽媽需要在每次寶寶洗澡後,將藥水滴在棉籤上。然後用棉籤在寶寶的臍部四周來回滾動消毒,這樣可以起到消除細菌的效果。

    除了醫藥水,平時不需要給寶寶臍部,塗抹其它護膚品,避免臍部因為不幹燥而引起感染和發炎。

    2.使用護臍帶保護臍部。小寶出生後,護士特別囑咐要去買護臍帶。因為包紙尿褲的原因,經常會摩擦到寶寶的臍部,不利於它的恢復。而且寶寶很好動,容易把護臍帶碰掉落。

    所以小寶出生後,一直都是在用護臍帶。護臍帶可以把臍部和紙尿褲隔開,這樣不管寶寶怎麼動,都不會損害到臍部。使用的時候注意不能太緊會勒,太鬆會掉。鬆緊要適度。洗澡後塗抹醫藥水就可以圍上了,每天洗澡後更換新的,保持衛生和清潔。護臍帶千萬不要迴圈使用,畢竟用過了會有細菌的。

    3.臍帶脫落的處理。

    如果臍帶是自然脫落,那當然是最好的。如果臍帶脫落了一半,但是沒有出血,剩下的那截千萬不能手動處理,需要等它自己慢慢脫落。

    但是如果臍部變紅,發膿,腫脹,出血,很可能是感染了,需要馬上就醫。

    新生兒寶寶的臍部護理並不難,按照以上的3個方法好好護理就可以了。

  • 11 # 兒科醫生鮑秀蘭

    胎兒正常分娩後,其臍部與面板通常會被某些葡萄球菌、類白喉桿菌等非致病菌定植,此外大腸埃希菌、鏈球菌等致病菌也可能會定植,並能從臍根部感染新生兒。因此保持臍部的清潔非常重要。

    新生兒的臍部需要護理這個觀點是沒有爭議的,但是如何護理臍部這個問題,大家卻有著不同的觀點。

    有人認為,使用清水或無菌水進行清潔的“自然乾燥法”較好;也有人認為,區域性使用抗生素或消毒劑有利於減少細菌定植,對預防感染有利。

    綜合評估後,得出的建議是:對於大多數正常出生新生兒的臍部護理,可採用自然乾燥法;而對於少數有感染高風險的新生兒,則建議採用消毒劑進行臍部護理。

    1.保持臍部清潔

    在進行臍部護理之前應當嚴格執行手衛生。

    每天檢查臍部有無紅腫,有無出血、異常分泌物或異常氣味。

    在臍帶殘端脫前,如需清潔臍部,可用棉籤蘸無菌水輕輕擦淨臍帶殘端、臍輪(未脫落的臍帶)和臍周,再用無菌幹紗布將多餘水分吸乾。

    2.保持臍部乾燥

    保持臍部乾燥有利於臍帶殘端脫落。寶寶的尿布應及時更換,更換尿布時,應將尿布前端反折,不要蓋住臍部,這樣可以保持臍部乾燥,同時也能減少臍帶殘端與尿布之間的摩擦。

    在寶寶沐浴後也應注意清潔臍部,並用無菌幹紗塊將臍帶多餘水分吸乾。在寶寶臍帶未脫落前應儘量選擇床上擦浴,而不是沐浴。

    3.臍帶延遲脫落處理

    正常寶寶的臍帶在生後1-2周時脫落。

    臍部的護理應一直持續至臍帶殘端自然脫落,一定不要在殘端未完全脫落前撕扯臍帶。

    若超過2周,寶寶臍帶仍未脫落,則可能存在其他問題。

    若寶寶3周大時臍帶仍未脫落,應至醫院進行檢查處理,檢視是否存在感染、肉芽腫等問題,並認真執行正確的臍部護理方法。如無其他問題可繼續進行正確的臍部護理,並仔細觀察臍帶至殘端自然脫落。

    若寶寶足月後臍帶仍未脫落,需要去醫院診治。

    4.臍帶異常處理

    寶寶剛出生後,臍帶根部周圍有少量血痂屬於正常現象。但寶寶臍帶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異常現象:

    感染:

    若寶寶臍部周圍面板出現紅腫,或臍部出現滲血、異常分泌物或氣味,可能是出現了臍部感染,應當立即進行醫療處理。

    肉芽腫:

    若寶寶臍帶沒有完全乾燥萎縮,而是脫落後形成肉芽腫,部分肉芽腫還有可能流出淡黃色液體,這種情況也需進行醫療處理。

    臍疝:

    臍疝是指寶寶腹腔內容物由臍部薄弱區突出的腹外疝,膨出部位用手指可輕輕還納回腹腔,凸出的內容物一般為腹腔中的腸道。

    臍疝是因臍孔未完全閉合、兩側腹直肌沒有完全合攏所形成的缺口而導致的。當嬰兒啼哭、咳嗽等,使腹腔壓力升高時,腸道就會從缺口膨出,形成臍疝,而當啼哭、咳嗽停止,腹腔壓力下降後,臍疝又會消失。

    隨著寶寶兩側腹直肌逐漸融合,大部分臍疝會在寶寶1歲前消失,無需特殊護理,寶寶哭鬧並不會加重臍疝,爸爸媽媽們也無需為此擔心。

    極少數寶寶到2歲以後臍疝還未癒合,可能需要考慮手術治療。需要提醒的是:若發現寶寶的臍疝膨出越來越大,或出現膨出無法回納入腹腔、寶寶劇烈哭鬧時,應立即就醫。

  • 12 # 大頭的家庭日記

     1、保持臍帶區域性的乾燥:首先要保持臍帶的乾燥,直至它脫落為止。在臍帶脫落之前,不要幫寶寶扯斷臍帶。

      2、用酒精消毒臍帶:每天1到2次用75%的酒精和無菌的棉籤來消毒他的臍帶。在消毒臍帶之前,要洗乾淨雙手,用棉籤由內到外旋轉著給臍周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注意衣服還有尿不溼不要摩擦到臍帶,特別要注意寶寶的尿液以及糞便不要汙染到臍帶。家長們在護理臍帶的時候要注意以上問題,不要讓臍帶受到感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等小米10還是買一加7t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