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心理醫生小蔣

    如果你經常有情緒應激反應,感到自己被情緒左右,難以調節情緒,那麼,你就需要在應激反應出現之前,就為自己做一些準備,來應對情緒的“突襲”。

    當我們感受到某種情緒時,它往往是混雜的,既包含了當前的情緒應激,也包含過去的創傷、針對他人的情緒等等。

    要想調節不屬於當下的情緒,你可以嘗試以下步驟,開啟情緒的“包裹”:

    辨識觸發你情緒波動和衝動行為的線索。比如:伴侶說了某句話或是有人做的某件事;

    覺察自己具體的情緒感受和需要。比如:我感到憤怒,是覺得Ta在攻擊我,我想要防衛和反擊;

    回憶過去類似的情緒體驗。比如:小時候家人講這句話後,接下來就會訓斥我;

    回到現場,破解“共演”。你可以思考“真的是眼前這個人說的這句話讓我不舒服嗎?還是我自動關聯了其他事情?”

    無論過去你被情緒應激困擾了多久,無論你需要面對怎樣令人懊悔的苦果,從現在開始,探索自己情緒應激背後的原因,積極練習應對技巧,永遠都不會太遲。

    越是認識到情緒的影響,我們也越是能夠獲得足以抵抗這份影響的力量。

    察覺和接納自己的情緒也許並不簡單,倘若你正在因情緒波動大、易怒、抑鬱焦慮等問題備受困擾,應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讓自己儘早從過去的陰影中走出,重新擁有情緒上的自由。

  • 2 # 星遠xingyuan

    情緒包括很多,如歡喜、難過、開心、興奮、抑鬱、悲傷、痛苦等等,和一年的四季一樣,情緒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但情緒經常出現激動就會對我們的身體、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你說的激動應該是指憤怒、大聲哭泣、爭吵、打架進而導致的失控吧。沙克特和辛格提出了雙因素理論:即我們的生理+認知(知覺、記憶和解釋)一起引發了情緒的爆發。

    當我們情緒被喚醒時,身體有哪些反應呢?自主神經系統的交感神經刺激位於腎上腺,情緒激動時分泌過多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使得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血糖升高,消化系統被抑制,我們會看到對方臉通紅,有的老人還可能引發高血壓、高血糖等疾病。負責管理情緒的杏仁核還管理著心血管,因此更加劇了心血管的活動。情緒偶爾激動一下,可以促進身體機能復活,但是長期跌宕起伏,身體受不了的。

    怎樣控制情緒呢?一般我們都會建議要學會冷靜,學會忍讓,要懂得識大體,其實這不是最根本的方法,因此很多人會說:“我忍不了!我要爆發!”怎樣才是控制情緒的最好方法呢?

    那就是改變我們的認知方式,也就是看待自己和看待世界的思維。

    一、改變看待自己的方式

    先假設你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無論什麼工作都要盡善盡美,不允許出現一丁點錯誤。有一天,你一不小心犯了個錯,把發給同事的PPT發給了客戶。雖然PPT並沒有什麼機密,但你還是很內疚,你對自己說:“我真實沒用啊,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看,透過這件事可以看出,你給自己貼上了“我沒用”的標籤,還要求自己凡事都要做到完美,這不是強人所難嗎?你對自己要求都這麼高,那如果你的下屬犯了錯,你是不是更加生氣呢?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如果你能接納犯了錯的自己,並努力尋找解決方法,保證下次不再犯,這才是最理智的思維。你的情緒激動,有時候是來自於你對自己的看法。當你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覺得“換成是我,也可能會犯錯”時,你就不會那麼生氣了。能原諒自己,推己及人,也就能原諒別人。

    二、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

    人類一直有著兩種看待世界的不同觀念,性本善和性本惡。比如新來的助理很會說話,有的人會認為那是溜鬚拍馬,有的人覺得他很聰明、善解人意,前者就是性本惡,後者是性本善。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也決定了我們如何對待他人,尤其是陌生人。比如中國的警察,普通人在大街上遇到他們,警察會熱心地聽你說,看能否幫到你,在美國,警察都是先保護自己的,如果你的行為威脅到他的安全,他會以自衛的名義射殺你。

    如果你懷著一顆Sunny般善良的心態去看待世界,就會覺得其實大家都比較熱情和善良的,他們拒絕我可能是因為害怕被騙,想要保護自己。

    改變看待自己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你緩解情緒激動,還可以用來和別人進行友好的溝通。正如這本火爆的《非暴力溝通》一樣,當人際關機陷入衝突時,先反省自己是不是有問題。

  • 3 # 健心家園App

    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有些情緒變化更明顯,有些則顯得更平穩些,這些本無好壞對錯,只是如果自己時常因衝動做出傷害自他或破壞重要關係的行為,給工作生活造成不利影響的話,則要重視起來,掌握轉化情緒的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離開消極場景,深呼吸

    如果消極情緒比較猛烈,或者久久不能釋懷的話,讓自己暫時停止或跳出是最快捷和有效的選擇。例如:和別人吵架愈演愈烈時,第一時間離開當時的場景,出門透氣,讓自己做幾個深呼吸,情緒會馬上有所好轉。

    客觀看待消極情緒,並看到其積極意義

    我們要認識到消極情緒是正常的,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積極意義。消極情緒是當我們受到到威脅和傷害時來提醒我們注意,讓我們可以知道何時該保護自己。對於每個人來說,可以表達消極情緒其實是件好事,不至於把情緒積壓在內心,導致身體和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只是要採用合理的方式。

    關注和安撫自己的情緒

    安撫自己的情緒,以下幾個方法可以幫你快速放鬆和平靜下來。

    呼吸操

    最簡單快速的方法是腹式呼吸,似嬰兒的呼吸,吸氣時,用鼻腔深深吸入,使腹部鼓起來,呼氣時,用口腔緩緩地撥出,使腹部慢慢回落。如果你想要感受腹部的變化,可以將一隻手放在上面。

    肌肉放鬆

    當你緊張時,你會發現身體的某些部位會收緊。這時你可以有意的再收緊一下這些部位,然後再放鬆。選一個有反應的部位,如肩膀或脖子,進行練習。你越放鬆,就越容易應對焦慮。

    自我對話

    情緒的根本來自於我們的認知,所以糾正歪曲的認知可以有效緩解負面情緒。告訴自己:糟糕的情緒體驗是因為腦海中的那些災難化的想法,自己把它們當真了,但那些並不是事實。我可以有很多種方法來儘量避免壞事發生。

    從思維模式入手才是根本

    思維模式才是引起過度情緒反應的根源。所以冷靜下來後,嘗試找出並修正歪曲的認知,改變心理習慣可以幫助自己從根源上解決困擾。這恰是正念認知行為療法的核心。

    認知行為訓練,是一個嘗試找出並修正歪曲的認知的過程。學習和進行認知行為療法的訓練,可以幫助自己深入消極情緒產生的根源,從源頭入手解決困擾。同時結合正念練習,可以幫助我們改善大腦機能,提升放鬆度,增強靜定的力量。

  • 4 # 健玲駕馭體重學堂

    我看到許多人感覺“狂躁”是1個性情,而且覺得它是個不太好的性情。

    因此有些人非常討厭自己的狂躁。她們常說:我這個人就是說情緒不穩定。我性子上去的那時候,自身也不瞭解自己,本質操縱不了。

    也有些人十分反感他人的狂躁。跟1個性情狂躁的人到一塊兒,就好像跟1個誤區一起相同,不清楚哪家筋搭錯了還要發生爆炸一回。

    我覺得每個人性情狂躁,僅僅未必還有機會主要表現。想將一個脾氣好的人變狂躁,你只必須給他們1個小孩,或是每段婚姻生活就好啦。

    在親子溝通中,有許多父母,看見小孩一直看手機、玩遊戲,說還不聽,就操縱不了狂躁了。看見小孩做作業毛手毛腳,還三心兩意地不專心致志,這性子,罵的那時候自身也不想要睜開眼睛看。

    在感情關聯中,你眼巴巴地看見另一個自己愚昧、逃避責任、自私自利、冷淡,你也就感覺自身發生變化自己。失落來臨以前,你能有種想搞死他的慾望。

    狂躁的具體表現,就是說看不順眼、吃不消的非常多。並且沒細心、愛鬧脾氣、做事急、不客觀、無法自動化控制。

    狂躁,我覺得即損害他人,又損害關聯,也損害自身。能夠 稱之為“三害”性情了。

    一些內心深處還有點兒心地善良,也想改自身的狂躁,她們所選用的方法,就是說告知自身“一切忍受”、“諸事克服”、“要填滿愛”。

    最終,也還是不成功。

    如果你去深層次瞭解狂躁的產生,才能做到真正更改狂躁。要不然僅用自控能力來更改,僅僅這種徒勞無功的壓抑感。

    更改狂躁前,人們要先學著賞析狂躁。賞析它為何趕到你的性命裡。

    狂躁是人到感受到風險的那時候,慣性力地防範意識的結果。那麼人們還要問:狂躁,在維護人們什麼?人到狂躁的那時候,感受來到哪些風險呢?

    有些人由於感受來到受壓迫而狂躁。

    當1個人到你眼前抖音的那時候,你能禁不住要狂躁。典型性如《大話西遊》中唐三藏的磨磨及早婆婆媽媽逼逼絮絮叨叨,這一姿勢讓向來慈悲為懷的觀世音都狂躁了。講過幾句:唐三藏,你閉上嘴。並妄圖勒死唐三藏。這何止是狂躁,這全是爆力了。

    當自己一直規定你做這、做那,對你的個人行為指手畫腳,你能禁不住狂躁。例如母親看見溫暖的太Sunny對你說衣服褲子要趕快收起來,要不然一段時間下大雨。例如招標方對你說他必須1個五彩繽紛的黑,他規定用ps,不可以用photoshop。你能有非常想狂躁的慾望。

    你內心感受到不適感越強,你狂躁的慾望越多強。當不適感超過你的客觀值的那時候,我也會禁不住狂躁了。

    此刻狂躁就是說這種維護。如果他人被壓迫你,你要不抵抗,告知自身要平心靜氣。嘖嘖嘖~~那會怎樣呢?

    有些人是感受來到輕視而抵抗。

    結婚後會有另一方越來越狂躁,關鍵是覺得來到對方日漸冷漠的要瘋。你也有個難題想探討,他就說我很累犯困。

    在情感裡,有時你看見自己一直在看手機,沒理你。你就是說會造成這種極大的想把他的手機上奪過來摔了的慾望,太狂躁。

    自己玩上太遲忘了回家了,另一個自己忍了又忍後總算撐到那人回來了,毫無疑問要吵鬧一餐。由於太輕視了。

    你每日工作中比較忙,家務活比較忙,帶孩子比較忙,挺累。另一個自己卻置若罔聞,在睡大覺,看電視劇。我也十分難受了,此刻你將會連殺了他的心常有了。

    有的父母非常認真地指導 、操勞小孩的工作,小孩卻三心兩意不想要聽,此刻父母的狂躁,我覺得也由於覺得來到自身的認真被錯過了,輕視了。

    有些人將你當做1個全透明的存有,在你眼前還對你置若罔聞。你也要告知自身“我無所謂,我很寧靜”?

    有些人是感受來到被否認或誤會而狂躁。

    丈夫讓你買來個頸鍊,閃閃發光的,到企業裡許多人跟他說了個“炫耀。有哪些偉大的。假的吧”。你此刻想對他做什麼?

    此刻給你多少的動能能避免住自身的性子呢?你除開心裡調侃下“傻X”,就差1個機遇讓你能罵出來吧。

    狂躁也有許多其他將會。有些人是感受來到失靈,非常的要瘋,像有的母親指導 工作時的像捉姦相同的大聲喊叫,就是說感受來到失靈。有些人是感受來到不被重視,要奮發圖強抵抗。所有人、每一那時候受的傷將會不同。

    但人們明確的是:

    狂躁,只有一個人單方的結果。只是人和損害他的自然環境互動交流的結果。

    狂躁,僅僅人感受到沒法再承擔的損害後,本能反應性抵抗的結果。

    自然環境和別人未必確實有損害她們,或故意傷害她們。但要是人心裡感受來到被損害,就能夠 狂躁了。人狂躁並不是客觀性發生什麼事,只是心裡感受來到哪些。

    因此狂躁是無法改變的,由於碰傷後抵抗,是人的防範意識作用,是人的本能反應,是十分更有意義的。

    狂躁不但無法改變,並且也不用改。人們想像一下下,自己缺失了狂躁後,會如何。

    當他受壓迫的那時候,他告知自身沒事兒。當他輕視的那時候,他告知自身不必抵抗。當他被否認的那時候,他告知自身要脾氣好。他會怎麼樣呢?

    二種結果:

    1)是省吃儉用能量,總算壓抑感來到極限,沒法再壓抑感下來,來個大的暴發和抵抗,看上去更狂躁。

    2)是抑鬱症。缺失了抵抗工作能力的人,就是說會找不著人生的意義,會抑鬱症的。

    因此沒有狂躁工作能力的人,會抑鬱症的。

    如同1個彈黃。當你給它工作壓力,它還要反跳。工作壓力越大,彈性越大。不可以反跳的那時候要不就在省吃儉用能量等候更大的反跳,要不就是說被壓爛了。

    因此感謝狂躁。狂躁,儘管給你活得瀟灑太醜了點,但至少還讓活變成1個平常人有的模樣。

    隨後思索:人們要改的,並不是需不需要狂躁的難題。只是自問:我狂躁的那時候,我的心裡體會來到如何的碰傷?他狂躁的那時候,他感受來到哪些損害?

    損害的感受,有2個緣故導致:

    1)實際刺激性,確實有損害。

    2)對損害的敏感性。在一樣的實際刺激性基本上,對損害越比較敏感,越非常容易狂躁。

    有些人對否認比較敏感,有些人對忽略比較敏感,有些人對被操縱、受壓迫比較敏感,有些人對被不重視比較敏感,所有人的敏感區不一樣。但在所有人自身的敏感區上,他就是說非常容易狂躁的。

    那這一敏感區如何產生的呢?

    由於兒時承擔了過多了。父母早已對他那麼一次次幹了。因此長大以後,這一人就對一樣的刺激性承受能力很低了。

    當你衣食住行在1個一直被指手畫腳的家中裡,長大你對指手畫腳就非常容易惱怒。當你衣食住行在1個一直被嚴厲打擊的家中,你長大以後對嚴厲打擊就沒辦法承擔。當你的父母一直不瞭解你,長大以後你對他人的不瞭解就非常容易惱怒。當你兒時一直輕視,我也非常容易對忽略惱怒。

    有的同學們將會會感覺,兒時吃完那麼多苦,並不是應當習慣性了沒有?並不是的。兒時吃的苦,人長大一回都不願再吃完。

    因此非常容易狂躁,由於那樣的損害,兒時早已承擔過多了,長大我就不願承擔了。

    那人們知道狂躁是什麼原因,是如何來的。那該怎麼辦呢?

    其次,聆聽狂躁,這一損害是啥。你一直在狂躁,我也自問,我遭受了哪些損害。他人在狂躁,你就去問他,他遭受了哪些損害。這一損害在說什麼?你不要那麼對我們,我不應當忽略我、否認我、規定我。

    接著,睜開眼睛看......

    我是覃健玲,NLP心理學社群創始人,NLP執行師,幫助你提升個人修為,升級你的大腦軟體。

    學習正確心理規律,讀懂人心,糾正自己偏差行為,改善人際關係,有技巧地處理。透過NLP學習成長,由內而外,活出屬於你的幸福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的小貓,四個月了,天天吃飯吃的異常兇殘,狼吞虎嚥的,肚子特別大,這樣會不會生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