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一二
-
2 # 地獄少女閻魔愛
首先分清楚,心理上認為自己是女孩子和穿女裝是兩回事。
關於心理性別,其實國外文獻有不少分類,甚至有將性別結合心理,細分成幾十類,但是有沒有得到廣泛的同意認可界定,不清楚。
就說下現在網路上最常見的幾種:
1、心理上是男生,性別也是男生。大多數男的都是這種,當然這種人也會有女裝情況,比如房事調情,cos反串,演出需要,或者是戀物等。
2、偽娘。這種一般也差不多,性別為難,但是心理上自己介乎於男女之間,性向仍然是喜歡女。只是因為一些原因:有可能是童年習慣,或者性認知改變,或者戀物,或者尋求刺激,也可能產生這種行為。
偽娘不一定會完全穿女裝出門,也有可能只是私下自己穿著而已。而且cos反串不一定就是偽娘,所以這個不太好界定界限。
3、藥娘。藥娘其實是偽娘更極端的改變,心理性別一般大多認為自己是女性。性向是男女都可能有,根據各人情況不同。但是區別在於藥娘因為自己心理性別或者性別認同不一致,所以會選擇吃激素類藥物,調整自身雄性雌性激素水平,達到性徵外貌上接近女性,甚至變成女性這樣。大多是:乳房發育,陰莖失去勃起功能,面板變細膩,肌肉線條變柔和等等。如果早期在青春期就吃藥,效果會更好,甚至除了生殖器官以外,基本都變成女性。但是由於是藥物改變,對身體傷害很大。
藥娘大多數上以女性的姿態生活,融入社會,最後一般會選擇手術改變表面生理性別,但是往往被人所歧視,被人唾罵,欺辱,和家裡人鬧翻,最後抑鬱自殺的也不少。
有一些人,先天心理性別和生理就不一樣,也是非常可憐的,希望社會多給予一點關愛和理解,多一份容忍。
另外,服裝的穿著屬自由,就像絲襪原本是給男人設計的物件,裙子在古代也多為男人所穿著,只是時代不同。至於謾罵別人變態,惡意攻擊他人選擇的,其實大多就是吃飽了撐的,一句話就可以說明:關你p事呢?對吧
-
3 # 鴨梨心理
在心理學上,埃裡克森的人格八階段理論能夠很好地說明這一問題。埃裡克森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是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卻是由環境決定的,在青春期(12-18)這個階段,自我意識的衝突主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如果在這一階段青少年沒有過渡好,就會出現角色混亂的現象,也就是我們題上所說的男生覺得自己本來就是女孩子,女孩子角色自己是男孩子一樣。在這個階段家長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上家長不應該給孩子穿異性的衣服,男孩子不要穿裙子,女孩子不能打扮的很男生。同時要經常教育孩子,這樣才不會導致孩子出現角色錯亂的現象。
其實在生活中很多這樣的例子,很多男孩子喜歡穿女孩子的衣服,而有的女孩子又打扮的非常男生。男生非常喜歡鮮豔的衣服、翹小拇指等等一系列的行為,都能表現出學習的痕跡。有些行為在我們不知不覺之間就學會了,但是有的行為卻是在觀察學習之後,在行為上表現出了這些現象。比如說我們在生活當中看到了一個女孩子某一個動作很吸引自己,在往後的生活當中,很大程度上都會學習這樣的一個行為,內心的認同感讓你和她有一致行為的做法。
有的女孩子很受不了男生的這些女性化行為,“娘”的做法會讓她們很不舒服。但是當我們知道導致他們孃的原因之後,就會明白是早期的經歷導致了這樣的角色認同的出現。
-
4 # 暖心理
為什麼會有男生覺得自己本來就是女孩子?一般來講,可能有如下幾個原因。第一,生理性因素主要是先天性的,任何一個與性別發育有關的生理因素(性染色體、性腺、性激素、生殖器)出了問題,都可能造成性別認同障礙,如女孩睪丸激素水平高則具有男孩氣,生性好動、強壯;男孩天生具有女孩氣質,性格文靜、長相秀氣。第二,後天教育環境 性別角色的差異更多的是兒童透過觀察學習和模仿而來的,如兒童透過觀察學習和性角色的強化而認同自己的性身份。雖然家庭和社會對男孩和女孩的期望和要求有差異,但有些父母是出於本人的性格和偏好,從小讓孩子穿著異性服裝、鼓勵異性活動,直到3、4歲仍然如此,或是男孩家庭中缺乏父性角色,因長期與母親生活並多與女孩玩耍,則在行為舉止和心理上也傾向女孩特點。第三,外在表現
如有的男孩在幼兒期就喜好穿女裝、沉湎於女孩的遊戲和活動,他們甚至厭惡自己的外生殖器,希望變成女孩,上學後會因此受到其他男孩的羞辱、嘲笑,並越來越被孤立,有內疚、羞恥或卑鄙感。在青春期,女性化的舉止會有所減輕,大部分在青春期會收斂對異性活動或服裝的追求。同時仍有一部分保留男性性別的認同,逐漸顯露出同性戀傾向。
在此,我們可以參考美國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科爾伯格把兒童性別守恆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的認識。第一階段:性別標誌。早期的學前兒童能正確標誌自己以及他人的性別。但這時的兒童對性別的認識是根據外部的、表面的特徵,如頭髮長度、服飾等。將一個玩偶的服飾或髮型改變後,兒童認為它的性別改變了。第二階段:性別固定。這時的兒童對性別的“守恆性”有了一定的理解,如知道男孩將來要長成男人,女孩將來會長成女人,但他們仍相信改變服飾、髮型等就能導致性別轉換。第三階段:性別一致性。幼兒園大班兒童和小學低年級兒童開始確信了性別的一致性,他們知道即使一個人“穿錯了衣服”,也不會改變性別。
-
5 # 大牛說說
男生覺得自己本來就是女孩子,一般被認為是“性別認同障礙”。指一個人從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生理上的性別,並因此而產生一系列的不舒服、焦慮的症狀。不喜歡穿著符合自己生理性別的服飾,不喜歡和同性在一起玩耍,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這種現象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如下幾種。
先天因素由於每個個體在胎兒時期所處發育環境不同,各項生理指標會有所不同,由於染色體(尤其是性染色體)、性激素的分泌水平不同,幼兒時期性格所受影響也不相同。幼兒時期是身體、心理發育的初期,雄性激素和性器官發育如果受阻礙、性染色體先天缺陷,會在小男孩的成長中造成很大影響,小男孩會少了一些男孩子該有的好動、易怒,多了很多女孩子該有的文靜、細緻。
後天環境有研究表明,幼年成長過程中,共同生活的家庭異性成員數量與“性別認同障礙”發生率成正比,同胞異性成員數量與“性別認同障礙”發生率成正比。可見,身邊異性會一定程度上促進“性別認同障礙”的發生。經常處在同性的社交圈環境中,與同性互相影響,會形成更加健全的性別認知體系,反之,會對性別認知造成不良影響。
不幸的童年童年遭到暴力、虐待等巨大身心傷害的人群,“性別認同障礙”發生率明顯高於成長於幸福家庭中的孩子。童年時期心智不健全,遇到危險會本能的逃避,甚至產生人格分裂,分裂出另一個全新的人格代替自己做出遭受苦難、報復施虐者等行為。
其實“性別認同障礙”並不同於同性戀,同性戀人群雖然也是“性別認同障礙”高發人群,但是二者並不同,性別認同障礙一般會討厭自己的生理性別以及與自身生理性別相同的人群,但同性戀人群喜歡與自己生理性別相同的人群,這是二者的本質區別。
回覆列表
跨性別者的性別認知
為什麼有些男孩愛穿公主的衣服,認為自己是女人?從心理學上講,這是一個性別認知的問題。
性別角色認同指獲得真正的性別角色,即根據社會文化對男性、女性的期望而形成相應的動機、態度、價值觀和行為,並發展為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徵。
那些所謂的“藥娘”,可能在幼兒期與童年期有獨特的經歷,度過了“女孩兒”的階段,在此階段內的經歷使身上具備了一些“女子”的人格特質,甚至認為自己的生理性別為女性。如此帶來了感統失調,會逐漸失去在男性群體中活躍的能力,轉而到女性群體中尋找認可。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形成了自己的性別認同,特別是在認同的過程中,當他們認同自己的性別為女的時候,即便其他人對提出種種質疑也無法撼動自身了。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幫助其認清自己的生理性別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孩子還小,對自己的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並沒有真正的完整的認識。
一個喜歡玩過家家,喜歡女孩的花裙子的男孩只是懵懂的,是沒有太多的識別能力。需要社會家庭的引導。
經過這個時期之後性發育的時候,加上正確的教育,自然而然的會按照社會既定的方式迴歸正軌,變成家人也很開心看到的正常的陽光的男孩。這期間需要專業醫生的干預以及家人的配合,但是不能有打罵,需要用心去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