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爾雅休養札記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孩子天生的性格也是各不相同的,父母只有足夠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實現與孩子的有效溝通。

    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家庭教育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才能行之有效,若不明兒童的心理而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沒有成效而言。”

    性格並沒有好壞之分,每一種型別的性格,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父母在與孩子的溝通和教育中,要懂得揚長避短、因“格”施教。

    孩子常見的性格型別活潑型

    優勢:

    這類孩子性格開朗、活潑好動、愛說愛笑,在和朋友一起時,他們是最活躍的那個孩子,也是笑得最大聲的那個孩子;

    他們的思維活躍、反應敏捷,擁有較強的自我表現和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好。

    缺點:

    這類孩子專注力不強,自制力比較差,做事沒耐心,容易被外界干擾;比較敏感,最接受不了批評。

    他們喜歡邊學邊玩,不喜歡枯燥乏味的事情。譬如,孩子想先看完動畫片或先玩一會兒再寫作業,想邊寫作業邊聽音樂。

    力量型

    優勢:

    這類孩子適應能力強,富有創造性和個性,目標感比較強,喜歡挑戰;精力充沛、堅毅勇敢、敢說敢做、義氣十足,具備領導者的氣質。

    缺點:

    這類孩子是標準的“熊孩子”,性格調皮、專橫、急躁、愛打愛鬧;規則意識較差,不能和同伴友好相處。

    他們很容易叛逆,有自己的想法,總喜歡和別人對著幹。

    完美型

    優勢:

    這類孩子喜歡追求完美,性格溫柔、聽話、善於思考;自制力、專注力比較強,做事有條理、耐心、認真;自尊心強、有主見,凡事心中有數。

    缺點:

    比較固執,很愛面子,自尊心容易受到傷害。

    平和型

    優勢:

    這類孩子偏愛安靜,冷靜細緻,是個很好的旁觀者和傾聽者;遵守規則、喜歡思考、富於想象、善於觀察;專注力強,很聽話,做事比較穩當,不易出差錯。

    缺點:

    喜歡獨來獨往,社交能力弱,缺乏主動性;性格孤僻、膽小、不愛講話,自我表現欲不強,不愛向別人傾吐心聲。

    如何與不同性格的孩子溝通活潑型

    活潑型孩子做事情都是建立在樂趣的基礎之上,父母在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或互動的時候,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遊戲性,如打賭等。

    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做事情,讓他們自己選擇感覺最好的方式,只要高興就好,這樣反而會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

    這類性格的孩子要多給予讚美和誇獎,遇到挫折時,要告訴他們,自己是父母或老師最在乎的孩子,所以才會格外關注你。

    力量型

    對於這類性格的孩子,在行動上要採用激勵和懲罰的方式,如告訴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可以得到什麼獎勵。不要採取直接批評的方式,不要總是講道理,要告訴孩子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語言上要對孩子示弱,讓他們協助自己做某件事情,這類孩子很樂意如此。

    同時,對這類孩子要進行友情培養,營造朋友們協作的機會,使他們體驗到同伴間友誼的樂趣。

    完美型

    這類孩子喜歡遵從科學,不喜歡模稜兩可、毫無根據的說法,有時父母說的話他不一定會聽,如果你說“愛因斯坦……”,他就會很認可。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感受,應多表揚、少批評,多和孩子一起探索事物背後的邏輯,培養探索意識和創造意識。

    這類孩子的學習比較輕鬆,但討厭別人打亂自己的計劃,如果不得已的時候,你應該先提前和孩子商量,徵得他們的同意。

    平和型

    這類孩子不喜歡產生衝突,追求和諧、平穩的人際關係,父母可以用請求孩子幫助的方式,來增加互動和溝通。

    父母對孩子要欣賞和理解,千萬不要強迫孩子與人交往,多創造平和的交往機會,讓他們心理上感到安全、自由,避免出現排斥的感受。

  • 2 # 肯定式教養

    你說的問題不夠清楚。

    首先,孩子的年齡,你沒交代清楚。

    不同的年齡教育孩子的方式不一樣。

    對於年齡幼小的孩子,如果一說他就發脾氣,那跟父母的嬌生慣養有很大的關係,過於寵溺了,導致孩子聽不得別人的不同意見,當別人說他時,他就開始發脾氣。

    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母的溝通方式不是重點,重點應該時改變嬌生慣養的教育方式。孩子錯了該打就打,該罵就罵,讓他懂得尊重父母,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那麼孩子還可以改正過來。

    如果年齡大了,到了青春期了,那麼孩子容易發脾氣的原因就比較複雜了,可能跟父母的溝通方式有關,也可能跟孩子的叛逆期有關。這時候孩子的獨立意識增強,他們聽不進別人的話,也不喜歡受別人的控制,因此這階段的孩子極容易發脾氣。

    對於這階段的孩子,就不能跟孩子對著幹,最好的方法就是尊重他們的意見,引導他們。

    其次,父母的溝通方式問題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父母的溝通方式有問題。

    如果父母習慣用批評打罵命令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小時候可能無法反抗,但是年齡大了,可以獨立之後,他們會反抗,爭取自己的權益。這時候,如果父母不改變溝通方式,還習慣性的用之間的批評打罵方式,試圖用父母權力來鎮壓孩子,那隻會讓情況變得越來越糟,孩子的叛逆越來越強。

  • 3 # 朶朶媽媽成長記

    現在這樣的孩子挺多了,好多家長都說孩子管不了。這跟家長的嬌縱溺愛有很大關係,也跟親子溝通的方式方法有關係。有些孩子已經厭煩了和父母溝通。

    身為父母,對孩子又不能不管,因此,雖然一說孩子,他就發脾氣,那麼父母也要耐心去進行溝通。

    孩子小的時候還好調整,可是孩子長大之後,強制硬性去改造孩子,已經變得不可能。因為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父母的權威在他眼中已經降低,他和父母往往站在了對立面。因為他認為,他的心思父母根本就不懂。

    基於這種情況,家長要反思自己的溝通方式和認知。是自己跟不上孩子的思想,太落後了,還是自己的習慣用威嚴來和孩子溝通,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被不當的溝通點爆。所以,父母要管住自己的嘴,多做,因為,大人說的孩子未必聽,但是家長做的孩子一定做。尤其是叨叨型父母,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大小事情都要叨叨孩子,給孩子獨立的空間,不要事事都管。

    用平等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用尊重的態度來進行溝通。這樣的溝通方式才會贏得孩子。

    家長多留意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關注孩子的日常,多多關心孩子的內心,不要總是說教,多給孩子交流,而不是灌輸。讓孩子主動開啟心扉,給你講自己的所見所聞,而你只要做個靜靜地傾聽者就好。

    家長先試著改變,不要用強,不要用經驗主義,多看孩子的優點,多試著和孩子溝通。

    這個過程也許會很緩慢,但是隻要堅持,一定會有變化的。

  • 4 # 心理學空間

    從關係的修復與改善開始吧。首先從明確以下幾點開始吧:1.溝通交流不是說教,也不是帶有情緒和目的性的談話。2.你要把孩子看作一個同等的人來對待,尊重他是一個獨立的有想法有自我空間甚至隱私的人。3.拿出自己足夠的耐心與坦誠去對待他正在成長這件事情。4.理解甚或接受孩子有不完美的部分存在,你也不會因為他某些缺點不足而在言談舉止中流露出緊張、焦慮的情緒。5.懂得動不動發脾氣是孩子自我及情緒的一種展現方式。孩子動不動發脾氣,一定是因為你們相處的關係中有了不夠融洽的一面存在。

  • 5 # 鹿得小劇場

    孩子肯定有好的當面,或者孩子的內心世界你不懂。有些孩子心裡有數,不說。當父母的不理解孩子時,她可能就會發脾氣,搞怪,心裡煩等,所以說父母要多瞭解孩子的需求,發現孩子的優點,同時要誇獎出來,讓她高興,知道自己做什麼有優勢,會更好的表現自己。可能不會總髮脾氣了~

    我們從孩子的身上,就能看到父母的影子。育兒先育已,自己改變了,孩子就會改變。所以,每次孩子犯錯了,我都特別理解他。每次都是蹲下來,拉著他的手,用愛的眼光看著他,然後語氣溫柔的和他說。

    先把他的感受說出來,認同他,理解他,然後把我的焦慮說出來,讓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會讓媽媽難受。我也理解他,越尊重他,他也會理解我,聽我的話。孩子現在變得越來越棒了,變得自信,懂禮貌,有自己的主見。

    我們家長首先就是以身作則,學習怎麼和孩子溝通,怎麼表達,怎麼傾聽,自己學好了,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就會了,先不要來要求孩子,自己都做不好怎麼要求孩子?!家長先去學習下情緒管理,不要自己被情緒左右了。

    然後就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教會他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意願,方法可以透過生活中的言傳身教或者繪本或者動畫片,但是最好的就是家長自己的情緒管理好了,對待孩子情緒問題方法得當,自然而然會有改變。

    孩子不會溝通,總是以發脾氣的方法來表達,應該是有這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孩子可能覺得發脾氣的方法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孩子一定是在這方面得到過勝利,用發脾氣的方法得到了他想要的效果,那麼孩子就會一直用這個方法。這是他的秘密武器了。二。孩子還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法。這時就要父母在合適的時機教給孩子處理問題的方法了。例如孩子和別的小朋友鬧矛盾了,那麼家長可以教給孩子如何化解這樣的問題;如果孩子和小朋友搶玩具,那麼教給孩子和小朋友分享。這都是在遇到問題時需要學習的。

    言傳不如身教,平時在一些事情上,就要讓孩子看到你的方法,體會到你的用心良苦,那麼孩子自然就改掉原來的一些不好的習慣了。

    首先,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能發脾氣,靜下心來跟孩子溫柔溝通,讓孩子說一說自己發脾氣原因。其次,告訴孩子有什麼問題說出來,大家一起解決。不管遇到什麼問題,爸爸媽媽都是你的後盾,給孩子一種安全感。另外,還要告訴孩子,一味地跟父母發脾氣是不禮貌的表現,是不尊敬長輩的行為,優秀的小孩兒是不會這樣做的。

    面對孩子發脾氣,只要家長處理得當,孩子一定會改變自己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款米色羽絨服怎麼搭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