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編虎哥
-
2 # 精彩and影片
宋朝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 ,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歷任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官至宰相。大權在握的司馬光,不但對國家財產從無貪念,甚至還把皇帝給他的賞賜——這種名正言順的“私有財產”,作為單位的辦公開支,據《宋史•司馬光傳》記載,司馬光曾多次把宋仁宗賞賜給自己的金銀珠寶,拿出來作為諫院的辦公費用,或接濟親友。司馬光做官四十餘年,待遇豐厚,卻始終惡衣菲食,有錢就接濟親友,不留餘財。後來,妻子張氏去世,司馬光因手頭拮据,只好把自己在洛陽僅有的幾畝薄田賣掉,才讓妻子入土為安。
-
3 # 小龍女5505
歷史上還有西漢晁錯、唐朝裴炎、北宋寇準、南宋宋慈、明朝于謙、清朝于成龍、施琅都能與狄仁傑、包拯、海瑞這三位清官忠臣齊名。
-
4 # 史道驛站x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王社會,出現了許多以清廉剛正著稱的名臣。如北宋的包拯、明朝的海瑞和于謙、清朝的鄭板橋、唐朝的狄仁傑等。這些人都在自己所處的時代,做出了讓世人敬仰的功績。當然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今天我再來為大家介紹一位與包拯海瑞齊名的清官,他就是明朝初期的況鍾。
對於況鍾(1383~1443年),瞭解他的人並不多,熟悉他名字的人也很少,但在明代初期況鍾卻是個響噹噹的名人,是個深受老百姓愛戴的官員。況鍾是江西靖安縣人,一生三任蘇州知府,深受老百姓的尊敬和愛戴,被蘇州老百姓稱之為“況青天”,與包拯“包青天”、 海瑞“海青天”並稱中國民間的三大青天,崑劇《十五貫》的原型人物就是況鍾。
況鐘的第一個伯樂是縣令俞益,俞益識才,況鐘有才,於是俞益讓況鍾做了自己的書吏,因此況鍾也放棄了科考的機會,一心跟隨縣令俞益,後來俞益把況鍾推薦給好友禮部尚書呂震,在呂震的運作下,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賞識,任命為禮部六品主事,後升任禮部儀制司正四品郎中。
1430年,在蹇義、胡濙等人的舉薦下,況鍾出任蘇州知府,況鐘上任後,將橫行霸道的官吏惡霸一網打盡,嚴懲貪官汙吏,名聲大噪。況鍾帶領老百姓疏浚河道,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建立濟家倉,賑濟災民。同時處理積壓案件,為民做主,伸張正義。
1431年,況鍾母親去世,按禮制要辭官回江西老家為母守喪三年,可蘇州數千百姓卻向朝廷清願,得到了明朝廷的認可,況鍾在辦理母親的喪事後,很快就回到蘇州任上。
1435年,況鍾進京述職,蘇州老百姓擔心他升遷留京任職,依依不捨,沒想到他於正統元年(1436年),再次回到蘇州任職,看來況鍾也放不下蘇州百姓。1439年,況鍾在蘇州知府任上已滿九年,當他進京述職時,蘇州八萬多老百姓又上書挽留,再次請求朝廷讓況鍾回蘇州任職,明英宗深受感動,賜況鍾正三品官銜,繼續擔任蘇州知府。直到1443年1月30日,況鍾病死於蘇州任上。況鍾去世後,靈柩起運回江西老家時,隨行之物只有書籍和日常用品,再也沒有其它的東西,可見其一生的清廉。蘇州府下屬的七個縣區都為他建立了祠堂,用來記念這個一心為民的清官。
況鍾在蘇州整頓吏治、廢除苛稅、整理軍籍、興修水利、建濟農倉、培養人才。況鍾剛正廉潔,愛民如子,歷屆蘇州知府都不能同他相比。他在任上,為蘇州老百姓辦了很多有益的事,興修水利、建濟農倉、培養人才。況鍾剛正廉潔,愛民如子,歷屆蘇州知府都不能同他相比。他在任上,為蘇州老百姓辦了很多有益的事,興利除弊,不遺餘力,打壓豪強,扶助良善,況鐘不愧為明代著名的清官,老百姓因此也把他奉為神明。在他之後同為清官的海瑞對他的評價是:勝做十年救世宰相。況鐘的清正廉明、剛正不阿也成為海瑞學習的榜樣。
-
5 # 長錦
西門豹,春秋戰國時期魏國人。
公元前403年,魏文侯,任命西門豹為“鄴地”(河北臨漳)的縣令,當時是魏國受水患最為嚴重的一個地方,當地的貪官汙吏以治水為名與巫婆勾結,每年向百姓,徵收巨資,說要為河神取妻,事實上大部分的錢財都被他們貪汙。西門豹到任後,想了一個好的主意,待到要把選好的妻子投入河中時,說此女子不夠漂亮。河神不會滿意。便把此巫婆投入河中。從此給河神娶妻的陋習徹底根除。西門豹便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經過幾年努力。使鄴地變得富饒起來。
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時期涿郡蠡吾縣人。趙廣漢,為官清廉,是他第一個設立了歷史上第一個“檢舉箱”代表事件,跑到丞相府去抓人。 黃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漢時期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做過五年丞相,實行仁政。
徐有功(?-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長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專司審案的官吏。在武則天當政期間,直言納諫。從劊子手底下救出過太多忠良賢臣。陳希亮,字公弼,北宋時期眉州青神(今屬四川)人,原籍京兆(今陝西西安市)。長相俊美,民間稱之為:白麵青天。
況鍾(公元1383-1442),字伯律,號如愚,明朝江西靖安縣龍岡州人。況鍾為人處事剛正廉潔,不懾於權勢,不畏於強暴,開始大力整頓吏治,懲治貪官汙吏。蘇州人民為其立生祠,譽之為“況青天”
湯斌(公元1627 -1687),字孔伯,別號荊峴,晚又號潛庵,祖籍保南睢州(今睢縣)。此人似乎是遊走在忠與間的邊緣,一生獨善其身,但也有人稱他是“偽道”
-
6 # AK搓背30一位
貪汙腐敗一直是歷朝歷代的嚴打物件,就算是今天也依舊如此。我國曆史上出過很多有名的貪官,比如和珅這樣富可敵國的人物,但是清官也是不少,而且大多是名臣亮相,比如陸贄。
陸贄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可惜他的名聲不是很大,現在也很少有人提起他,但是它的人品才學確是為世人所讚歎。18歲時,陸贄便考上了進士,擔當縣尉一職,後在唐德宗派遣使者巡視天下時被發現了他的才能,得到唐德宗的重用,授予翰林學士的職位。李懷光叛亂時,陸贄開始參與軍機要務,處理的不僅詳細,而且很有條理,當唐德宗有困惑時便會去找陸贄商議,因此又被人稱為內相。
皇帝曾勸陸贄多少貪一點為官清廉自然是件好事,但是太過清廉也會有些問題。在陸贄與地方大官的交往中,因為太過清廉,對人情往來和贈送禮物這樣的舉動非常厭惡,因此對這些地方官員不假辭色。這不禁引起了地方官員的不滿,也同樣造成了恐慌,所以這些官員們的辦事效率開始降低,甚至故意拖沓等等。
唐德宗得知此事後,一邊恩威並施的敲打了這些地方官員,一邊苦口婆心的規勸陸贄,讓他好歹收一點禮物,這樣不僅可以增進他與同僚之間的關係,也可以提高一些工作效率,更表示“如果是日常往來的禮物,你就收著,算是朕給你的賞賜”。
可以陸贄依舊我行我素,根本聽不進勸,導致他被同僚孤立了起來,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孤臣”。
太過清廉導致剛過易折陸贄為人正直,並常常直言進諫,公然違背唐德宗的旨意,雖然唐德宗心裡很喜歡他,欣賞他的直言不諱,私下裡也非常庇護陸贄。但是一個皇帝,又怎麼可能真的忍受臣子不斷的挑釁呢,在一次次的“直言進諫”中,唐德宗心裡的那根刺已經被紮了下去。
後來,陸贄正式出任宰相,由於他太過正直清廉,導致以裴延齡為首的貪官們對他很是忌憚,他們多人聯合起來,一起構陷了陸贄。再加上唐德宗已經被陸贄的一次次頂撞弄得心中不快,最終陸贄被德宗記恨,將其貶為了忠州別駕,至此再也沒有見過陸贄。在52歲時,陸贄逝世,生前著有《陸氏集驗方》五十卷,成為了世人行醫治病的參考書。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清官有很多,但是“清”到陸贄這種地步的卻是沒有幾個,雖然他的名聲不是很大,但卻沒有幾個官員可以做到他這個地步。
回覆列表
于成龍, 字北溟,號于山,清代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于成龍被任命為羅城縣知縣,在任上明確保甲制度,百姓安居樂業,全力耕作土地。先後任四川合州知州。後遷任湖廣黃岡的知州,歷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農曆四月十八日,于成龍終於走到了人生的最後關頭,終年六十八歲。于成龍的官階雖越升越高,但生活卻更加艱苦了。為扼止統治階級的奢侈腐化,他帶頭實踐“為民上者,務須躬先儉僕”。去直隸,他“屑糠雜米為粥,與同僕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