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可靠的同志

    意義諾曼底登陸的勝利,宣告了盟軍在歐洲大陸第二戰場的開闢,意味著納粹德國陷入兩面作戰,減輕了蘇軍的壓力,協同蘇軍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國提前無條件投降。美軍從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對日全力作戰,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 2 # 一碟小菜3

    首先,意味著盟軍在歐洲開闢了第二戰場;其次意味著英美蘇真正在軍事行動上的合作開始;最終,意味著戰後盟國在全球範圍內的利益分配和影響範圍的劃分。

    歐洲第一戰場即蘇德戰爭,要知道,二戰前期,英美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對於德國的政策一直是禍水東引。為什麼?因為意識形態?不是那麼簡單。二戰前是一戰,福煦就說過:這不是停戰,是二十年的休戰。所以說,一戰二戰其實就是一場戰爭的上下兩部分,是世界全球化程序中的一次各國力量角逐,甚至,就像是二十世紀版的春秋戰國,冷戰是最後的延續,最終的贏家是美國,獨步世界至今。

    一戰時,俄國因為十月革命退出一戰,在世界大戰之際為蘇維埃政權贏得了發展機遇,從此,蘇聯崛起。直至二戰開始,蘇聯經歷了國內的新經濟政策、農業合作社運動和至關重要的兩個五年計劃發展,在希特勒上臺前的全世界,蘇聯是當時世界上發展最快而且見效最卓著的強國,沒有之一,當時的美國已經被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耗掉了大半管血—經濟危機。而法國最慘,一戰拼下一個歐洲最強陸軍的虛名,卻損失了整整一代最富貴族精神和接受優秀教育的法國年輕人,二戰時的法軍萎縮避戰和政府對待希特勒的綏靖政策應該來源於此。而英國也是拼掉了大半的家底,耗去了自龍蝦軍時代起征伐全球所帶來的大部分財富。所以,蘇聯就成了英美法的眾矢之的,新興的德國法西斯政權和強國新貴蘇聯的直接衝突當然是英美法這班老牌帝國所喜聞樂見的事,結果必定是鷸蚌相爭 漁人獲利。不過德國人太愣,蘇聯又蠻,英美法沒能左右好局勢,結果引火燒身了。到了二戰,英美髮現德國這把火太猛,自己也被燎著烤得快掛了,只好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拉蘇聯一把,也是靠一把蘇聯緩一口氣,才好繼續扛著和德國幹。

    在蘇德戰爭時期,英美法僅僅是透過軍事物資援助蘇聯,直到諾曼底登陸才算是從軍事上對德國形成了兩面夾擊(大不列顛空戰充其量就是一個單兵種solo局,而且英國也只有招架之力,希特勒也是看著英吉利海峽破不了局,才掉頭往蘇聯,想象著能西方不亮東方亮),此前一直是蘇聯在獨力支撐著和德國正面硬剛(還打出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二戰轉折點,毛熊的戰力真的很強)。在此關鍵時刻,英美法從敦刻爾克撤退後緩過了氣,並重整了一番旗鼓,及時出手,在最好的時機殺入了局勢初現端倪的歐洲戰場,為戰後劃分勢力範圍開始了最終的衝刺。

    二戰的結果是盟國勝出,德日新興資本主義貴族退出了世界爭霸舞臺。但是蘇聯的勝出,遭到了其他晉級選手的牴觸,於是英國佬丟擲了鐵幕一說,冷戰開始。蘇聯在冷戰時期就像一朵末路狂花,鋼鐵洪流一週內可推平歐洲,但是終究剛則易折,加上自身制度和體系上的敗筆,透支了生命力,轟然倒塌。美國,從此獨霸全球。

  • 3 # 今古達觀

    諾曼底登陸就像一柄鋼刀直接插入了法西斯德國的腹部,加速了德國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結束。

    首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的勝利,宣告了盟國在歐洲大陸第二戰場的開闢成功。二戰初期,法西斯德國橫掃歐陸,接著啟動“巴巴羅薩計劃”攻入蘇聯也是勢如破竹。斯大林多次呼籲盟國開闢第二戰場,兩面夾擊以扭轉局面。至諾曼底登陸成功,盟國願望終於實現,堪稱戰略上的成功。

    其次,諾曼底登陸的勝利,使納粹德國從此陷入了兩面作戰的泥潭,使納粹德國的戰爭機器疲於奔命,納粹的戰爭效力、戰爭潛力大打折扣,轉攻為守,歐洲戰局逐步明朗化,是希特勒法西斯走向滅亡的開始。

    再次,諾曼底登入的勝利,西線攻擊遙相呼應,一舉減輕了東線蘇軍的壓力,為蘇軍自東向西收復國土實施大反擊創造了有利條件,並最終為蘇軍攻克柏林協同有力奠定基礎。

    最後,諾曼底登陸的勝利,最終加速了法西斯德國提前無條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戰場攻守之勢易位,美軍心無旁騖,揮師東進全力投入對日作戰,同樣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結束。

    讓我們看看學者對登陸的評價吧。美國史學家薩姆爾·紐蘭德認為“從日軍偷襲珍珠港到巴黎陷落、從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到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任何一次戰鬥的意義能夠諾曼底登陸相媲美。”

    歐洲盟軍總司令、諾曼底登陸總指揮艾森豪威爾將軍後來對登陸場景的描述:“毫無疑問,諾曼底戰場是戰爭領域所曾出現過的最大屠宰場之一,那兒一帶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處塞滿了譭棄的武器裝備以及人和牲畜的屍體,甚至要透過這個地區也極為困難。我所見到的那幅景象,只有但丁能夠加以描述。一口氣走上幾百碼,而腳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爛的屍體上……

    從軍事戰略角度來說,諾曼底登陸成功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軍事戰役角度講,諾曼底登陸是20世紀最大的登陸戰役,也是戰爭史上最有影響的兩棲登陸戰役,盟軍登陸成功的經驗和德軍防守失敗的教訓,從此成為了軍事研究討論的經典範例。

  • 4 # 為有群書活水來

    自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巴巴羅薩入侵蘇聯後,蘇聯人就一直被打的暈頭轉向。

    作為蘇聯人,他們肯定希望多幾個盟友還和他一起來打德國。尤其是和蘇聯從不同方向去一起打德國,這樣可以大大分解德國的兵力!所以斯大林一直希望英美盟軍可以儘快去歐洲開闢第二戰場!

    但是,英美肯定也考慮自己的利益,不能你讓我去歐洲我就去呀(你又不給我錢)!橫渡海峽,兩棲登陸,談何容易!而且在1942年,蒙巴頓就率領英軍橫渡英吉利海峽,嘗試登陸法國海岸的港口迪耶普,結果慘敗!

    後續隨著戰爭進行和形式的變化,蘇聯人的催促和英美盟軍的利益逐漸合拍!考慮到所有的情況後,英美先是在北非登陸(火炬行動),成功後,又殺向西西里島,從南部攻入義大利!從而從南方殺入歐洲大陸!但是盟軍和蘇聯希望的和德國正面交鋒一直沒有實現!(估計英國人在迪耶普登陸慘敗後一直有陰影,所以就是不願意在法國沿岸和德軍硬剛)

    終於,1943年11月在伊朗的首都德黑蘭,三巨頭(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面對面地一起(準確點說是丘吉爾被另外兩個一起說服了)敲定了盟軍將在1944年從法國開闢第二現場。

    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爾指揮著約300萬盟軍橫跨英吉利海峽,在法國諾曼底地區成功登陸(霸王行動),開始了盟軍在西線對德國的進攻!

    隨後,1944年6月22日,蘇聯發動代號為“巴格拉季昂行動”的白俄羅斯戰役從東線猛攻德軍,與盟軍遙相呼應!

    至此,在反法西斯同盟國的雙線夾擊下,德國大勢去已!

  • 5 # 中匡史化

    1944年6月6日,美英多國聯軍穿越英吉利海峽,在諾曼底海灘登陸,打了希特勒一個措手不及,英華人的“死間”計劃起到了作用,讓希特勒傻傻的在加萊傻等,結果虛晃一槍,300多萬美英兩軍竟然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從此使二戰的格局更加明瞭,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諾曼底登陸成功74年後的今天,仔細想想,諾曼底登陸的成功,究竟對二戰的結局、世界的走向究竟起到了什麼意義?我個人認為大概有兩大方面的意義!

    一、加速了法西斯的滅亡

    從1939德國閃擊波蘭拉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開始,德國法西斯就在歐洲和北非肆意擴張,德國憑藉“閃電戰”,在歐洲、非洲如入無人之境,所到之處皆成崔古拉朽之勢。到1942年,以德國為首的法西斯集團已經佔據了幾乎整個西歐、北歐,甚至控制了除埃及之外的北非沿岸地區,東線也與蘇聯撕破了臉面,並佔領了蘇聯超過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地區。

    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公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大舉入侵蘇聯,從此法西斯集團在歐洲戰場上正式陷入兩線作戰的局面,二戰中最慘烈的蘇德戰爭也從此拉開了序幕。在蘇德戰爭中,德國投入了龐大的兵力,除了海軍和空軍,陸軍超過60%以上都佈置在東線戰場,足見以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集團滅亡蘇聯的決心!

    莫斯科會戰後,蘇德戰爭隨即陷入膠著,因此大量的德軍被牽制在蘇德戰場上,導致法西斯集團在西線和北非戰場上呈現出嚴重的兵力不足的狀況。1942年11月阿拉曼戰役的失敗,號稱沙漠之鼠的蒙哥馬利戰勝了德軍實力派沙漠之狐的隆美爾,已經展現出了德意軍隊兵力不足的現象。

    因此,美英聯軍大舉在法國沿海登陸,等於是從德國的背後插上一刀,這對於以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集團而言打擊是巨大的。一方面,希特勒耗費巨資、苦心經營的大西洋堡壘防線名存實亡;另一方面,希特勒將不得不在兩線作戰的基礎上發展為三線作戰。由於兵力更加分散,所以德國兵力必然捉襟見肘,覆亡的程序大大加快!

    二、扭轉歐洲局面、奠定二戰勝利

    關於如何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問題,美英等國內部曾進行過激烈商討。最終在丘吉爾的堅持下,1943年7月10日,盟軍進攻義大利西西里島,很快義大利國內爆發起義,推翻墨索里尼政權,宣佈投降。

    那麼,既然早就準備開闢第二戰場,而且時機也已經相對純熟,為什麼諾曼底登陸會在1944年才付諸於實踐呢?我個人認為原因就在於,反法西斯聯盟內部各懷私心,並沒有將集體利益做到最大化,歷史上蘇聯與歐洲多國有說不清道不明的世仇,因此面對蘇德相互間的拼命廝殺,歐洲各國更想讓其兩敗俱傷。(愁雲慘淡的歐洲,各國命運如雨中浮萍搬飄零,仍能各懷鬼胎,確實讓人無語。)

    到了1944年,蘇軍透過斯大林格勒戰役等一系列戰役殲滅了大量的德國精銳後,戰爭形勢終於明朗起來。此時,一個潛在的問題已經出現。

    蘇德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戰況最為慘烈!德軍投入了大量的軍隊確保蘇德戰爭的最終成功。但是事與願違,1944年年初,蘇軍發起了“10次斯大林突擊”,開始將德國侵略者趕出蘇聯國土。所以1944年以後,就是蘇進德退的時期。

    此時隔岸觀火的美英等國開始慌了,一旦德國敗亡速度加快,蘇德戰線就會一路西移,直至越過柏林,乃至退到法國境內的整個西歐。而最終的勝利者蘇聯,也會毫不猶豫地將德國手裡的土地“解放”出來,即扶持共產主義政權。

    當戰爭的陰影被“社會意識”所取代的時候,英美的反應速度加快,這樣就孕育而生了諾曼底登陸!

    諾曼底登陸的成功,一舉扭轉了歐洲戰場的局面,使得法西斯集團面臨三面圍攻的態勢,加速了法西斯集團的滅亡,奠定了二戰勝利的基礎!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6 # 小小的方塊四

    自從1941年德軍入侵蘇聯後,蘇軍便一直單獨在歐洲大陸上與德軍撕殺,開始蘇軍被德軍打的毫無還手之力,斯大林就向丘吉爾提出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對德國進行夾擊之勢,以便緩解蘇軍對德的壓力,但當時美國並沒有參戰,英國根本無法組織這樣大規模的登陸戰。 後來,日本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美國便加入同盟國,在1944年5月決定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霸王行動。

    諾曼底登陸戰,加快了法西斯國家的滅亡,也體現了各國反法西斯國家的團結一致,先後解放了法國等歐洲國家。

  • 7 # 劉權林

    減少了蘇聯的死傷,加速了德國投降,劃定了美蘇的勢力範圍,帶來了西歐的繁榮,甚至決定了冷戰的結果。

    在諾曼底登陸前,蘇聯的壓力是非常大的,蘇聯往德國軍事推進的過程中,死傷慘重,但德國死傷的更慘,所以蘇聯在佔領德國後的報復也非常的強,所以不要把蘇聯軍隊的殘忍全都歸因於蘇聯軍隊素質差。

    蘇聯一直在催促英美登陸歐洲開闢第二戰場,但英美一直沒有同意。英美不願登陸歐洲開闢第二戰場,既有讓蘇德互相殘殺,隔山觀虎鬥的意思,也有登陸的確要死傷很多人的原因,英美要花很多時間準備。

    諾曼底登陸後,德國的失敗就加速了,這個加速不僅是指戰爭,還指投降速度。德華人不願被蘇聯統治,於是西線德軍容易向英美投降,但東線德軍,不願投降蘇聯,拼死抵抗。

    如果沒有諾曼底登陸,德國的投降時間會推後,但德國還是會輸,那時候蘇聯將佔領整個德國,然後會去佔領法國、荷蘭、比利時,然後像在東歐一樣扶持親蘇政權,那時候西歐就是蘇聯勢力範圍,東歐都是比較窮的國家,但西歐可是非常富裕的,如果蘇聯統治西歐,就沒有馬歇爾計劃,西歐會比今天還要窮,就像東德比西德窮一樣。

  • 8 # 淮上秋陽

    1943年在伊朗的德黑蘭召開的“德黑蘭會議”作出了一項重要的決定,那就是在1944年5月1日以前美英兩國必須要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會後,英美雙方就積極開展開闢第二戰場的籌備工作。到1944年6月初,盟軍在英國集中了280多萬陸海空軍人員、飛機1.3多萬架、數千輛坦克、數幾千門大炮及各類軍艦船隻6000多艘。1944年6月6日凌晨,法國諾曼底附近的英吉利海峽突然萬船齊發,萬炮齊鳴,美、英等反法西斯盟軍向德軍發動了猛烈攻擊,為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諾曼底登陸戰役正式打響。當晚盟軍登陸獲得成功,最終經過一個多月的英勇作戰,打退了數十萬德軍的頑強抵抗和猛烈反撲,一直打到塞納河畔。於此同時,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配合盟軍的行動。8月25日,戴高樂率法國軍隊進入巴黎,標誌著諾曼底登陸戰役勝利結束,歐洲第二戰場成功開闢。

    對於歐洲第二戰場的開闢的重大意義,筆者以為至少有以下幾點:

    第一,這場戰役本身就對德軍造成重大損失。經過一個多月的戰鬥,德軍傷亡、被俘40餘萬人,損失坦克1300輛、軍車2萬餘輛、火炮1.5萬餘門。

    第二,從此以後,法西斯德國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覆轍,被迫東西兩線同時作戰,疲於應付,陷入了極大的戰略被動。

    第三,加深了法西斯德國的內部危機。諾曼底登陸戰役結束沒有多久,軍隊內部高層以後備軍總參謀長施陶芬貝格和路德里希•貝克將軍為首的反戰組織密謀炸彈謀殺希特勒,他們計劃謀殺成功後,除宣佈希特勒死訊外,並宣佈由貝克和卡爾•格德勒接管政府。但遺憾的是謀殺計劃沒有獲得成功,希特勒意外躲過了這一劫。爆炸之後,希特勒對軍隊進行了大清洗,貝克將軍自殺而死,施陶芬貝格和若干參與爆炸計劃的軍官均被槍殺,至次年上半年為止,逮捕了約 7000人,與此次行動有直接關係者有170人罹難。施陶芬貝格、卡爾•格德勒的親屬亦受牽連,被拘押至集中營。經過如此大規模的報復式清洗,德國的戰爭機器受到嚴重損傷。

    第四,歐洲第二戰場的開闢體現了同盟國的團結合作,極大地牽制了德軍,有力地支援了蘇軍在東線的軍事行動。同時推動了歐洲被佔領國家人民抵抗運動的發展,法國游擊戰士幾天內增加了10倍。另外,為開闢歐洲戰場而發動的諾曼底登陸戰役是迄今為止人類軍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兩棲作戰,為現代戰爭戰略戰役指揮提供了寶貴經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會有許多醫生也患上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