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棲鴻看紅樓
-
2 # 鹹魚茶館
于謙是德雲社簽約演員,另外也是董事長(估計就是個虛銜,不會讓他參與管理)。
他在德雲社的收入應該是兩部分,一部分是死工資,這部分工資應該跟職位掛鉤,所以郭德綱才會給於謙董事長的職位(郭德綱自己也是董事長),理論上董事長級別的工資在公司就是最高一級。之前吳鶴臣出事的時候,出具給街道的證明是月收入六千元,這裡麵包括基本工資和小劇場表演分成,以吳鶴臣的人氣和演出頻次,一個月基本工資應該是三千左右。按照這個標準來算,于謙這個董事長的崗位工資大概是10~15k每月。
另一部分就是商演分成,這一塊收入于謙在很多場合說過,郭德綱也公開承認過,他們兩人是五五分賬。這個說法是可信的,但這裡的五五分賬並不是很多粉絲理解的,一場商演的收入兩人對半分。
所謂的五五分賬應該是郭德綱跟于謙拿的錢一樣多而已,商演的收入到手後先是演出商抽成,然後是德雲社公司抽成,最後才是演員的人工。
所以假如一場商演郭德綱跟于謙都分到了20萬出場費,但其實郭德綱還有幾部分隱性收入,比如德雲社抽走的那部分,實際上也是大部分屬於郭德綱,另外德雲社的固定合作伙伴環宇兄弟,王惠也是股東之一,那麼環宇兄弟透過德雲社商演得到的分成,最後也有一部分是歸王惠,也就等於給了郭德綱。
所以這個五五分賬往深了說,並不是真五五,兩人真實收入比例可能七三甚至八二都有可能。
即便如此,于謙確實在德雲社賺了不少錢,這也是他一直堅守並且力挺老郭的原因。之前有很多人信了郭德綱的相聲段子,說于謙家多麼多麼蹭錢,來德雲社說相聲只是玩票。
其實多看一點于謙的訪談,以及於謙自己寫的書就知道,在加入德雲社之前,于謙過得並不那麼瀟灑,第一他供職的中鐵文工團,每個月固定工資也就四百多,但于謙這人經常曠工遲到,每個月扣下來基本就剩幾塊錢(于謙自己說的,有可能誇張)。但看得出這人的性格確實懶散而且隨性而為,當時他大部分時候都在找外活兒,實際上也掙不了多少錢,但他老爺子比較厲害(大工程師),也不至於讓于謙餓肚子,只不過馬場這些就是遙遠的夢了。用於謙的話說,當時連孩子也不敢要,就是因為太不穩定。
除了相聲什麼活兒都幹,小品、話劇、主持、司儀、電影、電視、電臺、廣告、每天往返於各劇組和家之間……就這樣我連踢帶打、磕磕絆絆,才算飢一頓飽一頓地把生活維持了一個基本穩定。直到2004年底,受郭德綱之邀正式加盟德雲社,才算掙上了一份兒穩定的收入……
于謙加入德雲社以後,除了收入穩定之外,郭德綱還跟于謙合作了一些投資專案。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幾十條狗,現在搬出來說已經變成了徒弟們的美好回憶,比如岳雲鵬孔雲龍燒餅等都是養狗小分隊。其實這些狗是于謙說服老郭養的,就是當成投資在做,郭德綱本人對狗並沒有那麼喜歡,所以當時才會在大興租院子養這些狗。
而後來估計也沒找到合適的銷路,所以這些狗送了一部分,剩的都被于謙給收走了,放到他馬場裡面養著,可以說大興狗場就是于謙馬場的雛形,也是兩人合作玩票的見證。
這裡說明一件事情,郭德綱給於謙的除了一份相對穩定的收入之外,還給了他不少其他人沒有的特權,比如隨便接外活兒不用跟德雲社分成(影視綜藝等),另外就是合夥投資的專案即使黃了,老郭也不會派人把于謙勒死。
除了德雲社固定收入,以及自己接外活兒和投資收入之外,于謙還有一塊不確定的收入,那就是郭德綱每年送的生日禮物,這一塊可以很大大到沒邊那種,比如去年郭德綱送了于謙一匹名馬,保守估計也是百萬價值。
只要郭德綱跟于謙沒有鬧翻,那麼這種大宗生日禮物每年都會有,比商演和拍電影都實惠得多。
-
3 # 韓大旺
于謙沒有股份,但是有很高的工資,實際德雲社最大的股東是王慧,王惠在郭德綱的事業起來以後,就開始專心的為郭德綱打點事業。故而郭德綱名下的所有產業的實際擁有者不是郭德綱而是王惠!可見郭德綱和王惠的感情之深!
我記得曾經有一次採訪于謙,每次演出的時候,郭德綱會給於謙多少錢?當時于謙的回答應該是如果是商演的話,,那麼演出費兩個人五五分成。所以說,如果於謙參與德雲社日常的表演的話郭德綱也應該會給人正常商業價格,其實給多給少,于謙並不在意錢,因為原先本身就非常的有錢。
于謙老師只是德雲社裡面的一個普通員工,他沒有任何的職務,也沒有任何的股份,只不過地位、水平、資歷擺在那裡,算是腕兒比較大的員工吧。
-
4 # 硬木花刀
于謙領工資,並沒有股份,演出費以老郭和于謙兩個人為一個組合,組合收入兩人平分,而老郭除了工資部分還有德雲社有限公司的收入,德雲公司的工資績效由欒雲平負責計算,演出調配也由欒雲平負責,所以于謙基本上屬於員工,沒事帶帶學徒的課程,就這些!樓上說你鹹吃蘿蔔淡操心我也這麼覺得
-
5 # 岑詮
德雲社肯定不會有于謙股份,要有的話,郭德綱于謙這對黃金搭檔早就散夥了(行話"裂穴")。要讓一對好朋友變仇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合夥開公司。
兩個有共同愛好,又無利益衝突的人,才能風雨同舟,不離不棄走到今天。“我沒有德雲社股份,就是員工,拿演出份兒錢,僅此而已。”于謙老師曾經在接收採訪時如此表態過。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上紛爭最大、矛盾凸顯的都是因為利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兩千多年前的司馬遷在《史記》中已清晰地寫出了人性的本性。
郭德綱和于謙的關係,在臺上是搭檔,臺下就是老闆和員工的關係,生活裡是兄弟哥們,幾乎沒利益衝突,自然就沒有大矛盾
-
6 # 奇葩財經說
很簡單,郭老師在很多公開場合已經就這個問題做出了正式的說明,他和于謙老師對他倆參加的商業匯演收入都是五五分成,也就是說從最開始於謙老師就沒有和郭德綱老師在公司管理和收入分成方面產生任何的利益糾葛。同樣的還有羽泉,他們的商演收入從來都是五五分賬,所以關係一直維持的很好,算娛樂圈最長壽的組合之一了!
坦白來說,于謙老師只是德雲社裡面的一個普通員工,他沒有任何的職務,也沒有任何的股份,只不過地位、水平、資歷擺在那裡,算是腕兒比較大的員工吧。另外,郭德綱老師在德雲社嚴格來說也沒有任何股份,有股份的是他的妻子和小舅子,只不過左手換右手,最終錢肯定還是落入郭老師的口袋罷了。
郭老師這麼多弟子背叛了他,說白了還是錢惹的禍,因為德雲社是企業也不是企業,依然擺脫不了師傅弟子之間的約束,弟子們說相聲拿多少錢,都是老郭給多少算多少,自覺腕兒比較大、翅膀比較硬的弟子,這種分配方式時間久了肯定會心生不滿,但殊不知所有的地位、名望都是郭德綱以及德雲社的招牌帶來的。
為什麼郭老師這麼厚待于謙老師?首先,于謙老師是有真本事的,郭德綱的相聲沒有于謙到不了今天這種程度;其次,于謙老師做人厚道,不爭不鬧,郭老師人精似的豈能看不出來,也願意與之投桃報李;再者,兩人關係親如兄弟、互相成就;最後,于謙老師說相聲是愛好,不喜歡經營公司也是實話,他還在北京郊外搞了個馬場,日子過得舒服的很!
-
7 # 熊貓投資
郭德綱曾在相聲中多次說過,自己和于謙搭檔演出的收入都是五五分賬。之前在《我是歌手》上再次證明自己實力的羽泉,也是因為長期堅持著五五分賬,才能一直走到今天,直到現在每次商演還是對半分成。其實五五分賬是最好的,無論是收入還是支出都五五分賬,這樣就不會像一些組合那樣因為名利分配的問題而解散。
當然這裡指的僅是郭德綱和于謙搭檔演出的費用是五五分賬,而非德雲社的收入。德雲社現在是家大業大,除了說相聲之外、電視、綜藝、電影包括其他房產、飯店、紅酒副業的收入,這些收入與于謙是沒有關係的,因為于謙並沒有德雲社的股份。不過作為德雲社的班主,雖然沒有分紅,但是德雲社還是會給於謙象發份工資的,這個之前于謙也在節目中說過。
德雲社的股份構成根據啟信寶查詢,德雲社目前僅有兩個股東,分別為:王惠【郭德綱妻子,佔比99%】、王俁欽【郭德綱小舅子,佔比1%】,那麼為何德雲社的股份沒有老郭呢?這就不得不說說老郭的妻子王惠了。
王惠出身商賈之家,其父親算是一個成功的商人。王惠從小喜歡藝術表演,曾經是著名的京韻大鼓演員,在14歲也就是1990年的時候就開始進行個人專場表演,而老郭這個時候還在跟隨師父學藝。王惠當年要嫁給郭德綱的時候,王惠的父親極力反對,怕自己的女兒跟著郭德綱吃苦受罪,但王惠對父親說,她除了郭德綱誰也不嫁,並說自己已經做好了跟著郭德綱吃苦的準備。也正是王惠對感情的堅持才使她和郭德綱的感情最終修成正果。
王惠在和郭德綱在一起之後,就漸漸的退出舞臺,開始利用自己的關係到處為郭德綱跑演出,向自己圈內的熟人推薦郭德綱。郭德綱前期能在北京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王惠著實出了一把力。後來郭德綱開始收徒弟,王惠要照顧的郭德綱的徒弟,索性就完全放棄了舞臺,徹底做了郭德綱的“保姆”。可以說,王惠為了郭德綱的事業而放棄自己輝煌的演藝事業。
王惠在郭德綱的事業起來以後,就開始專心的為郭德綱打點事業。故而郭德綱名下的所有產業的實際擁有者不是郭德綱而是王惠!可見郭德綱和王惠的感情之深!
-
8 # 傳統與傳承
郭德綱多次在節目裡說,他們出去演出五五分帳。不分成,肯定有很多補貼的方法。再說,於大爺有的是錢,你不用這麼關心。
-
9 # Pidan他爹
提問的人就是腦殘,德雲社是給大家帶來快樂的,作為一個經營單位,盈利是必須的,至於人家下班後,是如何分配利益,是人家自己的事兒,人家的家務事,作為吃瓜群眾,聽相聲就好了。
這就相當於,兩個抱著孩子的老太太,相互聊天,:“你兒子、媳婦一月掙多少錢啊?他們給你多少錢啊?”等等,我呸,只有沒有教養的老太太才能問人家這些事情。
-
10 # 老菠蘿1977
德雲社要是從建立之初就能股權分明,就不會有之後這麼些事了!德雲社成立之初,如同桃園結義,就三人!張文順、郭德綱、李菁!文順老爺子到最後也沒要股份!于謙憑什麼要!李菁混到離開德雲社之前也沒有股份,後來的于謙憑什麼要股份!從最開始創業到現在只有郭德綱一個人堅持到最後!說白了,德雲社就不是個股份公司!往大了說,德雲社是個演繹公司,往小了說就是個戲班子!郭德綱老婆管錢,切管的還不專業,才造成以前徒弟、老先生出走的問題!女的管錢就知道往家摟!把老郭摟飽了,別人分的就少了!
-
11 # 靖逸軒主
感謝邀請。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雖然于謙沒有德雲社的股份,也不是管理層,只是德雲社一名普普通通的藝人,但是他與郭德綱在演出收益上是五五分成,這是二人從合作第一天就開始的。德雲社的商業演出費按角兒的大小,出場次數計算,郭德綱于謙是臺柱子,壓大軸的,分的比例肯定是最高的,但是每次演出完,于謙從來不跟郭德綱要錢,而作為德雲社班主的郭德綱也每次都不少給於謙錢。每次郭德綱分錢的時候,于謙都會說一句,“這合適嗎?”而郭德綱總會說,“別嫌少!”
郭德綱與于謙的最初合作完全是一次巧合,當時于謙所在的北京市曲藝團正好在廣德樓演出,不巧那天有人缺場,於是就找郭德綱來替演,但是缺少一個捧哏,于謙臨危受命,和郭德綱臨時搭檔演出,演出的段子是傳統相聲《拴娃娃》,但是這一次合作給二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人都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之後郭德綱又邀請于謙參加德雲社的演出,搭檔了幾次之後,雙方都感覺已經離不開對方了。於是郭德綱就邀請于謙‘入夥’,出於對相聲藝術的熱愛,于謙欣然接受了郭德綱的邀請,於2004年春節正式加入了德雲社,之後因張文順先生年齡較大,身體不好,在2005年的時候,郭德綱和于謙這一黃金搭檔正式合作。
而且自開始合作那天起,郭德綱就與于謙在演出費上五五分成!因為郭德綱深知,于謙就是那個能令他的相聲水平再上層樓的貴人!五五分成也是他們合作的基礎,是對於謙的尊重!
郭德綱的評書門師兄老梁曾經精闢的評價兩人的風格,“(郭德綱于謙)一個火爆,一個溫和,兩個人性格也互補,颱風也互補,水平也旗鼓相當,兩個人缺了誰都不會火成今天這樣。如果說有一天于謙和郭德綱解散了,郭德綱再想找一個像于謙給他量活量得這麼準的人可難了,反正目前中國相聲界我是沒發現。”
郭德綱于謙演出收益五五分成,拿一樣多,不分逗哏和捧哏,這樣的舉動是相聲百年來未曾有過的事!因為雖然相聲界有三分逗七分捧的說法,但是根據相聲界的行規,基本都是“逗哏”演員拿大頭的。翻看相聲歷史,曾經裂穴的相聲藝人,大多數都是因為分成不均造成的。 郭德綱與于謙能如此和諧相處, 既有于謙性格溫和,凡事不斤斤計較的因素,也有郭德綱豁達的個性,和知人善任的原因。二人不光是相聲界的黃金搭檔,也合作共贏的成功典範!
-
12 # 老不鄭經
郭德綱于謙,已經德雲社弟子都沒有股份,他們都是按照演出拿錢分成,郭德綱和于謙在訪談中說道,他們搭檔都是五五分成,同樣按照標準拿演出費,僅此而已。
我們熟悉的開心麻花,郝建沈騰,馬麗都沒有股份,都是根據合同,根據具體演出拿演出費。相信很多演出公司都是這樣的模式,沒有股份的演員,按照合同按照演出標準拿薪酬,就這麼簡單,僅此而已。和在普通公司員工一樣,沒有股份,按照公司給你的薪酬支付即可。
-
13 # 赫寧愛生活
有句話說的好“不要和纏人的女的睡覺,不要和最好的哥們合夥做生意。”商業合作最好的模式還是事先把利益結構理順,這樣雙方也都放心。我見過很多合夥做生意的朋友,因為利益結構不清晰,表面上看不出來,其實內心裡都風起雲湧。
而像老郭和于謙這樣的黃金搭檔能一起共事那麼久,其涉及到利益時必定有一套固定分成模式,比如像樓上各位說的給於謙發工資、演出費五五分賬等。我個人倒認為謙哥不全指著這個,甚至這些收入只佔他總收入的一小部分,可想下,相對於這些傳統的收入而言,以謙哥在相聲界、娛樂圈的人氣,做什麼不能賺錢,並且很容易。
當年傳言趙本山、範偉就因為分賬的原因導致分崩離析,相聲又不像小品,對搭檔的依賴性更強,老郭和于謙“天作之合”,這輩子註定密不可分了,相信老郭在這方面也很清楚,不可能虧待于謙的。
-
14 # 老郭IP
德雲社應該是不分紅的,企業股份目前全部在郭德綱王惠手中。
德雲社可以說是典型的家族企業,也是按照原來的戲班子的結構來運作的,雖然有調整最佳化,大致還是以郭德綱為核心的社團組合。
郭德綱的早期運營都是郭德綱拿錢養著,演員來表演,表演完一場拿錢走人。也有的可能是周結或者月結。
前期于謙和郭德綱因為在劇團搭檔過,有了合作基礎,德雲社的元老郭德綱的搭檔張文生病缺搭檔,加上德雲社有了起色,就叫于謙一起來表演。當時于謙肯定是按場拿錢或者就當開心來玩不拿錢。
等到德雲社和郭德綱火起來以後,正式演出了,那就按場拿錢,一場多少錢是提前說好的。
伴隨著郭德綱于謙名氣越來越大,單場拿的也更多。
特別是大型商演,分的肯定更多。
曹雲金何雲偉李菁之所以走人,收入肯定是一個原因。
小劇場收入有限,原來都那麼少,大家拿的都不多也沒事,後面收入差距就大了,肯定會有心裡不平衡。
于謙肯定也有心裡不平衡的時候,據一個小道訊息,有一段時間于謙說身體不舒服就不和郭德綱一起外出商演,嗎就是對收入分配不滿意了。後來的解決方案是,于謙向郭德綱借錢,每次借幾十萬,也不說還。用這種方式達到了兩個人之間的平衡。
郭德綱于謙兩個人角色不同,他們雖然說是55分,實際上肯定不是這樣,只是看起來55分而已。但兩個人都達到平衡,再加上相聲搭配比較合適,那還要什麼腳踏車啊。
回覆列表
有工資,有獎金,有演出費。為什麼非得有股份?
德雲社,雖然號稱“傳統藝術”,其實還是一個企業。企業的員工,有的名氣大,有的名氣小;有的貢獻大,有的貢獻小;有的歷史長,有的歷史短……有著種種的區別,但都是企業的一員。
企業的發展壯大,需要每一位員工的努力(當然,也有個別人是反方面努力的,哪裡都少不了這樣的貨色)。同樣的,企業需要回報每一位員工,以工資、獎金、種種補貼的形式來實現。
于謙,岳雲鵬,孫越,燒餅……理論上還有郭德綱和郭麒麟,因為公司的老闆是王惠,郭家父子從法律上來說,都是給老闆打工的。這些人都在為德雲社做貢獻,也都應該領一份工資。
不是非得用“分成”來體現吧?
畢竟,現在的企業經營不像解放前的“撂地”說相聲了,有投資,有成本。那麼,報酬的分配方式,也有人家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