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灰太狼44967765
-
2 # 拾里長亭
首先,題主也說了,這是網路現象,現在的網路現象有幾個是正常的?大部分評論說的不知所云,可能也包括我吧。第二,很多高票房的電影感覺不能評價它不好,不然就會有人說你是噴子。
現在的影片宣傳模式主要在網路,製片方“僱傭”一些人也很正常,畢竟大家都是混口飯吃。還有可能是一個團隊裡的,甲說這部電影太爛,然後,乙、丙、丁......出來噴甲,自己給自己製造話題!這個想法也許是我意淫了!就是說,不用太在意哪些負面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何況網路世界千千萬萬的人。你發的每一條評論,都是你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就夠了!
第三,有些低票房的電影你也不能說它好,不然一堆人就會認為你是水軍。這個問題其實和上面的差不多,我就不多說了。在這裡推薦一部票房不高,但是口碑很好的電影《百鳥朝鳳》,該片主要講述了德高望重的嗩吶老藝人焦三爺(陶澤如飾演)帶領徒弟們用執著的熱情與堅定的信仰追求和傳承嗩吶精神的故事。
最後,說句題外話,其實口碑和票房之間,從來沒有絕對的必然關係。當然,越是成熟的電影市場,口碑對票房的影響力也就會越大。能讓小眾的、商業元素淡泊的佳作,健康存活下來。目前的中國電影市場,也就剛剛能做到,比如近期上映的《二十二》。 -
3 # 樊兵
高票房不能負面評價,低票房不能正面讚揚,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
第一,既然都是高票房了,那肯定看的人多,觀眾認可度高。你去做負面評價,你就與眾人公然為敵,別人就會說你雞蛋裡挑骨頭,故意顯得自己與眾不同。要麼就回絕你:你行你來呀。
低票房的電影那肯定看的人就少了,大家對它都不認同,甚至抵制了!如果你非要去讚揚它,與眾人為敵,那肯定就會懷疑你是水軍了。或者說你在那裡故意特立獨行、裝深沉,裝看懂了電影的深意,顯示自己的能力。現在很多時候都是被民粹綁架了,雖說真理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但是很多時候你不隨大流的話,肯定會被攻擊的,正所謂槍打出頭鳥嘛!
第二,有這種現象,很多時候也是其電影本身質量的關係。電影的票房高,相對來說質量也不錯;票房低,要麼就是質量有問題,要麼就是宣發各方面沒有做好。當然我說的是大多數情況,不是絕對的了。所以說你要弄出一個不一樣的意見,肯定大家會攻擊你了,你不是水軍也會懷疑你是水軍。說得直白一點,現在不光中國,全世界的電影水平都在下降,中國更是爛片橫行,大家拍出來的質量都差不多,很多時候電影的票房高低也是靠一些機緣巧合!
這種現象不光是電影方面,其他任何方面,你如果跟大眾的意見不太一樣,肯定會受到一些抨擊了,這個是沒有辦法的。如果你要發表一些跟大眾不一樣的意見,那你就要做好相關的心理準備。
-
4 # 南山陽
謝邀。在我看來,很簡單,這就是精神分析學說的“父權情結”“羊群心理”的體現嘛。這樣定位的朋友,他的內在自我還是個孩子。孩子的特點是什麼,沒有完整的選擇能力,機制還未完善,無法獨立判斷獨立選擇,要人幫助,大人(特別是父母)說好,同伴說好,他就認為是好。以迎合的心態,跟著揣摸他信任的人的口味心態,判斷邏輯,由此來去摹仿出自己的定位、態度和行動。孩子的第二個特點是,不覺得自己幼稚,老覺得自己蠻成熟的,沒啥毛病,不這樣的人才有毛病。
在網路潮流中,這些朋友特別需要一些風向標的人和事。特別在乎自己所在的場子是旺還是冷,旺就是好,冷就是不好。所以,找大V、找熱貼、找熱播劇,總之人氣越旺,越是滿街讚不絕口,口徑越一致,越信得過,反之,就越信不過。你不叫好,等於你沒水平,不時尚,沒人味。人只有這樣,才是有人味,才是個人;不僅是人,而且是“人民”。一想到這,不僅信心百倍,而且馬上凜然不可侵犯,神聖感充滿宇宙。
這種心理邏輯中,父權體現在哪呢?體現在你跟主流選擇的關係上。你的順服,你的讚歎認同,你的融入其中,歡呼滿足,讓你的心裡充滿了對“父性”的信任,你以這樣的姿態迴應“父性”,從而滿足自己,獲得幸福感。“父性”告訴你——你是個潮人,你在主流裡,頭腦清晰,選擇正確;你是人民的一分子,你在見證時代每次的偉大煙花,你是在場者,你是締造者。此等的來回對話,全部發生你的內心裡,透過見證“父性”的在,你才能夠確定自己的存在。
父性,就是主宰性。你生命中的主人一直都不是你,是外在於你的,無名的“潮流”。你小時候,爸媽是主宰者,你長大之後,群眾是你的主宰者,唯有置身其中,你才感到安全和喜樂。
別怪我講得雲裡霧裡的,我是在講群眾心理的哲學原理,人的無意識書寫的機制原理,弗洛伊德—拉康的精神分析學原理。當你明白我在講什麼的時候,你長大了,就不再這樣選擇了。
-
5 # 狗蛋兒的私人影院
正所謂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腦袋裡響起怪怪的音樂和一張怪怪的臉)每一部電影在上映的時候,不管其口碑如何,都毫無例外地會遭受差評或者承受好評,不管哪種,其實口碑好壞與否,並不與電影本身質量掛鉤。
比如,票房衝進當年全年票房前三甲,直接穩坐第一的電影——《美人魚》,票房高得嚇人,幾乎我身邊的朋友都去看了(我因為被人放了鴿子就沒去成),每個人都給我這麼一句大同小異的反饋:
不好看。
結果真的是,不管媒體炒作得多麼天花亂墜,這部電影的口碑勢如破竹般地全面撲街了。
再舉一個例子,前些年被炒作起來的《百鳥朝鳳》,如果不是媒體一個勁的鼓吹,相信很多人在電影院瀏覽目錄時都不會注意到這部電影吧。
媒體人當眾下跪、各種營銷號吹拉彈唱、活生生地把這部本應該草草下線的電影又重新搬上院線,湊出了它能承受的最高票房。
而就這樣一部全民鼓吹的電影,口碑在最初期的時候,無疑是好的,傳統文化的傳承、老民族藝術的精神洗禮……這些元素都無疑給電影加分,而等到真正的看的人多了,挑毛病的也來了,什麼節奏太亂啦、剪輯問題啊、什麼什麼的。
觀眾是喂不飽的,你若想找一部口碑票房雙飛的電影,比你自己拍一部還難,這兩者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因為一般來說,票房,跟當時觀眾的型別、節假日的排片、流量粉絲等都有關係,而口碑,則涉及的因素就多了去了,所以兩者並不能簡單的直接綁起來談。
-
6 # 雪中落影1
網路上真真假假是難分變,但我相信決大部分網友、都是正能量的發聲。有負面影響的痛批、有正能量的讚美有佳。最好的是給了普通民眾的話語權,這些都應該感恩當下的網路世界,以上都是一個平凡人的心語。
-
7 # 毒藥君
如果真的有這樣現象的話,我想說非常糟糕。
高票房不代表就是好電影,舉例講,《匆匆那年》《何以笙簫默》這些電影動輒四五億票房,誰能認為他們就是好電影呢
對於低票房 ,好電影,我也能舉出很多例子。比如說《肖申克的救贖》當年就是賠錢貨,後來透過碟片的租賃,才力挽狂瀾,在觀眾心中建立口碑。
去年《戰狼2》買了近60億,今年《我不是藥神》還沒有30億,沒有一個人說,《我不是藥神》只有《戰狼2》的一半好吧。
總而言之,這兩種現象都不是一個有正常邏輯思維能解釋的現象。對於電影好壞的評價應該交給電影質量,而不應該是以票房代表的經濟效益。關注電影的經濟效應,是電影投資人首要關注的問題,觀眾應該關注電影質量,是否值得他們掏錢去買。
現在網路很多高票房的電影感覺不能評價它不好,不然就會有人說你是噴子,而有些低票房的電影你也不能說它好,不然一堆人就會認為你是水軍,大家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回覆列表
個人看法,既然是影評,參與者就應該有權自由的發表自己個人意見,而無論票房高低。
批評應該是自由的,只要不濫用自由的權利。
但同樣的,對批評者的批評也應該是自由的,只要不濫用自由的權利。
這似乎是一種普遍現象,一些消費類商品,各類公眾人物,都存在粉與黑的現象。網路辯論與批評背離了批評的範疇而趨於非理性化,表現出很強的網路特徵。
沒意思吧?好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