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環宇影視片段

    根據《西京雜誌》一書記載,漢代的帝王下葬都會用到“珠襦玉匣”,用金絲連線,形如鎧甲。而“珠襦玉匣”也就是大家所說的金縷玉衣。因為身份地位的不同,所以金縷玉衣的種類也有分別。金縷,銀縷,銅縷,和絲縷分別對應不同的等級。而金縷玉衣只有帝王和貴族可以使用,所以對其的製作要求尤為嚴苛。統治者甚至還設立東園,專門用來製作金縷玉衣。

    這裡可以簡單的和大家說一下金縷玉衣的製作流程。製作時所需要的玉料要經過開料、鋸片、磨光、鑽孔等等一系列的程式,而後按照人體不同的位置,打造成不同的形狀。最後再用金絲把所有的玉片連綴在一起。舉個例子吧,按照當時漢代的生產能力,製作出一件金縷玉衣的成本,相當於當時一百戶中產人家的家產總和。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就是上百個工匠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完成的。共用去了玉片2498片,金絲1.1千克。所耗費的人力物力相當驚人。

    既然製作金縷玉衣如此耗費人力物力,那麼漢代統治者為什麼要用金縷玉衣做殮服呢?縱觀中國歷史上歷代帝王,想要長生不老的不在少數,漢朝統治者當然不例外,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而按照古人的觀念,人死之後魂魄離去,如果想要讓屍身永存的話,能有用玉。他們認為玉石是天地所形成的精華,玉塞九竅,能夠使人氣長存。

    其實玉衣的雛形來源於東周時期,人們會用玉點綴在死者的衣服上。但是,由於後來帝王過度的相信玉石有防腐作用,漸漸的演變成金縷玉衣的形式。大家一定聽說過口中含玉蟬,就是死者下葬時,在死者的口中塞進玉蟬。寓意著死者只是暫時死去,還能夠復活再生。相傳慈禧太后死後,口含夜明珠,這也是相似的寓意。當然了,事實上無論是金縷玉衣也好,還是口含玉蟬也罷,都沒能擋住歲月的侵蝕,最後還是變成一堆白骨。

    漢代帝王用金縷玉衣下葬,雖然有著想讓自己永世長存的含義。但是由於金縷玉衣的製作價格太過昂貴,所以漢代的帝王陵寢比起其他的皇陵更容易受到盜墓賊的“光顧”。再後來,魏文帝曹丕認為,使用金縷玉衣是愚俗所為也,下令禁止使用玉衣作為陪葬,於是金縷玉衣慢慢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 2 # 笑王爺

    金縷玉衣也稱“金玉匣”,是漢代皇帝和王公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

    本問題,所問漢朝皇帝為什麼喜歡穿金縷玉衣下葬,我覺得它既是個歷史問題,也是死後的需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它是身份等級的象徵,漢朝墓葬等級森嚴,規定金縷玉衣只有皇帝及其近臣才可使用,其他的臣子只能用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誰要是違反規定,輕則有牢獄之災,重則抄家滅族,這樣,它成為了皇權的一種象徵。

    其實,玉衣的出現是在東周時期,截止三國時期的曹丕,共流行了四百多年,目前儲存完好的玉衣有二十幾副,其中最精美的要數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

    製作這樣一件玉衣,花費的玉料多達幾千片,金絲也很貴重,光製作的時間成本也高,專家估算一個熟練工人十年才能製作一件這樣的玉衣,這從側面說明了普通人是無法承受這種負擔的,也從側面反應出它代表上層階級的東西。

    第二,這與古代皇帝想“長生”有關和儲存屍體的需要。

    古人普遍認為認為玉可通靈,千百年來,皇帝的夢想都是長生,他們想一直高高在上,統治著自己的臣民。他們的想法在現代被否定了,但是當時的很多方術卻宣傳玉衣可長生,皇帝也不管真假,反正制辦之後穿上,死馬當活馬醫,說不定管用呢!這也是符合古人“視死如事生”的說法。

        古人很早就喜歡美玉,知道玉養人,皇帝死後穿上金縷玉衣,可以更好的儲存屍體。

    第三,漢代崇尚厚葬,這與魏晉的薄葬不同,厚葬就是金銀珠寶滿地走,而陪葬最重要的當然是主棺內的東西,就包括金縷玉衣等貼身飾物。

  • 3 # 歷史漫話

    馬王堆漢代墓葬的發掘是我國考古學的重大發現,辛追夫人剛被挖掘時屍身完好,面板還富有彈性,猶如剛死之人。專家推測辛追夫人的屍身儲存完好的原因,可能與屍體埋葬時穿的一件金縷玉衣有很大關係。

    截止到目前,我國考古出土的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等共有二十多件,而且幾乎全部是漢代墓葬出土。那麼,漢代帝王喜歡穿金縷玉衣下葬究竟有什麼玄妙呢?

    漢代帝王鍾於身穿金縷玉衣下葬,本質原因不在乎有兩點:長生夢想與尊貴的地位。

    古代歷朝歷代的帝王,不管是昏君還是明君,似乎都逃脫不了晚年追求長生的妄想,生前經證實無法飛昇長生,那麼就抱著死後可以羽化飛昇的奢望。在安寢的墓葬上下足功夫,以求死後可以繼續享受榮華富貴。古代帝王希望死後,他們的屍體不會腐爛,這樣他們才羽化飛昇的奢望才可能實現。人死如燈滅,屍體腐化分解後,就連空空的皮囊都沒有留下,又何談飛昇長生之說呢!

    玉是我國古代禮器的材質,蘊含極其濃重的神話氣息。古人相信玉是人間靈氣的載體,隨身佩戴玉器可以改善體質,百病不侵,益壽延年。同樣,玉器也是身份的象徵,高規格的玉器是一種社會地位的代表,古人都有留玉器當做信物的習慣。古代帝王希望死後能夠儲存屍身,求得永生,繼續享受人間榮華富貴,便在下葬時把屍身用玉片包裹,希望透過玉片中的靈氣滋潤屍身,防止屍身腐爛。

    金縷玉衣的製作工藝非常複雜,因此一件金縷玉衣就價值連城,甚至不是金錢可以買到的。絲縷玉衣通常可分為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以及線縷玉衣等不同規格,金縷玉衣的規格價格最高,通常只有帝王或者皇后等可以死後穿著,其他人不可以越忌,銀縷玉衣是針對王公大臣製作的,而銅縷玉衣和線縷玉衣則是對應一些貴族。當然,不管何種絲縷玉衣都是極其昂貴的,死後能穿著絲縷玉衣下葬都是當時社會地位高貴的任務,一般的人即使有錢也很難辦到。

    經考古研究發現,絲縷玉衣最早出現在周朝時期,但由於其製作工藝複雜,工藝水平要求很高,直到漢代才流行起來。三國時期盜墓猖獗,絲縷玉衣作為價值連城陪葬品,常常會引起盜墓賊的覬覦,因此曹丕下令禁止帝王及權貴著絲縷玉衣下葬,從此歷史上各王朝極少流行屍身著絲縷玉衣下葬,這也是考古發掘出絲縷玉衣,在漢代帝王墓葬里居多的原因。

    通俗的說,古代帝王身穿金縷玉衣下葬,就是生前追求長生而不得,死後穿著玉製仙衣做著羽化飛昇夢。

  • 4 # 星空駱駝

    一、金絲縷玉衣起源:

    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周時的“綴玉面幕” “綴玉衣服”,到三國時曹丕下詔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用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銅線綴編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到目前為止,全國共發現玉衣二十餘件,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墓中出土的兩件金縷玉衣是其中年代最早的。徐州楚王陵出土的金縷玉衣是製作最精美的。

    二、綴玉人形:

    圖片所示是劉勝的那件玉衣,由頭罩、上身、袖子、手套、褲筒和鞋六個部分組成,全部由玉片拼成,並用金絲加以編綴。玉衣內頭部有玉眼蓋、鼻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門塞。周緣以紅色織物鎖邊,褲筒處裹以鐵條鎖邊,使其加固成型。臉蓋上刻劃眼、鼻、嘴形,胸背部寬闊,臀腹部鼓突,完全似人之體型。

    三、耗費無算,王侯專用:

    全衣耗用玉片、金絲巨多,做工十分精細。玉片成衣後排列整齊,對縫嚴密,表面平整,顏色協調,著實令人驚歎,反映出玉師傑出的技藝和達官奢侈的生活。

    4、製作方法考究:

    製作方法

    從外觀上看“玉衣”的形狀和人體幾乎一模一樣。頭 部由臉蓋和臉罩組成,臉蓋上刻製出眼、鼻和嘴的形象。組成臉蓋的玉片絕大部分是長方形的小玉片,雙眼和嘴是在較 大的玉片上刻出,鼻子是用五塊長條瓦狀玉片合攏而成,惟妙惟肖。上衣由前片、後片和左、右袖筒構成,各部分都是彼此分離的;前片製成胸部寬廣、腹部鼓起的體型,後片的下端作出人體臀部的形狀。褲由左、右褲筒組成,也是各自分開的。手部做成握拳狀,左右各握一璜形玉器,足部作鞋狀。一些玉璧,以及飯含、佩帶之物等。前胸和後背共置玉璧18塊,並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在“玉衣”的頭部,有眼蓋、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門塞,這些都是用玉製成的。另外,頸下有瑪瑙珠48顆,腰部出玉帶鉤 。整套“玉衣”形體肥大,披金掛玉,全長1.88米,共用玉片 2498片,金絲約1100克。玉片的角上穿孔,用黃金製成的絲縷把它們編綴,故稱“金縷玉衣”。

    玉衣也叫“玉匣”、“玉柙”,是漢代皇帝和高階貴族死時穿用的殮服,外觀和人體形狀相同。漢代人認為玉是“山嶽精英”,將金玉置於人的九竅,人的精氣不會外洩,就能使屍骨不腐,可求來世再生,所以用於喪葬的玉器在漢玉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用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銅線綴編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一句話讓你感到被治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