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繞歷史

    首先,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然而,關於鄭和船隊的航海目的、航行範圍等史實以及對七次航行的評價,仍存在爭議。

    第一種說法:威服四海,貿易需求

    明帝國希望以不動兵戈的方式實現威服眾邦,構建以明帝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格局!同時,在經濟獲得良好的發展之後,發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貿易已經是十分迫切的事。中國的絲織品、瓷器受到西洋諸國的歡迎,贏得了很高的聲譽。而中國對不能自行生產的香料等物,也有較大的需求。

    第二種說法:尋找建文帝

    明成祖透過靖難之役奪得皇位後,在大火中失蹤的建文帝的生死始終讓他一日難安,如鯁在喉,得知建文帝下南洋的訊息後,派鄭和下西洋暗中尋找建文帝下落。

    軍事力量配置:

    前六次為明成祖朱棣永樂年間,每次約2.7萬人,記載最詳細的是第四次:使團中包括官員868人,兵26800人,指揮93人,都指揮2人,書手140人,百戶430人,戶部郎中1人,陰陽官1人,教諭1人,舍人2人,醫官醫士180人,正使太監7人,監丞5人,少監10人,內官內使53人其中包括翻譯官馬歡,陝西西安羊市大街清真寺掌教哈三,指揮唐敬、王衡、林子宣、胡俊、哈同等。前四次是出使,後兩次是護送使節回國。

    第七次是宣德年間出使西洋,這次下西洋人數,根據明代祝允明《前聞記·下西洋》記載,有官校、旗軍、火長、舵工、班碇手、通事、辦事、書弄手、醫士、鐵錨搭材等匠、水手、民梢等共27550人。

  • 2 # 公子小可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在鄭和下西洋前,中國造船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中國海船採用搭接法,形成“魚鱗式”結構(亦稱“錯裝甲法”結構),從而使船殼板聯結緊密嚴實,整體強度高, 且不易漏水。船舶載重量也相當可觀,南宋時已可達萬石以上;在載客量上,大海船可載乘客千人,在船舶人居環境上,中國海船可以做到生活設施齊全,配備洗漱設施,設有可以攜帶家屬的幽雅客房,備有充裕的食品, 甚至在船上養豬、種菜、種藥材、釀酒,以及種植盆景以供觀賞。

    根據《鄭和航海圖》,鄭和使用海道針經(24/48方位指南針導航)結合過洋牽星術(天文導航),在當時這是最先進的航海導航技術,加之水羅盤與指南針,更有非常精確的讓外國研究航海史的歷史學家都讚不絕口的高精度航海圖,鄭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術,是以海洋科學知識和航海圖為依據,運用了航海羅盤、計程儀、測深儀等航海儀器,按照海圖、針路簿記載來保證船舶的航行路線。航行時確定航行的線路,叫作針路。其中羅盤的誤差,更是超過西方國家不知道多少,誤差不會超過2.5度。綜合以上的豪華硬體與高超的航海技術,再次感嘆當時如果朱棣死後他的孫子宣德帝朱瞻基能繼續支援海路暢通並且大力發展海洋貿易經濟,那麼,日不落帝國應該落不到英國頭上去,無敵艦隊這個稱號將永遠的與西班牙無緣。

    可惜一切都被蛐蛐毀了,自鄭和於宣德5年6月接到了第七次下西洋的聖旨。於當年12月在南京龍江觀啟航。在那裡拜過天妃行宮。於次年2月。由長樂太平港出發,正式開始第7次西洋之旅,他的唯一使命就是向各國傳遞新帝登基的訊息,永樂大帝以不在人間,現在執政的是他孫子宣德帝朱瞻基。本次下西洋,歷經一年多,當訪航艦隊回到印度古裡時,這位中國最偉大的宦官,最偉大的航海家,艦隊指揮者鄭和突然病倒。最終在宣德8年3月,在古裡去世,享年63歲。

    他的死是大明對外開放的政策轉向的轉折點,同樣也是大明的巨大損失,因為他死之後再無的任何皇帝,朝代再次進行類似大規模的艦隊遠征。反而走向了一條閉關鎖國,片板不能出海的相反道路,鴕鳥政策,自以為是上邦天朝,瞧不起其他的海洋國家,閉關鎖國自娛自樂,誰知道在幾百年後,正是我們瞧不起看不上的外國人駕馭著堅船利炮轟開了大清的港口轟碎了大清的江山,自此,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關於題主提出的問題,下西洋的軍事能力如何配置的?為了與歷史相符,查閱檔案,很是花了點功夫才得到最終能肯定的答案。根據記載,第四次鄭和下西洋,時間是在永樂十年(1412年)十一月,成祖命正使太監鄭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統軍二萬七千餘人,駕海舶四十,出使滿剌加,爪哇,占城,蘇門答剌,柯枝,古裡,南渤裡,彭亨,吉蘭丹,加異勒,勿魯謨斯,比剌,溜山,孫剌等國。

    船隊於永樂十一年(1413年)出發,其中使團中包括官員868人,兵26800人,指揮93人,都指揮2人,書手140人,百戶430人,戶部郎中1人,陰陽官1人,教諭1人,舍人2人,醫官醫士180人,正使太監7人,監丞5人,少監10人,內官內使53人其中包括翻譯官馬歡,陝西西安羊市大街清真寺掌教哈三,指揮唐敬、王衡、林子宣、胡俊、哈同等。 鄭和先到占城,奉帝命賜占城王冠帶。到蘇門答剌時,蘇幹剌剛剛弒君篡位,明朝方面認為他是“偽王”,他則惱怒明廷不認可自己,遂率大軍截殺鄭和船隊。鄭和率明軍水師以及當地部隊奮戰並獲勝,追擊到喃渤利國,生擒了這個敢摸老虎屁股的蘇幹剌。(有一種說法是稱鄭和是奉明成祖消滅蘇幹剌,這裡恐怕有誤)另外船隊還曾在三寶壟休整一個月,期間鄭和、費信常在當地華人回教堂祈禱。鄭和命哈芝黃達京掌管佔婆華人回教徒。此後,船隊首次繞過阿拉伯半島,航行東非麻林迪(肯亞)。 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鄭和船隊回國。 九月,鄭和等人獻俘於北京,明廷誅殺蘇幹剌,賞賜立功將士。 同年十一月,麻林國等國使者嚮明廷進獻“麒麟”等獸。 (此前,榜葛剌特使也於永樂十二年(1414年)進獻“麒麟”。 )此“麒麟”被認為可能是長頸鹿,顯示出鄭和使團首次對東非沿岸國家所進行的訪問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以上就是記載的鄭和艦隊下西洋的兵力配置諸事記載,感謝我們各朝各代的史官,如果沒有他們的記載,也許許多許多事情就會消失在歷史裡,不管是輝煌的,還是說不出口的,由此借用一下資料,我們可以非常明白的算出鄭和下西洋時的兵力配置,乃至於大明水師的人員配備情況都可以一併推算出來,整個艦隊一共士兵26,800人。指揮93人都指揮兩人。醫官醫士180人。以上人員就是士兵主力。分別於40艘船上。除開戰鬥使用的馬船,還有專用的淡水船。醫光基本上是每艘船都配有至少4人以上,馬船每艘船水師兵勇至少達到了700人,其中指揮2人,百戶至少10人,其他官員由於未寫官職暫且分出一半是外交,一半是船隻運作與兵營管理文書等等,這樣一來就明白的知道了鄭和艦隊的軍事實力與明水師的人員配置與管理運作,以及水師對於其他國家的比較而言不知道強了多少倍,就鄭和抓陳祖義與蘇幹刺,一次是5000職業海盜偷襲鄭和艦隊準備搶了就跑結果被鄭和連人帶船殺得片甲不留陳祖義抓回京師當著大小國家使節殺頭了事,蘇幹刺也是一樣,不過是陸戰,同樣抓回京師殺頭了事,真正做到了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當然歷史上就有過對當時戰艦的描寫對我們瞭解明水師的裝備與兵器配置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其中據《明會典》記載,凡海運隨船軍器,洪武年間定,每船有:黑漆二意弓20張、擺錫鐵甲20副、弦40條、碗口銃4門、黑漆釒比子箭20支、箭200支、手銃筒16個、蒺藜炮10個、火槍20條、銃馬1000個、火攻箭20支、神機箭20支、火叉20把。當時已經是火器為主。其中出現最早的對海反艦武器就是當時出現的,這樣武器就叫作火龍出水。下圖就是描繪的堪稱明朝巡航導彈的火龍出水的復原畫面,簡直比起後來的西班牙無敵艦隊還要厲害的多。還領先幾百年,火藥的發明國家真不是蓋的。

    由此可見當時的明水師之強,是強到骨子裡的強到血液中的,並且鄭和帶領著當時全世界範圍內地表最強艦隊八方宣威,維護大明的尊嚴,憑藉著七次西洋之旅,協助朱棣建立了以中國為主的特有的亞洲勢力範圍,將艦隊所到之處的數十個沿途國家納入朝貢體系,讓中國上下五千年來第一次做到了真正的萬國來朝四海昇平,形成了以中國為中心輻射至整個沿海諸國乃至整個東南亞所有國家都成為我們的屬國,地緣政治學體現得淋漓盡致,美國這一百多兩百年玩的這些地緣政治以夷制夷策略,我們的老祖宗在七百多年前就已經玩膩了,所以鄭和不愧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航海家,沒有之一,還是一個優秀的海戰軍事家絲毫不差施琅。也是在永樂時代與建設北京紫禁城的越南安南太監阮安齊名的兩大歷史上最正面的太監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今年中考,可她半月板受傷了,不能參加中考體育加試,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