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普外科鄭醫生
-
2 # 家有好醫趙博士
“膽結石”是我們在生活當中常用的一種叫法,在醫學上,更多的使用“膽石症”這樣一個概念。膽石症,包括了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這兩種疾病,而膽管結石還可以分為肝內膽管結石和肝外膽管結石。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簡單地以為:膽結石就都是膽囊裡的結石。其實,不光膽囊裡可以有結石,膽管和肝臟裡也可以有膽結石。並且,很多時候,膽囊裡的結石成分與膽管裡的結石成分還會有所不同,膽囊裡的結石大多是膽固醇結石,而膽管裡的結石大多是膽色素結石。目前,在臨床上或是在體檢當中,更加常見的還是膽囊結石。
有的朋友以為,只要存在膽結石,就一定會有疼痛;也有朋友聽說,膽結石只能透過手術治療。事實上,這些認識都是過於片面的,很多膽結石的患者是沒有症狀的,在體檢的肝膽超聲檢查中才發現結石;而大部分無症狀的膽結石,是並不需要手術治療的。因此,對於存在膽結石,但又沒必要進行手術治療的這些人群,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飲食上的自我管理膽囊的功能是暫時儲存並濃縮肝臟分泌的膽汁,並在進食以後,適時地將膽汁排洩到腸道中去幫助腸道消化食物。因此,膽道系統中結石的形成,往往與肝臟的代謝和分泌狀態、飲食習慣等因素密切相關。
在飲食上,我們應該儘量做到:
一日三餐、規律飲食,尤其是要吃早餐:膽汁在膽囊中的淤滯,毫無疑問是形成膽囊結石的重要原因,我們一整晚的睡眠,已經讓膽汁在膽囊中持續存在了數十個小時,如果沒有早餐刺激膽囊把其中的膽汁給排洩出來,則這種膽汁的淤滯就要持續到午餐,久而久之,是會增加結石生成風險的;控制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膽囊結石的主要成分是膽固醇結石,儘管機體內大部分的膽固醇都是由肝臟自身合成的,但依然有少部分膽固醇來源於食物攝入,而我們應該適當控制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降低膽固醇結石的形成風險。當然,適度控制並不是完全不吃,比如雞蛋還是可以食用的,控制好攝入量,吃煮的雞蛋而非炸雞蛋就好;避免高脂肪、刺激性食物的攝入:高脂肪食物可以直接刺激膽囊的劇烈收縮,而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胡椒等,可以透過刺激胃液分泌,而影響膽囊。膽囊的過度收縮,相反不利於膽汁的有效排出,甚至有可能觸發膽絞痛;應該戒菸、限酒、減少濃茶和咖啡的飲用:這些也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而導致膽囊的劇烈收縮;可以增加富含維生素A的蔬菜以及水果的攝入,比如,綠色蔬菜、番茄、胡蘿蔔等;在烹飪當中,應該多采用蒸和燉的方式,減少油炸的方式,提倡多使用植物油進行烹飪;有一些食物具有促進膽汁分泌、鬆弛膽道後約肌的作用,比如,山楂、烏梅、玉米鬚等,這些利膽的食物可以適當多吃。生活上的自我管理除了飲食以外,在生活方面,我們也有很多應該注意的地方:
根據觀察,肥胖或超重的人群,患上膽結石的風險更高。一方面,可能與肥胖者的飲食習慣有關;另一方面,肥胖本身可以引起代謝紊亂,而代謝問題可以促進膽結石的生成。因此,應該注意控制體重;需要積極開展體育鍛煉,避免久坐不動的工作與生活方式;建立好一日三餐的用餐規律,避免暴飲暴食,減少長時間的空腹狀態;可以適當增加每日的飲水量,到2000~2500mL,以白開水為主,可以適當的飲用一些山楂、銀杏等泡的淡茶。用藥注意臨床上,還有一種膽結石,被稱為“藥源性膽結石”,顧名思義,是由於使用藥物而引起的膽結石。對於已經存在膽結石的患者,需要注意這些有可能引起膽結石的藥物:
調血脂類藥物,比如,苯扎貝特、吉非貝齊、考來烯胺和考來替泊等;降壓藥,硝苯地平,有可能減少膽囊平滑肌的收縮,而促進膽結石形成;甾體激素類藥物,比如,雌二醇、孕酮、生長素釋放抑制激素類似物奧曲肽等;抗血小板藥物,雙嘧達莫;抗生素類藥物,頭孢曲松、紅黴素等。上述這些藥物,如果長期使用,有可能會增加膽結石的風險,因此,在醫生開具藥物時,應該主動向醫生告知膽結石的疾病史,可以根據情況考慮替換其他藥物。
-
3 # 尼瑪487
膽結石“六要”:
1、要注意飲食和飲水衛生。
2.要多吃些維生素的食物:胡蘿蔔、西紅柿、白菜、菠菜和花椰菜(維生素K蔬菜)番茄、白菜、香菇、黑木耳、芹菜、豆芽、海帶、藕、紫菜、等,平時應多吃些香蕉、蘋果、橙子、橙皮、獼猴桃、鮮棗、草莓、琵琶、柿子等維生素C水果。
3.要用植物油炒菜,所吃的菜以燉、燴、蒸為主。
4.要多吃些能促進膽汁分泌和鬆弛膽道括約肌、有利膽作用的食物,如山楂、烏梅、玉米鬚(泡茶慢慢飲)。
5.要常吃些瘦肉、雞、魚、核桃、黑木耳、海帶、紫菜等。
6.要吃早餐,不可讓空腹的時間太長。此外還要注意運動、減肥。另外建議及時喝中草藥溶安茶 內服溶解排出 效果好 無副作用。百度可搜尋到。
膽結石應避免的食物:
1、蔬菜類:如芋頭,蘿蔔、乾豆、馬鈴薯、洋蔥、辣椒、芥末等。
2、油脂類:避免奶油、沙拉醬、油炸煎的食物點心,因為過多的脂肪引起膽囊收縮,導致疼痛。比如:月餅是一種油膩食品,吃後會引起膽囊收縮,膽汁滯留,易導致急性發作或病情加重。
3、五穀:避免速食麵、蛋糕、油條、炒麵、油炸點心。
4、如動物心、肝、腦、腸以及雞蛋(尤其是蛋黃)、松花蛋、魚子及巧克力等。避免肥肉、豬油、蹄膀、豬皮、雞鴨皮、油汁、油豆腐、栗子、腰果、蠶豆、花生、瓜子、全脂奶、奶油、冰淇淋、乳酪等。
5、忌食辛辣刺激的調味品,如辣椒、生蒜、胡椒等。
6、忌菸、酒、咖啡等,這些帶有刺激性的食品會使胃酸過多,膽囊劇烈收繳而導致膽道口括約肌痙攣、膽汁排出困難,易誘發膽絞痛。
7、更不能因為天熱而進食冷飲,因為患病使您的消化系統功能較差,吃冷飲食品後,容易加重病情。
8、另外膽囊炎或膽石症還不宜多喝雞湯,因為雞湯內脂肪的消化需要膽汁參與,喝後會刺激膽囊收縮使病情加重。
產生膽結石的原因
膽結石的導致原因與生育的有關:妊娠可促進膽結石的導致,並且妊娠次數與膽結石的發病率呈正相關,這種觀點已經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所證明。
性別差異:這幾年來超聲診斷研究結果男女發病之比約為1:2,性別比例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膽固醇結石發病方面,膽囊的膽色素結石發病率無明顯性別差異。女性膽固醇結石高發可能與雌激素降低膽流、增加膽汁中膽固醇分泌、降低總膽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黃體酮影響膽囊動力、使膽汁淤滯有關。
發病與飲食原因:飲食習慣是影響膽石導致的主要原因,進食精製食物、高膽固醇食物者膽結石的發病率明顯增高。因為精製碳水化合物增加膽汁膽固醇飽和度。中國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膽結石發病已佔膽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膽固醇結石為主。
膽結石導致原因與年齡原因有關:大多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膽結石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 加。本病在兒童期少見,其發生可能與溶血或先天性膽道疾病有關。一項調查表明,年齡在40~69歲的5年發病率是低年齡組的4倍,高發與低發的分界線為40歲,各國的報道雖有一定差異,但發病的高峰年齡都在40~50歲這一年齡段。
發病與肥胖的關係: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肥胖是膽囊膽固醇結石發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原因,肥胖人發病率為正常體重人群的3倍。肥胖人更易患膽結石的原因在於其體內的膽固醇合成量絕對增加,或者比較膽汁酸和磷脂相對增加,使膽固醇過飽和。
膽結石的常見症狀
膽結石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疼痛,最常位於上腹部或右上腹右邊最下面一根肋骨周圍痛,並會放射到肩和背部,常伴有噁心,嘔吐,如果結石進入膽總管後還會出現黃疸、膽管炎和胰腺炎等併發症。膽結石有的併發症還會出現低燒、寒戰、大汗淋漓甚至伴有黃疸等症狀。
無症狀性膽結石
所謂的無症狀是指平時沒有其它明顯的身體上不適的症狀,膽結石早期症狀就是這樣的,在沒有症狀的間歇期間內,結石在膽囊中漂浮不定,在這種情況下,病人是沒有任何感覺的。
非特異性膽結石症狀
膽結石患者有時會有輕微上腹悶脹、隱痛、不適、噯氣等症狀。
-
4 # 藥療君
有很多朋友都是透過體檢才發現自己長有膽結石的,這符合膽結石的病情發展規律和症狀表現。很多人都會長膽結石,但都不會引起任何不適症狀。只有約15-20%的人會出現不適症狀,這是結石已經進入膽總管造成的。
有症狀的膽結石,初發症狀大都是膽絞痛,並會反覆發作。膽絞痛的典型症狀是:右上腹部或季肋部疼痛,還會向後背或右肩部放射;疼痛持續的時間從30分鐘到6個小時不等;有些患者還會出現打嗝、腹脹、口苦、脂肪瀉的問題,但這些都不是膽結石的典型症狀。
膽絞痛頻繁發作、越來越嚴重,預示著膽結石併發症的到來。膽結石的併發症包括:急性膽囊炎、慢性膽囊炎、膽總管結石、急性細菌性膽管炎、膽內瘻、膽源性胰腺炎等,有些會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
對於已經出現症狀的膽結石患者來說,解除痙攣、消除疼痛是治療的主要目的;而對於那些已經出現併發症的患者來說,適時採取膽囊切除術是防止結石和併發症復發的有效措施;當然也可以選擇藥物溶石、體外衝擊波碎石的方法治療。
對於還沒有出現症狀的大部分結石症患者,改變容易形成膽結石的生活習慣,定期複查密切關注病情的發展即可。對於結石直徑大於3釐米的患者,因為膽囊癌的發病風險增加,才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對於這部分患者,平時要注意改善可能引起膽結石的生活習慣,如:
1、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少吃一些精細主食和高脂肪食物;
2、一日三餐要有規律地吃,不能飢一頓飽一頓;攝食減少會引起膽囊動力下降,造成膽泥淤積,誘發膽結石的發生(如不吃早飯等);
3、身體肥胖,膽固醇合成增加,也會誘發膽結石;因此肥胖的朋友要注意合理地減肥;
4、體重的快速下降,也會導致膽固醇合成的增加,因此不要過度依賴短期內透過節食來減肥。
膽結石的發病,還受到其他疾病和藥物的影響。大家在治療相關疾病或者服用藥物時,應該提醒醫生自己有膽結石的問題,以便醫生做出正確的治療方案。
-
5 # 範志紅註冊營養師
膽結石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項如下:
1 三餐定時定量,不要有一頓沒一頓,多一頓少一頓!
早飯要吃!晚上也要吃,但須避免油膩。夜宵不要吃什麼烤串泡麵之類,喝點粥吃點糊糊為好。早上不吃飯,晚上吃油膩夜宵,形成結石的風險更大。
2 體脂過高的人要減肥,但要慢慢減!
雖然肥胖是膽結石的風險因素,但有膽結石的人只能採用慢慢減肥的健康方法,不能快速減肥。減肥研究證實,減重速度越快,患膽結石的風險越大,特別是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有膽結石的人不能用。
運動必須要做,但不建議一下子劇烈運動,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
3 脂肪不是不能吃,但要少量多次,遠離油膩食物!
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刺激膽囊收縮,增加發作危險,因此油炸、油煎食物都不要吃,以焯、蒸、涼拌、燉煮等烹調法為主。但是,少量液體植物油還是可以用的,畢竟我們需要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
雞蛋還是可以吃的,但不要吃油炒蛋和油煎蛋,可以把雞蛋做成蛋花湯、蒸蛋羹等,分散在三餐中,每次少量吃。
4 主食一半全谷雜糧。
雖然澱粉類主食中油脂含量較低,但大量精白澱粉會使餐後血糖升高,也促進脂肪和膽固醇的合成,不利預防膽囊疾病。全谷雜糧中的膳食纖維有利促進膽固醇類物質排出。
5 多吃蔬菜,特別是綠葉菜、菌類和藻類。
蔬菜中的膳食纖維可降低食物中脂肪和膽固醇的利用率,促進腸道運動,幫助膽汁酸排出,有利預防膽結石形成。可溶性膳食纖維尤其有利於阻斷膽固醇類物質的肝-腸迴圈,幫助膽汁從大腸排出。
蔬菜中的維生素C有利膽固醇代謝,深綠色葉菜中的維生素K有利緩解膽囊疾病引起的疼痛,綠葉菜和橙黃色蔬菜中的胡蘿蔔素轉化為維生素A,為膽囊內皮等上皮組織的修復所需。
6 進食節制,不要一次性大量食用水果、堅果、肉類等。
水果雖然含有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但也不建議一次大量食用,因為腸道運動過快或產氣,也可能引起膽囊收縮而誘發急性發作。
7 避免甜食甜飲,多喝水和淡茶。
甜食和甜飲料促進血脂上升,不利於預防膽結石。日常喝粥、牛奶、豆漿、湯羹等儘量不要加糖。多飲白水、淡茶,有利於預防膽汁濃縮。
8 調味清淡,減少刺激性調味品和酒精、咖啡等興奮性食物。
-
6 #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曾醫生從以上原因出發,尋找切入點,希望以下的建議,對膽結石患者有幫助。
①低脂飲食:膽石症多見於肥胖而合併高脂血症的患者。人體不能將過多的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會以膽固醇形式存在膽汁中,長年累月,最終引起膽固醇結晶(即膽固醇性膽囊結石)。所以不管哪一類人得了膽結石,務必要低脂飲食,肥肉、動物內臟、蛋黃、鹹鴨蛋、魚籽、乳酪、奶油、黃油等高膽固醇食品,應該儘量少吃,防止膽結石進一步增大。
②限制主食:主食含有高能量,攝入的葡萄糖可以由機體轉化成脂肪、膽固醇儲存起來。這個主要是針對肥胖的患者,不能再肥下去了,否則哪一天身體全面崩潰,就後悔莫及。
④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如鮮嫩蔬菜、瓜果等高膳食纖維,可以吸收腸道內的膽汁酸,抑制腸內膽固醇的吸收,促進腸道蠕動,可增加膽固醇和膽汁酸的排洩。這個不僅有利於防止便秘,還能減少膽石形成。
⑤多喝水:多喝水可以有利於膽汁稀釋,不容易形成結晶鹽析出。建議每天喝水1.5-2.0升。
⑥戒酒及少食油膩、煎、炸食物:這類食物可以誘發縮膽素的產生,增強膽囊收縮,有可能會引起膽囊結石嵌頓發作或誘發膽囊炎。也最好不要暴飲暴食,同樣是膽囊炎症高頻的誘因。
⑦對於曾有過膽囊炎的結石患者,建議少吃多餐,刺激膽汁分泌,保持膽道通常,有利於膽囊內炎性物質的排出。
最後建議每年複查膽囊彩超,如果出現右上腹疼痛伴發熱,及時到醫院就診。
-
7 # 健康養身學堂
我們為什麼會出現膽結石?
隨時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不少人對飲食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變的非常挑剔,更有些人無肉不歡,一天不吃肉,感覺就吃不下去,所以,現在各種病症也讓不少患者受盡了折磨。
跟大家說個真實的故事吧!記得,大學的時候,我宿舍有個同學,長相比鳳姐稍漂亮,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吃”!我們不敢吃的東西,她敢吃,什麼榴蓮呀、臭豆腐呀、蒜蓉呀,對她而言,都不在話下。
吃成了她的習慣,奇葩也成了她的專屬。
於是,我們宿舍給她起個外號,好吃君!好吃君對這個名字甚是喜歡,然後給自己的網名,改成好吃君。
後來,有次大學體檢的時候,檢查結果出來後,好吃君中獎了!被查為多發性膽結石,醫生讓早點手術。
這下可嚇壞了,醫生問其根源,她說喜歡吃東西,而且很少忌口,什麼都吃!醫生說:“膽結石的主要原因是飲食所致,你應該注重飲食,一個大學生女孩子還這麼不注意”!
後來,好吃君只能選擇了手術!從此,好吃君在飲食方面做了調整,收斂了很多!也告訴我們,千萬要注意飲食啊,你看,我都手術了,我們宿舍夥伴們噗嗤一笑。
膽結石手術後會在復發嗎?可以保守治療?其實,膽結石手術要想不復發,非常簡單,那就是切除膽囊。你忍心嗎?
好吃君手術之後,堅持了沒有3個月,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飲食方面又開始肆意妄為了,完全不當回事了!她認為反正也手術過了,吃吧,誰讓我是好吃君呢?
後來,沒有半年時間,有次在課堂上,好吃君突然疼的很厲害,到醫院之後,確診又為膽結石!醫生對她也是又愛又恨,怎麼一個女孩子這麼好吃呢?
而這次好吃君變的特別慎重,她體驗過手術的滋味,所以,不敢再一次手術,於是,她開始去上網找很多膽結石方面的資料,後來,她自己也去醫院開了很多中藥調理,但是都無用,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就是膽結石治不好。
一次無意間的轉機!吃貨君的膽結石徹底治癒。每天下課好吃君都會做在電腦旁找資料,包括膽結石是怎麼形成的,有什麼危害等等,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查閱,可能老天都看不過去了,好吃君在佰度的時候,看到李伏鈞的方子,最終沒有多長時間,好吃君的膽結石問題就好了。
至今我還記得好吃君激動的那個時刻,有了兩次教訓,她變的特別沉穩,如今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了,每次談到這個往事的時候,都感覺時間好快,有過病症,對於她來說,也是最美好的經歷。
人,只有經歷過,犯了錯,才能學會後悔,也許,這就是成長。
-
8 # 頭號線上醫生
現在感覺很多人都有膽囊結石,要麼是體檢發現而沒有任何不舒服的,要麼是因為腹痛就診醫院發現膽結石的,要麼是因為其他疾病就診醫院檢查發現膽結石的,據統計,中國膽囊結石的發病率已達10%。
是不是所有的膽囊結石都需要處理?無症狀的膽囊結石,一般不需預防性手術治療,可觀察和隨診。但長期觀察表明,約有30%以上的病人會出現症狀或是合併症而手術,最嚴重的合併症就是膽囊癌了。故下列情況應考慮手術,結石數量多及直徑≥2cm,膽囊壁鈣化,伴有膽囊息肉>1cm,膽囊壁增厚。一些兒童也會有膽囊結石,但無症狀者,暫時不手術。
一、對於那些暫時無需處理的膽囊結石,飲食方面建議低脂清淡飲食。1、避免膽囊炎發作:
什麼情況下會引起膽絞痛?其實,預防起來比較難,有時候睡覺時翻身下就能引起結石位置的改變,一旦卡在了膽囊頸部,就會誘發膽絞痛。這畢竟是少數。更多情況下,飲食對於膽囊炎的誘發作用更大,尤其是油膩飲食。原因在於,膽囊中的膽汁主要幫助人體消化油膩飲食,因此,進食油膩飲食對於膽汁的需求量更多,相應的膽囊需要完成的任務更多,這就更有可能引起膽囊炎發作,因此,清淡飲食是必要的,但肉類是完全可以吃的。
2、避免膽囊結石越長越大:
這點其實比較難,如果真的透過飲食可以控制結石的增大,想必也不會遇到那麼多非常大的膽囊結石了。由於膽囊結石的主要成分是膽固醇,任何影響膽固醇與膽汁酸和磷脂濃度比例和造成膽汁淤積的因素都能導致結石形成或增大,因此,高脂肪飲食對膽囊結石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低脂飲食是推薦的,這點和第一點的清淡飲食不謀而合。
有膽囊炎症狀者,相信肯定需要手術處理。
二、手術切除膽囊以後,飲食方面應該注意:同樣是油膩飲食應儘量避免。原因在於:人體每天分泌的膽汁量大約1000ml,類似於2瓶1元錢的礦泉水,這些膽汁,平時經過膽囊的濃縮後,變成高濃度的膽汁,儲存在膽囊裡面,人體吃飯的時候排入腸道,幫助消化。膽囊切除後,每天1000ml的膽汁無法儲存,只好持續不斷的流入腸管(即使人體在沒有進食的時候不需要),當人體進食的時候,膽汁分泌量可能就達不到需要量,導致消化不良,尤其是進食油膩食物後有可能出現脂肪洩,也就是拉肚子,因此,膽囊切除以後還是建議少吃油膩飲食。
總結:只要有膽囊結石,不管有無手術,都建議避免油膩飲食,這點和健康飲食的觀念也是不謀而合的。從健康飲食的角度來考慮,不管有沒有膽結石,避免油膩飲食也是好處多多的。
-
9 # 靜果醬醬
肝臟是分泌膽汁的部位,膽囊是儲存膽汁的部位。膽汁每天分泌800-1000ml。非消化期,膽汁排入膽囊中;消化期,膽汁直接排入小腸,進行消化作用。
膽汁的作用:
1、幫助肝臟排毒。肝臟所產生的毒素是透過膽汁排出。
2、消化脂肪,將脂肪乳化成小微粒,促進脂肪的消化吸收。
3、幫助消化。70%-80%食物是在小腸消化吸收的。胰腺本身分泌的消化酶,比如脂肪酶、蛋白酶、澱粉酶,都是不具有活性的,而這些酶是在膽汁作用下被啟用,然後進行消化食物。
從膽汁的分子層面看,膽汁的成分有膽汁酸、膽固醇、卵磷脂、無機鹽和水等。膽固醇是脂溶性的,所以膽固醇、磷脂、膽汁酸三者要包裹一起溶於水中才形成膽汁,所以形成膽結石的原因也在這裡。
一、原因
1.當體內的膽固醇過多,會被析出形成結晶。析出1-2次沒問題,就怕時間久了卻沒排出,結晶就會積少成多。
2.卵磷脂和膽汁酸生成量少,導致三者的比例失衡,膽固醇相對量增多,被析出形成結石。
二、解決方法
體內的膽固醇過多,我們可以減少膽固醇生成。
1.膽固醇的來源一是透過外源性食物來的,但是食物吃的再多,攝入的量也是不容易形成膽結石;二是內源性的,膽固醇在體內也是有作用的,所以體內會有個生成機制,而這個生成機制是透過胰腺輔酶A物質加上其他物質生成的。胰腺輔酶A是碳水化合物代謝的中間產物。我們平時吃的太多的精米麵,所以從現在起要適當的減低它的攝入量,增加點雜糧粗糧雜豆。
2.膽汁酸是由膽固醇、牛磺酸、甘氨酸三者形成的。牛磺酸和甘氨酸是氨基酸,一旦膽汁酸生成的量減少,就是要攝入一些完全優質的蛋白食物,保證攝入均衡,保證膽固醇形成微粒,避免被析出形成結晶。
3.卵磷脂生成減少。卵磷脂的底物是甘油二酯,甘油二酯不能直接生成卵磷脂,並且卵磷脂在體內不易生成,它是非常需要膽鹼才能合成的。膽鹼是維生素B族裡的一種,所以要多攝入相應的食物。
4.膽汁在膽囊中長期沒有排放出來,也是容易形成結石的,而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是可以刺激膽囊收縮,排出膽汁的。所以要吃一些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早晨是膽囊中膽汁最多的時候,所以早晨一定要多補充蛋白質,不要都是吃包子、饅頭、油條的。
5.多運動。缺乏運動,會使膽囊肌肉缺少彈性,還有不要一吃完飯就坐著或躺著,這樣是不利於膽汁排出的。
-
10 # 佳園道
患上膽結石除了藥物以及手術治療外,日常生活調理,規律作息,科學而合理安排飲食也非常重要.
應注意以下幾點:
1、平時要注意加強鍛鍊身體,注意減肥,以增強身體抵抗力,避免膽道系統感染,要注意飲食和飲水衛生,避免被寄生蟲感染
2、多食用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大白菜、胡蘿蔔、香菇、黑木耳、香芹、海產品、蘋果、香蕉、枇杷等等
3、要用植物油代替動物油,如用豬油炒菜,改變食物烹調方式,吃飯時的下飯菜要以蒸煮、燉、燴為主
4、可以吃些能促進膽汁分泌和奧迪括約肌鬆弛以及有利膽排石的食物,如黑木耳、玉米以及山楂等等
5.少食或者適當限制肥肉,攝食以雞鴨魚等瘦肉為主
6.要養成吃早餐的習慣,不要長期空腹,不利於膽汁排除
7、少吃蛋黃、巧克力等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
8、平時或者節假日不能暴飲暴食,因可導致膽汁大量分泌以及膽囊收縮而造成胰腺炎和膽囊炎等嚴重後果
9、少抽菸喝酒以及少飲咖啡
-
11 # 李愛琴營養師
膽結石病是指膽道系統任何部位發生結石大一種疾病。主要的發病原因除了極少數的遺傳因素,最主要的是因為長期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肥胖、不正確的應用降脂藥、雌激素等引起脂肪代謝紊亂以及迴腸部炎症,經常的飢餓、三餐不規律,造成膽汁排出減少、膽囊炎、膳食中缺少纖維素造成膽汁瀦留而引起。
膽結石主要臨床表現:平時無症狀,當結石移位或嵌燉在膽管時發作。一般飽餐後,上腹或右上腹,向右肩放射性脹痛或絞痛。拌有噁心嘔吐或發熱黃疸。
在生活中要注意:1、飲食中要注意高碳水化物、高膳食纖維、低脂肪膳食
2、養成良好地飲食習慣,進食定時定量
3、戒菸酒,因其可引起Oddi括約肌痙攣,造成結石移位
4、保持大便通暢,增加綠葉蔬菜食用量,可幫助膽囊定時排出膽汁和調整膽汁中的膽固醇比例
5、不食用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比如動物內臟類食物
6、肥胖者,必須減重
-
12 # 普外科曾醫生
膽囊結石是很常見的疾病,如果膽囊結石出現明顯的厭油,腹痛,發熱和黃疸等症狀,並且上述症狀反覆發作,那就需要行手術治療,目前標準的術式為膽囊切除術,也有少部分患者接受保膽取石術,但是適應症非常嚴格,只有少部分人符合條件,而且也存在一定爭議。
如果膽囊結石沒有症狀,可以選擇定期觀察,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細節:
(1)低脂飲食避免油膩的食物,例如肥肉,燒烤,炸雞,薯條,動物內臟等等,應該清淡低脂飲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2)三餐規律飲食不要飽一頓飢一頓,也不要暴飲暴食,三餐按時吃,規律飲食,每餐只吃七分飽。
(3)高脂血症的患者要控制血脂不論是高膽固醇血癥還是高脂血症的患者,都需要控制血脂,保持體重,避免肥胖。
(4)定期複查膽囊結石長期刺激膽囊壁,可造成膽囊的慢性炎症,並且有一定的機率惡變為膽囊癌,所以,膽囊結石的患者,需要定期複查,及早的發現病變。
總的來說,膽囊結石是一種良性病,很多患者都有,膽囊結石也不會對身體造成明顯的危害,但是有少部分患者會出現明顯的症狀,還有少部分患者,膽囊結石會掉到膽管裡面去,引起急性膽管炎,梗阻性黃疸,甚至膽源性胰腺炎,極少部分會惡變為膽囊癌,對於這些患者,一定要積極的處理。
回覆列表
得了膽囊結石,就有了心理負擔,怕影響身體健康。鄭醫生給出4點生活建議,幫助您減輕負擔。
1.飲食
有膽囊結石的人,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飲食。為什麼呢?這就要從膽結石形成的原理說起。簡單理解,就是膽汁在膽囊裡濃縮後形成了膽固醇結晶,時間長了就形成了結石。
所以,飲食需要從這2個方面入手:
1)每天吃早飯。肝臟在夜晚分泌了大量的膽汁,儲存在膽囊中,如果吃了早飯,膽囊內的膽汁就會及時排出,不容易形成結晶。如果經常不吃早飯,膽汁在膽囊內儲存的時間長了,就容易形成結晶。對於已經有結石的人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2)切忌油膩多脂飲食。對於有膽囊結石的病人來說,進食油膩食物後,容易誘發急性膽囊炎。
我見過一個膽囊結石的病人,急性膽囊炎發作住院,經過保守治療後好轉,出院一天後又住院了,就是因為他出院後立即就大吃大喝,管不住嘴。用他的話說,住院時吃的都是寡淡無味的東西,好不容易出院了,還不能補補呀!結果,第二次住院一查,已經是膽源性胰腺炎了。胰腺炎需要捱餓至少一個禮拜,這個代價真是大了!
2.運動
如果天天坐著或躺著不動,容易生膽結石。對於已經有膽結石的病人來說,膽囊結石容易增大和增多。所以,適量的運動是必要的。而且,不運動的話,容易肥胖。肥胖是誘發膽囊結石的危險因素。
3.心理
有一些人會過分害怕膽囊結石的危害,天天焦慮的不行;有的人又會滿不在乎,一點也不重視。這都是錯誤的心理。人在焦慮的狀況下,會影響休息,導致免疫力的下降,容易誘發急性膽囊炎的發作。如果滿不在乎的話,連膽囊結石發展到膽囊癌都不知道,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4.就醫
得了膽囊結石,一定是到正規的醫院就診,不要去相信一些騙人的廣告。
我經常會聽病人說,某某藥物可以把膽囊結石融化掉、排掉。對此,我只想說,如果有這種藥物,這個發明的人可以得國際性的大獎,這個貢獻太大了,全世界都應該推廣這個藥,膽道外科存在的必要性就不大了。而事實是,這些藥只在隱秘的角落裡偷偷傳播,沒有在正規的報刊或雜誌上亮相過。
對於膽結石,定期複查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建議,每年都應該複查一次B超。主要是觀察結石的大小和數量有沒有變化,膽囊壁有沒有增厚,膽囊有沒有長息肉或腫瘤。
總之,希望大家在生活上注意這4個方面,科學理性地看待膽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