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麓十柒影視解說
-
2 # 搞笑梗菌
提起周星馳這個名字人們心底裡就會湧出會心的一笑,這是因為星爺的名字已經成為了一種符號,一種標誌,他是香港喜劇代表人物,也是無厘頭風格的集大成者,因此我們瞭解和討論星爺,就必須將周星馳這個名字置於一個大的香港電影背景之下進行探討,因為周星馳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周星馳的,周星馳之所以成為後來的周星馳,因為香港喜劇這個殿堂順其自然會產生一個王者,這個王者必須是集這個殿堂上的所有人特點於一身的集大成者,是這個殿堂塑造了這個王者,而這個王者又反作用於這個殿堂,兩者的共同作用,才能使得香港喜劇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1999年的時候星爺曾經拍過一部名為喜劇之王的電影, 在這部電影當中他將自己埋藏的想法變成熟的藝術風格,深刻的回顧一下自己的整個演藝生涯,在這部電影中他反覆的強調自己是一個演員,星爺這個商業電影機制塑造出來的超級明星,在充分地感受商業文化帶來的榮光與財富,扭曲與遏制之後,
依然有自覺和反省,這或許是成為像卓別林或者雅克塔底那樣的藝術大師一個最基本條件,但周星馳顯然從未想過要成為什麼所謂的大師,
他的天分和執著已經是他擁有了足夠的自信,在香港對這個巨大的商業體系當中,周星馳成為了一顆根葉最為繁茂的參天大樹,它的枝幹在當今華語電影大概念的滋養下,必將一步步走出低谷重現輝煌,這就是一個王者的價值所在。
出生在香港的周星馳是一個移民的後代,在她的身體裡留在上海人和廣東人混合的血,母親凌寶兒是周星馳在藝術方面的啟蒙老師,周星馳的名字就是他的母親給起的,周星馳的名字頗具有文氣,但周星馳在讀書方面卻沒有天分,因為生性頑劣也不願意讀書,再加上家庭的貧困,周星馳早早的結束了學生時代,
他喜歡電影更喜歡李小龍,夢想的能成為李小龍那樣的大明星,於是在1982懷揣這夢想報考了無線電視臺藝員訓練班,就在當年他開始出現在一些無線電視臺投拍的電視劇當中。但這些角色無一例外都是龍套角色,當時的香港電視節目是香港特色的市民文化形成的例證,粵語節目非常受歡迎,香港的明星開始初露鋒芒,電視節目和各式各樣的肥皂劇,極其貼近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這其中包括了大量的脫口秀,搞笑類節目和簡單有趣的情景劇,包括鼎鼎大名的許冠文和許冠傑兄弟在內,當時香港熒幕上閃耀的太多的未來之星。
當時星爺主要的工作是在一檔少兒節目裡面做主持人,一改大哥哥的親切感覺,故作怪樣的對著一群小孩,不但和小朋友嬉鬧,還會板起臉來訓斥小朋友,他的這種主持風格儘管引起一些爭議,但卻使得他這個這個節目變得更加吸引人,多年之後,星爺的自傳影片喜劇之王當中,裡面的一些細節還是能體現他這種獨特兒童節目風格。
雖然只是一點小短劇周星馳成卻也絲毫不敢大意,他嚴格地實踐著,但這些小打小鬧的電視節目完全滿足不了星爺的野心,他還是最喜歡電影,哪怕是一些的小角色。他也能樂此不疲,但電視和電影畢竟差距遙遠,周星馳多方努力,但是效果不是那麼理想,問題可能在於他那張普通的面容上。要想成為電影演員,一定要有自己非常特點,要麼帥到讓人迷醉,要麼醜到一塌糊塗,無論是帥還是醜周星馳都沾一點邊又都不那麼突出,他的這張大眾臉成了他事業起步的最大障。
在80年代末期的時候機會來了,這時候的周星馳認識了在香港影壇頗具影響力的著名演員李修賢,並得到李修賢的賞識, 1988年在李修賢導演的霹靂先鋒當中星爺飾演了一個名叫的配角,周星馳在這部電影之中被人揍來揍去嚐盡了拳腳,今天看來參與拍攝這部影片實在是對周星馳的一種殘酷歷練,彷彿就是在這種摸爬滾打之中,周星馳正在進行某種艱難的蛻變,不過至於能夠變成何種模樣,當時恐怕誰也看不出來,因為這些場面實在是沒有顯示一點喜劇的天份,這部電影雖然不是能夠體現周星馳喜劇天分的電影,但他的表演就令人意外的得到肯定,但電影上映之後反映不是太好。
但接下來的事情卻讓整個電影圈驚呆了。在第二年的臺灣金馬獎評選中周星馳憑藉霹靂先鋒中的韋仔這個角色,獲得了最佳男配角的殊榮,這對於一個初涉影壇的新人來說,這是何等厲害,周星馳於眾生之中一飛沖天,讓著所有人不得不停下來刮目觀看,香港電影界原來還有這號人物,這次獲獎的經歷大大拓展了星爺的事業,他開始有各種各樣不同的片約,從電視劇到電影周星馳突然發現自己幾乎有些應接不暇,而這時候的香港喜劇電影仍然是屬於許氏兄弟的天下,他們的電影主調在小人物的訴求和他們中下階層的生存狀態,片約陡增的周星馳自然也接到了許多低成本的喜劇電影。與許冠文一樣他的喜劇之路也是從飾演一些事情小人物開始,周星馳開始在喜劇片《最佳女婿》中飾演角色,這部影片屬於典型的倉促之作,笑料也稀鬆平常,但對於周星馳的意義卻意義重大,最起碼它證明
-
3 # 小梁電影院
說到周星馳,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但要說到周星馳的喜劇成功靠的是什麼,我覺得應該是演技。
周星馳的代表作有《賭聖》,《逃學威龍》系列,《唐伯虎點秋香》,《喜劇之王》,《大話西遊》系列,《少林足球》,《長江七號》《功夫》,各位看過幾部呢。
雖然說電影的成功離不開劇本情節的精彩,但是這更考驗演員這影片上的表演,不然在精彩的劇本也沒有什麼用。就拿《上海堡壘》這部電影來說,為什麼這部電影的評分這麼低,上映後網上一片謾罵,難道是因為劇本不行嗎,我個人更覺得是演員的問題,這部電影的主角全是小鮮肉,流量明星,但我沒有是看不起他們的意思,我只是覺得他們的演技一般。所以我覺得一部電影的成功和演員的演技有很大關係。
最後我想說星爺的演技真的是教科書級別的,所以周星馳的喜劇成功靠的是他的演技。
-
4 # 錯過全世界
我覺得周星馳的喜劇成功,靠的是周星馳演技多些。無厘頭式喜劇風格,也只有周星馳能夠完美駕馭。無厘頭式電影劇本劇情不合適可以修改,但是能演無厘頭電影的周星馳是不可取代的。
曾經的大話西遊導演加編劇的劉鎮偉,離開周星馳後導了《越光寶盒》,《大話西遊3》等無厘頭式喜劇電影,但最終這些劇得到的評價是,爛片中的爛片的差評。
而他和周星馳合作導演的《回魂夜》又變成經典,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周星馳的重要性了。不是喜劇電影離不開周星馳,而是無厘頭式喜劇離不開周星馳。
我們多知道周星馳的經典電影,基本多是自導自演。很多他只導不演的電影,觀眾看完後也同樣反響平平。這一點更加說明了,周星馳的演技,對於無厘頭式電影重要性。
雖然劇本劇情對於一部電影,非常重要。但對於一部無厘頭式電影來說,周星馳的演技更加重要,畢竟劇本劇情不好,還可以修改,而周星馳無厘頭式的演技,真的是無人可取代。
回覆列表
周星馳善於營造喜劇氛圍,表現出一種幽默感,即一個人試圖變得正常,但在嚴肅的環境中卻處於兩難境地。例如,在《少林足球》,鐵布衫說,在劇中把這條線每秒上下幾十萬是正常的,也是符合邏輯的,但是因為周星馳和吳孟達正在討論用功夫踢足球,突然出現了一輛腳踏車,這很有趣。再比如:《功夫》,周星馳和胖子在理髮店敲詐醬爆,周星馳和胖子都是認真的,但是醬爆的語氣和表情在這樣的嚴肅面前特別搞笑。再比如:《降魔篇》,羅志祥是一個綜藝節目的基調和表現手法。他想證明自己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又帥又無能的空虛公子,但是旁邊的“四個老蔥”上來談錢,顯示出他的尷尬,觀眾不自覺的笑了。另一方面,《美人魚》預告片裡有一段,鄧超在裡面和警察作對。鄧超的表演和他在一般戲劇中的表演有什麼區別?沒什麼不同。只是基本的表現。李尚正,這個警察,基本上沒有表現出他的表現。他只是一直帶著嚴肅的表情向鄧超展示他的畫。有趣的是那個畫。在這樣一個人心惶惶,事態嚴重的情況下,拿出完全超出正常人思維的畫作,是很搞笑的。周星馳創造的喜劇環境是觀眾覺得自己比劇中人聰明,覺得劇中人好笑,所以觀眾覺得劇好笑。劣質的喜劇環境是:劇中人自以為聰明,智商低的很搞笑。這時候觀眾會覺得噁心。比如《分手大師》年初,鄧超打扮成黑人,周圍的人都拜他為王。其實到了這裡已經很搞笑了,因為我們都知道他是裝的。這時候他越是認真,我們就越會覺得好笑,但是他不得不來到一個他不知道說什麼的“外語”。這似乎令人費解,這不僅削弱了埋藏的包袱,還增加了另一個例子:在《分手大師》中,鄧超扮演了一系列醜陋而有趣的事情,因為他覺得自己是個帥哥,而且劇中的角色智商很高。他在劇中展現了自己帥氣的一面和智障的一面。大家都會覺得好笑,但實際上觀眾只看到了一個智障或弱勢群體在演丑角,面對他們的人都在全力投入,相信這樣一場年輕的演出。面對比自己弱的群體,人會覺得不舒服,但影片堅持說很搞笑,觀眾會覺得噁心。再比如:《分手大師》中的鄧超說話風格,不可避免的有歪嘴和斜眉,口音忽高忽低。這種表達方式比較誇張,適合跳舞臺劇,但正常人不會這樣說話。觀眾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可能會笑著想:“這個人怎麼這麼奇怪?”但是看多了就會覺得“這個男的好煩”“這個男的有病嗎?”。
因此,鄧超對喜劇的理解是錯誤的。他所認為的誇張和無稽之談,都是建立在一群不知道什麼是正常的“真傻子”的基礎上的。觀眾看到的是一群出醜的人,觀眾會被幽默和愧疚所攻擊。周星馳的誇張和胡言亂語都是建立在一群正常人盡力避免陷入不正常陷阱的過程之上的。觀眾看到了會想“這些人真笨,比我笨多了,哈哈哈”,於是就放下心笑了。這就是喜劇帶來的正常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