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兮兮說事兒

    很多人可能覺得,那是因為太監童貫無能,才打不過4萬遼軍,其實真實的歷史事實並不是如此。童貫這個人,並不是如《水滸傳》裡面所描寫的那麼不堪。

    童貫當時率領的軍隊,主要是曾經和方臘農民起義軍交過手的軍隊,雖然這支軍隊打敗了方臘起義軍,但是也是損傷慘重。他們剛剛回到首都,就被宋徽宗下令前去滅遼軍,可以說是疲於奔命。後來,朝廷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就派河西軍,也就是北方軍隊前往協助。可是地方軍隊作戰能力非常一般,再加上在此之前,宋遼已經一百多年沒有打過仗了,將不知兵並不知將,所以素質顯然很差。

    而當時的遼軍4萬人呢,可都是全國精銳的人。當時,遼國的幾個首都都被金國人,也就是女真人佔領,遼國只剩下幽州,也就是北京這個地方的首都沒有被攻佔。遼國皇帝將全國能打仗的部隊都調了過來,拱衛首都。宋朝軍隊向來和戰鬥力不行,所以一碰到遼國最後強悍的軍隊,焉有不敗之理?

    當然,這裡面也有童貫的問題。童貫這個人,雖然懂得兵法,也曾在與西夏作戰的過程中,打過勝仗。但是童貫比較貪生怕死,也是一個睚眥必報的小人。他從一個太監,最後做了樞密使,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討好皇帝。面對宋徽宗急於想看到收復北方的訊息,徽宗甚至說,誰要是能打下北方,我就封他為王。童貫就非常想搶功。當他發現自己打不過遼軍的時候,就主動讓金國軍隊打下,然後自己贖買的方式進行。所以,童貫其實也是一個誤國的將軍,他還大肆為自己表功,童貫因此獲封了廣陽郡王。

  • 2 # 史不知味

    題主所說“北宋太監童貫率領15萬宋軍打不過4萬遼軍”,資料並不是很可靠,這場戰役應該是北宋採取“聯金滅遼”的戰略決策以後,由童貫所領導的以收復燕云為目的的北伐遼國的戰爭。

    在軍事部署相對完整、具備明顯的兵力優勢的情況下,童貫為什麼會敗給遼軍?

    一、童貫實無軍事領導能力

    將秦、晉銳師深入河、隴,薄於蕭關古骨龍,謂可制夏人死命。遣大將劉法取朔方,法不可,貫逼之曰:“君在京師時,親授命於王所,自言必成功,今難之,何也?”法不得已出塞,遇伏而死。使者勸貫速割兩河以謝,貫氣褫不能應,謀遁歸。太原守張孝純誚之曰:"金人渝盟,王當令天下兵悉力枝梧,今委之而去,是棄河東與敵也。河東入敵手,奈河北乎?"貫怒叱之曰:"貫受命宣撫,非守土也。君必欲留貫,置帥何為?"

    我說童貫並沒有軍事領導能力,也許有人會說童貫既然能復四州、平方臘,怎麼可能會沒有軍事領導能力?不可否認復四州和平方臘的功績為童貫添了不少光彩,童貫也是因此更受徽宗看重,時人尊稱“媼相”,可是復四州和平方臘真是童貫的功勞?“師竟出,復四州”,童貫收復四州更多是運氣使然,當然運氣也算是他的實力;“諸將劉延慶、王稟、王渙、楊惟忠、辛興宗相繼至,盡復所失城”,平定方臘為首的農民起義,一是方臘所領導的農民軍發展太快,並且當時方臘顧著劫掠,沒有經過消化的農民軍根本是烏合之眾,二是劉延慶諸將及時趕到。

    在攻打西夏時,劉法已經說明童貫的戰略並不可行,可是童貫仍強使劉法出兵,致使劉法遭遇西夏伏兵而亡命,在兵敗的情況下,童貫卻謊報說戰爭取得勝利。在金國譭棄宋金盟約並威脅童貫說要發兵攻打宋朝時,當時手握重兵的童貫首先想的並不是“令天下兵悉力枝梧”去抵禦金國,而是想要偷偷逃跑,面對張孝純的質疑,他卻仍在狡辯“貫受命宣撫,非守土也”。如此童貫,你要說他軍事才華如何如何,反正我是不信的。

    二、宋軍軍事作戰能力不強的根源——崇文抑武

    趙匡胤以武將身份在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篡後周皇位以後,確立了趙家江山的基本國策——崇文抑武,這也是最為後人所詬病的地方。在更戍法的政策下,將不知兵,兵不知將,軍隊的作戰協調能力肯定不行。而且因為武將身份地址過低,也沒有掌兵權,極有可能無法發揮他們的軍事才能,諸如劉法在明知童貫戰略有誤的情況下,仍然無法更正錯誤而不得不出兵。而且當時的北宋,與遼國也差不了多少了,已經走向了末路。

    三、錯誤低估遼軍的軍事實力

    童貫所率領的雖然是宋朝的精銳部隊,但是經過急行軍抵達戰線的時候,宋軍基本已經是疲憊之師,在沒有修整過來的情況下,猝然加入到戰爭當中,即使是精銳部隊,也難免會有“打盹”的時候吧。同時作為統帥的童貫也錯誤地低估了遼軍的軍事實力,雖然說遼國在宋金的夾攻下已經呈現出強弩之末的狀態了,當然所謂夾攻其實宋朝方面所起的作用也並不是很大,主要還是崛起的女真人太強悍了,但是即將倒塌的遼國作為曾經的軍事強國,軍隊戰鬥力仍然不可小覷。

    而且兩軍戰鬥意志也完全不在同等水平,宋軍自以為在宋軍與金軍夾攻下的遼國必敗,同時軍隊數量又佔據絕對的優勢,是故多有懈怠之心。然而遼軍所面臨的情況卻是敗則國破家亡,所以遼軍是上下同心、同仇敵愾的,那種視死如歸的戰鬥意志更非宋軍所能相比。

    北宋聯金滅遼,最後又為金所滅,徽欽二帝更是被擄至金國,最後死在金國,真是可悲啊。

  • 3 # 子曰愛人

    不請自來。

    童貫為什麼會輸,很多老師說了很多原因,比如童貫輕敵冒進,北宋重文輕武等,這些都是事實,但其實還有一點,大家都忽略了。童貫其實不弱,算是名將,但是童貫的對手比他強好幾檔,就顯得他弱了,很不幸的是童貫在幽州遇到的是耶律大石。

    章邯是名將,碰上了項羽;袁紹是梟雄,碰上了曹操;竇建德、劉黑闥都是豪傑,碰上了天策上將李二。這都是命。

    耶律大石,西遼開國皇帝,遼末軍事家,政治家。擊敗中亞聯軍十萬鐵騎,統治西域的菊爾汗,大遼德宗皇帝,遇上這位大拿,也算童將軍晦氣。

  • 4 # 泊圖泊途

    童貫這個當朝媼相簡直弱爆了!他手下重用的兩個人在戰場上的表現也是大跌眼鏡!

    童貫的能力在聯金伐遼的過程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金國取得攻遼的絕對優勢,在遼國內憂外患即將滅亡的情況下,童貫依然能大敗而歸,這種指揮也沒誰了,這軍隊的戰鬥力也是夠了!

    第一次北伐,發生在童貫滅方臘之後,童貫因此比較膨脹,信心滿滿卻鎩羽而歸。童派种師道進軍,但是种師道認為此時攻遼乃乘人之危,這種見解在現在看來簡直是迂腐,但是又證明他的“遠見”,因為其他將領果真也抵遼軍不過。最後以失敗告終。

    第二次則更加搞笑,宋將劉延慶因前車之鑑,在前線躊躇不前,遼軍守將郭藥師因知道遼國早晚不保,因此獻城而降,對宋朝算是好事。童貫派劉和郭伐燕地,郭請命願意突襲敵軍,並要求劉派其子進行支援,郭是出擊了,可是劉子卻不知所蹤,導致郭軍大敗。後來宋軍糧道被斷,而且對方放出狠話,把劉嚇得屁滾尿流,惶惶如喪家之犬,見到敵人火光就自焚大營,只顧南逃,導致宋軍潰不成軍,輜重遍地遺落。再次經歷失敗。

    這敗仗不僅是軍事上的,也是人心上,這叫宋軍對遼更加恐懼,金對宋更加小瞧。

    童貫本身就沒什麼軍事才能,全靠一手推諉責任保全其位,宋軍的潰敗與他的指揮不無關係。

    宋朝抑武尊文,導致軍隊始終達不到某種高度,內憂外患之時,更是凸顯其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加100塊,跑200公里左右屬不屬於高油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