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元野自然
-
2 # 小魚兒水族
既然想要有群遊效果,缸不能太小。考慮家庭飼養空間問題,肯定也不能太大,個人覺得長90就可以了,寬一般要求是對於草缸造景的縱深層次感,寬度最少40,高度控制在50以內。新手玩草缸,建議先簡單的來,慢慢積累經驗,可以先從比較便宜的陶粒作為水草的底床。水草選擇方面可選擇不需要太嚴格要求燈光和需要新增二氧化碳的陰性草,比如水榕,綠菊,椒草,CROWN等。關於群遊效果比較好的小型魚有燈科類,紅鼻剪刀群遊效果好,但對水質要求高,所以不建議飼養。
-
3 # 好穴
入坑的話,先看居住條件跟空間大小,再一個就經濟條件了,假入百元電費都再意的活,那就那就別養了。如果你有性趣的話才行,要是有條件我認為大點為好,首先大點水溫穩定才是養草養魚弟一條件,再一個以草為主的話用草泥為好,佈景看自己愛好,現在市場水草大部分假水草,熱帶魚溫度大多25度左右所以就買一些高溫水草比如椒草,新手要多學多問,要是魚草間固的話可用普通的沙石不能大細5-10毫米為好沙子厚度5,6公分先布好石景以後先養熱帶魚練手,過三四個月再種水草,底沙有了底肥就能使水草長好。
-
4 # 教新手玩草缸
對新手來說,第一次接觸草缸,玩多大尺寸的缸好呢?我的建議是從中小缸玩起。因為大缸的成本太高了,缸、底櫃、燈、造景材料等等都是一筆筆不菲的支出。而一旦養的不好,會有一種雞肋的感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所以我建議新手玩90公分以下的缸,60缸其實為最佳。
選定好缸的尺寸以後,裡面種植的水草,我建議先玩陰性草,等有經驗了再向高階發展,可以漸漸的嘗試紅草了。
當積累到足夠多的經驗以後,如果有興趣,可以嘗試水陸缸之類的其他型別的魚缸,其實也是蠻有趣的。總之,這是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
-
5 # 磨基山下的蝦米
首先恭喜您即將入坑,進入草缸“大家庭”
蝦米建議在空間足夠的情況下,60*40*40和90*45*45尺寸的超白魚缸比較合適。首先,這兩個尺寸可謂是草缸中的經典尺寸了,各個賣家做這種尺寸的魚缸會比較多,批次生產以後成本就會下降很多,為錢包減負。
其次,這兩個尺寸的燈具、濾筒、底櫃等裝置都是市場上常見的配置,買回來就可以直接使用,不用擔心尺寸不合適和過濾效果跟不上等問題。
在這兩個尺寸的魚缸中,蝦米比較建議新手使用60*40*40的超白魚缸1、在草缸的造景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在狹小的空間中營造景深和延伸感。這就要求我們在骨架搭建時,水草泥的鋪設要前後有落差,沉木或者造景石的擺放上要高低不同,這些都需要透過不斷的調整來達到自己心目中最想要呈現出來的效果。新手初次接觸這些造景骨架搭建的時候,往往會顧此失彼。所以蝦米建議使用60*40*40的魚缸,這樣稍微小點的魚缸,在骨架搭建時由於空間小,更有利於新手對造景的把控。
2、草缸中,水草是永遠的豬腳。只要條件合適(光照、肥力、二氧化碳)它們就會不斷的生長,所以草缸的種植和維護都是要投入大量精力的。要經常修剪過長的水草以免擋住其他水草的光照。透過修剪水草還可以刺激水草的再生,從而控制藻類的生長。蝦米建議從60的缸體入手積累經驗,打頭減下來的水草扦插到水草泥裡繼續繁殖增加密度。中後景草在60*40的缸中,打頭兩次密植差不多就可以成景了,前景草條件合適爬滿也不需要很長時間,新手不用很長時間就能夠體驗到草缸成景後的成就感。
3、水草的種植是後期成景的基礎。各種莫斯的固定方法,根系發達水草的種植方法等都需要新手在理論的基礎上去實踐摸索。所以從60的魚缸開始你的草缸之路也是非常友好的選擇。(體驗過120的魚缸的水草種植的過程之後,就會知道強健的腰背力量對水草種植是多麼的重要了)
4、燈魚群遊確實是草缸最初吸引新手“入坑”的理由之一。但是蝦米想告訴你的是,燈魚群遊只有在新魚入缸適應環境的階段才會有。在草缸裡,燈科魚在察覺了魚缸裡沒有捕食者的追逐之後,就會逐漸放鬆警惕,族群不再聚集在一起相互壯大,也就不存在群遊了。不過您也不必失望,還有另外一種方法刺激它們群遊,那就是餵食。這個可以透過不斷的訓練,每次餵食時在魚群的遠端吸引魚的注意來投餵,這樣可以短暫的使魚群遊(好多大佬草缸成景照中的群遊就是這個方法拍攝出來的)。還可以混養體型稍大的其他觀賞魚,透過它們來驅使燈科魚群遊(小體型的燕子或者一眉道人等)。
最後祝您的草缸早日成景
以上。
-
6 # 菩提世界
想入手一個草缸景觀和群遊的小魚,多大尺寸比較好?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草缸這個大家庭來,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那些美侖美奐的造景,還有壯觀的魚類群遊效果。
新手在入坑草缸之前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要開多大的缸合適?下面我們看看。
魚缸體積的大體分類造景比賽一般分為大缸組和小缸組,大缸組是120cm以上,小缸組是90以下,通常都是以60標準缸為準。
直白的講,大缸小缸各有優劣。
我建議新手開缸標準定到60cm~80cm。
小缸的優點是成本低,換水、維護簡單。
缺點就是水體的穩定性稍差,比起大缸更容易滋生藻類。
新手重在積累經驗,多年後回過頭來再看自己的第一口缸基本都是慘不忍睹的。
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藻類是你的必經之路。
新手在玩草缸的時候幾乎是“談藻色變”,所以認為長藻了就要翻缸。其實老手也會經常面對藻類,時間長了就會針對每種藻類用不一樣的方法來處理,這些都是需要經驗和積累的。
二、什麼草搭配什麼景觀。
新手來說沒有絕對的就要以陰性草為主。
我認為陽性草是最鍛鍊你的養功的,那些陰性草還是等你“準備退休”了再來養吧。
開始階段我建議從“菜園子”開始。
荷蘭景太鍛鍊人了!它能讓你熟悉各種草的習性和養殖方法。在你需要打頭的時候練習“剪功”。別小瞧了水草的修剪,一個草缸能呈現什麼樣的一種狀態,你的剪功至少佔了50%。
關於魚類的群遊。如果你對群遊特別痴迷的話,我在這裡得先潑你一點冷水。
所謂的群遊是魚類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一旦適應了缸裡的環境,並且缸裡沒有兇狠的魚的話一般不群遊。
我缸裡的魚群遊效果最好的就是黑尾大勾和紅鼻剪刀。
還有一點,想要群遊你得有一款大缸,而且同類魚不能少於20尾,少了沒啥效果。所以新手也不要太過於痴迷這一點。
總結,我覺得新手入坑草缸就得循序漸進,先從個小缸入手,一個簡簡單單的景就可以,平時多關注草缸方面的知識,等你覺得小缸已經遊刃有餘了再入手個大缸。如果你真的愛草缸就堅持下去吧!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回覆列表
什麼是群遊?觀賞魚為什麼會群遊?
群遊顧名思義,就是多條觀賞魚,正常情況下是同一品種的觀賞魚聚集在一起遊動,形成一個群體性遊動的現象。多數人只知道哪些哪些觀賞魚有群遊的習性,比如紅鼻,但買回家後可能在剛入缸的時候出現群遊的現象,但是時間長了後,群遊的現象卻再也沒有出現過,這就要說到群遊的原因了。
群遊的原因觀賞魚群遊主要來自於其天性,除了類似水虎魚之類的叢集是為了捕獵外,絕大部分觀賞魚尤其是小型觀賞魚叢集遊動其實是為了利用集體團結的力量來抵禦外敵,說白了,群遊其實是一種防禦性行為,這也就是解釋了為什麼剛入缸群遊,入缸久了反而不群遊了的問題,因為剛入缸環境陌生,時間長了環境安逸了。
觀賞魚群遊對缸的尺寸的要求要想群遊,你自然得有足夠的空間才行,不能指望在一個30公分長的缸裡出現群遊吧,還沒叢集的就游到頭了。個人認為要出現群遊的現象,缸的長度以90釐米起步,同樣90釐米起步的缸對於新手草缸玩家來說,只要裝置配齊,還是相當友好的,原因嘛,水體大,水質穩定。
可以用哪些方法來促進觀賞魚群遊?首先是數量,觀賞魚群遊是需要一定的數量的,只有當群體達到一定的數量的時候,群遊才會給其提供安全感,這個數量個人的建議是單品種十條起步。其次是製造稍許壓迫的環境,給你一點點危險感,同時又不會讓其過於緊張,比如放入一兩條性情較為兇猛的觀賞魚,但是這種觀賞魚又不能太兇,這中間的度需要自己去把握。